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 诗词五首综合与测试课时作业
展开《诗词五首》——课中随堂填
【趣味导入】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边塞诗”“咏志诗”等都大放光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类体裁的杰出作品。
【课堂练习】
1 .下列对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饮酒(其五)
陶渊明〔东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大多直抒胸臆。
B.前两句写出了官场的喧闹和对自由的向往,表达诗人归隐无望的怅惘。
C.“见”字写出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营造闲远散淡的氛围。
D.“真意”指的是自然的意趣,“忘言”留下了不尽之意让读者去体味。
2 .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诗的前四句写自己的住所虽然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作者那种归隐田园,热爱自然,悠然自得的心境。
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写傍晚时分山间的云气缭绕景色甚佳,飞鸟结伴而还,寄托了作者与山林为伍的情意。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说感受到了人生的真义,想要表达出来,却忘了怎样说话。
3 .诗词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首联写望中所见,国都在沦陷后已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的样子。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表达了诗人念家悲己的感情。
B.颈联将人的情感投射到花和鸟上,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面对国部破败的无奈感慨和绵绵愁绪。
C.颔联“连三月”表明丧乱之久,“抵万金”形容家书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妻儿的强烈思念。
D.全诗意象丰富:从“远景”的山河城郭,到“中景”的花草树木,再到“近景”的春花飞鸟,一直到“自身”的白发。将宏大的家国之悲,渐渐渗透凝缩在诗人自己身上。
4 .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首联写春望所见:虽然国都已经沦陷,城池残破,但是山河依旧存在,春天又来到长安城,草木繁密茂盛。诗人感慨万千,禁不住赞美眼前明媚的景象。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通过对“花”“鸟”的描写,运用触景生情的艺术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C.颈联中的“家书抵万金”一句,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们心中共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D.整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意脉贯通面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面不芜杂。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5 .阅读下面这首诗,其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A.首联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B.颔联写号角声响彻秋夜的长空,边塞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暗紫色,表现了边塞风光的神奇秀丽。
C.颈联中 “半卷”二字写出了黑夜行军的谨慎,“临易水”既表明了交战的地点,又暗示了将士们壮怀激烈的豪情。
D.尾联写愿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持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6 .诗词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A.首联“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颔联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战争残酷的象征意义。
C.颈联中描写了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也是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尾联表达了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的思想感情。
7 .选出对《赤壁》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七言绝句诗以“赤壁”这一地名为题,实则是一首怀古咏史之作。
B.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这是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
C.诗的后两句以二乔的命运象征国家的命运,直接从正面揭示了赤壁之战胜败的原因,可谓一针见血,别出心裁。
D.诗出表达出“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偶然性因素”这一深刻的哲理,对后人很有启示。
8 .下面对《赤壁》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A.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B.“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
C.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
D.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9 .下列对诗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A.“天接云涛连晓雾”描写了眼前云海连接拂晓晨雾的真实美景。
B.“学诗谩有惊人句”的意思是,学习作诗,却没有写出惊人的佳句。
C.“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表现了词人消极的避世、游仙思想。
D.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内心的苦闷,表现了其不为苦难所磨灭的追求与向往。
10 .根据下面的提示填空。
(1)《饮酒(其五)》中表明诗人摆脱尘世的干扰,过着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望》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表现诗人伤时思亲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雁门太守行》中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声音激昂、色彩鲜明浓艳地铺写出战地的悲壮和战斗的惨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赤壁》中诗人运用议论,抒发感慨,直接对历史结局提出自己的评判,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渔家傲》中展现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选出对李清照《渔家傲》赏析有误的一项( )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A.首二句用“接”“连”把天幕、云涛、晓雾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转”“舞”则将词人在风浪中的感受传递出来。
