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0——2021学年全国部分地区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展开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5cm、3,6km的路程,则,【答案】A,【答案】B,【答案】C,【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1. 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你认为下列数据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升国旗,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48s
B. 人行走的速度为3×102m/s
C. 一个足球的直径约50cm
D. 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5s
2. 小明利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3.25cm、3.26cm、3.28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 3.25cm B. 3.26cm C. 3.27cm D. 3.3cm
3. 微信“新型诈骗”语音克隆来了,语音克隆主要是模拟声音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频率 D. 音色
4.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大
B. 噪声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 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D. 凡是人听不到的声音都是频率很小的声音
5. 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的是( )
A. 汽车进入市区后禁止鸣喇叭 B. 图书馆里不能大声喧哗
C. 飞机旁的工作人员带上耳罩 D. 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
6. 如图所示温度计的使用情况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7. 唐⋅柳宗元在《梅雨》中写道:“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每年6月中旬到7月初,苏州进入梅雨季节,空气潮湿,物品容易发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墙砖上出的“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
B. 用烘干机烘干衣服,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 衣柜里放置的“樟脑丸”变小,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D. 打开冰箱,看到冒出的“白气”,是冰箱内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8. 0℃的冰与0℃的水相比较( )
A. 0℃的冰比0℃的水冷
B. 0℃的水比0℃的冰冷
C. 0℃的冰与0℃的水冷热程度相同
D. 无法比较
9. 在“哈夏音乐会”上,一男低音歌唱家小聪在放声歌唱时,一女高音歌唱家小明在轻声伴唱。下列声音波形图中能够正确反映上述男、女歌唱家歌唱时的声音特征的是(纵坐标表示振幅,横坐标表示时间)( )
A.
B.
C.
D.
10. 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比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从第1分钟到第7分钟,都是这种物质的熔化过程
B. 该物质的熔点为48℃
C. 该曲线一定是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D. 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11. 甲看到:路旁树木向东运动;乙看到:甲静止不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应当是( )
A. 甲向西,乙向东运动 B. 甲向东,乙向西运动
C. 甲乙都向东运动 D. 甲乙都向西运动
12. 爱思考的小芳观察到妈妈在生活中的一些行为能用物理知识解释,下列妈妈采取的做法中能减慢蒸发的是( )
A. 雨后用扫把将院子里的积水扫开 B. 用墩布墩地后对地面扇风
C. 将湿衣服挂在通风向阳处 D. 将切开的水果用保鲜膜包好
13. 汽车速度是36km/h,运动员速度是10m/s,自行车1min通过0.6km的路程,则( )
A. 自行车的速度最大 B. 短跑运动员速度最大
C. 汽车速度最大 D. 三者速度一样大
14. 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
B. 无论测量仪器如何精密,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灭
C. 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消灭误差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15. 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开始做直线运动,小明绘制出它们运动路程与时间关系的s−t图象,如图所示,则由图象可知( )
A. 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C. 乙运动速度保持为0.6m/s
D. 甲的速度一直大于乙的速度
16. 将两种或多种金属在同一容器中加热使其熔合,冷凝后得到具有金属特性的熔化物:合金,是制取合金的常用方法之一,由下表数据判断,不宜采用上述方法来制取的合金是( )
金属
钠
镁
铝
铜
铁
熔点/℃
97.5
649
660
1083
1535
沸点/℃
883
1090
2467
2567
2750
A. 铜铁合金 B. 镁铁合金 C. 铝钠合金 D. 铜铝合金
17. 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在______中传播;其中“风声”是______振动产生的。
18. 超声清洗及超声碎石是利用声能______的性质工作的,而回声定位则利用了声能______的性质。
19. 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3s内振动了900次,频率是______Hz,人类______听到该频率的声音(填“能”或“不能”)。
20. 液化的方式有______和______两种。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条件下,用______的方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在钢罐里的。
21. 有一支用过后未甩的体温计,其示数为39℃.用这支体温计先后去测两个体温分别是38℃和40℃的病人的体温,体温计显示的示数分别是______、______。
22. 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2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深处的深度是_____ 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m/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_____。
23. 小明同学几乎每天都要乘公交车上学,善于观察的他发现,无论盛夏还是严冬,在装有空调的公交车玻璃窗上,常常有小水珠附着在上面。那么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______。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______。(均选填“内表面”或“外表面”)
24. 甲、乙两同学进行百米赛跑,甲、乙从起跑线同时起跑,当甲到达终点时,乙还距终点10m,由此可知______;若甲、乙两同学分别以同样的速度再次赛跑,让甲从百米起跑线后退10m,乙仍在起跑线,甲、乙同时起跑,则甲、乙到达终点的时间______以上两空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5. 实施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是飞机在高空撤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______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于是高空水蒸气便______成小冰晶或液化成小水滴,使云中的冰晶增多,小水滴增大,从而形成降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6. 医生给病人检查口腔时,常常先把一面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再放入病人的口腔中,这是为什么?
