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凤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 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凤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 含答案)第1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凤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 含答案)第2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凤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 含答案)第3页
    还剩4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凤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 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凤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 含答案),共4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凤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五四学制)
    一、选择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54分)
    1.(3分)我们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些物体在发声时没有振动
    B.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C.声纹锁依据声音的音调进行识别
    D.给机器加橡皮垫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3分)如图所示,在、、、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则  

    A.敲打 瓶发出的声音传播得最快
    B.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 的音调最高
    C.用嘴依次吹瓶口, 的音调最高
    D.用不同的力度敲击,声音的音调不同
    3.(3分)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发声的物体是否在振动 B.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C.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D.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4.(3分)强地震产生的次声波会对人体造成严重损害,使人恶心、神经错乱。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相比,次声波具有较小的  
    A.传播速度 B.振动频率 C.振动幅度 D.传播能量
    5.(3分)下列四个图象中,描述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
    6.(3分)小欢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四次数据是5.12厘米,5.13厘米,5.13厘米,5.22厘米,其中有一次测量是错误的,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  
    A.5.15厘米 B.5.13厘米 C.5.127厘米 D.5.12厘米
    7.(3分)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会时,甲车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东运动,看到乙车向西运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B.甲车向东运动,乙车向西运动
    C.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
    D.甲、乙两车都向东运动
    8.(3分)如图所示用自制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四句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薄膜上出现烛焰的像是倒立的
    B.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
    C.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则像变大
    D.保持内外筒位置不变,小孔远离烛焰,因为像距不变,所以薄膜上烛焰的像的大小将不变
    9.(3分)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与水平面成角入射到平面镜上。若要使反射光线沿水平方向射出,则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  

    A.一定为 B.一定为 C.可能为 D.可能为
    10.(3分)乘客乘竖直电梯下楼,下降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电梯做曲线运动
    B.电梯的速度越来越大
    C.电梯的平均速度大于的平均速度
    D.电梯的平均速度等于的平均速度
    11.(3分)如图所示的四种光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阳光下的人影 B.海市蜃楼
    C.小猫在镜中成像 D.笔在水中“折断”
    12.(3分)小红在平静的湖边看到“鸟在水中飞,鱼在鸟上游”,如图所示,对画面中的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水中的“鸟”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B.水中的“鸟”是实像
    C.看到的“鱼”比实际位置深
    D.看到的“鱼”是虚像
    13.(3分)下列光学作图中,错误的是  
    A.光的反射 B.平面镜成像
    C.光从空气射入水中 D.光的色散
    14.(3分)、是同一直线上相距的两点,甲、乙两小车分别经过点向点做直线运动。它们的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甲比乙早3秒通过点,则  

    A.甲比乙早1秒经过点 B.乙比甲早1秒经过点
    C.甲比乙早2秒经过点 D.乙比甲早2秒经过点
    15.(3分)水平过道上方有一盏灯(如图),小明站在1号地砖上时,通过2号地砖看到灯的像;走到2号地砖上时,通过3号地砖看到灯的像。则小明通过两块地砖所看到的像  

    A.大小相同、位置不同 B.大小相同、位置相同
    C.大小不同、位置相同 D.大小不同、位置不同
    16.(3分)如图所示,平面镜直立在水平地面上,长的铅笔平放在地面上且与平面镜垂直,笔尖离平面镜,现铅笔以的速度垂直平面镜向它匀速靠近,则  

    A.铅笔的像为虚像,且尖端朝右
    B.笔尖的像移动速度大于笔尾的像移动速度
    C.经过,笔尖的像与笔尾的像相距
    D.将逆时针转动,铅笔的像竖直且尖端朝上
    17.(3分)如图所示,一束激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折射后从另一侧面射出,其出射点可能是图中的  

    A.点 B.点 C.点 D.点
    18.(3分)利用地震波中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不同可以监测震源的位置。图示两条直线分别表示这两种波从震源开始传播的距离与所用时间的关系,若测得这两种波先后到达某监测站的时间间隔为,则震源到该监测站的距离为  

    A. B. C. D.
    二、填空题(每空1分,计19分)
    19.(3分)1666年,最早发现白光的色散现象的物理学家是   ;在各种不同色光中,红、  、蓝叫做三基色光。在没有任何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紫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上衣是   色的。
    20.(3分)小丽同学在学习声现象时做了几个探究实验:

    (1)如甲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发出声音的音叉在   。
    (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左边完全相同的音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
    (3)如图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所听到的铃声将会逐渐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并由此推理可知: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最后得出结论:真空   (选填“能”或“不能” 传声。
    (4)如图丁所示,将一把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拔动其出桌外的一端,分别轻拔与重拔钢尺各一次,则两次钢尺发出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不同;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重拔时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发生了变化。
    21.(3分)如图所示,平面镜以角倾斜放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长铅笔,以水平速度向平面镜匀速靠近,则此铅笔的像相对平面镜的速度为   ,方向   ,铅笔像的大小为   。
    22.(3分)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现象,其中反射光线是,折射角等于度,分界面的   侧是玻璃。(选填“上”、“下”、“左”或“右”

    23.(3分)小华同学在研究玩具小车的运动情况时,描绘出了如图所示的速度时间图象。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速度时间图象与坐标轴所包围部分(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就是小车运动的距离。根据图象可以计算出小车在内的平均速度为   。

