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届高考语文课时作业本1——150
2022届高考语文课时作业本第2练含解析202110181407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语文课时作业本第2练含解析202110181407,共10页。
【基础训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冬季的九寨沟,让人心生一种并非错觉的感觉:一切的美妙,都已达到离极致只有半步之遥的程度。极目望去,找不见的山地奇花异草,透过尘世最纯洁的冰雪开满心扉;享不了的空谷天籁灵性,穿越如凝脂的彩池通遍脉络。从前见过的山地风景,一下子变渺小了,小小的,丁点儿,不必双手,有两个指头就够了。欠一欠身子,从凝固的山崖上摘下一支长长的冰吊,再借来一缕雪地阳光,便足以装入早先所见到的全部灿烂。
人生在世所做的一切,后果是什么,会因其过程不同而变化万千。正是捧着这很小很小,却灿烂得极大极大的一支冰吊,我才恍然悟出原来天地万物,坚不可摧的一座大山也好,以无形化作有形的性情之水也好,也是要听风听雨问寒问暖的。从春到夏再到秋,一片山地无论何等著名,全都与己无关。山地也有山地的命运,只是人所不知罢了。山有绝美,水有绝美,在山地的九寨沟,拥有这种种极致的时刻已经属于了冬季。
1.下列各项中,和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B.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C.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D.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2.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正如清人王嵩涛所说:“鸿门之宴写得子房如龙,樊哙如虎,是史公极得意之文字。”
B.发现青蒿素是研究进展的第一步。我们随即转向第二步:将这个天然分子变为药物。
C.祥林嫂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D.北京的紫禁城总共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在山地的九寨沟,冬季是拥有绝美山水种种极致的时刻。”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4.请以“知识”“兴趣”中的一个为话题,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
(示例)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你勤奋地挤,总会有所收获;时间,是掌缝中的沙,如果你不太在意,就会全部漏光。
5.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
①《岳阳楼记》是我国的古典名篇。②范仲淹应好友之请写了《岳阳楼记》。③国家社稷和芸芸众生价值的至上性和伦理的合理性在《岳阳楼记》中得到了很好的阐发。
(1)以范仲淹为主语:
(2)以《岳阳楼记》为主语:
二、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6-7题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中原一恨杳难论。却似长江万里,忽有孤山两点,点破水晶盆。为借鞭霆力,驱去附昆仑。
望淮阴,兵冶处,俨然存。看来天意,止欠士雅与刘琨①。三拊当时顽石②,唤醒隆中一老,细与酌芳尊。孟夏正须雨,一洗北尘昏。
[注]①士雅与刘琨:均为东晋爱国将领。②顽石:指当年诸葛亮堆成八阵图的石子。
6.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起头两句以问句开头,点明“中原一恨”的原因是南北分裂,为全词奠定感情基调。
B.“却似”三句是说长江本如水晶盆那样完美,却因两点孤山而白璧有瑕。暗指金瓯有缺。
C.“看来”两句是说天意不让我们拥有士雅和刘琨这样的将领,表达了对收复大业的悲观。
D.词人借拊顽石,想象与诸葛亮这样的战略家酌酒细论,其对统一大计的关切溢于言表。
