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三中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解析版)
展开
北京十三中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1.剪纸艺术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优秀遗产,在民间广泛流传.下面四幅剪纸作品中,属于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2.下列因式分解中,正确的个数为( )
①x3+2xy+x=x(x2+2y);②x2+4x+4=(x+2)2;③﹣x2+y2=(x+y)(x﹣y)
A.3个 B.2个 C.1个 D.0个
3.若分式的值为零,则x的值为( )
A.0 B.1 C.﹣1 D.±1
4.已知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1等于( )
A.50° B.58° C.60° D.72°
5.如图,△ABC≌△ADE,∠B=80°,∠C=30°,∠DAC=35°,则∠EAC的度数为( )
A.40° B.35° C.30° D.25°
6.分式方程的解是( )
A.x=﹣2 B.x=2 C.x=1 D.x=1或x=2
7.下列运算错误的是( )
A.
B.
C.
D.
8.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如图,能得出∠A′O′B′=∠AOB的依据是( )
A.(S、S、S) B.(S、A、S) C.(A、S、A) D.(A、A、S)
9.如图,AD是△ABC中∠BAC的角平分线,DE⊥AB于点E,S△ABC=7,DE=2,AB=4,则AC长是( )
A.3 B.4 C.6 D.5
10.张华在一次数学活动中,利用“在面积一定的矩形中,正方形的周长最短”的结论,推导出“式子x+(x>0)的最小值是2”.其推导方法如下:在面积是1的矩形中设矩形的一边长为x,则另一边长是,矩形的周长是2(x+);当矩形成为正方形时,就有x=(x>0),解得x=1,这时矩形的周长2(x+)=4最小,因此x+(x>0)的最小值是2.模仿张华的推导,你求得式子(x>0)的最小值是( )
A.2 B.1 C.6 D.10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11.计算:(﹣3)﹣2= .
12.约分: = .
13.用科学记数法表示﹣0.000614为 .
14.分解因式:4x2y﹣4xy+y= .
15.若分式有意义,则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 .
16.化简﹣的结果是 .
17.如图,已知∠1=∠2,AC=AD,添加一个条件使△ABC≌△AED,你添加的条件是 (填一种即可),根据 .
18.某工程队准备修建一条长1200米的道路,由于采用新的施工方式,实际每天修建道路的速度比原计划快了20米,结果提前2天完成任务.若设原计划每天修建道路x米,则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
19.已知,如图,点D是△ABC的两外角平分线的交点,下列说法:
①AD=CD
②D到AB、BC的距离相等
③D到△ABC的三边的距离相等
④点D在∠B的平分线上.
其中正确的说法的序号是 .
20.观察下列等式:
第1个等式:a1==﹣;
第2个等式:a2==﹣;
第3个等式:a3==﹣;
第4个等式:a4==﹣.
按上述规律,回答以下问题:
(1)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第n个等式:an= = ;
(2)式子a1+a2+a3+…+a20= .
三、解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21.分解因式:x2(m﹣2)+9y2(2﹣m)
22.化简:﹣÷.
23.解分式方程:.
24.已知:如图,点A,E,F,C在同一条直线上,AD=CB,∠B=∠D,AD∥BC.
求证:AE=CF.
25.先化简,再求值:(1﹣)÷,其中a=﹣1.
四、解答题(26题3分,27-29每题6分,本题共21)
26.尺规作图:
已知:如图,∠A与直线l.试在l上找一点P,使点P到∠A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要求:保留痕迹,不写作法.
27.列方程解应用题
从A地到B地的路程是30千米.甲骑自行车从A地到B地先走,半小时后,乙骑自行车从A地出发,结果二人同时到达.已知乙的速度是甲的速度的1.5倍,求甲、乙二人骑车速度各是多少?
28.阅读下列材料:
通过小学的学习我们知道,分数可分为“真分数”和“假分数”.而假分数都可化为带分数,如: ==2+=2.我们定义:在分式中,对于只含有一个字母的分式,当分子的次数大于或等于分母的次数时,我们称之为“假分式”;当分子的次数小于分母的次数时,我们称之为“真分式”.
如:,这样的分式就是假分式;再如:,这样的分式就是真分式.类似的,假分式也可以化为带分式(即:整式与真分式的和的形式).
如: ==1﹣;
再如: ===x+1+.
