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22版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认识物质世界第一单元物质的组成分类与性质教案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专用2022版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认识物质世界第一单元物质的组成分类与性质教案学案,共24页。
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
(2)Na、NaCl、SiO2、H2SO4都称为分子式( )
(3)同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不同原子,同一种原子也可能形成不同的离子( )
(4)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且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
(5)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
(6)由NaH2PO2是正盐可知H3PO2是一元酸( )
(7)SiO2既能和NaOH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SiO2是两性氧化物( )
答案 (1)✕ (2)✕ (3)√ (4)✕ (5)√ (6)√ (7)✕
2.有关“酸”的几点思考。
(1)能电离出H+的都是酸吗? 。
(2)CH3COOH属于几元酸? ;已知H3PO2的结构为,属于一元酸,写出H3PO2与足量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H2PO2的水溶液呈 性(填“酸”“碱”或“中”)。
答案 (1)能电离出H+的不一定都是酸,如NaHSO4,只有电离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才是酸(水除外)
(2)一元酸 H3PO2+NaOH NaH2PO2+H2O 碱
1.原子、分子、离子概念比较
(1)原子、分子、离子的概念
原子是① 化学变化 中的最小微粒。分子是②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 的最小微粒,一般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但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2)原子是怎样构成物质的
2.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1)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③ 游离态 和④ 化合态 。
a.游离态:元素以⑤ 单质 形式存在的状态。
b.化合态:元素以⑥ 化合物 形式存在的状态。
(2)元素组成物质
元素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纯净物与混合物
a.纯净物:由同种⑦ 单质 或⑧ 化合物 组成的物质。
b.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c.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3.同素异形体
(1)概念:⑨ 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 叫同素异形体。
(2)形成方式
a.原子个数不同,如O2和O3。
b.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3)性质差异
⑩ 物理 性质差异较大,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 化学 变化。
易错易混
(1)误认为由相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若某物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混合而成的,如O2、O3组成的混合气体就是混合物,由12C和13C组成的石墨则是纯净物。
(2)误认为一种分子式只表示一种物质。分子式相同的化合物可能存在同分异构体,如C4H10的结构有正丁烷和异丁烷两种。
(3)误认为溶液呈酸性的物质一定是酸,溶液呈碱性的物质一定是碱。①NaHSO4溶液、CuSO4溶液、NH4Cl溶液均呈酸性,这些物质均属于盐。②Na2CO3溶液、NaHCO3溶液呈碱性,但这些物质均属于盐。
(4)误认为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就是碱性氧化物,如Na2O2不属于碱性氧化物。
(5)误认为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属于酸性氧化物。
1.物质的树状分类
物质混合物纯净物单质: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包括稀有气体)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过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氢化物酸、碱盐类:正盐、酸式盐、碱式盐、复盐有机化合物:烃、烃的衍生物等
2.交叉分类法
交叉分类法就是将被分类的对象应用多种不同的单一分类法进行分类,如对BaSO4、BaCO3、MgSO4、MgCO3进行分类,就可以从物质类型入手,分为钡盐、镁盐、硫酸盐和碳酸盐。
方法提醒
①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主要从它是否由同种物质组成来判断。若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混合物就是由不同分子构成的,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例如:冰水混合物,表面上看为混合物,但它们实质上都是由同一种物质——水组成,只是状态不同,所以冰水混合物仍为纯净物。②氧化物和含氧化合物的区别主要从组成元素来判断。氧化物只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而含氧化合物的组成可以是两种元素,也可以是多种元素,但必定含有氧元素。也就是说,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③酸、碱、盐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它们电离后生成离子的性质。④化合物还可以根据其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题组一 物质的组成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氧气 B.汽油
