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8.1 牛顿第一定律课后作业题
展开测试时间:30分钟
一、选择题
1.学习了惯性知识之后,你认为在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具有惯性的物体是( )
A.只有小钢球B.只有塑料片
C.只有支架D.图中所有物体
2.下列事例中,需要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
3.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行驶的汽车停下时,惯性就消失了
B.汽油机的飞轮做得很重,是为了增大它的惯性
C.速度越大的物体具有的惯性越大
D.人踩到香蕉皮上易滑倒是因为人受到惯性的作用
4.关于牛顿第一定律有下列说法:
①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
②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③惯性定律与惯性的实质是相同的;
④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②④
5.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记录数据如表,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每次要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
B.该实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C.阻力越小,物体的速度减小得越快
D.该实验不能直接说明运动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情况
6.在链球比赛中,小宇以逆时针方向快速旋转抛掷链球,如图所示,若他的位置在图中的O点,则他在链球到达图中甲、乙、丙、丁中哪一个位置时放开链球,才能让链球飞得远,又落在有效区内( )
A.甲B.乙C.丙D.丁
二、填空题
7.如图所示,某次演习任务中,一架水平飞行的飞机要对地面上某一指定目标进行定点轰炸。则飞行员在飞机到达目标 投弹(选填“前”“后”或“正上方时”),才能击中目标,这可以用 知识解释。投弹后飞机的惯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8.如图所示的国画描绘了儿童用竹竿打枣的情景。人们发现竹竿碰到的枣子会离开树枝后落下,同在被敲打的树枝上的枣子(竹竿没碰到)也会离开树枝后落下。前者是因为 使枣子脱离树枝,后者是因为枣子具有 而脱离树枝。
9.如图所示,小华同学将小车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在小车上竖直放置一木块。
(1)突然向右拉动小车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2)木块和小车一起向右做匀速运动,小车突然停下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3)若小车的上表面光滑,则当向右做匀速运动的小车突然停下来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假设小车足够长)
(4)以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由 引起的。
10.运输液体的槽车,液体上面有气泡,如图,当车向右开动时,气泡将向 运动,其原因是液体具有 。
11.在一条东西方向的平直公路上,小明坐在一辆沿公路匀速行驶的汽车上,他竖直向上抛出一个苹果,苹果将落在抛出点的 (选填“前方”“后方”或“正下方”);此时有水滴从汽车上落到路面上,路面上部分水滴的印迹如图所示。(图中虚线为汽车的行驶路线)请根据水滴印迹的特点指出该车行驶的方向为 (选填“由西向东”或“由东向西”)。
三、实验探究题
12.小林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时,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将毛巾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②取下毛巾,将棉布铺在斜面和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③取下棉布,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请针对以上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操作中错误的是 (选填“①”“②”或“③”)。
(2)对比两次正确实验操作能说明: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的阻力越小,通过的距离越 。
(3)纠正错误后,多次实验并分析,进一步推测:在水平面上滑行的小车,如果表面绝对光滑,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 运动。
(4)为了得出科学结论,实验中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高度静止下滑,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 。
(5)在水平面上滑行的小车受到的重力和小车对水平面的压力 (选填“是”或“不是”)相互作用力。
(6)人类对力与运动关系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下面是三位不同时代科学家的主要观点,这三种观点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①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②物体在水平面上的运动,需要借助外力维持,如果外力停止作用,物体就静下来。
③如果物体在运动中不受力的作用,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
(7)实验结束后,小林用手捏着一支粉笔静止于空中,假设他现在将手松开,手松开的同时,粉笔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则 。