解决下列问题:
(1)分式是 分式(填“真分式”或“假分式”);
(2)假分式可化为带分式 的形式;
(3)如果分式的值为整数,那么x的整数值为 .
29.已知:如图,Rt△ABC中,∠BAC=90°.
(1)按要求作出图形:
①延长BC到点D,使CD=BC;
②延长CA到点E,使AE=2CA;
③连接AD,BE.
(2)猜想(1)中线段AD与BE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1)完成作图
(2)AD与BE的大小关系是 .
2017-2018学年北京十三中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1.剪纸艺术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优秀遗产,在民间广泛流传.下面四幅剪纸作品中,属于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考点】轴对称图形.
【分析】依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即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能完全重合,则这条直线即为图形的对称轴,从而可以解答题目.
【解答】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
B、不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
C、不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
D、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
2.下列因式分解中,正确的个数为( )
①x3+2xy+x=x(x2+2y);②x2+4x+4=(x+2)2;③﹣x2+y2=(x+y)(x﹣y)
A.3个 B.2个 C.1个 D.0个
【考点】因式分解-运用公式法;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
【专题】因式分解.
【分析】直接利用提取公因式法以及公式法分别分解因式进而判断得出即可.
【解答】解:①x3+2xy+x=x(x2+2y+1),故原题错误;
②x2+4x+4=(x+2)2;正确;
③﹣x2+y2=(x+y)(y﹣x),故原题错误;
故正确的有1个.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运用公式法以及提取公因式法分解因式,熟练掌握公式法分解因式是解题关键.
3.若分式的值为零,则x的值为( )
A.0 B.1 C.﹣1 D.±1
【考点】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专题】计算题.
【分析】分式的值是0的条件是:分子为0,分母不为0,由此条件解出x.
【解答】解:由x2﹣1=0,
得x=±1.
①当x=1时,x﹣1=0,
∴x=1不合题意;
②当x=﹣1时,x﹣1=﹣2≠0,
∴x=﹣1时分式的值为0.
故选:C.
【点评】分式是0的条件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分母不能是0,这是经常考查的知识点.
4.已知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1等于( )
A.50° B.58° C.60° D.72°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分析】根据已知数据找出对应角,根据全等得出∠A=∠D=50°,∠F=∠C=72°,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即可.
【解答】解:
∵△ABC和△DEF全等,AC=DF=b,DE=AB=a,
∴∠1=∠B,∠A=∠D=50°,∠F=∠C=72°,
∴∠1=180°﹣∠D﹣∠F=58°,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能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D=50°,∠F=∠C=72°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5.如图,△ABC≌△ADE,∠B=80°,∠C=30°,∠DAC=35°,则∠EAC的度数为( )
A.40° B.35° C.30° D.25°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求出∠BAC,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DAE=∠BAC,然后根据∠EAC=∠DAE﹣∠DAC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
【解答】解:∵∠B=80°,∠C=30°,
∴∠BAC=180°﹣80°﹣30°=70°,
∵△ABC≌△ADE,
∴∠DAE=∠BAC=70°,
∴∠EAC=∠DAE﹣∠DAC,
=70°﹣35°,
=35°.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的性质,熟记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
6.分式方程的解是( )
A.x=﹣2 B.x=2 C.x=1 D.x=1或x=2
【考点】解分式方程.
【专题】计算题.
【分析】观察可得最简公分母是(x﹣2),方程两边乘最简公分母,可以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
【解答】解:方程的两边同乘(x﹣2),得
2x﹣5=﹣3,
解得x=1.
检验:当x=1时,(x﹣2)=﹣1≠0.
∴原方程的解为:x=1.
故选:C.
【点评】考查了解分式方程,注意:
(1)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转化思想”,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
(2)解分式方程一定注意要验根.
7.下列运算错误的是( )
A.
B.
C.
D.
【考点】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析】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作答,分子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分式的值不变,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A、==1,故本选项正确;
B、==﹣1,故本选项正确;
C、=,故本选项正确;
D、=﹣,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的基本性质,无论是把分式的分子和分母扩大还是缩小相同的倍数,都不要漏乘(除)分子、分母中的任何一项,且扩大(缩小)的倍数不能为0.
8.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如图,能得出∠A′O′B′=∠AOB的依据是( )
A.(S、S、S) B.(S、A、S) C.(A、S、A) D.(A、A、S)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作图—基本作图.