7.“孟夏正须雨,一洗北尘昏”的精妙之处表现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三、古诗词情景默写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对偶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出两幅对比鲜明的图画,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琅琊山有晦有明、交替变化的朝暮景象。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树叶落下、长江汹涌之状。
(3)《诗经·氓》中,女子先是诉说自己婚后的劳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着指斥氓达到目的后就变得凶暴起来。
【综合训练】
四、现代文阅读
汉风凛冽
陈应松
①身着褐衣的凿石者,紧攥着灼热的錾子和铁锤,对准巨大的石头,凿着,凿着……将一座山齐刷刷地劈下,不对,应是凿下,像刀切斧削一样壁立千仞。狮子山楚王陵的墓道,既是石刻,也是石切。
②在狮子山楚王墓前,有许多庞大的、未凿完的石头,它们横七竖八、犬牙交错地胡乱堆砌在那儿。这是一个未完工的工地,似乎看得到石匠们尚未走远的样子,他们从沉重的巨石里爬出来,像一只只甲虫,满手老茧和血渍,看着自己即将完成的杰作,在一个血红的黎明悄然离去……
③凿石者在石头上留下了温驯的牛和尖锐的犁——它们可爱地耕耘着汉代的大地。留下了嬉戏的羊、飞翔的大鸟和栖居在屋顶及车轼上的神鸟,握锄的农夫和播种的孩子,炮鳖烩鲤的美食家,执桴击鼓、羽葆飘扬、嬉耍玩乐的艺人。
④凿石者在石头上留下了歌吟、吹奏和长袖起舞的仕女,留下了织布、纺纱、摇纬的农妇,迎宾的侍仆,下棋的闲客,烧烤肉串的饕餮者,背牛、扛鼎、拔树、伏虎的力士。
⑤凿石者在石头上留下了头戴斗笠、身着蓑衣、手持耒耜、引凤升天的炎帝,熊首人身、口吐仙气、体生双翼、乘黄升仙的黄帝,青鸟为其衔食的西王母,在楼阙上亮翅的三足鸟和诡异的九头兽、九尾狐,以及人首蛇身、马首人身、鸟首人身的众神……
⑥无数梦幻与现实的场景,超凡的艺术想象,让笨拙的石头成为天空和灵山,成为神祗的圣庙,成为诸神飞翔的穹窿。死亡像一场狂欢,是生命的另一次开始。削去楚辞“魂兮归来哀江南”的凄婉幽愤,生命不可终结,永远高亢存在,这澎湃烂漫的灵魂,精骛八极、同气相求,犹如天地初创时的大典。
⑦云龙风虎的遒劲造型,挟风云雷电,携日月星辰。浑圆饱满的线条,以大朴不雕之雕,大道无言之言,大象无形之形,组成了石头上的大汉风景。什么叫汉唐气象?在徐州,在我见到的汉画像石上,一个时代的伟大气魄和盛世年景如辎重和沉雷从天庭滚滚而来,撼人心魂。
⑧沧桑历尽,从荒野上挺立起来的石头,就像汉代,仍在遥远的地平线闪光。那些灵魂的仰望者,对天堂的渴盼是从神道开始的,石碑、石柱、石人、石虎、石马、石牛、石羊,如仙槎,生双翼。至石椁、石棺、石阙、石祠……笨重的石雕,因紧贴大地的独具匠心,而让其身轻似燕,飞入袅袅青空,冲破云烟,进入太虚圣境。脚下,仍是磅薄的汉家厚土。
⑨徐州,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大汉起于小沛,大汉根在安国”。虽然汉兴起于楚,但两汉是汉族自我确认的时代。她的自信、青春、强劲和力量膨胀高昂,其他朝代无可比拟。她的开疆拓土,到达过河西走廊和南疆的沙漠深处。我想起“三十六人抚西域,六头火炬走匈奴”的班超,这位以36人平定西域的杰出汉使,以强大的胆略和吸附力,收服了西域50多个国家。没有像班超这样挟持大汉之风吹彻八荒的豪杰,没有汉画像石这种体量的艺术魅力,文景之治、昭宣中兴、光武中兴又有什么神采和气韵?
⑩“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大风,猛士,这就是徐州汉画像石透射出的凛冽之气,无数灵跃的石头垒砌着,占领了惊涛轰鸣的历史河岸,带来森严激荡的气象,横亘在千山暮雪、万里长云的时空,雄浑、苍劲,成为汉代的丰碑。
(选自《人民政协报》2020年11月29日,有改动)
1. 概括汉画像石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4分)
2. 品析下面的句子。(3分)
没有像班超这样挟持大汉之风吹彻八荒的豪杰,没有汉画像石这种体量的艺术魅力,文景之治、昭宣中兴、光武中兴又有什么神采和气韵?