    24.(3分)甲、乙两辆小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其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内,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速度为   ;比甲车的速度   (选填“大”或“小” ;甲车在追上乙车时离出发地点   。

    25.(3分)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若两次发出信号的间隔是,汽车在两次接收到信号间隔过程中行驶的距离是  ,汽车速度是  。(超声波速度

    三、作图题(每题3分,计6分)26.如图所示,学校楼梯拐角的墙上装有平面镜,既方便同学们整理仪容,晚上又能利用光的反射对楼道进行照明。请在图中准确画出灯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到达A点的光路图。
    26.如图所示,一玻璃三棱镜的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一束红光平行于边从点射入三棱镜,经面折射后,又在面发生反射,然后恰好从点折射后射出。请画出这个传播过程的光路图。

    27.如图所示,学校楼梯拐角的墙上装有平面镜,既方便同学们整理仪容,晚上又能利用光的反射对楼道进行照明。请在图中准确画出灯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到达点的光路图。

    四、实验题(每空1分,计23分)
    28.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则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秒表的示数为  ;
    (2)实验的原理是   ;
    (3)斜面较缓主要是为了   (填序号)。
    得到可靠的结论减小时间测量误差
    增加趣味性减少由于测量工具造成的误差
    29.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板、可以绕轴转动。
    (1)为了看清楚板上的光路,板的材质应是   (选填“粗糙的”或“光滑的” 。
    (2)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
    .绕前后转动板
    .绕前后转动板
    .改变光线与间的夹角
    .改变光线与间的夹角
    (3)让入射角等于   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重合。
    (4)若保持平面镜水平不变,将板向后倾斜一个角度(如图乙),入射光线仍能呈现纸板上,且沿方向入射到平面镜的点,此时与图甲情形对比,发生改变的有   。
    法线方向
    反射光线方向
    入射角度数
    反射角和入射角关系
    (5)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

    入射角






    反射角






    折射角






    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   ,且折射角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入射角。
    (6)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光的全反射一束激光从某种玻璃中射向空气(如图1所示),保持入射点不动,改变入射角(每次增加,当入射角增大到时,折射光线消失,只存在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全反射,发生这种现象时的入射角叫做这种物质的临界角。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只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
    、当光从空气射向玻璃,  (选填“会”或“不会” 发生光的全反射现象。
    、一个三棱镜由上述玻璃构成,让一束光垂直于玻璃三棱镜的一个面射入(如图2所示),请在图中完成这束入射光的光路图。


    30.下面是小明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活动过程。
    (1)小明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了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
    (2)实验室有厚为的透明玻璃板和厚为的透明玻璃板。为了减小误差,他应该选用   玻璃板做实验(选填“”或“” 。
    (3)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 。
    (4)若在实验中蜡烛以的速度沿跟玻璃板平行的方向移动,则其在玻璃板中的像相对蜡烛的速度为   。
    (5)将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利用   (选填“点燃”或“没点燃” 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寻找并记下蜡烛的像的位置。蜡烛应与蜡烛大小相同,目的是比较像和物的   关系;如果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会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
    (6)如果在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做屏幕,则在白纸板上   (填“能”或“不能” 承接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7)小明同学进行了正确的实验操作后,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实验数据中,像和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不是都相等的原因是:  。
    实 验 次 数

    1

    2

    3

    4
    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
    6.20

    8.68

    10.35

    13.52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6.20

    8.73

    10.35

    13.48
    (8)实验结束后,小明无意间从平面镜中看到墙上的电子钟的像如图所示,这时的实际时间是   。

    五、计算题(每题8分,计16分)
    31.如今,高铁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假期小明想去参观徐州的淮海战役纪念馆,他选择从无锡东乘坐高铁去徐州东,他通过铁路12306网站查询到次的运行时刻表如下。他决定乘坐这趟车。

    过 无锡东过 徐州东
    站序
    站名
    到达时间
    发车时间
    停车时长
    1
    上海虹桥



    2
    无锡东


    2
    3
    南京南


    2
    4
    蚌埠南


    2
    5
    徐州东


    7
    (1)无锡东到徐州东的高铁里程为,若该趟高铁按照时刻表,从无锡东运行到徐州东,则该趟高铁在此区间运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2)当该趟高铁途经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时,车厢内速度显示为,小明想估测大桥的长度,假设高铁匀速通过大桥。
    ①当他所坐的位置到达桥头时,他用华为手机上如图所示的秒表计时,该秒表的计时单位为“秒”,他所坐的位置驶出桥尾时,秒表下方数字显示为,则大桥长度为多少?
    ②若该列高铁全长为,列车全部在大桥上运行的时间为多少?

    32.如图所示,某兵工厂生产了一批新式步枪。为了测试子弹飞行的平均速度,一士兵手持步枪,在空旷的靶场瞄准外的靶子射击,枪筒旁边的声波探测器,先后探测到两次较强的声波,并在示波器上显示出来。第一次是枪响的声波,第二次是子弹击中靶子后的声波,示波器上每一大格表示的时间。(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求:
    (1)子弹飞行的时间?
    (2)子弹飞行的平均速度?