C.空气 D.煤炭
答案 A 纯净物仅由一种物质组成,可依据物质的种类判断。氧气是由氧气分子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汽油主要是由C5~C12之间的烃类物质组成的混合物;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等组成的混合物;煤炭是由碳单质和某些有机物等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
易错提醒
确定分子式的有机物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如C4H10的结构有正丁烷和异丁烷两种,二者组成混合物。
2.(2020浙江精诚联盟联考)下列物质的名称正确的是( )
A.NaHCO3:纯碱
B.Na2SO4:芒硝
C.CH3OCH3:二甲醚
D.CH2Br—CH2Br:二溴乙烷
答案 C 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纯碱是碳酸钠,故A错误;芒硝是Na2SO4·10H2O,故B错误;CH3OCH3含有醚键,名称为二甲醚,故C正确;CH2Br—CH2Br的名称为1,2-二溴乙烷,故D错误。
归纳总结
1.常见混合物
常见混合物:①分散系(如溶液、胶体、浊液等);②高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纤维素、聚合物、淀粉等);③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煤、漂白粉、碱石灰、福尔马林、油脂、天然气、水煤气、铝热剂等。
2.研究物质组成的两个角度
题组二 物质的分类
3.(2020浙江“山水联盟”返校考)下列各选项中,既属于氧化物,又属于电解质的是( )
A.醋酸 B.生石灰 C.干冰 D.小苏打
答案 B 醋酸属于酸,不属于氧化物,属于电解质,A错误;生石灰是CaO的俗称,属于活泼金属氧化物,同时也属于电解质,B正确;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属于
非电解质,C错误;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名,属于盐,不属于氧化物,属于电解质,D错误。
4.(2021浙江1月选考,3,2分)下列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
A.KOH B.H3PO4 C.SO3 D.CH3CHO
答案 A A项是强碱,是强电解质,B项是弱电解质,C、D两项是非电解质,故选A。
归纳总结
正确理解几个“一定”“不一定”
(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3)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Fe2O3。
(4)确定某酸是几元酸,不能依据分子中氢原子的个数,如CH3COOH不是四元酸,而是一元酸。
考点二 物质转化及化学反应类型
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蛋白质的变性、纳米银粒子的聚集都是化学变化( )
(2)通过化学变化可将水直接变为汽油( )
(3)用铂丝蘸取Na2SO4、Na2CO3、NaCl溶液进行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 )
(4)232Th转化成233U是化学变化( )
(5)激光法蒸发石墨得到C60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
(6)NH4Cl溶液除铁锈是化学变化、食盐水导电是物理变化( )
答案 (1)✕ (2)✕ (3)✕ (4)✕ (5)√ (6)✕
2.《天工开物》是一部记录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百科全书,以大量生动的细节留存了丰富的古代科技史料,被誉为“百科全书之祖”。对书中描述作出正确解释。
答案 硝酸钾 炭黑 硫化汞 黄金
1.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物质的性质
a.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① 化学反应 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等。
b.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发生② 化学反应 时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稳定性等。
(2)物质的变化
a.物理变化:物质仅发生状态或外形的改变,而没有生成③ 新物质 的变化。
b.化学变化:物质发生有④ 新物质 生成的变化。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化学变化不仅有物质的变化,同时还伴随能量的变化,其实质是⑤ 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
▶注意 升华、萃取、分液、蒸馏(分馏)、吸附、盐析、金属导电、焰色反应、电离都归为物理变化;脱水、蛋白质变性、水解、同素异形体互变、电解、熔融盐导电、电解质溶液导电、煤的气化、煤的液化都归为化学变化。
2.化学反应的分类
化学反应按反应物、生成物种类及数目多少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按反应中有无离子参与离子反应非离子反应按反应中有无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按反应进行的程度和方向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按反应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放热反应
3.根据物质类别,树立物质转化思想
形成知识一条线: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
构建网络一大片:
从物质的分类上,横向、纵向构建知识分类意识。横向以化合价为基础,结合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学会分析物质的化学转化关系;纵向则通过对比同类物质的性质差异,把握物质性质的差异性。
(1)元素的不同价态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2H2S+O2(不足) 2S+2H2O;
②SO2+2H2S 3S↓+2H2O;
③2SO2+O2 2SO3;
④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2)单质、氧化物、酸(或碱)和盐的转化关系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2HCl+Fe FeCl2+H2↑;
②6HCl+Al2O3 2AlCl3+3H2O;
③2HCl+CaCO3 CaCl2+H2O+CO2↑;
④HCl+NaOH NaCl+H2O。
题组一 物质的变化
1.(2020浙江诸暨选考诊断性考试)“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野火烧”属于生物质能的热化学转换
B.自然界中“春风吹又生”涉及太阳能与化学能之间的转化
C.诗句“春风吹又生”说明生物质能属于可再生的新能源
D.野草成分中的纤维素属于有机物,而火烧后草木灰中的主要成分K2CO3属于盐
答案 A “野火烧”是通过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A错误;自然界中“春风吹又生”是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B正确;“春风吹又生”说明生物质能属于可再生的新能源,C正确;野草成分中的纤维素属于有机物,而火烧后草木灰中的主要成分K2CO3属于盐,D正确。
2.《淮南万毕术》中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外化而内不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化为铜”表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B.“外化”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内不变”是因为内部的铁活泼性较差
D.反应中溶液由蓝色变为黄色
答案 A “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CuSO4 FeSO4+Cu,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Fe+CuSO4 FeSO4+Cu,反应过程中没有形成可以工作的原电池,所以没有转化为电能,故B错误;“内不变”是因为内部的铁与硫酸铜不接触而不反应,故C错误;反应中生成硫酸亚铁,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故D错误。
名师点拨
题组二 化学反应
3.火电站是电力的主要来源之一,火电站利用煤燃烧进行发电,同时产生污染物。下图是火电站的工作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火电站产生的SO2、NO2等气体能形成酸雨
B.加高火电站的烟囱可减少尾气中CO的含量
C.静电沉淀器除尘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D.向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SO2的排放
答案 B 火电站产生的SO2、NO2等气体能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形成酸雨,A正确;加高火电站的烟囱,和减少尾气中CO的含量无关,B错误;静电沉淀器除尘利用了胶粒带有电荷的性质,C正确;向煤中加入CaO,反应生成硫酸钙,可以减少SO2的排放,D正确。
4.(2020浙江名校新高考联考)下列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
①NaCl(aq) Cl2(g) FeCl3(s)
②Fe2O3 FeCl3(aq) 无水FeCl3
③N2 NH3 NH4Cl(aq)
④SiO2SiCl4 Si
A.①③ B.②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A ①NaCl溶液电解可得到氯气,氯气和铁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铁,正确;②Fe2O3和盐酸反应可生成氯化铁,氯化铁溶液加热蒸发,得不到无水氯化铁,错误;③N2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氨气和氯化氢水溶液直接反应生成氯化铵溶液,正确;④SiO2和盐酸不反应,错误。
易错警示
(1)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但只存在化学键断裂或形成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金属熔化、NaCl溶于水、NaCl晶体从溶液中析出、从浓盐酸中挥发出HCl气体等均属于物理变化。
(2)电解质的电离是物理变化,电解质溶液导电是化学变化。
(3)金属与酸反应不一定生成氢气,如铁与足量稀硝酸反应:Fe+4HNO3(稀) Fe(NO3)3+
NO↑+2H2O。
(4)金属与盐溶液反应不一定生成另一种金属和另一种盐,如:2FeCl3+Cu 2FeCl2+CuCl2。
考点三 分散系、胶体
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直径为20 nm的纳米碳酸钙属于胶体( )
(2)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属于电解质溶液( )
(3)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可制取Fe(OH)3胶体( )
(4)沸水中滴加适量饱和FeCl3溶液,形成带电的胶体,导电能力增强( )
(5)依据丁达尔现象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 )
(6)明矾溶于水产生Al(OH)3胶体:Al3++3H2O Al(OH)3↓+3H+( )
答案 (1)✕ (2)✕ (3)✕ (4)✕ (5)✕ (6)✕
2.下列有关PM2.5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大气中PM2.5比表面积大,吸附力强,能吸附许多有毒、有害物质
B.PM2.5的颗粒大小与分子大小差不多
C.雾霾是一种分散系,分散剂是空气,戴活性炭口罩防雾霾利用了吸附原理