27. 如图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宽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物体的宽度是______cm。
28. 如图所示,用钢尺做探究实验,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1)本实验中应该听的声音是______。
A.刚尺伸出桌面部分振动发出的
B.刚尺拍打桌面发出的
(2)实验时,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______(选填“快”或“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说明: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______有关。
(3)实验时,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变拨动力度,则是研究声音的______与振动幅度的关系,实验中运用到的研究方法是______。
(4)小华同学发现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太长时,可以明显看到钢尺在振动,但却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______。
29. 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
(2)实验中要使斜面坡度较______(选填“大”或“小”)是为了______;
(3)小车从甲到丙的距离为______cm,平均速度为______cm/s;
(4)如果实验时过了位置甲才开始计时,则甲到丙的平均速度测量值偏______。(选填“大”或“小”)
(5)通过计算可知,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作______(选填“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
30. 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除了装置图甲中所示的器材,还需要一个重要的测量仪器是______;在标准大气压下,水银的沸点是357℃,酒精的沸点是78℃。本实验中应选用的温度计是______温度计(选填“水银”或“酒精”)。
(2)图乙是老师根据两组同学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的数据,描绘出对应的“温度-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为______℃;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两组同学的图像存在差异,请你说出一条可能的原因______;
(3)水沸腾前后的气泡变化情景如图丙,则表示水沸腾时的是______图(选填字母A或B);
(4)如图丁所示,在盛水的烧杯内放入一装水的试管,用酒精灯对烧杯缓慢加热,当烧杯中的水沸腾后,继续加热,则试管中的水______(选填“会”或“不会”)沸腾,理由是:______。
(5)小芳做此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她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一种即可):______。
(6)小芳同学在做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研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将实验数据记录在如表中。
时间t(min)
0
5
10
15
25
35
45
55
65
70
温度t(℃)
100
71
55
45
35
28
24
22
22
22
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推知,小芳在做上述实验时的环境温度,应在______℃左右。
31. 小刚从家中出发到新世纪广场,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全程的路程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求:
(1)小刚骑车的速度。
(2)小刚到新世纪广场全程的平均速度。
(3)小刚步行20min通过的路程。
32. 一辆汽车以某一速度正对山崖匀速行驶,司机在距山崖355m处鸣笛后2s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
(1)从司机鸡笛到听到回声,声音所走过的总路程:
(2)汽车的速度v。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
A、由生活经验可知,演奏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不到1min,约为48s,故A符合实际;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4km/h=4×13.6m/s≈1.1m/s,故B不符合实际;
C、一个足球的直径约22cm,故C不符合实际;
D、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min跳动的次数在75次左右,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A。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答案】B
【解析】解: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3.25cm、3.26cm、3.28,
物体的长度为L=3.25cm+3.26cm+3.28cm3≈3.26cm。
故选:B。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题目中测量了物体的长度三次,计算出平均值作为物体的长度。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时,最终结果要保留与测量值相同的有效数字,以保证相同的准确程度。
3.【答案】D
【解析】解:不同的人,发出的音色也不相同,语音克隆主要是模拟声音的音色,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本题考查了音色的特点,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4.【答案】C
【解析】解:A、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故A错误;
B、噪声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因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而超声波具有很强的能量,声音可以用来击碎身体内的结石,故C正确;
D、频率低于20Hz和高于20000Hz的声音都是人听不到的,故D错误。
故选:C。
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超声波具有很强的能量;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低于20Hz和高于20000Hz的声波是听不到的。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声音的利用以及声音的特性,是一道声学综合题。
5.【答案】D
【解析】
【分析】
噪声的减弱办法是针对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这三个过程来采取措施的。两者对应起来,可以简化对噪声减弱办法的记忆。