A.粉笔将静止于原来位置B.粉笔将竖直向上运动
C.粉笔将竖直向下运动D.粉笔将沿水平方向运动
13.如图所示,小明推着购物车在超市购物,他发现用力推车,车运动,不用力推车,车不动,向前用力推车,车向前运动,向后拉车,车向后运动。于是他得出结论,力是使车运动的原因,且车运动的方向始终和对车施加的力的方向一致。请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利用超市购物车设计实验,说明小明的结论是错误的。要求:写出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并简要加以说明。
14.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把可靠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可以深刻地揭示自然规律,如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与此类似,人们为研究质量不同的物体在真空中的下落快慢,做了下面的理想实验:将形状和体积都相同的金、铅、木三个实心小球,分别放入三种密度不同的介质中(ρ介质1>ρ介质2>ρ介质3),在同一高度,由静止同时释放,观察比较三个小球下落的情况,如图所示。由实验可知:
(1)在同种介质中,下落速度最快的是 球(选填“金”“铅”或“木”);
(2)介质密度越小,三个小球下落时的速度相差 ;
(3)进一步推理可得,当三个小球在真空中下落时, 。
四、简答题
15.西瓜堪称“盛夏之王”,清爽解渴,味甘多汁,是盛夏佳果。但有媒体报道市民因为不小心踩到随意乱扔的西瓜皮而摔倒受伤,有的险些闹出人命。所以我们也再次提醒广大市民:乱扔的是垃圾,抛弃的是文明,危害的是生命。如图,请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行人不小心踩到西瓜皮会向后摔倒。
16.农场工人在分离谷粒与空壳时,有两种不同的方式:
(1)在无风的情况下,农场工人用铁锹将混合谷物斜向上抛洒出去,饱满的谷粒将落在离工人更远处,从而将谷粒与空壳分离,请从力与运动的角度解释这种方式将谷粒与空壳分离的原因。
(2)在有风的情况下,农场工人只需用铁锹将混合谷物举高让其由静止下落,在风的作用下,也可以将谷粒与空壳分离,请问饱满谷粒将落在离工人更远处还是更近处?并说出你判断的理由。
5年中考3年模拟·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测试时间:30分钟
一、选择题
1.D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所以图中所有物体都具有惯性,故D选项正确。
2.B 突然刹车人会前倾,需要防止惯性带来危害,故B选项符合题意。A、C、D三个选项均是利用惯性,故均不符合题意。
3.B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所以当行驶的汽车停下时,惯性不会消失,故A选项错误;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汽油机的飞轮做得很重,是为了增大它的惯性,故B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人踩到香蕉皮上易滑倒是因为人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故D选项错误。
4.C 牛顿第一定律是以实验为基础,通过逻辑推理得来的,故①错误;牛顿第一定律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②、④正确;惯性定律是牛顿第一定律,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它们的实质是不同的,故③错误。综合以上分析可知,C选项正确。
5.C 实验中,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下滑,目的是让小车每次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都相同,这用到了控制变量法,故A、B正确;实验表明小车在木板表面运动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慢,运动的距离越远,故C错误;接触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慢,由此推理得出假如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概括出来的,运用了科学推理法,不是通过实验直接得出的,故D正确。
6.B 由于惯性,在某一位置放开链球后,链球将沿放开时的运动方向继续运动下去,由图知,当链球在乙处时松手,链球的运动方向向着有效区,故小宇在链球到达图中乙位置时放开链球,才能让链球飞得远,又落在有效区内。
二、填空题
7.答案 前 惯性 变小
解析 炸弹被投出后,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和飞机相同的水平速度,还会继续向前飞行,故需要在到达目标前投弹。投弹后飞机的质量减小,由于惯性的大小与物体质量有关,故飞机的惯性变小。
8.答案 力 惯性
解析 竹竿碰到的枣子会离开树枝后落下,是因为枣子受到力的作用,是力改变了枣子的运动状态;枣子和树枝原来都处于静止状态,人敲打树枝时,树枝由于受到力的作用,由静止变为运动,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而枣子由于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同在被敲打的树枝上的枣子(竹竿没碰到)也会离开树枝后落下。
9.答案 (1)木块向左倾斜 (2)木块向右倾斜 (3)木块保持随小车匀速运动时的速度继续向右运动 (4)惯性
解析 (1)当突然向右拉动小车时,由于摩擦,木块底部将随小车运动,而木块上部由于惯性要保持静止,所以木块向左倾斜。(2)木块和小车一起向右做匀速运动,小车突然停下时,木块由于惯性会向右倾斜。(3)若小车的上表面光滑,则当向右做匀速运动的小车突然停下来时,木块和小车之间没有摩擦,由于惯性,木块将保持随小车匀速运动时的速度继续向右运动。(4)以上观察到的现象都是由惯性引起的。
10.答案 右 惯性