D.“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答案 B
1.分散系
(1)概念:①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 所得到的体系。
(2)分类:根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② 大小 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③ 胶体 ,可用如下示意图直观地表示。
2.三种分散系比较
3.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4.Fe(OH)3胶体的制备
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题组一 分散系
1.(2020浙江吴兴高中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uSO4·5H2O是一种混合物
B.O3是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C.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与胶体
D.生石灰与水混合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答案 C CuSO4·5H2O是纯净物;O3是单质;D项发生化学反应:CaO+H2O Ca(OH)2。
2.(2020浙江桐庐中学月考)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有无丁达尔效应
B.用饱和FeCl3溶液制Fe(OH)3胶体是水解反应
C.研究物质的性质,常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研究物质的结构,常利用模型、假说等方法
D.丁达尔效应可用于区别溶液与胶体,云、雾均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答案 A 溶液与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题组二 胶体
3.(2020浙江仙居中学段考)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利用过滤的方法,可将Z中固体与液体分离
B.X、Z烧杯中分散质相同
C.Y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aCO3+2Fe3++3H2O 2Fe(OH)3(胶体)+3CO2↑+3Ca2+
D.Z中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答案 B A项,胶体可透过滤纸而固体不能透过,正确;B项,X烧杯中的分散质为氯化铁,而Z烧杯中的分散质为氢氧化铁胶粒,错误;C项,FeCl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Fe3++3H2O Fe(OH)3+3H+,加入CaCO3时发生反应:CaCO3+2H+ CO2↑+Ca2++H2O,消耗氢离子从而促进Fe3+水解,正确;D项,Z中分散系为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正确。
知识拓展
胶体粒子的直径一般在1~100 nm之间,它决定了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吸附力很强,能在水中吸附悬浮固体或色素形成沉淀,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这就是胶体净水的原理。能在水中形成胶体,并且对水质无明显副作用的物质有KAl(SO4)2·12H2O、FeCl3·6H2O等,这样的物质被称为净水剂,其形成胶体的化学原理是Al3+、Fe3+发生水解反应分别生成Al(OH)3胶体、Fe(OH)3胶体。
4.(2020浙江平湖中学月考)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B.用平行光照射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可以区分两者
C.Fe(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
D.树林中的晨曦如图所示,该现象与胶体性质有关
答案 A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不同,A项错误;用平行光照射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时,Fe(OH)3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项正确;Fe(OH)3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C项正确;树林中的晨曦是胶体的丁达尔效应,D项正确。
易错警示
(1)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1~100 nm)。
(2)胶体不带电荷,胶体粒子(分散质)带电荷,但淀粉胶体的胶体粒子不带电荷。
(3)Fe(OH)3胶体中,Fe(OH)3胶粒的数目远小于铁原子的数目。
(4)胶粒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吸附能力很强。
1.(2020浙江7月选考,3,2分)下列物质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的是( )
A.NaOH B.CaCl2
C.HCl D.K2SO4
答案 C NaOH、CaCl2、K2SO4都是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均能导电;HCl是共价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
2.(2020浙江7月选考,4,2分)下列物质对应的组成不正确的是 ( )
A.干冰:CO2
B.熟石灰:CaSO4·2H2O
C.胆矾:CuSO4·5H2O
D.小苏打:NaHCO3
答案 B 熟石灰的成分是Ca(OH)2。
3.(2020浙江1月选考,1,2分)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
A.Na2O2 B.H2SO4
C.CH2Cl2 D.SiC
答案 A A项,Na2O2属于离子化合物,且O22-中存在共价键;B项,H2SO4不存在离子键,属于共价化合物;C项,CH2Cl2只存在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D项,SiC只存在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
