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千克第1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千克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书第28~30页例1、“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千克,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结合实际问题,初步掌握用盘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并在此过程中不断丰富对一些常见物体轻重的感知,初步培养对物体实际轻重的判断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的概念。
难点:指导学生看秤面读数,了解常用计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认识千克
1.感知物体的轻重。
出示一袋红枣和一袋膨化食品,提问:你见过这两种食品吗?这两袋食品,哪袋重一些?追问:你是怎样知道它们哪袋重、哪袋轻的呢?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并相机明确:掂一掂、称一称。
提问:这两种方法,哪一种更简便一些?
让学生在小组内轮流用手掂一掂这两袋食品,并说一说哪一袋重,哪一袋轻。
2.认识常见的秤。
谈话:刚才有同学还想到用秤称一称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知道这两袋食品哪袋轻、哪袋重,还能知道每一袋食品究竟有多重。
提问: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秤?学生交流的同时,出示第30页“你知道吗”中秤的实物或图片,并追问:你是在哪里见过这种秤的?它通常用来称什么?
如果有些生活中常见的秤学生没有说到,教师可补充说明。
3.认识千克。
提问:称这两袋食品各有多重,我们该用什么秤呢?
出示以千克为单位的盘秤,并指着秤面上的“kg”介绍: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千克又叫作公斤。追问:除了这里标注的“kg”,你在秤面上还看到了什么?
明确:秤面上标有刻度,有些刻度旁边还标有相应的数。
演示称一袋红枣的过程,让学生观察物品放上托盘之前和之后,秤面上指针所在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并思考从这种变化中能知道什么。
小结:指针指着刻度1,表示这袋红枣重1千克。
让学生再轮流用手掂一掂这袋红枣,体会1千克有多重。
提问:你还能在秤面上找到2千克、3千克、4千克和5千克的刻度吗?
追问:如果在盘秤的托盘上放2袋这样的红枣,指针会指向几?是几千克?如果放4袋或5袋红枣呢?
4.活动中加深体验。
提出要求:小组合作,先称出1千克大米,再把称出的大米装在袋子里,大家轮流拎一拎。学生活动后,提问:你感觉1千克重不重?你能说出一种比1千克重的物品吗?比1千克轻的物品呢?估计一下,1本数学书是比1千克重还是比1千克轻?几本数学书大约重1千克?
学生交流后提出要求:选几本数学书放在秤上称一称,看看谁估计得比较准确。
5.指导完成“试一试”。
提出要求:把你的书包拎一拎,估计大约重几千克。
进一步要求:称一称你的书包,看看估计得怎么样。
学生交流后引导:如果要使你的书包的重接近2千克,可以怎样做?
再次要求:小组合作,想办法使每个书包的重都是大约2千克。
二、应用拓展,丰富体验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一袋盐水鸭和一袋大米,提问:从它们的包装上,你能看出它们各有多重吗?
追问:你知道什么是净含量吗?(如果没有学生知道,教师作具体介绍)
设疑:这袋大米标明的净含量是“5kg”,如果把这袋大米放在秤上称一称,是不是正好5千克呢?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题中的两幅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
介绍:这里标注的载重多少千克,通常叫作载质量。汽车、轮船、飞机以及一些运输工具都有载质量的规定,装载的人或货物的质量在规定的载质量之内,才是安全的。
启发:想一想,以1袋5千克的大米作标准,多少袋这样的大米重1000千克?多少袋这样的大米重2000千克?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观察三幅图中的秤面,说说每种瓜各重几千克,是怎样看出来的。
提问:一个西瓜的质量为什么要说成“大约4千克”?用这个盘秤最多能称出几千克的物品?用称南瓜的盘秤呢?
小结:生活中,称一些物品有多少千克时,常常不能得到整千克的结果。称出的结果不是整千克时,可以看它接近几千克,接近几千克就是大约几千克。
三、课外实践活动
课后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要提醒学生认真作好记录,并可用数学日记的形式写下自己在活动中的体会。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认识了千克,学会用秤称物体质量)
【板书设计】
认识千克
物体的轻重掂一掂称一称
千克(kg)公斤
【教学反思】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1千克这一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因为我们平时较少关注质量单位。但学生在认识上也并非是一张白纸,本课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创设了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猜想、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质量单位千克。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运用掂一掂、称一称、拎一拎等活动,体会1千克的质量,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探究,学会与人交流合作。我们的课堂还需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发挥想象,用学生自己的眼光去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建立1千克的概念。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苏教版二 千克和克认识千克优秀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千克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初学适异,研学导异,拓学展异,课堂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认识千克第1课时教案,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