【分析】利用SSS可证得△OCD≌△O′C′D′,那么∠A′O′B′=∠AOB.
【解答】解:易得OC=0′C',OD=O′D',CD=C′D',那么△OCD≌△O′C′D′,
可得∠A′O′B′=∠AOB,所以利用的条件为SSS,
故选A.
【点评】考查全等三角形“边边边”的判定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这个知识点.
9.如图,AD是△ABC中∠BAC的角平分线,DE⊥AB于点E,S△ABC=7,DE=2,AB=4,则AC长是( )
A.3 B.4 C.6 D.5
【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
【专题】几何图形问题.
【分析】过点D作DF⊥AC于F,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可得DE=DF,再根据S△ABC=S△ABD+S△ACD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解答】解:如图,过点D作DF⊥AC于F,
∵AD是△ABC中∠BAC的角平分线,DE⊥AB,
∴DE=DF,
由图可知,S△ABC=S△ABD+S△ACD,
∴×4×2+×AC×2=7,
解得AC=3.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0.张华在一次数学活动中,利用“在面积一定的矩形中,正方形的周长最短”的结论,推导出“式子x+(x>0)的最小值是2”.其推导方法如下:在面积是1的矩形中设矩形的一边长为x,则另一边长是,矩形的周长是2(x+);当矩形成为正方形时,就有x=(x>0),解得x=1,这时矩形的周长2(x+)=4最小,因此x+(x>0)的最小值是2.模仿张华的推导,你求得式子(x>0)的最小值是( )
A.2 B.1 C.6 D.10
【考点】分式的混合运算;完全平方公式.
【专题】阅读型.
【分析】根据题意求出所求式子的最小值即可.
【解答】解:∵x>0,
∴在原式中分母分子同除以x,
即=x+,
在面积是9的矩形中设矩形的一边长为x,则另一边长是,
矩形的周长是2(x+);
当矩形成为正方形时,就有x=,(x>0),
解得x=3,
这时矩形的周长2(x+)=12最小,
因此x+(x>0)的最小值是6.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的混合运算,弄清题意是解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11.计算:(﹣3)﹣2= .
【考点】负整数指数幂.
【分析】根据负指数次幂的意义,首先计算乘方,即可.
【解答】解:(﹣3)﹣2==.
故答案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负指数次幂的意义,正确理解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12.约分: = .
【考点】约分.
【分析】先找出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再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求出即可.
【解答】解:原式==,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的约分的应用,关键是找出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
13.用科学记数法表示﹣0.000614为 ﹣6.14×10﹣4 .
【考点】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
【分析】绝对值小于1的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a×10﹣n,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
【解答】解:﹣0.000614=﹣6.14×10﹣4,
故答案为:﹣6.14×10﹣4.
【点评】本题考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一般形式为a×10﹣n,其中1≤|a|<10,n为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
14.分解因式:4x2y﹣4xy+y= y(2x﹣1)2 .
【考点】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
【专题】计算题;因式分解.
【分析】原式提取y,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即可.
【解答】解:原式=y(4x2﹣4x+1)=y(2x﹣1)2.
故答案为:y(2x﹣1)2
【点评】此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
15.若分式有意义,则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 x≠5 .
【考点】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专题】计算题.
【分析】由于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x﹣5为分母,因此x﹣5≠0,解得x.
【解答】解:∵分式有意义,
∴x﹣5≠0,即x≠5.
故答案为:x≠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有意义,分母不能为0.
16.化简﹣的结果是 ﹣ .
【考点】分式的加减法.
【专题】计算题.
【分析】原式通分并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减法法则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解答】解:原式=﹣
=﹣
=﹣.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的加减法,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17.如图,已知∠1=∠2,AC=AD,添加一个条件使△ABC≌△AED,你添加的条件是 AB=AE (填一种即可),根据 SAS .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专题】开放型.
【分析】首先根据等式的性质可得∠CAB=∠DAE,再添加条件AB=AE可利用SAS定理判定△ABC≌△AED.
【解答】解:添加的条件AB=AE,
∵∠1=∠2,
∴∠1+∠EAB=∠2+∠EAB,
即∠CAB=∠DAE,
在△ABC和△AED中,
∴△ABC≌△AED(SAS),
故答案为:AB=AE,SAS.