    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凤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五四学制)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54分)
    1.(3分)我们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些物体在发声时没有振动
    B.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C.声纹锁依据声音的音调进行识别
    D.给机器加橡皮垫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2)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音色是发声体材料和结构决定的,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4)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故错误;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错误;
    、音色是判断发声体的依据,“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识别的。故错误;
    、给机器加橡皮垫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正确。
    故选:。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相关知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比较简单。
    2.(3分)如图所示,在、、、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则  

    A.敲打 瓶发出的声音传播得最快
    B.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 的音调最高
    C.用嘴依次吹瓶口, 的音调最高
    D.用不同的力度敲击,声音的音调不同
    【分析】(1)声速的大小与频率无关。
    (2)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的;敲击瓶子时,是瓶子与水柱振动发声,水柱越高,越难振动;吹瓶子时,是空气柱振动发声,空气柱越长,越难振动。
    (3)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与物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解答】解:
    、声速的大小与频率无关,敲打每个瓶子时,音调不同,但速度相同,故错误;
    、由于瓶子中装有水的多少不同,导致敲击时,振动快慢就不同,水少的振动快,故的音调最高,故错误;
    、用嘴依次吹瓶口,中的空气柱最短,发出的音调最高,故的音调最高,故正确;
    、用不同的力度敲击,瓶子和瓶内水的振幅不同,声音的响度不同,故错误。
    故选:。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并且要知道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有哪些。
    3.(3分)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发声的物体是否在振动 B.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C.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D.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分析】此实验是把音叉的振动转化为轻质乒乓球的运动,这样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进行放大。
    【解答】解: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因此,本探究实验是研究声音产生原因的。
    故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产生条件的了解及转换法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4.(3分)强地震产生的次声波会对人体造成严重损害,使人恶心、神经错乱。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相比,次声波具有较小的  
    A.传播速度 B.振动频率 C.振动幅度 D.传播能量
    【分析】根据频率的大小,声音可以分为:超声波、可听声波、次声波:
    超声波:频率高于,例如蝙蝠、海豚发出的都是超声波;轮船及潜艇上应用的“声呐”使用的也是超声波;超声波探伤仪发出的也是超声波。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性强的特点。
    可听声波:频率范围在,属于人耳可以听到的声波频率。
    次声波:频率低于,自然灾害例如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都会伴随次声波的产生;同时具有高能量的人类活动例如核弹爆炸、火箭发射也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具有传播距离远的特点,次声波对人体往往有害。
    【解答】解: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叫做可听声波,低于的叫次声波,高于叫超声波;
    .超声波、可听声波、次声波在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错误。
    .次声波振动频率低于,人耳无法听到,正确。
    .声音的振动幅度决定了声音的响度,与频率无关,错误。
    .超声波、可听声波、次声波都可以传播能量,错误。
    故选:。
    【点评】此类题目,考查内容一般有两方面:
    (1)超声波和次声波的频率都在人耳听觉频率范围之外,都是人听不到的声音;
    (2)大体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
    ①超声波:一是能够利用回声定位原理,制成声呐装置,来测定物体的位置和距离;二是它能够成像,利用型超声波诊断仪,可观察母体内胎儿的情况;三是它的振动作用能够使清洗液发生剧烈振动,有去污作用,也常用来粉碎人体内的结石。
    ②次声波:许多自然灾害,例如风暴、飓风、火山爆发、地震、海啸等都会发出次声,科学家可以根据它来预报这些自然灾害,在军事上也可用来侦查大气中的核爆炸,跟踪导弹等。
    5.(3分)下列四个图象中,描述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
    【分析】根据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判断图象的性质即可。
    【解答】解:、根据图象可知,路程不变,物体静止,故错误。
    、根据图象可知,速度随时间减小,做减速运动,故错误;
    、根据图象可知,位移随时间均匀增大,做匀速直线运动,故正确;
    、根据图象可知,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故错误;
    故选:。
    【点评】对于图象问题首先搞清楚横坐标和纵坐标表示的含义,然后根据图象确定物体的运动性质。
    6.(3分)小欢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四次数据是5.12厘米,5.13厘米,5.13厘米,5.22厘米,其中有一次测量是错误的,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  
    A.5.15厘米 B.5.13厘米 C.5.127厘米 D.5.12厘米
    【分析】在实验中,减小误差的有效途径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在求平均值时,要先对所有数据进行判断,把错误数据删除,然后进行平均,并且平均值的有效数字与原始数据保持一致。
    【解答】解:
    分析四次测量数据可以发现,这个数据与其他三个相差太大,应该是一个错误数据;
    所以其它三次测量的平均值为:厘米。
    所以物体的长度为5.13厘米。
    故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数据的处理、减小误差的方法等知识点,比较简单。但要注意求平均值时一定要先把错误数据筛选出来,然后用正确的数据进行计算。
    7.(3分)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会时,甲车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东运动,看到乙车向西运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B.甲车向东运动,乙车向西运动
    C.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
    D.甲、乙两车都向东运动
    【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则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
    【解答】解: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东运动,说明甲车是向西运动的,又因为是两车交汇,所以乙向西,所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点评】本题的突破口在于首先通过“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东运动”确定甲车是向西运动的。然后即可做出选择。
    8.(3分)如图所示用自制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四句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薄膜上出现烛焰的像是倒立的
    B.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
    C.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则像变大
    D.保持内外筒位置不变,小孔远离烛焰,因为像距不变,所以薄膜上烛焰的像的大小将不变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当光通过小孔时由于光有沿直线传播的特点,在小孔的后方形成一个倒立的像,像的大小既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有关,又与屏幕到小孔的距离有关,在小孔成像中由于屏幕到小孔的距离不同,即可成倒立放大的像,也可成倒立缩小的像,但小孔不能太大,否则不能成像。
    【解答】解:、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故正确;
    、孔离物的距离大于孔离屏的距离时,像缩小,孔离物的距离小于孔离屏的距离时,像放大,故正确;
    、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因为像距变大,所以烛焰的像变大,故正确;
    、保持内外筒位置不变,小孔远离烛焰,因为物距变大,所以薄膜上烛焰的像的大小变大,故错误。
    故选:。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了解一些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及小孔成像特点即可解决,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
    9.(3分)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与水平面成角入射到平面镜上。若要使反射光线沿水平方向射出,则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  

