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高中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34202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全国通用高中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34202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全国通用高中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34202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全国通用高中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第4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342025/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全国通用高中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第5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342025/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全国通用高中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第6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342025/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全国通用高中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第7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342025/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全国通用高中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第8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342025/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全国通用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全国通用高中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全国通用高中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解读,知识体系构建,必备知识通关,解题能力提升,具体分析如下,答题思维,对接高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必备知识通关考点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考点2 常见农作物的生长习性与分布考点3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解题能力提升考法 农业区位条件分析
“双一流”名校冲刺主题情境 1 别有洞天——地下农场主题情境 2 生物的区位条件分析——拜城油鸡
考点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考点2 常见农作物的生长习性与分布考点3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考点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
易错警示1.影响农业生产的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是不同的。光照条件主要与太阳辐射的时间长短和强度大小有关,热量条件主要与气温(积温)高低有关。2.对农作物品质造成影响的是气温日较差,而不是气温年较差。3.气候生长期指一个地区在一年内适合作物生长的时间,一般以候均温≥10 ℃天数来衡量;作物生长期指某一作物从播种到收获所需的时间。
(2)社会经济因素现代农业发展中,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思维拓展 土地价格和土地面积是影响农业分布的重要因素。乳肉、禽蛋、蔬菜、花卉等产区多分布于地价较高的城市郊区,粮食、水果等产区多分布于地价较低的地区。单位面积产值较低的农业适宜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地区。
2.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其主要是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影响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考点2 常见农作物的生长习性与分布
一般情况下,根据图文材料,先判断农作物生长习性,然后评价该地区生产该农作物的相关条件。常见农作物的生长习性与分布如下:
考点3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一般,先从“部门种类”“投入产出”“规模”三大方面概括某农业地域类型的基本特征;然后针对这些特征结合地理位置和相关材料,分析形成这些特征的有利区位条件。高考试题很少涉及教材提及的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往往需要考生运用“特征—区位”的思路对真实复杂的“非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进行分析。
1.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如下:
思维拓展 世界其他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
2.我国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如下:
考法 农业区位条件分析
考法 农业区位条件分析
1.农业区位分析的方法(1)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分析
(2)从微观角度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分析
下图中,①地适合发展小麦种植;②地适宜发展花卉种植;③地适宜饲养乳牛;④地适宜种植果树。
2.判断农业主导区位因素的方法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分析,一般采取材料表述的方式进行。分析时要注意能够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的变化,具体分析如下:交通、科技、市场等因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影响逐渐增强,劳动力逐渐被机械替代,一些不利的自然条件(如地形、温度、热量、水源等)可以得到改善。
4.描述农业区位的方法(1)自然条件①气候:
②地形:(位于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土层深厚,易于耕作。③土壤:肥沃(黑土、紫色土、水稻土等)。④水源:充足,灌溉便利(有丰富的地下水、河湖水、冰雪融水等)。
(2)社会经济条件①市场条件:国内外市场位置远近、城市人口数量、生活水平高低、消费习惯等。②交通条件:海运及内河航运条件(对外贸易)、铁路和公路运输网络(国内市场)、航空运输条件(花卉、高档果品等)等。③农业技术:机械化水平、生物技术、耕作技术、灌溉技术、农业科技水平等。④国家政策:价格、补贴、资金等。⑤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等。
5.不同设问方式的答题思路设问方式不同,答题思路也不同。农业区位分析主要有下列答题思路:(1)综合分析,要全面分析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等,既包括有利的方面,又包括不利的方面。(2)主导因素分析,要在限制性因素和优势因素之间选择决定性因素,如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条件是降水少,优势条件是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故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水源,在有河流和地下水的地区发展绿洲农业和灌溉农业。(3)比较分析,要对不同地区农业发展区位条件进行比较,发现异同。