噪声的减弱办法有三个: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逐个分析选择项中的措施,与以上三种方法相对应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
A.汽车进入市区后禁止鸣喇叭,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不符合题意;
B.图书馆里不能大声喧哗,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不符合题意;
C.飞机旁的工作人员带上耳罩,即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不符合题意;
D.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符合题意;
故选D。
6.【答案】D
【解析】解:A、温度计的玻璃泡触及容器底,故A错误;
B、温度计的玻璃泡触及容器壁,故B错误;
C、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完全浸入到被测液体中,故C错误;
D、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到被测液体中,且没有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故D正确。
故选:D。
温度计使用时要注意三点:
(1)玻璃泡要全部浸没于被测液体中,不能触及容器底和容器壁;
(2)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
(3)示数稳定后在读数,可根据该要点选择答案。
在温度计使用时,一定要注意玻璃泡全部浸没于液体,不能触及器底容和容器壁,视线与刻度垂直。
7.【答案】A
【解析】解:A、墙砖上出的“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故A正确。
B、用烘干机烘干衣服,是衣服上的水汽化为水蒸气,此过程需要吸热,故B错误。
C、里放置的“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故C错误。
D、打开冰箱,看到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故D错误。
故选:A。
(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8.【答案】C
【解析】解:物体的冷热程度跟物体的温度有关,跟状态无关。
0℃的冰和0℃的水,温度相同,冷热程度相同。
故选:C。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温度相同的物体的冷热程度是相同的。
因为手接触0℃的冰时,冰要熔化吸收大量的热,手感到冷。不要凭感觉,要抓住温度的定义,抓住温度的定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9.【答案】C
【解析】解:
男低音歌唱家放声歌唱,他的声音大(响度大),声音的振幅大;他的音调低,振动频率小(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少);
女高音歌唱家轻声伴唱,她的声音小(响度小),声音的振幅小;她的音调高,振动频率大(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多);
由图可知,C符合题意;
故选:C。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
女高音歌唱家的音调高,男低音歌唱家的音调低,从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进行判断;
相同时间内物体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声音的振幅越大,声音越大;据此分析清楚图象所示情景,然后答题。
知道音调及声音大小的决定因素、分析清楚图示情景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0.【答案】A
【解析】解:(1)由图象可知,固体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在48℃不变,则该物质是晶体,且熔点为48℃,故该图象为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故BC正确;
(2)晶体在第3min开始熔化,到第6min结束,即3−6min处于熔化过程,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故A错误,D正确。
故选:A。
(1)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这是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2)分析图象发现物质从第3min开始熔化,到第6min熔化结束;
(3)晶体物质熔化过程中要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再升高。
读物质熔化的图象时,关键是要从曲线变化中判断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从而确定是否属于晶体,再明确不同时间段时物质所处的状态。
11.【答案】D
【解析】
【分析】
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
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速度的大小与运动的方向和参照物的关系,要抓住“参照物”这个中心,认真分析,灵活处理。
【解答】
甲看到路边树木向东运动,是以他自己为参照物,说明他向西运动;乙看到甲静止不动,是以自己为参照物,他与甲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说明他与甲以相同的速度向西运动。
故选:D。
12.【答案】D
【解析】解:A、雨后用扫把将院子里的积水扫开,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可加快水分的蒸发,故A不合题意;
B、用墩布墩地后对地面扇风,加快了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加快了水分的蒸发,故B不合题意;
C、把湿衣服放在通风向阳处,可提高温度,同时加快空气流动,加快了水的蒸发,故C不合题意;
D、把水果用保鲜膜包好控制了空气的流动和液体的表面积,可有效减慢蒸发,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影响蒸发的因素有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
(2)减慢蒸发,就是从降低温度、减小液体面积和减弱空气流动这三个方面来考虑。
此题考查影响蒸发快慢因素在生活中的应用,体现了物理知识是要应用于生活的,我们要利用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来改变我们的生活。
13.【答案】D
【解析】解:根据速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1m/s=3.6km/h,
汽车的速度是36km/h,
运动员的速度是10m/s=36km/h;
因为1min=160h,自行车速度为:v=st=0.6km160h=36km/h;
故三者的速度都等于36km/h、大小相等。
故选:D。
要比较三者的速度大小,就应将三者的单位保持一致,因此将运动员速度10m/s换算为36km/h;然后运用速度公式可求出自行车的速度,单位也要用km/h;就可比较三者速度的大小了。
此题考查了速度单位的换算和速度公式的应用,利用速度单位间的关系和速度的计算公式就可得到答案。
14.【答案】B
