![湘教初中数学七下《4.1.1相交与平行 》word教案 (2)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3/1244345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4.1.1相交与平行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4.1.1相交与平行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预学,探究,精导,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相交与平行知识与技能:1.理解平行线的意义,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理解并掌握平行公理及其直线平行关系的传递性的内容;3.会根据几何语句画图,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过程与方法:1.在现实生活中理解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2.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合作交流,积累操作活动经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体验数学概念的发展是现实生活的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积极参与探索过程。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概念与平行公理教学难点:对平行公理及直线平行关系的传递性的理解.教学过程:一、预学1.经过一点可以画几条直线?经过两点呢?经过三点呢?2.线段AB=CD,CD=EF,那么AB与EF的关系怎样?二、探究小明家客厅的窗户由两扇塑钢玻璃窗页组成,上图为两扇窗页全关、半开的状态.当我们把两扇窗页近似地看成在同一平面内,并且考虑每扇窗页的四条塑钢边所在的直线时,这些直线的相互位置有哪些关系?说出这些直线的不同的位置关系?相交、重合、不相交也不重合(平行)三、精导1.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能相交,可能重合,也可能不相交也不重合.归纳得出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及平行线的概念.关键:有没有公共点2.平行线概念: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3.直线AB与CD平行,记作AB∥CD,读作AB平行于CD.4.说一说:生活中的平行线的实例.5.用三角板画平行线AB∥CD.平行线的画法是几何画图的基本技能之一,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经常遇到画平行线的问题.方法为:一“落”(三角板的一边落在已知直线上),二“靠”(用直尺紧靠三角板的另一边),三“移”(沿直尺移动三角板,直至落在已知直线上的三角板的一边经过已知点),四“画”(沿三角板过已知点的边画直线).平行公理: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6.做一做任意画一条直线a,并在直线a外任取一点A,通过点A画直线a的平行线,看能画出几条?(学生画图,实际上只能画一条)7.归纳: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一条并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8.直线的平行关系具有传递性:设a、b、c是三条直线,如果a∥b,b∥c,那么a∥c.因为如果直线a与c不平行,就会相交于一点P,那么过P点就有两条直线与直线b平行,这是不可能的,所以a∥c.四、提升1、提升练习(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可能的位置关系是 .(2)在同一平面内,三条直线的交点个数可能是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B.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C.经过一点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D.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4)如果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两个交点,那么它们的的位置关系是 .2.小结 对平行线的理解:两个关键:(1) “在同一个平面内”(举例说明);(2)“不相交”.
一个前提:对两条直线而言.作业1.画直线AB,再画直线外一点P,然后画直线CD,使CD∥AB.2.完成基础训练的相应内容.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湘教版七年级下册4.1.1相交与平行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导入,教学新知,课堂练习,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七年级下册6.1.3众数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湘教版七年级下册4.1.1相交与平行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