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判断的概述课后练习题
展开第一框 判断的概述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1.一般来讲,陈述句、反问句可以表达判断,疑问句、部分祈使句和感叹句则不表达判断。下列语句属于判断的是 ( )
①逻辑学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
②难道你不喜欢这本书?
③那是你的书吗?
④过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原创题)下列关于“判断”的说法错误的是( )
①判断是抽象思维的重要形式
②有真假之分是判断的唯一特征
③只有判断才能表达某种确定的思想
④判断是对认识对象作出肯定的思维形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1山东诸城中学高二下月考)下列语句属于真判断的是( )
①飞流直下三千尺 ②草色遥看近却无
③谁家新燕啄春泥 ④每逢佳节倍思亲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题组二 判断的表达与类型
4.(原创题)“一旦吸毒,就会走上犯罪道路。”对此判断认识正确的是( )
A.这个判断中存在概念搭配不当的问题
B.这个判断正确地断定了认识对象之间的关系
C.“吸毒”和“犯罪”有必然性的条件关系
D.这个判断对认识对象之间的关系断定不准确
5.(原创题)简单判断分为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下列判断中属于性质判断的是( )
①中国位于亚洲东部
②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③高二(1)班的有些同学不是团员
④张三比李四大五岁,李四比王五大五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原创题)“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了。”这个判断是( )
①肯定判断 ②否定判断
③简单判断 ④复合判断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原创题)判断可以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这一划分是依据( )
A.判断所用的断定方式
B.判断所断定的对象的数量
C.判断本身的真假情况
D.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
8.(原创题)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歧义句不能准确地表达判断,会使人产生误解。下列语句中,存在歧义的是 ( )
A.学校来了三个医院的医生
B.书友们在浩瀚的书海中淘得快乐
C.他迅速地脱掉衣服,钻进被窝睡觉
D.借条上写得明明白白:“老孙欠老杨500元。”
9.(原创题)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简单判断。下列语句不属于简单判断的是( )
A.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B.马克思主义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C.并非所有的金属在常温下都是固体
D.雨下得很大,但比赛还是如期举行
10.(改编题)以下三个语句都试图表达判断。
①他虽然满头银发,而且精神矍铄。
②小王批评小张的做法是不对的。
③如果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会妨碍学生的独立思考。
上述表达是否明确或准确?为什么?
深度解析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1.()在“两山论”提出16周年之际,某校举行了“两山论”知识竞答活动。在知识竞答环节,主持人提问:请概述什么是“两山论”。第一组2号学生抢答:所谓“两山论”,就是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据此,可以判断( )
①主持人的话是判断,因为要求回答什么是“两山论”
②主持人的话不是判断,因为它没有作出任何断定
③该学生的话是判断,因为它断定了“两山论”是什么
④该学生的话不是判断,因为无法断定其判断真假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下列语句中,属于肯定判断的是( )
①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②古之学者必有师
③学不可以已
④人之初,性本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下列诗句中,属于真判断的是( )
①横看成岭侧成峰 ②何当共剪西窗烛
③钟山只隔数重山 ④黄河之水天上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题组二 判断的表达与类型
4.(原创题,)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下列语句表达判断的有( )
①江山如此多娇! ②请把空调关好!
③花儿开得真美! ④你去过北京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中国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在飞离地球约120万千米处回望地球,利用光学导航敏感器对地球、月球成像,获取了地月合影,并顺利传回地面。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的简单判断是( )
①“天问一号”是中国火星探测器吗?
②“天问一号”此时距地球约120万千米。
③“天问一号”是光学导航敏感器的载体。
④“天问一号”是运动的,且具有成像功能。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6.(原创题,)任何判断都必须用语句表达。下列语句中不能准确表达判断的是( )
A.这是新学生宿舍
B.李白是伟大的诗人
C.天空显得格外蓝
D.奇数是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
7.()简单判断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下列判断属于关系判断的是( )
①泰山在黄河之南
②刘秀和阴丽华是夫妻
③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④并非每一个人都有社会良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原创题,)歧义是指语言文字的含义不明确,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可能的理解。下列语句中,不存在歧义的是( )
A.他连我们局长都不认识
B.你等我一下,咱们一起走
C.民政部已向华北、东北调拨物资
D.县里通知,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工作
9.(原创题,)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下列语句不表达同一判断的是(深度解析)
A.“意志坚强的人不怕失败!”和“意志坚强的人难道怕失败吗?”
B.“空气污染的问题不能不解决。”和“空气污染的问题是该解决了。”
C.“他确实不想再待在上海了。”和“他为什么不想再待在上海了?”
D.“机动车冒黑烟就应该重罚!”和“机动车冒黑烟难道不应该重罚吗?”
10.(原创题,)“我们不但要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而且要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这个判断是( )
①肯定判断 ②否定判断
③简单判断 ④复合判断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1.读下面一则小笑话。
我:“老板,你这清炒油麦菜是荤菜还是素菜?”
老板:“当然是素菜了。”
我:“那这条虫是怎么回事?”
老板:“呃……它也是来吃饭的。”
我:“它吃饭凭什么我付钱?我又不认识它!”
老板哭笑不得,说:“它为了这顿饭,把命都丢了,你还能要求它AA制吗?”