(4)辩证分析,同一区位因素,可能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必须全面分析,一分为二看待,如河流中下游地区,农业灌溉水源充足,但也可能洪涝灾害频繁等。(5)开放性问题答题思路:
命题角度1 自然条件对农业布局的影响示例1 [2020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葡萄喜光,耐旱。下图为某坡度较大的地方采用顺坡垄方式种植葡萄的景观。该地位于52°N附近,气候湿润。
(1)当地采用顺坡垄种植葡萄,据此分析该地区的降水特点。(2)指出该地种植葡萄宜选择的坡向,并分析与梯田相比,顺坡垄利用光照的优势。(3)说明温带半干旱地区坡地耕作不宜采用顺坡垄的理由。
答案 (1)顺坡垄不利于保水保土(灌溉不便)。因此,该地区降水应具有以下特点:降水频率高(经常降雨),强度小(少暴雨或每次降雨量较小),降水量季节分配较均匀。(2)葡萄喜光。种植葡萄宜选择向阳坡(或用方位表示的阳坡,如南坡)。该地纬度高,太阳低(正午太阳高度小)。与梯田相比,顺坡垄接受阳光照射的角度较大,植株和垄接受光照的面积较大。(3)温带半干旱地区偶有暴雨,种植作物需要灌溉,而坡地顺坡垄不利于保水保土。
情境剖析 该题新颖且有创意,是一道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好题,它不仅具备视野广度、知识深度,更具有思维灵活度。该题不仅摆脱了以往农业类考题对地理经验、地理事实和地理知识积累的识记考查,而且运用了新情境(顺坡垄种植葡萄),探究新问题(①葡萄种植与纬度、坡向以及降水的关系,②坡向、坡度与光照的关系)。该题在问题的设计上,非常巧妙地把非常规现象(坡地顺坡垄种植)和常规思维(葡萄生长与自然区位条件的关系)结合起来,并与自然环境相异的(温带半干旱)地区相比较,进行区域差异分析,体现了高维度的问题演绎,不仅引导考生进行积极活跃的思考,而且还利于考生形成新思想(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真正体现了人地协调发展的理念。
命题角度2 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布局的影响示例2 [2017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见下图)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厂,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该农场一期种植1 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 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 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1)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明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2)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3)说明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4)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
答案 (1)剑麻纤维生产:我国热带地区面积小,用于种植剑麻的土地较少,产量低;我国热带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季节差异大,种植的剑麻质量较差。剑麻纤维需求:我国船舶、汽车制造等规模大,对剑麻纤维需求量大。(2)离沿海(首都、港口)较近,临铁路(便于剑麻纤维运输),临河流。(3)在热带气候条件下,收割的剑麻极易腐烂、变质,影响纤维质量。(4)增加就业,增加税收,促进基础(民生)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主题情境 1 别有洞天——地下农场主题情境 2 生物的区位条件分析—— 拜城油鸡
“双一流” 名校冲刺
主题情境1 别有洞天——地下农场
随着城市的扩张,以及人们对果蔬新鲜安全程度的需求提高,越来越多的都市种植方案进入人们的视野。英国作为岛国,大部分蔬菜需要进口。英国某公司在伦敦市区地下废弃的防空洞建成地下农场。该农场采用水培技术种植蔬菜,利用LED照明和精密的灌溉系统,可在6—28天收获,只需4小时即可送到消费者手中。下图是该农场局部景观图。
探究设问 (1)说明伦敦建成地下农场的意义。(2)分析相比露天种植,地下农场的生产优势。(3)借鉴伦敦地下农场,请列举几种都市种植方案。
解题思路 (1)结合材料从节省资源,增加蔬菜供应量,发展观光旅游等方面进行分析。(2)可从地下农场恒温,环境封闭等方面分析。(3)充分利用城市空间发展立体种植。
参考答案 (1)利用废弃的防空洞,节约了建设用地投入,利于城市合理规划利用土地资源;利用精密的灌溉系统,节约水资源;蔬菜生长期缩短,可加大蔬菜生产量,进而增加蔬菜供应量;可以发展观光旅游,增加收入。(2)地下农场有恒定的温度,封闭的环境,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小,保障产品产量;产品生长期短,对市场适应性强,且距离市场近,可快速运抵市场。(3)屋顶种植,花园种植,家庭阳台种植等。
主题情境2 生物的区位条件分析——拜城油鸡
拜城油鸡因胸部沉积大量脂肪而得名,是我国著名的优质地方鸡种,产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拜城县(位置见下图),中心产区位于拜城盆地的边缘。拜城油鸡体态肥美,骨细肉多,营养丰富,深受产区人们喜爱。拜城油鸡以半坡或草原散养为主,喝冰山雪水,飞上树枝栖息,主要食用青草和昆虫,补饲五谷杂粮,生长速度缓慢,产蛋量偏低。巨大的温差、丰富的水资源和充足的食物供应是拜城油鸡独特品质形成的主要基础。20世纪八九十年代,拜城油鸡杂化和退化严重,数量逐年减少,养殖范围逐年缩小,并处于濒临灭绝状态,2010年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名录。
探究设问 (1)分析拜城油鸡生长的有利自然条件。(2)分析拜城油鸡生长速度缓慢的主要原因。(3)推测拜城油鸡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4)请你为拜城油鸡的资源保护和产业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解题思路 (1)可结合当地的地形、气候、河流分布等自然地理因素,从食物来源、生长条件等方面分析。(2)结合材料从当地自然环境及养殖方式等方面分析即可。(3)结合材料从生长特点、生长环境等方面分析。(4)保护→增加资源数量;发展→提高附加值。
参考答案 (1)地处山间盆地,草原面积大,虫草等食物充足;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差大,气温低,有利于油鸡脂肪的积累;山坡地面积广阔,养殖空间大;多条河流源自天山冰川,水源充足,适合油鸡生长。(2)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生长周期长;当地以散养为主,生产规模小,管理粗放。(3)以散养为主,生长缓慢,产量较低;生存条件要求高,圈养难度大,养殖成本较高;外来鸡种大量涌入,油鸡杂化和退化严重。(4)划定原种保护区;当地政府加大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力度,鼓励当地农民扩大养殖规模;进行育种、繁育和饲养技术的推广;建立饲养—加工—销售体系,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全国通用高中地理一轮复习 常见图形全突破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图形1示意图,图形2统计图,图形3区域图,图形4等值线图,图形5景观图,读图指导,图形三统计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全国通用高中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十单元 中国地理 课件,共5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通关,③四大高原,④四大盆地,⑤三大平原,温度带和干湿区,气候特征及评价,湖泊1概况,2主要湖泊,长江与黄河的对比,2三大工业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全国通用高中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九单元 世界地理 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通关,海陆分布,自然环境差异,人文地理特征对比,北美与拉丁美洲,印度和巴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