【解析】解:误差与测量的人、测量工具、测量环境有关,因此,任何测量中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努力减小误差,不可能消除误差。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熟练实验技能等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所以选项A、C、D错误,选项B正确。
故选:B。
要正确解答本题,首先要掌握误差的定义,还要掌握误差产生的原因,减小误差的方法及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误差定义、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15.【答案】C
【解析】解:AB、由图象看出甲物体的图象是一条曲线,表示甲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表示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B错误;
C、由图象知,t=5s时,,则乙的速度,故C正确;
D、由图象知,t<5s时,在相同的时间里,甲通过路程小于乙通过的路程,则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故D错误。
故选:C。
(1)在s−t图象中,过原点的曲线表示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过原点的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象的形状判断甲、乙的运动性质;
(2)根据s−t图象出甲乙的路程s与所对应的时间t,利用v=st求出甲、乙的速度,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
根据图象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来出现较多的题目,图象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很强。
16.【答案】B
【解析】解:A、由铁的熔点为1535℃,铜的熔点为1083℃,则温度高于1535℃而低于2567℃时,金属不会汽化,可制取铜铁合金,不符合题意。
B、由铁的熔点为1535℃,镁的熔点和沸点分别为649℃、1090℃,显然铁熔化时镁已经汽化,所以不可采用此法制取镁铁合金,符合题意;
C、由钠的熔点97.5℃,铝的熔点为660℃,则温度高于660℃而低于883℃时,金属不会汽化,可利用此法制取铝钠合金,不符合题意;
D、由铜的熔点为1083℃,铝的熔点为660℃,则温度高于1083℃而低于2467℃时,金属不会汽化,所以可利用此法制取铜铝合金,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根据将两种或多种金属(也可为金属和非金属)加热到某一温度,使其全部熔化,再冷却成为合金,并利用表中的数据分析金属熔化需要的温度来解答。
本题考查合金的制取,学生应利用习题信息中熔点来分析金属熔化后冷却得到合金,并注意利用沸点来分析金属是否汽化。
17.【答案】空气 空气
【解析】解: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我们听到“风声、雨声、读书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风声”是由空气的振动产生的。
故答案为:空气;空气。
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
18.【答案】传递能量 传递信息
【解析】解:声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超声清洗是利用声能传递能量的性质工作的,回声定位是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的性质。
故答案为:传递能量;传递信息。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
(2)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利用,利用声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
19.【答案】300 能
【解析】解:(1)昆虫的翅膀在3s内振动了900次,故其在1s内振动300次,故它振动的频率为300Hz;
(2)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300Hz在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内,所以能听到。
故答案为:300;能。
(1)频率是物体1s振动的次数,根据翅膀3s内振动了900次,可以求出频率。
(2)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1)根据振动次数和时间能求频率;(2)记住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
20.【答案】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压缩体积
【解析】解:使得气体液化的方式有两种,即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日常生活中用的液化石油气,因为是在常温下使用的,不可能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其液化,所以采用的是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它液化之后贮存在钢罐中的。
故答案为:降低温度;压缩体积;压缩体积。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其中降低温度可以使所有的气体液化,而压缩体积可以使一部分气体在常温下液化。日常生活中用的液化石油气,因为是在常温下使用的,不可能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其液化,故据此分析即可判断。
记住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会辨别生活中的液化现象是采用的哪种方法。
21.【答案】39℃40℃
【解析】解: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
没有甩的体温计原来的读数是39℃,直接用来测量病人的体温,病人的体温38℃,低于39℃,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则显示病人体温为39℃,测量不准确;
病人体温为40℃,高于39℃,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准确的,显示病人体温为40℃。
故答案为:39℃;40℃。
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不能很快的流回玻璃泡中,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同时体温计在使用前要用力甩一下,将水银甩回玻璃泡中。
此题考查的是体温计的正确使用,注意:使用体温计之前别忘了“甩一下”。
22.【答案】1500;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本题关键:一是求出超声波单趟(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二是知道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知道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再返回海面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又知道声速,利用速度公式求海水的深度。