B.“我报路长嗟日暮”中“报”字和上片中的“问”字相呼应,“嗟”字传达出词人对日暮途远的叹息。
C.“学诗谩有惊人句”流露出词人对空有才情却无人能会意的哀怨,和慨叹自己身逢乱世却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
D.“九万里风鹏正举”一句化用了《庄子·逍遥游》,词人表达要像眼前的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词的意境更加宏阔。
1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飞鸟相与还(__________) (2)浑欲不胜簪(__________)
(3)自将磨洗认前朝(__________) (4)殷勤问我归何处(__________)
(5)学诗谩有惊人句(__________)
13 .解释下列词语。
(1)结庐:____________ (2)喧:___________
(3)君:____________ (4)心远地自偏: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B
【详解】
B.“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两句的意思是“诗人虽身居闹市,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表达了诗人内心宁静、脱离尘俗的思想感情。
故选B。
2 .D
【详解】
D“欲辨已忘言”是说“不知如何表达出来”,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不是“忘了怎样说话”。故选D。
3 .A
【详解】
A.有误。首联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感,不是念家悲己的感情。
故选A。
4 .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A.“赞美眼前明媚的景象”表述有误,诗人记忆中的长安是繁华的,可此时那种繁华之景却荡然无存,国都在沦陷后变得残破不堪,春天的长安城乱草丛生,传达的是诗人忧国伤时之情。
故选A。
5 .B
【详解】
角声满天秋色,塞上燕脂凝夜紫:号角的声音在秋色里响彻天空,边塞的泥土在夜色中凝聚着紫气。“燕脂”、“夜紫”暗指战场血迹,暗示战争的残酷和惨烈,并非表现边塞风光的神奇秀丽,B错误,故选B。
6 .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手法和情感的能力。
C.“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错。“声不起”并不是指将士斗志难振,而是写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霜重鼓寒声不起”借天寒霜浓,天气恶劣,反衬出将士们的英勇气概。
故选C。
7 .C
【详解】
C.以大乔和小乔的命运(被锁进曹操所建的铜雀台)来象征国家的命运,这是从侧面揭示胜败原因;故此项错误;
故选C。
8 .D
【详解】
“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这句话有误,作者关注的是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胜败和东风的关系,进而突出机遇的重要性,以此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D错误,选D。
9 .D
【详解】
A.这是作者梦中所见,并非眼前真实美景;
B.这句诗的意思是: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
C.词人通过“天帝”和“三山”这两个形象,将自己美好的梦想表达了出来,渴望有好的帝王和好的居所,渴望有人的关心和社会的温暖,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
故选D。
10 .(1)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2)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3)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4)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5)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详解】
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的能力。复习古诗名句,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第三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默写时,要注意篱、烽、抵、郎、雀、锁、涛几个易错的字形。写完之后,要重新读一下诗句,看有没有张冠李戴的现象发生。
11 .D
【详解】
D.“九万里风鹏正举”,一句化用了《庄子·逍遥游》,她要象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那龌龊的社会。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不满,希望离开这让人伤痛的现实社会,回到那没有离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凄和痛苦的仙境,表达了作者追求自由和美好生活的愿望。故D错误。
12 .共同,一起 简直 拿,取 情意恳切 同“漫”,空,徒然
【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句意,进而确认词义。这里要注意“浑”属于一个古今异义词,意思是“简直”。“将”意思是“拿,取”。“谩”是一个通假字,同“漫”,意思是“空,徒然”。
13 .建造房屋。庐:简陋的房屋。 吵闹的声音。 对对方的敬称,相当于您,文中指陶渊明。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要结合上下文解释,特别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4 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4 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文件包含24《愚公移山》课中随堂填-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前课中课后同步试题精编docx、24《愚公移山》课前预习单-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前课中课后同步试题精编docx、24《愚公移山》课后巩固练-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前课中课后同步试题精编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 周亚夫军细柳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 周亚夫军细柳随堂练习题,文件包含25《周亚夫军细柳》课中随堂填-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前课中课后同步试题精编docx、25《周亚夫军细柳》课前预习单-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前课中课后同步试题精编docx、25《周亚夫军细柳》课后巩固练-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前课中课后同步试题精编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1* 与朱元思书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1* 与朱元思书课后作业题,文件包含12《与朱元思书》课中随堂填-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前课中课后同步试题精编docx、12《与朱元思书》课前预习单-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前课中课后同步试题精编docx、12《与朱元思书》课后巩固练-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前课中课后同步试题精编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