3. 第①节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4. 探究作者以“汉风凛冽”作为标题的理由。(4分)
5. 下面两张图片中的文物都出土自徐州汉墓,如果你是一名解说员,请结合文中提供的汉文化信息,任选一件从创作艺术和作品意蕴两方面进行解说。(4分)
图1 图2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於期仰天太息流涕曰:“於期每念之,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荆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秦王必喜而见臣,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匈,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见陵之愧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刭。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不可奈何,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乃装为遣荆卿。燕国有勇士秦舞阳,年十三,杀人,人不敢忤视。乃令秦舞阳为副。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治行。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改悔,乃复请曰:“日已尽矣,荆卿岂有意哉?丹请得先遣秦舞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何太子之遣?往而不返者,竖子也!且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忼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于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B.于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C.于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D.于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7.下列对文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竖子是古时对人的一种鄙称,犹言“小子”。如《史记·项羽本纪》里范增责怪项羽“竖子不足与谋”。
B.宾客是古代豪门所养门客。选文中指各国使者,如《史记·屈原列传》中“(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C.筑是古时的一种击弦乐器,演奏时以左手握持,右手以竹尺击弦发音。如《史记·高祖本纪》中“高祖击筑”。
D.变徵是古代乐律的一种。古代乐律分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七调,变徵调苍凉凄婉,宜放悲声。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荆轲刺秦得他人相助。樊於期也参加了刺秦,只是他在出发前就已经做出了牺牲,完成了他自己的使命,为荆轲刺秦增添了极其悲壮的色彩。
B.荆轲刺秦艰巨而凶险。荆轲非常清楚刺杀秦王几无生还可能,但却没有丝毫犹豫畏惧,为了铲除暴虐,他视死如归,义无反顾,令人感叹唏嘘。
C.荆轲刺秦报知遇之恩。燕太子丹想要暗杀秦王来阻挡秦国的兼并之势,通过田光结识荆轲后,他视荆轲为知己,礼遇有加,一直充分信任荆轲。
D.荆轲刺秦悲壮而忼慨。“易水送别”时,送行人“皆白衣冠以送之”,给整个场面笼罩上悲凉氛围;荆轲一曲“易水歌”把悲壮的气氛推往高潮。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於期仰天太息流涕曰:“於期每念之,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4分)
⑵且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4分)
10.从选文看,出发刺秦前,荆轲和燕太子丹分别做了哪些准备工作?请简要说明。(3分)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答案与解析
(第2练)
【基础训练】
1.C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文中划横线句子把“从前见过的山地风景”说成“小小的,丁点儿,不必双手,有两个指头就够了”,运用了夸张。A.“归帆去棹”借代来往的船只,运用了借代;B.“冰雪”是洁白晶莹的东西,用来比喻自己襟怀的坦白。运用了比喻;C.“乾坤日夜浮”是说“整个天地仿似在湖中日夜浮动”,运用了夸张;D.“九月寒砧催木叶”是说“萧萧落叶催人捣衣”,运用了拟人。故选C。
2.B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冒号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一切的美妙,都已达到离极致只有半步之遥的程度”是对前文“并非错觉的感觉”的解释。A.表示提示下文,引出下文所说的话;B.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第二步”是“将这个天然分子变为药物”;C.表示总结上文,说明结论“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D.用在总结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3.①强调重点不同:改句重点落在了“冬季”上;原句的重点落在“绝美”上,更符合原文逻辑。②语言风格不同:改句比较普通;原句运用对偶,句式整齐有美感,符合原文的语言风格。③适用位置不同:改句用来结束文段,似乎话还没说完;原句更适合作结尾,与开头语段相照应。
4.答案 (示例)知识是浩瀚的海,只要你敢于拼搏,总会扬帆远航。知识是无形的网,如果你不精心编织,就会漏洞百出。
解析 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解答这道仿写题,要注意“示例”在内容和句式上的特点:句式上是采用“××(双音节词),是××(偏正式名词短语),只要你××(偏正式动词短语),总会××(动词短语)”的复句形式。在手法上,运用的是比喻和对比手法。内容上,仿写的句子也要做到内容贴切,比喻恰当,两句之间形成对比。