(2)超声波属于声波,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月球表面是没有空气的。
【解答】
(1)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t=12×2s=1s,由v=st得该处海水的深度:s=vt=1500m/s×1s=1500m;
(2)月亮周围没有空气,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超声波不能到达月亮,更不能利用声波的反射测出月亮到地球的距离。
故答案为:1500;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3.【答案】外表面;内表面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液化现象的理解,明确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物体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应该出现在温度较高的那一侧。
(1)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玻璃会变成小水珠,这种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成为液化;
(2)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取决于车内外空气温度的高低,当车内温度高附着在内表面,如车外温度高就附着在外表面。
【解答】
夏天,空调车内温度低于外部温度,外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空调车内温度高于外部,车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故答案为:外表面;内表面。
24.【答案】><
【解析】解:
(1)根据第一次比赛情况可知:在相同时间t,甲跑了100m,乙跑了90m,
根据v=st可知,
甲的速度为:
,
乙的速度为:
;
所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即;
(2)第二次比赛,甲到达终点时跑了110m,甲所用的时间,
乙到达终点时跑了100m,乙所用的时间,
由此可见:,所以甲先到达终点。
故答案为:>;<。
(1)甲、乙两人进行百米赛跑,甲比乙提前10m到达终点,所以在相同时间里甲跑了100m,乙跑了90m,由速度公式即可比较甲与乙的速度;
(2)第二次甲跑了110m,乙跑了100m,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甲与乙的运动时间,然后判断谁先到达终点。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有一定难度。
25.【答案】升华 凝华
【解析】解: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用于人工降雨,也可以做制冷剂;人工降雨时,干冰进入云层,很快升华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于是高空水蒸气遇冷便凝华成小冰晶或液化成小水滴,使云中的冰晶增多,小水滴增大,从而形成降雨。
故答案为:升华;凝华。
二氧化碳的固体叫干冰,可以进行人工降雨,也可以做制冷剂;人工降雨时,干冰进入云层,很快升华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于是高空水蒸气便凝华成小冰晶或液化成小水滴,使云中的冰晶增多,小水滴增大,从而形成降雨。
本考点考查了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在自然界中实现了碳循环。也充分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又反映性质的理念。本考点基础性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
26.【答案】答:因为医生给病人检查口腔时,由于口腔里面存在有大量的水蒸气,如果将温度低的小镜子直接放入口腔,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会在小镜子的镜面上发生液化现象,医生难以检查到口腔里面的病情;将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烧一烧,使得镜面的温度升高,能够有效的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在镜面液化,医生就能够更清晰的看到口腔里面的情况。
【解析】口腔内有大量的水蒸气,热的水蒸气遇冷的物体容易液化,热是水蒸气遇热的物体不容易液化,烧一烧小镜子是防止口腔内的水蒸气液化,影响医生观察口腔病情。
通过医生检查患者的口腔,考查了液化现象,留心观察生活,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27.【答案】1mm1.40
【解析】解:
图中的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此物体的长度为1.40cm。
故答案为:1mm;1.40。
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或叫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读取刻度尺测量的物体长度数值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如果物体最左端与0刻度线对齐,只要读出右侧所对刻度即可;同时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本题考查了刻度尺的读数,是一道基础题,一定要掌握常用器材的读数方法。在对刻度尺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线垂直,刻度尺最小分度为1mm,读数准确到mm,在mm以下应估读一位。
28.【答案】A 慢 低 频率 响度 控制变量法 钢尺的振动频率低于20Hz
【解析】解:
(1)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钢尺伸出桌面的部分振动而发出声音;
(2)实验时,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越难振动,所以振动越慢,振动的频率越低,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说明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
(3)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变拨动力度,钢尺振动的幅度改变,响度改变,是研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实验中运用到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4)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很难振动,频率小于20Hz,是次声波,所以人耳听不到。
故答案为:(1)A;(2)慢;低;频率;(3)响度;控制变量法;(4)钢尺振动频率低于20Hz(或钢尺发出的是次声波)。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