【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
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
18.某工程队准备修建一条长1200米的道路,由于采用新的施工方式,实际每天修建道路的速度比原计划快了20米,结果提前2天完成任务.若设原计划每天修建道路x米,则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2 .
【考点】由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方程.
【分析】设原计划每天修建道路x米,则实际每天修建道路(x+20)米,根据题意,提前2天完成任务,列方程.
【解答】解:设原计划每天修建道路x米,则实际每天修建道路(x+20)米,
由题意得,﹣=2.
故答案为:﹣=2.
【点评】本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方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设出未知数,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19.已知,如图,点D是△ABC的两外角平分线的交点,下列说法:
①AD=CD
②D到AB、BC的距离相等
③D到△ABC的三边的距离相等
④点D在∠B的平分线上.
其中正确的说法的序号是 ②③④ .
【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
【分析】过点D作DE⊥AB于E,作DF⊥BC于F,作DG⊥AC于G,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DE=DF=DG,再根据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解答.
【解答】解:如图,过点D作DE⊥AB于E,作DF⊥BC于F,作DG⊥AC于G,
∵点D是△ABC的两外角平分线的交点,
∴DE=DG,DF=DG,
∴DE=DF=DG,
∴点D在∠B的平分线上,故②③④正确,
只有点G是AC的中点时,AD=CD,故①错误,
综上所述,说法正确的是②③④.
故答案为:②③④.
【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熟记性质并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20.观察下列等式:
第1个等式:a1==﹣;
第2个等式:a2==﹣;
第3个等式:a3==﹣;
第4个等式:a4==﹣.
按上述规律,回答以下问题:
(1)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第n个等式:an= = ;
(2)式子a1+a2+a3+…+a20= .
【考点】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
【专题】规律型.
【分析】(1)由前四个等是可以看出:是第几个算式,等号左边的分母的第一个因数是就是几,第二个因数是几加1,第三个因数是2的几加1次方,分子是几加2;等号右边分成分子都是1的两项差,第一个分母是几乘2的几次方,第二个分母是几加1乘2的几加1次方;由此规律解决问题;
(2)把这20个数相加,化为左边的形式相加,正好抵消,剩下第一个数分裂的第一项和最后一个数分裂的后一项,得出答案即可.
【解答】解:(1)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第n个等式:an==﹣.
(2)a1+a2+a3+…+a20
=﹣+﹣+﹣+﹣+…+﹣
=﹣.
故答案为:(1),﹣;
(2)﹣.
【点评】此题考查数字的变化规律,从简单情形入手,找出一般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三、解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21.分解因式:x2(m﹣2)+9y2(2﹣m)
【考点】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
【专题】计算题;因式分解.
【分析】原式变形后,提取公因式,再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
【解答】解:原式=x2(m﹣2)﹣9y2(m﹣2)=(m﹣2)(x2﹣9y2)=(m﹣2)(x+3y)(x﹣3y).
【点评】此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
22.化简:﹣÷.
【考点】分式的混合运算.
【专题】计算题.
【分析】原式第二项利用除法法则变形,约分后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减法法则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解答】解:原式=﹣•
=﹣
=.
【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23.解分式方程:.
【考点】解分式方程.
【专题】计算题.
【分析】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得到x的值,经检验即可得到分式方程的解.
【解答】解:去分母得:2x+2(x﹣1)=3,
去括号得:2x+2x﹣2=3,
移项合并得:4x=5,
解得:x=,
经检验x=是分式方程的解.
【点评】此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转化思想”,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解分式方程一定注意要验根.
24.已知:如图,点A,E,F,C在同一条直线上,AD=CB,∠B=∠D,AD∥BC.
求证:AE=CF.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证明题.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推知△ADF≌△CBE;然后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知,AF=CE,所以AF﹣EF=CE﹣EF,即AE=CF.
【解答】证明:∵AD∥BC(已知),
∴∠A=∠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在△ADF和△CBE中,
,
∴△ADF≌△CBE (ASA),
∴AF=C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AF﹣EF=CE﹣EF,即AE=CF.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普通两个三角形全等共有四个定理,即AAS、ASA、SAS、SSS.做题时要根据已知条件的具体位置来选择方法.
25.先化简,再求值:(1﹣)÷,其中a=﹣1.
