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2022学年语文八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 同步练习(Word含解析)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241799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2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含解析)
初中人教部编版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题,提升题,阅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测试时间:20分钟)一、基础题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ké)深处。B.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yìng)急措施。C.这些地区曾经受到巨大陨(yǔn)石的撞击。D.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fèng)。2.下列语句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A.他们确实检侧到了在斯石英中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B.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夕大浪。C.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但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D.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能用括号内词语替换的一组是( )A.一些国家应对新冠疫情的方式,对平民来说是一场无法躲过的劫难(灾难)。B.大约经历(经过)了一亿年。C.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悲壮)得多。D.随着时间的流逝(消失),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4.对下列句子使用说明方法的情况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打比方、列数字)B.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列数字)C.然而,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作比较)D.气候变得越来越寒冷,夏天短而且冷,最后成为冰天雪地。(打比方)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B.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撞击。C.斯石英原子间结合得极为紧密,不会转化为普通的沙子。D.“泛大陆”是指板块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 二、提升题6.判断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1)“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2)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 )(3)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 )7.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准确”,下列句子表述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 A.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B.随着时间的流逝,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南美也与非洲相离。C.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 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D.斯石英可以在实验室里制造,但它们在自然界中存在吗?回答是肯定的。 三、阅读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①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 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②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 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③毫无疑问,6 500万年前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④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⑤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8.选文的说明对象是 ,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9.第②③④段文字说明了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有两条:(1) ;(2) 。其依据分别是“ ”和“ ”。10.第④段文字中引号的作用是 ,第⑤段文字中括号的作用是 。11.第②段文字中加横线的 “可能”“也许”能否删去?为什么?答: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1.答案 A “壳”是多音字,在“地壳”中应读qiào。2.答案 D A.侧→测。 B.夕→汐。 C.但→旦。3.答案 C 悲惨:处境或遭遇极其痛苦,令人伤心。悲壮:悲哀而雄壮;悲哀而壮烈。4.答案 D 本句没有使用说明方法。5.答案 C 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6.答案 (1)举例子 (2)作诠释 (3)列数字解析 理解语句内容,抓住标志性词语,结合常用说明方法的特点恰当判定。7.答案 A “一个板块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的说法太绝对,不符合实际,实际情况应是“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8.答案 恐龙灭绝的原因 逻辑顺序解析 第一问考查对说明对象的理解。找出说明对象的方法有:①看题目,有的标题就直接表明了文中要说明的事物,即文章的说明对象;②抓首段,往往在首段结尾处揭示说明对象;③找结尾段,有时从文章标题和首段中找不出来,作者会在文章的结尾处点出说明对象;④抓关键句,如用中心句或总结句来点明说明对象;⑤归纳总结,若以上方法都不行,可认真研读,逐段分析,归纳总结,从而确定说明对象。本题第①段就引出说明对象“恐龙灭绝的原因”。 第二问考查对说明顺序的判断。判断说明顺序的方法有:①从说明对象入手,判断顺序。一般对实体性的事物,如建筑物结构或布局的介绍,多采用空间顺序。②从语言标志入手,找出顺序。a.以时间为序的说明文,文中会出现表示时间或先后的标志性词语,如“古代、现代、21世纪”等。b.以空间为序的说明文,文中会出现表示方位的标志性词语,如“东、南、西、北”“上、中、下”“左、中、右”等。c.以逻辑为序的说明文,常会出现“首先”“其次”“再次”等词。选文第①段引出说明对象,接下来第②—④段探讨恐龙大灭绝,介绍了“撞击说”和“火山说”,第⑤段告诉人们应该了解这些理论,避免灾难,也就是揭示研究这一问题的重要意义。可见采用的是逻辑顺序。9.答案 由于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的撞击 地球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造成恐龙灭绝 撞击说 火山说解析 信息筛选题。这类题,首先要明确答题区域,其次要进行分析概括。第②—④段说明了目前存在的两种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根据②段中的“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和第③段中的“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分析概括即可。10.答案 特定称谓 解释说明解析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作用。引号的常见用法有:①表示引用,②表示特定称谓,③表示特殊含义,④表示否定和讽刺,⑤表示着重论述。第④段中的“撞击说”和“火山说”是两种观点,引号表示特定称谓,把前面介绍的理论称为“撞击说”和“火山说”。括号的用法:括号主要表示括起来的话,注释或补充说明前边的词语或句子。第⑤段文字中的括号就起到了解释说明的作用。11.答案 不能删去。这两个词表示推测,在没有确凿的事实证据进行科学的说明之前,只能用“可能”“也许”表示推测。这体现了说明文用语的准确性、严谨性。解析 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解答时可删去相关词语,然后和原句作比较,品味其差异,再组织语言解答。本句中的“可能”“也许”都表示估计、推测,表示不确定;如果删去,表示肯定、一定是的意思,过于绝对化,与事实不相符。最后一定不要忘了强调: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本册综合课后作业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本册综合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本册综合巩固练习,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