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晋教版9.5极地地区——冰封雪裹的世界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晋教版9.5极地地区——冰封雪裹的世界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过程,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概括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9.5《极地地区——冰封雪裹的世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并能说出地理环境的特殊性。认识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的意义,知道我国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认识极地保护的重要性。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读两极地区图,或使用地球仪和多媒体课件,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通过文字、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认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让学生通过读图明确长城站、昆仑站、中山站和泰山站的位置,结合图片和多媒体资料,了解我国在极地考察方面取得的成绩。以角色扮演的形式,从环境保护、人地协调发展、两极的现状及世界和平的角度,让学生对两极有全面的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对极地地区的认识,形成从现象出发探求本质的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的精神。从对人类极地的考察过程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从我国在极地考察所做的努力和成绩,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对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加强人地和谐共处的观念和对和平的热爱。【教学过程】一、冰雪覆盖的地区【学习目标】1.读图说出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3.阅读图文资料,对比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49页至第52页的文字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分别在南、北极地区的地图上,用彩笔描出南、北极圈,并概括南、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初步学会在南、北极地区的地图上辨别方向。3.列表比较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异同。【活动一】 从图9.41中说出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南极地区是指南极圈以南的南极大陆与周围的岛屿和海洋的合称。其主体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所环绕。图中横贯南极山脉全长约4000千米,海拔2000—4000米,文森峰的海拔5140米,是南极最高峰。南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图中红色圆点表示的是我国已经建立的南极科考站,根据建站时间从早到晚依次为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概括总结】南极地区的主体是南极大陆,南极大陆位于地球最南端,平均海拔235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其中95%以上的地面覆盖着巨厚冰层,冰层厚度平均2000米,被称为世界最大的“淡水库”。【活动二】从图9.42和图9.43中概括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图9.42展示的是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企鹅。企鹅体态臃肿,适宜在寒冷的地方生活,背部黑色,腹部白色,走起路来一摇一摆,像身穿燕尾服的西方绅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南极绅士”。图9.43展示的是南极冰山。南极大陆四周被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所环绕,有95%以上的地面覆盖着巨厚冰层,人们随处可见浮于海面上的冰山。【概括总结】南极大陆位于地球最南端,其所在的南极洲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洲,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寒冷、风力最强的大陆,被称为“白色沙漠”。南极大陆主要的气候特征是酷寒、干燥、烈风。【活动三】从图9.44和图9.45中概括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图9.44展示的是北冰洋的洋面浮冰。北冰洋介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之间,表层水温大多在-1.7℃,常年不化的冰盖占大洋面积的三分之二,其余海面多为浮冰和冰山。