    A.一定为 B.一定为 C.可能为 D.可能为
    【分析】由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先求得入射角的度数后,分两种情况分析:当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30度和50度时。
    【解答】解:在左图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则入射角为:,则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在右图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入射角和反射角都为,则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故选:。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注意应分两种情况讨论。
    10.(3分)乘客乘竖直电梯下楼,下降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电梯做曲线运动
    B.电梯的速度越来越大
    C.电梯的平均速度大于的平均速度
    D.电梯的平均速度等于的平均速度
    【分析】(1)乘客乘竖直电梯下楼,做直线运动;
    (2)(3)(4)根据平均速度公式求出各阶段的平均速度加以比较。
    【解答】解:、乘客乘竖直电梯下楼,做直线运动,不是曲线运动,故错误;
    、由图像、可求电梯的平均速度:,
    电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的平均速度:,
    的平均速度:,
    电梯的速度先变大后变小,故错误;
    电梯的平均速度小于的平均速度,故错误;
    电梯的平均速度等于的平均速度,故正确;
    故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和平均速度的计算,常见题目。
    11.(3分)如图所示的四种光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阳光下的人影 B.海市蜃楼
    C.小猫在镜中成像 D.笔在水中“折断”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阳光下的人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海市蜃楼是光在密度不均匀的大气层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小猫在镜中成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符合题意。
    、水中笔反射的光是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看时,看到的是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形成的笔的虚像,比笔的实际位置要浅些,所以感觉水中的笔向上折断了,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体现了生活处处是物理的理念。
    12.(3分)小红在平静的湖边看到“鸟在水中飞,鱼在鸟上游”,如图所示,对画面中的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水中的“鸟”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B.水中的“鸟”是实像
    C.看到的“鱼”比实际位置深
    D.看到的“鱼”是虚像
    【分析】(1)光射到物体表面又被反回的现象叫光的反射,与平面镜有关的都是光的反射,平面镜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
    (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或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方向发生变化,属于光的折射,我们看到水中的物体,其实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看到水中的“鸟”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与物体等大的虚像,故错误,错误;
    、水中的鱼反射的光线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要浅一些,是鱼的虚像,故错误,正确。
    故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体现了生活处处是物理的理念。
    13.(3分)下列光学作图中,错误的是  
    A.光的反射 B.平面镜成像
    C.光从空气射入水中 D.光的色散
    【分析】(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分析;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分析;
    (3)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分析;
    (4)根据光的色散现象分析。
    【解答】解:
    、光线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由图可知,反射角为,入射角为,反射角与入射角不相等,故错误;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是对称的,所成的像是虚像,故正确;
    、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正确;
    、在光的色散中,红光的偏转程度最小,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故正确。
    故选:。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路图的辨别,难度不大。
    14.(3分)、是同一直线上相距的两点,甲、乙两小车分别经过点向点做直线运动。它们的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甲比乙早3秒通过点,则  

    A.甲比乙早1秒经过点 B.乙比甲早1秒经过点
    C.甲比乙早2秒经过点 D.乙比甲早2秒经过点
    【分析】从图象上找出甲车和乙车到达点时各自对应的横坐标时间分别是多少,因为甲乙两小车分别经过点向点做直线运动,甲比乙早3秒通过点,所以点是终点,据此分析甲车和乙车通过时所用的时间的大小,据此即可判断谁先经过点。
    【解答】解:因为、是同一直线上相距的两点,点是起点(图象上是点,点是终点点位于纵轴的处)。由图可知:当两车的纵坐标都是时,甲车对应的时间是,而乙车对应的时间是,已知甲比乙早3秒通过点,如果两车同时从点出发,则甲比乙早2秒通过点,所以,甲比乙早1秒经过点,故正确。
    故选:。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利用速度公式分析图象的能力。本题有一定的难度,难度在于甲比乙早3秒通过点的理解,需要根据题意去分析,所以该题也考查了学生分析题意的能力。
    15.(3分)水平过道上方有一盏灯(如图),小明站在1号地砖上时,通过2号地砖看到灯的像;走到2号地砖上时,通过3号地砖看到灯的像。则小明通过两块地砖所看到的像  