(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3)响度指声音的大小,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此题考查了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调和频率的关系,以及人耳的听觉范围等知识,是一道声学综合题。
29.【答案】v=st小 方便测量时间 90.015.0大 变速直线运动
【解析】解:(1)本实验测量平均速度采用的是一种间接测量法,通过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然后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平均速度,所以这个实验的原理是v=st;
(2)斜面的坡度越大时,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是为了便于测量小车运动所用的时间。
(3)由图知,,,则。
(4)如果实验时过了位置甲才开始计时,则测得甲到丙的时间偏小,根据v=st可知,测得的平均速度偏大。
(5)甲乙段小车通过的路程,所用时间,
甲乙段的平均速度:,
乙丙段小车通过的路程,所用时间,
乙丙段的平均速度,
由此可知,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作变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1)v=st;(2)小;方便测量时间;(3)90.0;15.0;(4)大;(5)变速直线运动。
(1)在测平均速度实验中所采用的是一种间接测量法,原理是速度的计算公式;
(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小车运动速度慢些,斜面的坡度要小,这样所用的时间长些。
(3)确定相应的路程和时间,根据v=st计算平均速度;
(4)过了甲后计时,所计时间偏小,求得速度发生变化;
(5)求出甲乙、甲丙的平均速度,比较便可得出结论。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能从图读出相关信息(小车从甲到乙用的时间、小车从乙到丙走的距离、小车从甲到丙用的时间和走的距离)是本题的关键。
30.【答案】秒表 水银 99 不变 水的质量不同 A 不会 到达沸点,不能继续吸热 水的初温太低 22
【解析】解:(1)在实验中,还需要用秒表记录时间,所以除了需要温度计外,还需秒表;
图中水的沸点是99℃,所以温度计内液体的沸点需要高于99℃,酒精的沸点是78℃,所以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水的沸点,应该用水银温度计。
(2)由图象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9℃不变,所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99℃;水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观察图乙中的图象可知,两组同学水升温的快慢不同,在装置相同的情况下,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只能说明两次实验中水的质量不同;
(3)A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增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B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现象;
(4)当大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烧杯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小试管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烧杯中的水的温度一样,就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这时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
(5)实验中加热时间过长,原因可能是:水量太多或水的初温太低或火力太小或没有加盖,热损失大;
(6)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从55min−65min水的温度都没有下降,说明水温与环境温度相同,不再发生热传递,所以环境温度是22℃。
故答案为:(1)秒表;水银;(2)99;不变;水的质量本题;(3)A;(4)不会;到达沸点,不能继续吸热;(5)水的初温太低;(6)22。
(1)探究水的沸腾需要探究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所以需要测量温度和时间的仪器;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这就要求温度计中的液体不能凝固,不能沸腾;
(2)根据图象及水沸腾时的特点判断出水的沸点;同样的装置,水温上升的快慢不同,可以考虑水的多少是不同的;
(3)掌握水沸腾时和沸腾前的现象:水沸腾时气泡上升过程中体积变大;水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减小;
(4)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5)加热时间过长,从水的方面考虑也可从火的方面考虑;
(6)从55min−65min水的温度都没有下降。
本题主要考查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器材、步骤、问题分析、沸腾条件等。
31.【答案】解:(1)小刚骑车的速度是VAB=sABtAB=3600m−1800m5×60s=6m/s;
(2)全程的平均速度V=st=3600m30×60s=2m/s;
(3)步行速度Voa=soatoa=1800m25×60s=1.2m/s;
在步行期间20min内通过的路程S1=Voat1=1.2m/s×20×60s=1440m。
答:(1)小刚骑车的速度是6m/s;
(2)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m/s;
(3)在步行期间20min内通过的路程为1440m。
【解析】(1)从图象上可以看出小刚骑车所经过的路程和时间,根据公式V=st可求小刚骑车的速度;
(2)从图象上可以看出小刚所经过的去哪不路程和总时间,根据公式V=st可求全程的平均速度;
(3)从图象上可以看出小刚步行所经过的路程和时间,根据公式V=st可求小刚步行的速度;最后利用公式S=Vt求出在步行期间20s内通过的路程。
本题考查平均速度和路程的计算,关键知道要求平均速度必须知道总路程和总时间,难点是对图象的分析。
32.【答案】解:(1)由v=st得,声音传播的距离:
;
(2)因为车行驶的距离加上声音传播的距离等于鸣笛时汽车到山崖距离的2倍,
所以车行驶的距离:
,
汽车的速度:
。
答:(1)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声音所走过的总路程为680m;
(2)汽车的速度 15m/s。
【解析】(1)根据s=vt计算成声音传播的距离;
(2)车行驶的距离加上声音传播的距离等于鸣笛时汽车到山崖距离的2倍,据此求汽车行驶的距离,再利用速度公式求出汽车行驶的速度。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知道车行驶的距离加上声音传播的距离等于鸣笛时汽车到山崖距离的2倍。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宁德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寿宁县2023-2024学年九上物理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措施中不属于节约用电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