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二、滑轮课文内容课件ppt
展开《滑轮》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2)知道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
(2)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特点及作用
2、难点: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
三、教具:
定滑轮、动滑轮、钩码、细绳、测力计、铁架台、刻度尺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问答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1、课堂引入:
让同学们观看教材上的图片。问:为什么瘦子却拉不住这个物体?
2、定滑轮和动滑轮
(1)介绍滑轮
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轮子。
(2)请学生用滑轮把钩码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学生自由组装)
这个时候学生应该会出现不同的方法。在学生实验完成后,选取不同的类型放在讲台上进行讲解。
(3)定滑轮:提升物体时滑轮不随物体一起移动。
(4)动滑轮:提升物体时滑轮随物体一起移动。
3、探究: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特点
学生自己动手探究,明确探究目的,
设计数据表格,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在学生自己探究时,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强调学生在提升物体时一定要匀速移动。
分析: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能省一半力。
动滑轮在省力的同时,却费了一倍的距离。
此时,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用杠杆的知识分析一下,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另外:在探究过程中,由于滑轮本身有重力,和绳子有摩擦,结果可能不太一样,教师应交待清楚。并提出在动滑轮中:F=G物+G动2
4、滑轮组
教师:使用动滑轮可省力,使用定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如果将动滑轮、定滑轮组合起来使用,效果将怎样?
教师出示一只动滑轮和一只定滑轮,提问:如何将它们组合起来使用?请大家先画图设计,然后选学生上黑板画出组合图。
学生实验:
全班学生分为两大组分别按图甲乙所示进行实验,其中,图甲乙的实验分别提起2个钩码,用弹簧测力计拉绳端使钩码匀速上升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各大组派1名代表将实验数据填写在小黑板的表格中:
引导分析: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引导得出,当n=2时,F=1/2G,当n=3时,F=1/3G
推理归纳:通过对“二定、二动”和三定、三动“滑轮组的分析可知,吊起动滑轮的绳子股数分别有4根、5根和谐根、7根时,相应的拉力为1/4G、1/5G和1/6G、1/7G,由此可推知,对于多个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如果有n股绳子吊起动滑轮,则拉力F=1/nG
结论:使用滑轮组吊起重物时,动滑轮被几股绳子吊起,在不考虑动滑轮自重时,所用拉力的大小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考虑动滑轮自重时,所用拉力的大小就是重物和动滑轮总重的几分之一。
5、斜面
阅读《科学世界》自己进行探究:斜面是不是真的省力?
通过实验后,教师分析:FL=Gh。
高度一定时,斜面越长越省力。请学生举例说明:盘山公路,我们骑自行车时上坡比较困难时就骑S形等。
六、课堂小结: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我认为,首先应让学生进行较为多的实践和操作活动。比如本节课中,学生组装和操作动定滑轮的,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动手操作。虽然这节课学生的操作及效果不是明显,我想还是给予他们在下节课的时候进行动手再操作实验。我想这样学生会得到更好的锻炼的。这也是我科学课的培养学生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只进行背诵相关的知识。还有对于学生的操作错误及拖沓,我想还是给予一定的宽容并且要耐心的予以及时的进行指导。我想经过努力,学生们会更好得到锻炼。
其次在实验的教学,注意一下细节的处理。实验细节的处理的好,能够引导学生更加好的进行实验操作和得出跟好的实验结果。比如这节课,如果实验记录表进行事先进行详细的设计好,给学生运用而不是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记录,我想实验效果就会更好。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二、滑轮习题ppt课件: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二、滑轮习题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固定不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北师大版二、滑轮习题课件ppt: 这是一份物理北师大版二、滑轮习题课件ppt,共24页。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二、滑轮课前预习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二、滑轮课前预习ppt课件,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杠杆的缺陷,庄严的一刻,小组讨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