4.(2021浙江1月选考,1,2分)下列含有共价键的盐是( )
A.CaCl2 B.H2SO4
C.Ba(OH)2 D.Na2CO3
答案 D A和D项是盐,A项中只有离子键,D项碳酸根离子中有共价键,故选D。
5.(2020浙江7月选考,6,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B.用水煤气可合成液态碳氢化合物和含氧有机物
C.煤的液化属于物理变化
D.火棉是含氮量高的硝化纤维
答案 C A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正确;B项,水煤气可合成液态碳氢化合物如辛烷等,也可合成含氧有机物如甲醇等,正确;C项,煤的液化是化学变化,错误;D项,火棉的成分是硝化纤维,含氮量高,正确。
A组 基础题组
1.(2020浙江台州中学检测)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胃舒平”中含有氢氧化铝[Al(OH)3]。氢氧化铝属于( )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答案 C
2.(2020浙江温州二中段考)从化学组成分析水银属于( )
A.银溶液 B.非金属单质
C.金属单质 D.液态银
答案 C 水银是金属汞的俗名,故属于金属单质,C项正确。
3.(2020浙江杭州第二中学3月月考)下列物质属于盐的是( )
A.Mg(OH)2 B.Al2O3
C.Cu2(OH)2CO3 D.CH3CH2OH
答案 C Mg(OH)2属于碱,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Cu2(OH)2CO3属于盐,CH3CH2OH属于有机物。
4.(2020浙江北仑中学段考)研究表明喷洒过氧乙酸()消毒液可有效灭活病毒。从化学组成分析过氧乙酸属于( )
A.羧酸 B.过氧化物
C.盐类 D.乙酸的同系物
答案 B 过氧化物是指含有过氧基(—O—O—)的化合物,因此过氧乙酸属于过氧化物。
5.(2020浙江名校协作体3月联考)下列物质溶于水形成的分散系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
A.葡萄糖 B.蛋白质 C.硫酸铁 D.淀粉
答案 A 葡萄糖溶于水形成的分散系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6.(2020浙江嘉兴5月质评)有共价键的盐是( )
A.NaClO B.Mg3N2
C.CaCl2 D.NaOH
答案 A NaClO属于盐,含有Cl—O共价键;Mg3N2、CaCl2属于盐,是离子化合物,没有共价键;NaOH是离子化合物,有共价键,属于碱。
7.下列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2C+SiO2 2CO↑+Si
B.2HClO 2HCl+O2↑
C.3CO+Fe2O3 3CO2+2Fe
D.2Na+Cl2 2NaCl
答案 A 2C+SiO2 2CO↑+Si,该反应为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A正确;2HClO 2HCl+O2↑,该反应为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B错误;3CO+Fe2O3 3CO2+2Fe,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2Na+Cl2 2NaCl,该反应为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D错误。
8.(2020浙江温丽第一次联考)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
①天然气 ②煤 ③石油 ④太阳能 ⑤氢能 ⑥风能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④⑤⑥ D.④⑤⑥
答案 D ①天然气、②煤、③石油都是化石能源,不能再生,因此不属于新能源,而④太阳能、⑤氢能、⑥风能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且可以再生。
9.(2020浙江宁波五校联考)下列既属于置换反应又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A.HCl+KOH KCl+H2O
B.4Na+O2 2Na2O
C.C+H2O(g) CO+H2
D.2Mg+CO2 2MgO+C
答案 D A项是酸碱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也属于放热反应,故A错误;B项属于化合反应,也属于放热反应,故B错误;C项属于置换反应,但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C错误;D项属于置换反应,同时属于燃烧反应,燃烧是放热反应,故D正确。
10.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A.由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
B.水泥厂和冶金厂常用高压直流电除去大量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C.明矾可用作净水剂
D.臭氧、Cl2均可用于水的消毒、净化
答案 D 臭氧、Cl2用于水的消毒、净化是因为臭氧、Cl2和H2O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与胶体的性质无关。
11.(2021浙江1月选考,4,2分)下列物质与俗名对应的是( )
A.纯碱:NaHCO3 B.硫铵:NH4HSO4
C.TNT: D.氯仿:CCl4
答案 C A项,纯碱是Na2CO3;B项,硫铵是(NH4)2SO4;D项,氯仿是CHCl3;故选C。
12.(2020浙江“山水联盟”返校考)下列物质的名称不正确的是( )
A.KAl(SO4)2·12H2O:明矾 B.H4SiO4:原硅酸
C.:新戊烷 D.:二甲苯
答案 D 为邻二甲苯或1,2-二甲苯,D错误。
B组 提升题组
13.(2020浙江宁波效实中学模拟)分类是化学学习与研究的常用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可分为9种分散系
B.天然气、水煤气、裂解气、高炉煤气都是混合物
C.CO2、C6H12O6、CH3CH2OH、HCOOH都是非电解质
