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教案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021年)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教案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021年)第1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五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五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5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体会我国历史上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基本史实,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及《史记》的简要内容,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和概括能力,提高学生辩证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2.过程与方法:教师以学生的讨论与自主探究为基础。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从教科书提供的材料中,有针对性地提取有效信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汉代造纸图,了解造纸的工序。对《史记》的内容和历史地位一目,可以通过简要介绍其内容和其中所体现的司马迁的史学思想,使学生体会《史记》在中国史学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对佛教传入一目,引导学生回忆张骞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开辟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对佛教传入有明确的时间和空间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两汉时期辉煌的科技、文化成就,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了解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经历,培养学生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引导学生形成严谨求实的学风。教学重点:蔡伦改进造纸术;张仲景和华佗;司马迁和《史记》。教学难点:《史记》的地位及影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东方朔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汉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据说有一次,他向汉武帝上一个奏本,这个奏本就用了三千片竹简,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动。汉武帝看得那真是累啊!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这一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二、讲授新课:(一)造纸术的发明1.展示材料,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说说纸发明以前的书写材料有什么特点。提示:竹木简太笨重,携带不方便;帛的价格昂贵,不能大量使用。2.展图片,讲述造纸术的发明。提示:西汉时期,西安灞桥、甘肃天水、敦煌等地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这是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纸。这种又薄又软,纸面平整光滑,质地粗糙,且数量少,成本高,不普及。在此基础上,东汉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3.展示材料,启发学生思考:从记载中,蔡伦用什么原料造纸?蔡伦制造的纸被称为什么?这种纸有什么优点?提示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等植物纤维;蔡侯纸;原料容易找到,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4.展示《汉代造纸工艺流程图》,并讲述蔡伦改进后的造纸工序。5.展示《造纸术的传播示意图》,讲述造纸术的传播。提示:伴随造纸术传至世界各地,蔡伦的名字也随之传扬。在日本有蔡伦宫;在法国,有蔡伦博物馆;在美国,造纸博物馆里陈列着蔡伦的画像。我国发明和改进造纸术具有世界意义。6.合作探究:造纸术的发明有何重大历史意义?提示: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7.启发学生思考:今天人们大力提倡使用再生纸有什么重要意义?提示:减少污染,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教师补充: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节约用纸、爱惜书籍,保护好环境,也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二)张仲景和华佗1.讲述坐堂医生张仲景的事迹。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张仲景的医学贡献。提示:东汉张仲景写了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3.展示图片:神医华佗,指导学生归纳华佗在医学上的贡献。提示:擅长针灸、汤药和外科手术。发明了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创造出了五禽戏,帮助人们强健身体。(三)历史巨著《史记》1.展示图片,并讲述司马迁和《史记》。提示:司马迁,字子长,陕西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生活在汉武帝时代。《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叙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史记》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有崇高的地位。2.启发学生思考:司马迁为什么能够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历史巨著?提示:汉武帝时国家的安定繁荣,为司马迁写作提供了社会条件。就司马迁个人来讲:博览群书,完成父愿, 寻访史迹,搜集资料,坚忍不拔,奋笔疾书。(四)道教和佛教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道教兴起的时间、创始人和教主。提示:道教兴起于东汉末年;创始人是张角、张陵;教主是老子(太上老君)。2.讲述道教的基本主张和对我国社会的影响。3.指导学生归纳佛教的起源、教义、传入和影响。提示: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才能得到解脱;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4.组织学生讨论:两汉时期科技文化繁荣的原因有什么?提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发展;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外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之前科技文化成就的继承和发展。三、课堂小结: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具有聪明才智的民族。古代科学家他们那种锲而不舍地善于追求真理、善于创新的精神,永远是我们的骄傲!因此,作为每一位当代中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国家的统一,封建经济的繁荣,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的加强是两汉时期科技文化昌盛的原因。在教学中应让学生体会到,无论在科技方面,还是在医学等方面,两汉时期,中国文化都遥遥领先于世界。通过与现实的结合,知识的理解、记忆、掌握将更深更牢。

    相关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十五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十五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课堂互动,传授新知,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课堂互动,,传授新知,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五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五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生先讨论,后讲解,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