图9.45展示的是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北极熊。北极熊脸小颈长,憨态可掬,适宜在寒冷的地方生活,通常情况下,毛发为白色,是非常出色的游泳健将,是现今体型最大的陆上食肉动物之一。【概括总结】北冰洋位于地球最北端,是四大洋中面积最小、平均深度最浅和最寒冷的海洋。【活动四】从图9.46中说出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北极地区是指北极圈以北的地区,包括北冰洋的绝大部分及其沿岸的亚、欧、北美三洲大陆的最北部和诸多岛屿。其主体是北冰洋,介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之间。【概括总结】北极地区的主体是北冰洋,位于地球最北端,是世界上面积最小、平均深度最浅和最寒冷的海洋。常年不化的冰盖占大洋面积的三分之二,其余海面多为浮冰和冰山。【活动五】从右图中能够感受极光的绚丽景色。极光是高纬度地区极夜期间天空常见的一种绚丽多彩的发光现象。它一般呈带状、弧状、幕状和射线状等,光带往往为绿色、翠绿色、红色与橘红色。两极地区都有极光现象,在南极的被称为南极光,在北极的被称为北极光。【概括总结】极光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出现的灿烂美丽的光辉。【合作学习】填表,比较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异同。【板书】【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极地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北极点都在大陆上 B.南极地区主体是海洋,北极地区主体是陆地 C.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D.南极地区主体是陆地,北极地区主体是海洋2.南、北极地区的范围主要是指( ) A.南、北回归线以内的地区 B.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的地区 C.南、北极圈以内的地区 D.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的地区3.极地地区动物的共同特点是( ) A.属于低等动物 B.属于水陆两栖 C.皮下脂肪很厚 D.体型小巧玲珑4.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 ) A.台湾岛 B.格陵兰岛 C.海南岛 D.马达加斯加岛5.下列动物被称为“南极绅士”的是( )6.南极大陆被称为( ) A.“世界屋脊” B.“热带大陆” C.“白色沙漠” D.“地震之邦”二、读图分析题1. 在图中用彩笔描出南极圈。2. 在图中适当位置填写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3. 南极地区是指____________以南的南极大陆及周围的岛屿和海洋。4. 写出南极洲的世界之最。 南极洲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洲;南极洲是世界上位置最南的大洲;南极洲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南极洲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洲;南极洲是世界上风力最强的大洲;南极洲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大洲;南极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库等。【拓展探究一】你知道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加寒冷的原因吗?1.海陆热力性质不同
南极地区的主体是陆地,北极地区的主体是海洋,陆地和海洋的比热容不同,陆地比热容小,吸热快、放热也快;海洋比热容大,吸热慢、放热也慢。
2.海拔高度不同
南极洲平均海拔2350米,其中冰层厚度平均2000多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3.地表状况不同
南极地区有95%以上的地面覆盖着巨厚冰层,对太阳光的反射作用很大,所获得的热量极少,导致气温进一步降低。
4.极昼时间长短不同
从地球公转轨道来看,地球在近日点运行速度快,在远日点运行速度慢,导致太阳照射南极地区的时间比北极地区短,得到的热量就少。【探究拓展二】“南极绅士”企鹅 企鹅有“海洋之舟”的美称,它是一种最古老的游禽,全世界共有18种企鹅,主要生活在南半球。企鹅的特征是不能飞翔;脚生于身体最下部,呈直立姿势;趾间有蹼;前肢成鳍状;羽毛短,羽毛间留有一层空气,用以保温;背部呈黑色,腹部是白色。
在陆地上,企鹅活像身穿燕尾服的西方绅士,走起路来,一摇一摆,遇到危险,连跌带爬,狼狈不堪;可是在水里,企鹅那短小的翅膀成了一双强有力的“划桨”,自由自在。企鹅主要以磷虾、乌贼、小鱼为食,能在-60℃的严寒环境中生活。【探究拓展三】“冰上霸王”北极熊 北极熊是现今体型最大的陆上食肉动物之一,又名白熊,憨态可掬,皮肤呈黑色,毛是无色透明的中空小管子,外观上通常为白色。
