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教案第1页
    《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教案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本节小结,课堂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探讨世界和中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2、关注严峻的环境问题,特别是酸雨、温室效应、水污染等。
    3、培养学生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及运用资料说明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描述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增长趋势。
    2、关注严峻的环境问题。
    三、教学难点
    绘制人口增长的曲线,预测人口数量。
    四、课前准备
    1、搜集环保资料。
    2、配制pH为4和5.6的硫酸溶液、清水、烧杯、大培养皿、小麦种子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谈谈我们身边出现的各种环境污染现象,为什么会有如此严重的污染问题呢?
    小组讨论:
    1、人口增长过快
    随着人类生存条件的改善和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不断加快。
    1804年世界人口:10亿
    1960年世界人口:30亿
    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达50亿
    1999年世界人口达到了60亿
    2012年世界人口可达到70亿
    2026年世界人口将达到80亿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从人类历史看,在狩猎采食时期,人类群体长期增长缓慢,全球人口经过数十万年才发展至1000万人左右。此后世界人口较大的增长出现过两次。第一次大约出现在1万年前,发生在人类由渔猎和游牧生活为主的方式转变为定居的农业社会的农业革命时期。人类开始种植作物和饲养家畜,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对人类生存至关重要的食物生产。由于定居,就可能更有效地贮存食物,预防食品欠缺,结果是出生率增加,死亡率明显下降。因此,农业革命引起了第一次人口增长。经过近一万年,到1750年,全球人口增至约8亿。
    第二次增长开始于18世纪,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后。由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生活水平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口死亡率显著下降,人均寿命延长,人口迅速增长。这次增长的速度快,至今仍在继续。据估计,1800年全球人口约为8.5亿,1900年为16亿,1960年为30亿,1975年为40亿,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突破50亿大关。联合国人口基金会“世界60亿人口日”定于1999年10月12日。
    以上数字表明,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口的增长是非常迅速的,大体上呈指数式J形增长。
    中国人口的变化:
    1686年1.0亿
    1762年2.0亿
    1790年3.0亿.
    1834年4.0亿
    1949年5.4亿
    1953年5.8亿
    1964年6.9亿
    1971年8.5亿
    1982年10.0亿
    1990年11.3亿
    1995年12.0亿
    2000年12.9亿
    2004年13.3亿
    中国30年计划生育,少生人口3亿多.
    绘制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图(曲线图)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
    (1)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2)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3)提倡晚婚,实行计划生育.
    人口的适度增长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发展.
    (二)环境问题严峻
    所有生物都能影响环境,而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远远大于其他生物.
    1、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配制雨水模拟液(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pH小于5.6)
    活动一:组间讨论、交流,确定探究酸雨对生物影响的实验方案。
    活动二:用食醋和清水分别配制pH为4的酸雨模拟液和pH为5.6的正常雨水模拟液。
    活动三:用硫酸溶液和清水配制pH为4雨水模拟液。
    与学生共同探讨怎样配制酸雨及正常雨水的模拟液,尤其要告诉同学浓硫酸对皮肤有严重的损伤性。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用硫酸配制酸雨模拟液?
    对比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讨论交流:
    方案一:分别用食醋酸雨模拟液和当地正常雨水浸泡小麦种子,测发芽率。(若当地雨水为酸性,则可用pH为4的食醋液与自然酸雨做对比实验)
    方案二:分别用硫酸酸雨模拟液和当地正常雨水浸泡小麦种子,测定发芽率。
    方案三:分别用食醋酸雨模拟液和硫酸酸雨模拟液浸泡小麦种子,测定发芽率。
    方案四:用清水浸泡小麦种子,测定发芽率,并与方案一和方案三做对比。
    一周内不断观察各方案中小麦种子的发芽状况,最后列表收集各组数据。
    各小组分析数据,讨论结论并验证结论的准确性;全班交流收集到的例证;思索今后我们应该怎么做?指导学生每一方案全班至少做10组实验以减少偶然性;
    指导学生把各个培养皿贴上签标号以免弄混;启发学生分析每一方案中选择对比液的科学依据;指导学生设计科学的表格,收集数据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2、探究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
    活动一:组间讨论、交流、确定废电池对生物影响的探究实验方案。
    活动二:破碎废电池,浸泡取其稀释液。
    活动三:收集自然的雨水。
    方案一:分别用破碎废电池的浸出液和当地正常雨水浸泡小麦种子并测定发芽率。
    方案二:把小麦种子分别埋在用破碎废电池浸出液和当地正常雨水浸泡的土壤里并测定发芽率。(若当地雨水不正常,用pH为5.6的食醋雨水模拟液代替)
    列表收集各组数据,然后各组间交流并谈谈实验后的感想。
    帮助确定科学探究方案;向学生讲解制备破碎废电池稀释液的注意事项。
    指导学生做好对比实验,处理好实验后的废弃物。
    指导学生设计科学的表格。
    收集数据并进行环保教育。
    除了酸雨外,臭氧层遭破坏、温室效应增强、水污染、噪声污染以及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也和人类活动有关。(小组讨论)
    六、本节小结
    第一节 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
    环境在恶化:世界上最大的问题——人口问题
    世界上最严重的问题——环境问题:
    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七、课堂延伸
    1.1910年,有人做了这样一个试验:将25只鹿放在某岛上驯养,由于该岛上没有鹿的天敌,加上岛上丰富的植物和优越的环境使得鹿的繁殖速度加快,10年后鹿的数量就达到了200余只;到了1938年鹿的数量已增加到2000只;然而,到1950年只剩下8只。
    (1)1938年以后鹿的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2)你能从这个实验中得到什么启发?
    (1)鹿的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是岛上的食品不能供养这么多的鹿。因此鹿就大量死亡。
    (2人口增长过快,如果食物供应不上,也会发生食物短缺和生活质量下降等后果。人类应该有计划地控制人口的增长。
    2.远离人类居住的南极,生活者一群无忧无虑的企鹅,可是科学家却发现在一些长期生活在南极大陆的企鹅体内也含有人类使用过的农药DDT。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使用后残留在土壤中的DDT经过雨水的冲刷,有一部分进入河流,有一部分进入地下水。通过水的流动将DDT带到海洋中。这些DDT逐渐在海洋的鱼体内聚集。企鹅捕食了这些含有DDT的鱼后,在一些长期生活在南极大陆的企鹅体内也含有人类使用过的农药DDT。

    相关教案

    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教案,共3页。

    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教案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水污染的防治,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鲁科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细菌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鲁科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细菌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分析和学情分析, 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特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