D.塑料的老化、橡胶的硫化、石油的裂化、铁和铝的钝化、油脂的硬化均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 C 分散剂和分散质都存在3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每一种状态的分散剂能够与3种不同状态的分散质组成3种分散系,共可组成3×3=9种分散系,A正确;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还含有乙烷、丙烷、丁烷等,水煤气是CO、H2的混合气,裂解气是乙烯、丙烯等的混合气,高炉煤气是CO、CO2等的混合气,B正确;HCOOH是电解质,C错误;塑料老化是塑料被氧化造成的,橡胶的硫化是天然橡胶与硫发生反应生成硫化橡胶,石油的裂化是将长链烃断裂为短链烃,铁和铝的钝化是在铁和铝表面形成氧化膜,油脂的硬化是油脂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它们均属于化学变化,D正确。
14.(2020浙江温州4月联考)由一种阳离子与两种酸根阴离子组成的盐称为混盐,CaOCl2是一种常见的混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aOCl2有较强的氧化性
B.CaOCl2水溶液呈碱性
C.以氯气为原料,每生成1 ml CaOCl2,转移的电子数为2 ml
D.向CaOCl2的溶液中加入足量浓硫酸,可有黄绿色的气体产生
答案 C CaOCl2中的酸根阴离子为ClO-和Cl-,次氯酸盐具有强氧化性,A选项正确;ClO-水解使溶液呈碱性,即CaOCl2水溶液呈碱性,B选项正确;以氯气为原料,每生成1 ml CaOCl2,1 ml Cl2中1 ml Cl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至+1价,1 ml Cl的化合价由0价降低至-1价,总共转移1 ml电子,C选项错误;向CaOCl2的溶液中加入足量浓硫酸,可发生反应CaOCl2+H2SO4(浓) CaSO4↓+Cl2↑+H2O,生成黄绿色的氯气,D选项正确。
15.(2020浙江温州选考适应性测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国庆70周年放飞的气球材质是可降解材料,主要成分是聚乙烯
B.晶体硅可用来制造集成电路、晶体管、太阳能电池等
C.MgO与Al2O3均可用于耐高温材料
D.燃料的脱硫脱氮、NOx的催化转化都是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
答案 A A项,聚乙烯很难降解,错误;B项,硅属于半导体材料,能制造集成电路或太阳能电池等,正确;C项,氧化镁和氧化铝的熔点都较高,可以作耐高温材料,正确;D项,燃料的脱硫脱氮、NOx的催化转化可以减少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的排放,能减少酸雨的产生,正确。
16.(2020江苏无锡普通高中秋考)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A.NaCl(aq) Na(s)Na2O2(s)
B.SiO2(s) Si(s) SiCl4(l)
C.SO2(g) NH4HSO3(aq) (NH4)2SO4(aq)
D.Cu2(OH)2CO3(s) CuO(s) Cu(OH)2(s)
答案 C A项,电解熔融的氯化钠得到金属钠,前一转化不能实现,错误;B项,硅与盐酸不反应,后一转化不能实现,错误;C项,两转化都能实现,正确;D项,氧化铜不溶于水,与水不反应,后一转化不能实现,错误。
易错提醒 复习时,应注意掌握Na、Mg、Al、Fe、Cu、C、Si、N、S、Cl等常见元素的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每一步关系中各种可能的转化方式和方法,归纳总结物质之间不能转化的情形。
17.(2020浙江七彩阳光联盟)表中对相关物质的分类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答案 D 明矾[KAl(SO4)2·12H2O]、胆矾(CuSO4·5H2O)、生石膏(CaSO4·2H2O)等结晶水合物都是纯净物;玻璃是含多种硅酸盐的混合物;冰是固态的水,是纯净物;蔗糖有固定的组成(C12H22O11),是纯净物;天然橡胶是高分子化合物,一般来说高分子化合物都不是纯净物;王水是浓硝酸和浓盐酸的混合物;H2SiO3、H2CO3均是弱电解质;NaHCO3是强电解质;SO2、CO2、CH3CH2OH、NH3均是非电解质;Cl2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18.(2020浙江诸暨选考诊断性考试)工业制备下列物质的方案中正确的是( )
A.MnO2Cl2
B.FeS2SO2SO3H2SO4
C.氯化钠饱和溶液碳酸氢钠晶体纯碱
D.海水Mg(OH)2六水合氯化镁MgCl2(s)Mg
答案 B 实验室制备氯气采用A中方法,但是氯气的工业制法是电解饱和食盐水,A错误;工业采用灼烧黄铁矿得到二氧化硫气体,而后将二氧化硫氧化为三氧化硫,后将该气体通入浓硫酸中制备浓硫酸,B正确;在工业制备纯碱时,为增加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应先向饱和NaCl溶液中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C错误;海水提镁时,向浓缩海水中加入的是氢氧化钙(或石灰乳),而不是NaOH,D错误。
19.(2020浙江宁波适应性考试)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煤的气化与液化均为化学变化
B.大自然利用太阳能最成功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C.砖瓦陶瓷、渣土、普通一次性电池、鱼骨等属于其他垃圾
D.用CO2合成可降解的聚碳酸酯塑料,可以实现“碳”的循环利用
答案 C 一次性电池属于有害垃圾,鱼骨属于厨余垃圾,C错误。
20.(2020山东潍坊期中考试)天然气是应用广泛的燃料,但含有少量H2S等气体。在酸性溶液中利用硫杆菌可实现天然气的催化脱硫,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过程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H2S 2Fe2++S↓+2H+
B.图示过程O2参加反应
C.该脱硫过程需要不断添加Fe2(SO4)3溶液
D.过程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O2+4H+ 4Fe3++2H2O