北极熊是一种能在恶劣环境下生存的动物,主要生活在北冰洋附近有浮冰的海域。北极熊用脚掌当“桨”,在水中游泳,在冰面上和雪地里行走;嗅觉极其灵敏,98.5%的食物都是肉类,主要是海豹,也捕捉海象、白鲸、海鸟、鱼类、小型哺乳动物等。 二、极地考察【学习目标】1.认识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的意义。2.知道我国在两极地区所开展的科学考察活动及建立的科学考察站。【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53页至第54页的文字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知道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的意义。2.说出我国在两极地区所开展的科学考察活动。3.在图上找出我国在两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并归纳我国赴南极开展科考活动最适宜的时间。【活动一】从右图中可以看到中国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南极大陆上。【读图提示】(1)右图为南极内陆冰盖冰穹A中国昆仑站。(2)昆仑站是我国于2009年1月27日在南极内陆冰盖冰穹A建立的第三个南极考察站。(3)昆仑站位于80°25‘01“S、77°06‘58“E,海拔4087米,有极昼极夜现象。 (4)南极大陆到处是一片冰雪景象。【概括总结】目前,我国在南极地区已经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1985年2月20日建立的长城站、1989年2月26日建立的中山站、2009年1月27日建立的昆仑站、2014年2月8日建立的泰山站。【活动二】从图9.47中可以看出两个异国极地科考人员第二次相逢时的喜悦。 图中是两名来自不同国家的极地科考人员,他们曾在南极相遇,这是第二次相逢在北极时的合影。两名科考人员全副武装,眼戴墨镜,身处非常寒冷的环境之中,右侧的队员脚穿滑雪板、手拿滑雪杖。【概括总结】来自不同国家的科考人员相会在两极地区,为营造人类美好家园在不断努力着、勇敢探索着,科学无国界,不断攀高峰。 【活动三】从图9.48中可以看出我国极地科考人员踏入北极地区的兴奋。 图示是我国科考队员在北极的合影。队员们衣着厚装、脚穿暖鞋,手捧五星红旗,四周冰雪覆盖。【概括总结】目前,我国已进行7次北极科学考察的活动,形成了富有国际竞争力的北极自然科学考察与研究队伍,在众多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活动四】从图9.49中可以看到中国南极长城站全景。图中展示的是中国南极长城站全景。长城科学考察站位于62°12' 59”S、 58°57' 52”W,是我国1985年2月20日在南极地区的乔治王岛上建立的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概括总结】长城站背靠终年积雪的山坡,水源十分丰富,地势开阔,滩涂约长2000米,宽约300多米,是企鹅、鸟类、鲸鱼等的自然保护区,也是植物和化石的保护区。夏季,这里还能看到成片黄绿色的地衣和苔藓,是科学考察的理想场所。【活动五】从图9.50中可以看到来自不同国家的科考人员相聚在南极大陆的喜悦。图中展示的是来自世界六个国家的考察队员相聚在南极大陆。科考队员从左至右依次来自日本、英国、中国、美国、法国、苏联。【概括总结】人们对南极大陆的探险和考察经历了“帆船”、“英雄”、“机械化”和“科学考察”四个时代。目前,世界上有一些国家陆续在南极建立科学考察站,许多科学家赴南极进行多学科考察,进入了科学考察时代。【活动六】从图中可以看到中国北极黄河考察站的景色。图中展示的是北极黄河考察站的景色。黄河科学考察站位于78°55‘ N、 11°56‘ E,是我国2004年7月28日在北极地区挪威斯瓦尔巴群岛的新奥尔松地区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概括总结】我国科学家在黄河站重点开展对北极地区的海洋、大气、地质、空间物理、地球物理、生物和生态等的长期考察和研究,同时进行矿产和生物资源的调查。【板书】【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目前,我国已经建立的南极科考站共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2.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的科考站名称是( ) A. 黄河站 B.长城站 C.昆仑站 D.泰山站3.当南极科考人员紧张而忙碌工作的时候,北极地区正值( ) A.昼夜等长的时期 B.24小时不见太阳 C.一年中的温暖期 D.太阳24小时不落4.南极科考人员需要克服的恶劣天气是( ) A.倾盆大雨 B.烈日炎炎 C.酷寒烈风 D.阴雨绵绵二、探究题 我国自1983年加入《南极条约》以来,已成功组织了三十余次南极科考活动,并于1985年2月20日建立了长城科学考察站、1989年2月26日建立了中山科学考察站、2009年1月27日建立了昆仑科学考察站、2014年2月8日建立了泰山科学考察站。 简要说明我国赴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及主要原因。最佳时间是11月—次年3月。 主要原因是11月—次年3月正值南极地区的极昼期,也是南极地区一年中相对比较温暖的时期,此时便于科考工作的开展。三、读图分析题1. 在图中弧线处标出地球自转方向。2.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纬线: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洋: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南极大陆位于地球最_________端,95%以上的地面覆盖着巨厚的冰层,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主要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4.我国在南极大陆已建立四个科学考察站,请写出有极昼、极夜现象的考察站的名称。 【拓展探究一】我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泰山站 2014年2月8日,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站——泰山站正式建成开站。