5.答案 (1)范仲淹应好友之请写了阐发国家社稷和芸芸众生价值的至上性和伦理的合理性的我国古典名篇《岳阳楼记》。
(2)《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好友之请而写的阐发国家社稷和芸芸众生价值的至上性和伦理的合理性的我国古典名篇。
解析 本题考查短句变长句的能力。解答时可先选定其中一个短句为主干句,然后把剩余短句变为修饰语融入主干句之中,也就是作主干句的定语或状语。注意,不能改变原意。本题第一问要求“以范仲淹”为主语,可确定“范仲淹应好友之请写了《岳阳楼记》”为长句的主干,再将其他两个句子化为“《岳阳楼记》”的定语即可。第二问要求以“《岳阳楼记》”为主语,解答时先确定“《岳阳楼记》是我国的古典名篇”为长句的主干,然后再把其他两个句子化为“古典名篇”的定语即可。
6.C[解析]C项,天意是天意向宋,就缺优秀的爱国将领,也没有悲观的情绪。
7.①该句意思是说,初夏正需一场及时雨,以清洗从北方刮来的尘土。②用了比喻的手法。“雨”比喻宋军,“北尘”比喻金人的统治。③形象地写出了水深火热之中的北国人民,亟待宋军挥师北上,把他们从金国的统治下解救出来的心情。
8.[答案] (1)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2)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3)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
【综合训练】
1.主要内容:有现实生活的场景和无数众神的梦幻场景(或梦幻与现实的场景,或真实的民间生活和想象的神仙生活)。艺术特色:想象超凡、造型遒劲、线条浑圆饱满。
2. 运用反问的句式,加强了语气,突出强调了汉代英雄豪杰胆略和吸附力以及汉画像石的规模大、数量多,表达了作者对汉文化的由衷赞叹。
3. 描绘了石匠们开凿狮子山楚王陵墓道的场景,引出写作对象——楚王陵和汉化像石,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4. 原指狂风的猛烈寒冷,文中指汉代雄浑苍劲的气象,具有惊涛轰鸣的历史,带来森严激荡的气象,有膨胀高昂的自信、青春、强劲和力量。突出了汉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表达了作者对汉文化的赞叹之情。语言形象,富有气势。
5. (图一)龙形玉佩为盘曲龙体,遒劲造型古朴,线条圆润饱满,呈“S”形,神态安详,栩栩如生,有着超凡的艺术想象。龙为汉民族的重要图腾,表现汉代的伟大气魄,代表了中华儿女的精神寄托。(图二)绕襟舞俑为群舞陶俑,均为前倾站立,呈“S”形,造型优美,宽袖绕襟,姿态曼妙,线条浑圆饱满,栩栩如生。表现了繁华、富庶、祥和的生活场景,营造了歌舞升平的浪漫场景,体现盛世年景的汉唐气象。
6.(3分)A
7.(3分)B(选文中指门客、食客等)
8.(3分)C(“一直充分信任荆轲”错。)
9. ⑴(4分)(樊)於期仰天叹息流着眼泪说:“我每次想起这些事,常常痛入骨髓,只是想不出办法罢了。”评分建议:“太息”“流涕”“顾”,语句通顺各1分。
⑵(4分)况且是拿一把匕首进入祸福难测的强秦,我所以暂留的原因,是等待一位朋友同去。如今太子认为我拖延了时间,那就告辞决别吧!评分建议:“仆”“所以”“与俱”“迟”各1分,意思对即可。
10.(3分)荆轲:说服樊於期献头作见秦王的理由;为朋友置办行装等待朋友同往。
燕太子丹:寻访到锋利的匕首且淬毒;为荆轲安排了助手秦舞阳。评分建议:一点1分,答对三点得3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荆轲明白太子不忍心,于是就私下会见樊於期说:“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太残酷了,父母、家族都被杀尽。如今听说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购买将军的首级,您打算怎么办呢?”於期仰望苍天,叹息流泪说:“我每每想到这些,就痛入骨髓,却想不出办法来!”荆轲说:“现在有一句话可以解除燕国的祸患,洗雪将军的仇恨,怎么样?”於期凑向前说:“怎么办?”荆轲说:“希望得到将军的首级献给秦王,秦王一定会高兴地召见我,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直刺他的胸膛,那么将军的仇恨可以洗雪,而燕国被欺凌的耻辱可以涤除了,将军是否有这个心意呢?”樊於期脱掉一边衣袖,露出臂膀,一只手紧紧握住另一只手腕,走近荆轲说:“这是我日日夜夜切齿碎心的仇恨,今天才听到您的教诲!”于是就自别了。太子听到这个消息,驾车奔驰前往,趴在尸体上痛哭,极其悲哀。已经没法挽回,于是就把樊於期的首级装到匣子里密封起来。
当时太子已预先寻找天下最锋利的匕首,找到赵国人徐夫人的匕首,花了百金买下它,让工匠用毒水淬它,用人试验,只要见一丝儿血,没有不立刻死的。于是就准备行装,送荆轲出发。燕国有位勇士叫秦舞阳,十三岁上就杀人,别人都不敢正面对着看他。于是就派秦舞阳作助手。荆轲等待一个人,打算一道出发;那个人住得很远,还没赶到,而荆轲已替那个人准备好了行装。又过了些日子,荆轲还没有出发,太子认为他拖延时间,怀疑他反悔,就再次催请说:“日子不多了,荆卿有动身的打算吗?请允许我派遣秦舞阳先行。“荆轲发怒,斥责太子说:“太子这样派遣是什么意思?只顾去而不顾完成使命回来,那是没出息的小子!况且是拿一把匕首进入难以测度的强暴的秦国。我所以暂留的原因,是等待另一位朋友同去。眼下太子认为我拖延了时间,那就告辞决别吧!”于是就出发了。
太子及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为荆轲送行。到易水岸边,饯行以后,上路,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拍节唱歌,发出苍凉凄惋的声调,送行的人都流泪哭泣,一边向前走一边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又发出慷慨激昂的声调,送行的人们怒目圆睁,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于是荆轲就上车走了,始终连头也不回。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语文课时作业本第8练含解析202110181473,共10页。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语文课时作业本第1练含解析202110181396,共12页。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语文课时作业本第20练含解析202110181397,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