答案 C 根据原理图,过程甲中硫酸铁与硫化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单质硫和硫酸,则离子方程式为:2Fe3++H2S 2Fe2++S↓+2H+,A正确;过程乙中氧气氧化亚铁离子,B正确;脱硫过程中Fe3+、Fe2+相互转化,不需要添加Fe2(SO4)3溶液,C错误;过程乙中氧气氧化亚铁离子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O2+4H+ 4Fe3++2H2O,D正确。
21.(2020浙江宁波效实中学段考)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光化学过程,在清洁空气、污染空气中形成硫酸型酸雨的过程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所涉及的变化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B.光照是酸雨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
C.污染指数越高形成酸雨的速率越快
D.优化能源结构能有效遏制酸雨污染
答案 A SO2变为SO2激发态,没有化合价变化,并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A不正确;结合图中信息知产生SO2激发态和·OH需要光照条件,B正确;途径Ⅱ的速率大于途径Ⅰ,C正确;使用化石燃料将产生SO2,进而产生酸雨,则优化能源结构可有效遏制酸雨污染,D正确。
考纲导学
考点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备考解读
物质的分类
(1)物质的分类方法
b
近三年考试都考查了物质的分类、物质的转化及化学反应类型,化学用语也每次考到,胶体等分散系知识间隔考查,题型为选择题。今后复习应该抓住基础知识,理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重视题目的难度提升。
近三年考试都考查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及强、弱电解质和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和应用也经常考到。今后这些试题仍将是考试的保留题目,而且难度将增大,将出现与元素化合物、物质结构、计算联系的综合试题,也可能出现实验、元素化合物知识联系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的综合应用。
(2)胶体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
a
物质的变化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c
离子反应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a
(2)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a
(3)离子反应的本质及发生的条件
b
(4)离子方程式
b
氧化还原反应
(1)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b
(2)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
b
(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判断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c
(4)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c
纯净物
混合物
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有一定的熔、沸点
无一定的熔、沸点
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
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性质
描述
解释
凡火药,硫为纯阳,硝为纯阴,此乾坤幻出神物也
“硝”指的是
凡墨烧烟凝质而为之
“烟”指的是
凡虚伪方士以炉火惑人者,唯朱砂银愚人易惑
“朱砂银”指的是
五金之长,熔化成形之后,住世永无变更
这句话描述的对象为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三馏
蒸馏、分馏
干馏
四色
焰色反应
显色反应、颜色反应、指示剂变色反应
五解
潮解
分解、裂解、水解、电解
十七化
熔化、汽化、液化
氧化、氢化、水化、风化、钝化、皂化、炭化、煤的气化、歧化、酯化、硝化、裂化、磺化、煤的液化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微粒
直径大小
④ 100 nm
分散质微
粒成分
单个小分
子或离子
高分子或多
分子集合体
巨大数目分
子集合体
外观特征
均一、透明
均一
不均一、不透明
稳定性
稳定,静置
无沉淀
较稳定
不稳定,静置
有沉淀或分层
分散质能否
透过滤纸
⑦ 能
⑧ 能
⑨ 不能
分类
饱和溶液、不
饱和溶液
固溶胶、液溶
胶、气溶胶
悬浊液、乳浊液
实例
食盐水、蔗
糖溶液
Fe(OH)3胶体
泥水
选项
纯净物
混合物
弱电解质
非电解质
A
明矾
蔗糖
NaHCO3
CO2
B
天然橡胶
生石膏
SO2
CH3CH2OH
C
王水
冰
H2SiO3
Cl2
D
胆矾
玻璃
H2CO3
NH3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 考点08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含解析),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物质的组成,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物质的分类,分散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 考点08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含解析),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物质的组成,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物质的分类,分散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专用2022版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认识物质世界第二单元离子反应教案学案,共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