    A.大小相同、位置不同 B.大小相同、位置相同
    C.大小不同、位置相同 D.大小不同、位置不同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解答】解: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的所成的像的大小只与物体的大小有关,像的位置只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由于地砖2、3处于同一水平面,灯的大小和灯到地砖的距离的均不变,所以在2号地砖和3号地砖上看到的灯的像的大小和位置均相同。
    故选:。
    【点评】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要时刻牢记像的大小只与物体的大小有关,像的位置只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平面镜在同一平面时跟平面镜的位置无关。
    16.(3分)如图所示,平面镜直立在水平地面上,长的铅笔平放在地面上且与平面镜垂直,笔尖离平面镜,现铅笔以的速度垂直平面镜向它匀速靠近,则  

    A.铅笔的像为虚像,且尖端朝右
    B.笔尖的像移动速度大于笔尾的像移动速度
    C.经过,笔尖的像与笔尾的像相距
    D.将逆时针转动,铅笔的像竖直且尖端朝上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来分析此题。
    【解答】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但由于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所以铅笔尖端朝左,故错误;
    、若铅笔以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同时像也以速度垂直向平面镜靠近,故错误;
    、由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所以铅笔长,铅笔的像也长,即笔尖的像与笔尾的像相距,故正确;
    、将逆时针转动,则铅笔与平面镜的夹角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此时平面镜将铅笔与像的夹角平分,所以铅笔与它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即铅笔的尖端朝下,故错误。
    故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此类题目在近几年的中考中属于热点题目,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7.(3分)如图所示,一束激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折射后从另一侧面射出,其出射点可能是图中的  

    A.点 B.点 C.点 D.点
    【分析】光线通过玻璃砖再进入空气发生两次折射:第一次是从空气斜射进入玻璃砖,折射光线应该靠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第二次是从玻璃砖斜射进入空气,折射光线应该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解:光线从点斜射入玻璃中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图所示:

    所以从玻璃砖再射出,射出点可能是图中的点。
    故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18.(3分)利用地震波中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不同可以监测震源的位置。图示两条直线分别表示这两种波从震源开始传播的距离与所用时间的关系,若测得这两种波先后到达某监测站的时间间隔为,则震源到该监测站的距离为  

    A. B. C. D.
    【分析】由图读取横波和纵波对应的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计算横波与纵波的速度,由速度公式可得横波与纵波传播的时间差,列出方程可得震源到该监测站的距离。
    【解答】解:由图可知,纵波的速度为:,横波的速度为:,
    测得这两种波先后到达某监测站的时间间隔为,由题意可得:,即,
    解得:。
    故选:。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根据测得这两种波先后到达某监测站的时间间隔为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每空1分,计19分)
    19.(3分)1666年,最早发现白光的色散现象的物理学家是  牛顿 ;在各种不同色光中,红、  、蓝叫做三基色光。在没有任何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紫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上衣是   色的。
    【分析】最早发现日光的色散现象的物理学家是牛顿;光的三基色是红、绿、蓝;
    白色物体可以反射所有颜色的光,不吸收任何颜色的光;红色物体只能反射红光,其他颜色的光都被吸收了。
    【解答】解:最早发现日光的色散现象的物理学家是牛顿;光的三基色是红、绿、蓝
    当紫光照到白上衣后,紫光被反射入观众眼中,所以可以辨别出是紫色。
    故答案为:牛顿;绿;紫。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光的色散现象、物体的颜色的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题。
    20.(3分)小丽同学在学习声现象时做了几个探究实验:

    (1)如甲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发出声音的音叉在  振动 。
    (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左边完全相同的音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
    (3)如图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所听到的铃声将会逐渐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并由此推理可知: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最后得出结论:真空   (选填“能”或“不能” 传声。
    (4)如图丁所示,将一把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拔动其出桌外的一端,分别轻拔与重拔钢尺各一次,则两次钢尺发出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不同;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重拔时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发生了变化。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但真空不能传声;
    (4)、响度和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调的高低和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解答】解:(1)、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气体可以传声;
    (3)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音乐声逐渐变小,进一步推论得: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4)钢尺伸出桌边相同时,轻拔与重拔钢尺各一次,则两次钢尺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尺伸出桌边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说明音调与振动的快慢有关。
    故答案为:(1)振动;(2)气体;(3)变小;不能;(4)响度;音调。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及基本性质,是一道基础题。在平时要注意积累,不光是理论知识的积累,还要注意对一些实验知识的积累。
    21.(3分)如图所示,平面镜以角倾斜放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长铅笔,以水平速度向平面镜匀速靠近,则此铅笔的像相对平面镜的速度为  5 ,方向   ,铅笔像的大小为   。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来分析此题。
    【解答】解:若铅笔以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同时像也以速度竖直向上运动;
    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铅笔以水平速度向平面镜匀速靠近时,铅笔与平面镜的距离改变,铅笔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为。
    故答案为:5;竖直向上;1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此类题目在近几年的中考中属于热点题目,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2.(3分)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现象,其中反射光线是,折射角等于度,分界面的  下 侧是玻璃。(选填“上”、“下”、“左”或“右”