【考点】分式的化简求值.
【专题】探究型.
【分析】先根据整式混合运算的法则把原式进行化简,再把a的值代入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解:原式=÷
=×
=a+1.
当a=﹣1时,原式=﹣1+1=.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分式的混合运算,熟知分式混合运算的法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四、解答题(26题3分,27-29每题6分,本题共21)
26.尺规作图:
已知:如图,∠A与直线l.试在l上找一点P,使点P到∠A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要求:保留痕迹,不写作法.
【考点】作图—基本作图;角平分线的性质.
【分析】根据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点P在∠A的角平分线上,因此画∠A的角平分线与l的交点就是P点.
【解答】解:如图所示:
.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基本作图,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关键是掌握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7.列方程解应用题
从A地到B地的路程是30千米.甲骑自行车从A地到B地先走,半小时后,乙骑自行车从A地出发,结果二人同时到达.已知乙的速度是甲的速度的1.5倍,求甲、乙二人骑车速度各是多少?
【考点】分式方程的应用.
【分析】首先设甲的速度为x千米/时,则乙的速度为1.5x千米/时,由题意得:甲需要时间小时,乙需要小时,再根据乙所用时间+半小时=甲所用时间即可列出方程.
【解答】解:设甲的速度为x千米/时,则乙的速度为1.5x千米/时,由题意得:
=+,
解得:x=20,
经检验:x=20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1.5×20=30(千米/时).
答:甲的速度为20千米/时,则乙的速度为30千米/时.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难度中等,做此类题主要是要抓住关键条件列出方程解答即可.
28.阅读下列材料:
通过小学的学习我们知道,分数可分为“真分数”和“假分数”.而假分数都可化为带分数,如: ==2+=2.我们定义:在分式中,对于只含有一个字母的分式,当分子的次数大于或等于分母的次数时,我们称之为“假分式”;当分子的次数小于分母的次数时,我们称之为“真分式”.
如:,这样的分式就是假分式;再如:,这样的分式就是真分式.类似的,假分式也可以化为带分式(即:整式与真分式的和的形式).
如: ==1﹣;
再如: ===x+1+.
解决下列问题:
(1)分式是 真 分式(填“真分式”或“假分式”);
(2)假分式可化为带分式 1﹣ 的形式;
(3)如果分式的值为整数,那么x的整数值为 0,﹣2,2,﹣4 .
【考点】分式的混合运算.
【专题】阅读型.
【分析】(1)根据阅读材料中真分式与假分式的定义判断即可;
(2)原式变形,化为带分式即可;
(3)分式化为带分式后,即可确定出x的整数值.
【解答】解:(1)分式是真分式;
(2)==1﹣;
(3)==2﹣为整数,
则x的可能整数值为 0,﹣2,2,﹣4.
故答案为:(1)真;(2)1﹣;(3)0,﹣2,2,﹣4
【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29.已知:如图,Rt△ABC中,∠BAC=90°.
(1)按要求作出图形:
①延长BC到点D,使CD=BC;
②延长CA到点E,使AE=2CA;
③连接AD,BE.
(2)猜想(1)中线段AD与BE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1)完成作图
(2)AD与BE的大小关系是 AD=BE .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画出图形即可;
(2)在AE上截取AF=AC,连结B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求出△BAF≌△BAC,求出△BFE≌△DCA,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1)如图:;
(2)AD=BE,
理由是:在AE上截取AF=AC,连结BF,
∵∠BAC=90°,
∴∠BAF=180°﹣90°=90°,
∴∠BAC=∠BAF,
在△ABF与△ABC中
∴△ABF≌△ABC(SAS),
∴BF=BC,AF=AC,∠BCA=∠BFA,
∵∠BFE+∠BFA=180°,∠BCA+∠DCA=180°,
∴∠BFE=∠DCA,
∵BC=DC,BC=BF,
∴BF=DC,
∵AC=AF,AE=2AC=AF+EF,
∴EF=AC=AF,
在△BFE和△DCA中
∴△BFE≌△DCA,
∴AD=BE,
故答案为:AD=BE.
【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能综合运用定理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题目比较好,有一定的难度.
2017-2018学年河南省安阳六十三中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17-2018学年河南省安阳六十三中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三中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北京三中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四十一中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北京四十一中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