“泰山站”寓意坚实、稳固、庄严、国泰民安等,代表了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含义。泰山站位于中国南极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东经76°58′,南纬73°51′,海拔2621米,外形呈圆环形、碟形结构和高架设计,设计者们寓意为中国灯笼,众多网友却称之为降落在冰封世界的“UFO”。环形结构视野开阔,可以减少风阻,南极内陆冬季经常刮起8至10级大风,主体建筑架空离地,可以避免在迎风的一面出现飞雪堆积甚至掩埋的情况。泰山站是中国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之后的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 【拓展探究二】科考队员在南极的点滴生活赵勇是“雪龙”号极地考察船轮机长,第27次南极科学考察中山站站长,曾六次征战南极,两次奔赴北极。
他写道:南极洲的面积相当于一个半中国,是唯一既没有主权归属也没有土著居民的冰雪大陆。南极大陆97%的地方被冰雪覆盖,有地球上90%的淡水;这里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冬天可达零下60多度;还是风力最大的地方,最大风速可达每秒100米。目前,在南极地区有40多个国家的近100个科考站。
南极环境保护要求极严,在南极不允许留下一点垃圾,不允许外来物种进入。考察站的生活垃圾能焚烧的就集中焚烧,不能焚烧的全部打包装箱带回国内处理,生活污水都要经过生化膜处理。我们到野外考察,自己的大便都要用垃圾袋带回站上处理。南极考察充满了风险。在南极大陆开雪地车最怕冰裂缝,第25次南极考察时,考察船在中山站20千米外卸物资,一位机械师开着雪橇运货时连车带人沉到海里,几秒钟后,一个脑袋露出来,接着一个手臂伸上来,刚爬上来就失去了知觉。第二天醒过来时说,他是趁海水涌进驾驶室时,从汽车天窗里爬出来的。另外,南极地区的夏天是12月、1月、2月,这时候冰有所松动,有些开始融化,只能用小艇驳船为考察站运送物资,小艇穿行在冰山中,如果碰到冰山倒塌则会翻船,有时会掀起大浪,非常危险。
只有去过南极,才会真正爱上南极。南极是唯一一块尚未被人类开发的洁净圣地,我们不仅去做科研考察,而且更要保护好它的纯洁。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学习目标】1.阅读资料,认识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2.通过学习,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识,逐步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自主学习】1.阅读资料,认识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2.通过学习,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识,逐步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合作学习】听听科学家的声音,想想我们该如何做?科学家告诉我们——
在两极地区才能真正见到纯洁的东西:纯洁的冰雪、纯洁的空气、纯洁的蓝天、纯洁的大地,就连人与人以及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也变得纯洁起来。每天穿行在纯洁之中,享受着纯洁的沐浴,于是自然就会想到:如果能把这样的纯洁扩展到全球去多好啊!那样的话,21世纪就会成为一个和平、发展、平等、博爱、美好的世纪!我们该如何做?
做好宣传,树立节约意识;避免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减少垃圾的产生;爱护一切生物,绝不任意破坏;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等等。【板书】【达标检测】简答题1.简述《南极条约》的内容。条约中规定南极的利用仅限于和平目的;保证在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自由,促进科学考察中的国际合作;禁止在南极地区进行一切具有军事性质的活动及核爆炸、处理放射性废物;冻结对南极的领土要求等。2.科学家认为只有在两极地区才能见到纯洁的东西,请简述其原因。南极地区是唯一既没有主权归属也没有土著居民的冰雪大陆。两极地区拥有纯洁的冰雪、纯洁的空气、纯洁的蓝天、纯洁的大地,就连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也都非常纯洁。【拓展探究】《南极条约》《南极条约》是1959年12月1日由阿根廷、澳大利亚、比利时、智利、法国、日本、新西兰、挪威、南非、苏联、英国和美国等建立,承认南极洲永远继续专用于和平目的和不成为国际纠纷的场所或对象,符合全人类的利益,确认了在南极进行科学考察方面的国际合作并对科学知识有重大的贡献。
我国于1983年6月加入该条约。 【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晋教版七年级下册9.5极地地区——冰封雪裹的世界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突破,教学准备,教学步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晋教版七年级下册9.5极地地区——冰封雪裹的世界优质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晋教版七年级下册8.2人口、文化和经济发展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展示图片,本节知识点,展示视频,学习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