    【分析】首先根据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找出法线,从而确定界面,然后根据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关系确定出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折射角的度数,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判定界面两侧的物质的种类。
    【解答】解:由图可知,,,所以,,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为法线,为界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都为;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则一定为折射光线,为入射光线,为反射光线;折射角为,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可知,界面的下面是玻璃,上面是空气。
    故答案为:下。
    【点评】此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的应用,首先要掌握定律的内容,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确定法线,从而确定界面,则可首先确定出折射光线,根据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确定出入射光线,最后确定反射光线。
    23.(3分)小华同学在研究玩具小车的运动情况时,描绘出了如图所示的速度时间图象。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速度时间图象与坐标轴所包围部分(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就是小车运动的距离。根据图象可以计算出小车在内的平均速度为  0.1 。

    【分析】由题意可知,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小车运动的距离,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即是小车在内运动的距离,再根据求出小车在内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阴影部分的面积,
    由题意可知,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小车运动的距离,即是小车在内运动的距离,
    小车在内的平均速度。
    故答案为:0.1。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速度公式的计算,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其中正确理解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小车运动的距离是解题的关键。
    24.(3分)甲、乙两辆小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其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内,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速度为  4 ;比甲车的速度   (选填“大”或“小” ;甲车在追上乙车时离出发地点   。

    【分析】根据内乙车通过的路程和时间求出乙车的速度;根据分析甲、乙两车速度的大小;根据图像分析两车相遇时的距离。
    【解答】解:由图可知,乙车在内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的速度为;
    根据图像可知,在内,运动相同的时间,乙车通过的路程大于甲车通过的路程,根据可知,乙车的速度要大于甲车的速度;
    根据图像可知,在时,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同,所以甲车在追上乙车时离出发地点。
    故答案为:4;大;20
    【点评】本题考查了由图象比较物体的速度大小、判断两车的位置关系等内容,由图象判断小车的运动性质、找出小车的路程与所对应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
    25.(3分)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若两次发出信号的间隔是,汽车在两次接收到信号间隔过程中行驶的距离是 17 ,汽车速度是  。(超声波速度

    【分析】求汽车的速度必须知道行驶的距离和相应的时间:
    (1)测速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时,经过了到达了汽车处,而信号从汽车处返回测速仪,也行驶了的时间;在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在与汽车相遇返回到测速仪时,超声波行驶了;这两次汽车与测速仪的距离差就是汽车行驶的距离;
    (2)找出汽车在两次接收到信号间隔过程中所用的时间(汽车运动的时间为从第一次与超声波相遇开始,到第二次与超声波相遇结束。求出这个时间,就是汽车运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解汽车速度。
    【解答】解:(1)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所以第一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
    由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所以第二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

    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了:

    (2)这共用时间:
    △,
    所以汽车的车速为:。
    故答案为:17;21.25。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应用,如何确定汽车运动的时间,是此题的难点。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虽然是,但汽车在接收到两次信号时其其通过的路程所对应的时间不是。要从起第一次接收到超声波的信号开始计时,到第二次接收到超声波的信号结束,由此来确定其运动时间。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对应上是解决此题关键。
    三、作图题(每题3分,计6分)26.如图所示,学校楼梯拐角的墙上装有平面镜,既方便同学们整理仪容,晚上又能利用光的反射对楼道进行照明。请在图中准确画出灯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到达A点的光路图。
    26.如图所示,一玻璃三棱镜的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一束红光平行于边从点射入三棱镜,经面折射后,又在面发生反射,然后恰好从点折射后射出。请画出这个传播过程的光路图。

    【分析】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像点。
    【解答】解:
    经点折射的光线射到面上时发生反射,且反射光线恰好过点,因为反射光线的延长线一定过像点,可以先作点关于的对称点,即在中的像点,连接与的连线,与交于点,即为反射到的反射光线,连接为经面的折射光线;
    过点作法线,根据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的空气中作出射出的折射光线,如图,
    图中,,所以,即光线与的夹角与与夹角相等,而开始的入射光线与平行,由光的可逆性可知最后经三棱镜折射出的光线也与平行。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和光的折射的光路作图,明确反射过的光线反射延长应过的像点是本题的关键,注意作图要规范。
    27.如图所示,学校楼梯拐角的墙上装有平面镜,既方便同学们整理仪容,晚上又能利用光的反射对楼道进行照明。请在图中准确画出灯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到达点的光路图。

    【分析】图中给出发光点及反射光线上的一点,可以先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像点,然后再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画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线。
    【解答】解:①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即在平面镜中的像点。
    ②因为反射光线看上去就像是从像点发出来的一样,所以我们可以连接点和点,得到反射光线。
    ③线段与镜面的交点即为入射点,连接与入射点便可得到入射光线。
    答案如图所示:

    【点评】注意作图题要规范、清晰、合理。光路图中要标明方向,光路图中实线、虚线要分清。实际存在的光线要用实线,辅助线及虚像用虚线。
    四、实验题(每空1分,计23分)
    28.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则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3.80 ,秒表的示数为  ;
    (2)实验的原理是   ;
    (3)斜面较缓主要是为了   (填序号)。
    得到可靠的结论减小时间测量误差
    增加趣味性减少由于测量工具造成的误差
    【分析】(1)刻度尺的分度值为,物体的一端与刻度尺的,物体的另一端与刻度尺的对齐,由此可得出结论;秒表的分针在与之间,且超过与的中间,秒表的秒针对准,由此可读出秒表的示数;
    (2)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根据公式可知,要测量物体通过的路程和物体运动所用的时间,由此可得出结论;
    (3)斜面越陡,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越短,测量的时间误差越大;斜面越缓,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越长,测量时间的误差越小,由此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1)刻度尺的分度值为,物体的一端与刻度尺的,物体的另一端与刻度尺的对齐,由此可知物体的长度是;秒表的分针在与之间,且超过与的中间,秒表的秒针对准,秒表的示数为,即为;
    (2)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根据公式可知,要测量物体通过的路程和物体运动所用的时间,由此可知,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
    (3)斜面越陡,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越短,测量的时间误差越大;斜面越缓,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越长,测量时间的误差越小,由此可知,斜面较缓是为了减小时间测量误差,故选。
    故答案为:(1)3.80;228.6;
    (2);
    (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测量平均速度,其中熟练掌握刻度尺的读数,秒表的读数,减小误差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9.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板、可以绕轴转动。
    (1)为了看清楚板上的光路,板的材质应是  粗糙的 (选填“粗糙的”或“光滑的” 。
    (2)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
    .绕前后转动板
    .绕前后转动板
    .改变光线与间的夹角
    .改变光线与间的夹角
    (3)让入射角等于   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重合。
    (4)若保持平面镜水平不变,将板向后倾斜一个角度(如图乙),入射光线仍能呈现纸板上,且沿方向入射到平面镜的点,此时与图甲情形对比,发生改变的有   。
    法线方向
    反射光线方向
    入射角度数
    反射角和入射角关系
    (5)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

    入射角






    反射角






    折射角






    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   ,且折射角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入射角。
    (6)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光的全反射一束激光从某种玻璃中射向空气(如图1所示),保持入射点不动,改变入射角(每次增加,当入射角增大到时,折射光线消失,只存在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全反射,发生这种现象时的入射角叫做这种物质的临界角。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只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
    、当光从空气射向玻璃,  (选填“会”或“不会” 发生光的全反射现象。
    、一个三棱镜由上述玻璃构成,让一束光垂直于玻璃三棱镜的一个面射入(如图2所示),请在图中完成这束入射光的光路图。


    【分析】(1)根据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不同可得出结论;
    (2)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定义;
    (3)当光线垂直射向平面镜时,此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三线合一;
    (4)在光的反射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始终在同一平面上;
    (5)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
    (6)、根据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进行分析,即当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时,并且入射角又等于临界角时,才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当光从一种透明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变。当光从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据此画出光路图。
    【解答】解:(1)为了看清楚纸板上的光路,纸板材质应是较粗糙,光线射在上面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能看得清楚;
    (2)要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先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点,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然后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入射角减小,再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与前一次实验量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即可发现反射角和入射角关系,故选;
    (3)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重合时,说明入射光线是垂直于镜面入射,此时的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重合,则入射角为;
    (4)保持平面镜水平不变,将纸板向后倾斜一个角度,入射光线仍能呈现在纸板上,且沿方向入射到平面镜的点,但与原来相比,入射光线的方向改变了,法线方向不变(垂直于镜面),由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反射光线方向改变,则在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而入射角度数改变、反射角与入射角关系都不改变,故选;
    (5)由表中数据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当入射角不断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故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6)、光只有从水或玻璃射向空气时,才会发生全反射,所以光从空气射向玻璃,入射角增大,折射光不可能完全消失;
    、光线从空气进入玻璃时,因是垂直照射,所以方向不变;当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时,其入射角为大于临界角,故其发生全反射,最终要从玻璃垂直射向空气,传播方向不变,其大致路径如下图:
    故答案为:(1)粗糙的;(2);(3);(4);(5)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小于;(6)、不会;、如图。
    【点评】本题考查对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的掌握情况,实验探究的关键是对相应的知识理解透彻,思路清晰。
    30.下面是小明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活动过程。
    (1)小明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了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确定像的位置 。
    (2)实验室有厚为的透明玻璃板和厚为的透明玻璃板。为了减小误差,他应该选用   玻璃板做实验(选填“”或“” 。
    (3)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 。
    (4)若在实验中蜡烛以的速度沿跟玻璃板平行的方向移动,则其在玻璃板中的像相对蜡烛的速度为   。
    (5)将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利用   (选填“点燃”或“没点燃” 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寻找并记下蜡烛的像的位置。蜡烛应与蜡烛大小相同,目的是比较像和物的   关系;如果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会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
    (6)如果在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做屏幕,则在白纸板上   (填“能”或“不能” 承接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7)小明同学进行了正确的实验操作后,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实验数据中,像和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不是都相等的原因是:  。
    实 验 次 数