结合这则笑话的内容,找出表达判断的语句,并分析判断与语句的关系。
答案全解全析
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第一框 判断的概述
基础过关练
1.A 题中四个语句,作为陈述句的语句①和作为反问句的语句②都属于判断;疑问句③、祈使句④并没有对任何对象作出断定,因此都没有表达判断。故本题应选A项。
2.C ①③说法正确,但与设问指向不符,应排除。②说法错误,有真假之分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④说法错误,判断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断定”不等于“肯定”。C项入选。
3.D ①属于夸张的手法,并不符合客观实际,所以不属于真判断,排除;②④与认识对象实际相符合,属于真判断,符合题意;③是疑问句,不属于判断,排除。故本题选D。
4.D “吸毒”可能引发“犯罪”,但它们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条件关系。A、B、C三项判断错误,应排除。故选D。
5.C ①④是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是关系判断,应排除;②③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性质判断,符合题意,应入选。故排除A、B、D项,C项入选。
6.A 题干中的判断没有对认识对象作出否定,因此是肯定判断,①符合题意,排除②;题干中的判断本身并未包含其他判断,因此是简单判断,③符合题意,排除④。因此,A项入选,排除B、C、D项。
7.D 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D项符合题意,应该入选;A、B、C三项应排除。
8.A A可以理解为学校来的医生有三个,是一个医院的,也可以理解为学校来的三个医生来自三个医院,存在歧义,符合题意;B、C、D含义明确,不存在歧义,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为A。
9.D A、B、C三项符合简单判断的定义,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由“雨下得很大”和“比赛如期举行”两个判断构成,属于复合判断,符合题干逆向选择的要求,故本题答案为D。
10.答案 语句①是个转折关系的复合判断,却用错了联结项,造成前后判断之间的联结不恰当,“虽然……而且……”应改为“虽然……但是……”,这样表达才准确。语句②可以进行不同的断句,一种是“小王批评小张”的做法是不对的,另一种是小王批评“小张的做法”是不对的,二者的意思完全不同,它是一个歧义句,其究竟表达什么判断并不明确。“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妨碍学生的独立思考”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条件关系,却在它们之间“强加条件关系”,因此语句③对认识对象的关系断定不准确。
解析 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语句表达要通顺,内容叙述要明确,事实依据要准确,这样才能形成真实有效的判断。题干中语句①错用关联词,语句③在不同判断之间强加条件关系,表达都不准确;语句②存在歧义,表达不明确。因此它们都无法形成可靠的判断。
知识拓展
要形成一个恰当的判断,需具备的条件有:要对客观事物的情况(如事物的性质、范围以及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等)有正确的认识;要运用内涵明确、外延确定的概念构成判断;在概念之间的搭配、不同关系的确认等方面也需恰当。
能力提升练
1.C 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判断必须通过语句来表达,但并非任何语句都是判断,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不是判断。因此主持人的话不是判断,因为它没有作出任何断定;该学生的话是判断,因为它断定了“两山论”是什么,②③正确,①④错误。故本题选C。
2.D ①属于反问句,其实是要表达“子非鱼,不知鱼之乐”,应为否定判断;③很明显为否定判断;②④都作出了肯定性判断。故本题选 D 项。
3.A ①③均描述了事实,是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判断,是真判断;②不属于判断;④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不是真判断。故本题选A。
4.B ①③是主谓结构的感叹句,对认识对象都有所断定,属于判断;②是一个祈使句,带有命令语气,对认识对象并未作出断定;④是一个询问句,对认识对象并未作出断定。故本题答案为B。
5.C ①是一个询问句,对认识对象没有作出断定,不是判断;②③都是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属于简单判断;④是一个由两个判断构成的复合判断。故本题选C。
6.A B、C、D项表达明确,与题干指向不符,排除;A项的表达会让人产生歧义,到底是新学生的宿舍还是新的学生宿舍,符合题意,入选。
7.A ①②分别断定的是位置关系和家庭关系,属于关系判断;③④都对事物的某种性质作出断定,属于性质判断。A项入选。
8.B A可以理解为他不认识我们局长,也可以理解为我们局长不认识他,存在歧义,与题意不符,排除;B含义明确,不存在歧义,符合题意;C可以理解为民政部给华北、东北调拨物资,也可以理解为民政部从华北、东北调拨物资,存在歧义,与题意不符,排除;D可以理解为15日之前去汇报工作,也可以理解为15日这天前去汇报工作,存在歧义,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为B。
9.C A、B、D中的语句都是同义句,表达同一判断,与题意不符,排除;C中的第一个语句是表示肯定的判断,第二个语句表示的是询问,二者不同义,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C。
知识拓展
同一个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表达同一个判断的句子,叫作同义句。判断与语句之间的这种关系使得语言表达可以更加准确、鲜明和生动。
10.C 题中判断对认识对象以肯定的方式作出断定,因此是一个肯定判断,①符合题意,②排除;题中判断是由“我们要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和“我们要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两个简单判断构成的复合判断,④符合题意,③排除。故本题答案为C。
11.答案 这则笑话中属于判断的语句是“当然是素菜了”“它也是来吃饭的”“它吃饭凭什么我付钱?”“我又不认识它”“你还能要求它AA制吗?”。这说明判断只有通过语句才能表达出来,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而判断则是语句的思想内容。
解析 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题中语句“当然是素菜了”“它也是来吃饭的”“我又不认识它”都是陈述句,“它吃饭凭什么我付钱?”“你还能要求它AA制吗?”都是反问句,它们都对认识对象作出了断定,因此都属于判断。在此基础上,直接调用教材知识回答判断与语句的关系即可。
1.A
2.C
3.D
4.D
5.C
6.A
7.D
8.A
9.D
1.C
2.D
3.A
4.B
5.C
6.A
7.A
8.B
9.C
10.C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同步测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吕氏春秋·察今》载,我国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恩格斯曾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巩固练习,共10页。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巩固练习,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伽利略曾说,有人问甲、乙、丙三人的年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