解析 当车向右开动时,液体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因此会将气泡向右挤压,使气泡向右运动。
11.答案 正下方 由西向东
解析 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上,竖直向上抛出一个苹果,由于具有惯性,苹果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即在水平方向上仍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苹果落下的位置在抛出点的正下方;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汽车上的水滴与汽车具有相同的速度,当水滴离开汽车后,由于惯性在水平方向仍保持原来的速度向前运动,当水滴滴到地上时,最初接触地面呈圆形的部分很快停止,其余部分由于继续向前运动而向前抛洒,所以会出现先圆后不规整的痕迹,则由图可知该汽车自西向东行驶。
三、实验探究题
12.答案 (1)② (2)长 (3)匀速直线 (4)速度相同 (5)不是 (6)②③① (7)A
解析 (1)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等,应让小车从相同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则②步骤错误。(2)由图示可知,木板的表面较光滑,小车在木板表面受到阻力较小,运动的距离较长,速度减小得较慢。(3)由实验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距离越远,速度减小得越慢;假如表面绝对光滑,小车不受阻力作用,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4)实验中每次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速度。(5)在水平面上滑行的小车受到的重力和小车对水平面的压力的方向是相同的,不是相互作用力。(6)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错误观点,后来伽利略提出如果物体在运动中不受力的作用,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即力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原因,再后来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基础上又总结出静止的物体不受力时的情况,从而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即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力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这三种观点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②③①。(7)根据牛顿第一定律我们知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因为粉笔原来是静止的,而松开手的同时,一切外力又同时消失,所以粉笔仍然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故A正确。
13.答案 操作步骤:①在超市的水平地面上,用力向前推车,车向前运动;②撤掉推力,手离开车,此时没有推力,车由于惯性还继续向前运动;③为了使向前运动的车尽快停下来,对车施加一个向后的力(与车运动方向相反),车向前减速运动。
实验现象与说明:由①②可知,撤去推力时,车由于惯性仍会向前运动,故小明的“力是使车运动的原因”的结论是错误的;由③的现象可以看出,车运动的方向和对车施加的力的方向不一致,故小明的“车运动的方向始终和对车施加的力的方向一致”的结论是错误的。
解析 见答案
14.答案 (1)金 (2)越小 (3)下落速度相等
解析 (1)由图可知,在同种介质中,金球下落最快,速度最大;(2)由图可知,三个小球在介质3中比在介质1、2中相同时间内下落的距离相差小,由于ρ介质1>ρ介质2>ρ介质3,故可得介质密度越小,三个小球下落时的速度相差越小;(3)介质的密度越小,三个小球下落时的速度相差越小,故进一步推理可得,当三个小球在真空中下落时,下落速度相等。
四、简答题
15.答案 见解析
解析 当人踩到西瓜皮上时,脚突然向前滑动,即人的下半身的运动速度变快,而人的上半身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较小的速度,所以人会向后倒。
16.答案 (1)因为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不容易改变,谷粒的质量大于空壳质量,谷粒的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所以在无风的情况下,当两者同时被斜向上抛出后,空壳运动距离近,谷粒运动距离远,谷粒落在离工人更远处,从而使两者分离;
(2)在有风的情况下,饱满的谷粒质量大,惯性大,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落到离工人更近处。
解析 利用物体惯性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接触面
毛巾
棉布
木板
小车移动的距离s/cm
18.3
26.8
98.2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12.1 杠杆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12.1 杠杆同步测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1.2 功率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1.2 功率同步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人教版第十章 浮力10.1 浮力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物理人教版第十章 浮力10.1 浮力巩固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