    1

    2

    3

    4
    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
    6.20

    8.68

    10.35

    13.52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6.20

    8.73

    10.35

    13.48
    (8)实验结束后,小明无意间从平面镜中看到墙上的电子钟的像如图所示,这时的实际时间是   。

    【分析】(1)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像连线与平面镜的关系。研究这些问题确定像的位置是关键。像的位置用蜡烛与蜡烛的像重合来确定。实验中既能看到物体的像,又能看到蜡烛,要采用透明的玻璃板。
    (2)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这一角度去分析此题。
    (3)物体射出的光线对人眼刺激越强,人眼感觉物体越亮,物体经过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光线越多,人眼感到物体的像越亮。在比较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射出光都对眼睛有刺激,干扰人的视线。
    (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
    (5)实验的目的是确定像的位置,而若是点燃后方蜡烛则无法分辨像与后方蜡烛的真实火焰。点燃蜡烛后,其发出的光线较强,成像较清晰;另外一支相同的蜡烛与竖立在玻璃板前面点燃的蜡烛的像能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它成的像大小相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像等大。
    (6)虚像光屏接收不到,实像光屏能接收到;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
    (7)实验过程中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不相等,可能是测量有误差。
    (8)根据平面镜对称的性质求解。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顺序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
    【解答】解:
    (1)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巧妙地解决了像的位置不易确定的问题,故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即厚为的透明玻璃板。
    (3)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在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4)蜡烛是平行于平面镜移动,故像与物应相对静止,在玻璃板中的像相对蜡烛的速度为。
    (5)实验中,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不需要点燃,若点燃,则不易区分蜡烛和的像;然后将不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后面来回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同;像和物体大小相等,故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会不变。
    (6)光屏能接收到实像,但接收不到虚像。如果在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做屏幕,则在白纸板上不能承接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7)当物像到平面镜距离不等时,可能是测量距离时有误差造成的。
    (8)镜面在墙上,是竖直的,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分析可得:图中显示的时间。
    故答案为:(1)确定像的位置;(2);(3)较黑暗;(4)0;(5)没点燃;大小;不变;(6)不能;虚;(7)测量距离时有误差;(8)。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会根据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此类题目在近几年中考中频繁出现,备受出题人青睐,其实解答此类题目往往有规律可循,牢记并紧扣平面镜成像特点可比较容易的进行解答。
    五、计算题(每题8分,计16分)
    31.如今,高铁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假期小明想去参观徐州的淮海战役纪念馆,他选择从无锡东乘坐高铁去徐州东,他通过铁路12306网站查询到次的运行时刻表如下。他决定乘坐这趟车。

    过 无锡东过 徐州东
    站序
    站名
    到达时间
    发车时间
    停车时长
    1
    上海虹桥



    2
    无锡东


    2
    3
    南京南


    2
    4
    蚌埠南


    2
    5
    徐州东


    7
    (1)无锡东到徐州东的高铁里程为,若该趟高铁按照时刻表,从无锡东运行到徐州东,则该趟高铁在此区间运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2)当该趟高铁途经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时,车厢内速度显示为,小明想估测大桥的长度,假设高铁匀速通过大桥。
    ①当他所坐的位置到达桥头时,他用华为手机上如图所示的秒表计时,该秒表的计时单位为“秒”,他所坐的位置驶出桥尾时,秒表下方数字显示为,则大桥长度为多少?
    ②若该列高铁全长为,列车全部在大桥上运行的时间为多少?

    【分析】(1)已知无锡东到徐州东的高铁里程为,根据表中数据求出该趟高铁按照时刻表从无锡东运行到徐州东所用时间,根据求出该趟高铁在此区间运行的平均速度;
    (2)①已知该趟高铁途经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时速度大小,求出所用时间,出大桥长度;
    ②已知该列高铁全长,列车全部在大桥上经过的路程为大桥长与车长之差,根据求出在大桥上运行的时间。
    【解答】解:
    (1)无锡东到徐州东的高铁里程为:,
    若该趟高铁按照时刻表,从无锡东发车,运行到徐州东,
    所用时间为:

    则该趟高铁在此区间运行的平均速度是:

    (2)①当该趟高铁途经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时,车厢内速度显示为:

    当他所坐的位置到达桥头时,他用华为手机上如图所示的秒表计时,该秒表的计时单位为“秒”,他所坐的位置驶出桥尾时,秒表下方数字显示为,则所用时间:

    则大桥长度为:

    ②若该列高铁全长为,则列车全部在大桥上经过的路程:

    在大桥上运行的时间:

    答:(1)该趟高铁在此区间运行的平均速度是;
    (2)大桥长度为;
    ②若该列高铁全长为,列车全部在大桥上运行的时间为。
    【点评】本题结合实际考查速度公式的运用,最后一问为易错题,关键是明确列车全部通过大桥经过的路程为大桥长与车长之差。
    32.如图所示,某兵工厂生产了一批新式步枪。为了测试子弹飞行的平均速度,一士兵手持步枪,在空旷的靶场瞄准外的靶子射击,枪筒旁边的声波探测器,先后探测到两次较强的声波,并在示波器上显示出来。第一次是枪响的声波,第二次是子弹击中靶子后的声波,示波器上每一大格表示的时间。(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求:
    (1)子弹飞行的时间?
    (2)子弹飞行的平均速度?

    【分析】(1)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等于子弹的飞行时间加上中靶声的传播时间,求出中靶声的传播时间,可求子弹的飞行时间;
    (2)利用速度公式求子弹飞行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
    (1)声音传播的时间:
    两次声波之间的时间间隔:
    子弹飞行的时间:
    (2)子弹飞行的平均速度:
    答:(1)子弹飞行的时间为;
    (2)子弹飞行的平均速度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分析题意得出“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等于子弹的飞行时间加上中靶声的传播时间”是本题的关键。

    2021/12/9 14:15:54

    相关试卷

    2024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凤区中考物理二模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凤区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凤区中考物理模拟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凤区中考物理模拟试卷(含解析),共23页。

    2023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凤区中考物理模拟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凤区中考物理模拟试卷(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