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0-2021学年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3(沪教版上海)(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0-2021学年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3(沪教版上海)(解析版)第1页
    2020-2021学年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3(沪教版上海)(解析版)第2页
    2020-2021学年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3(沪教版上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2021学年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3(沪教版上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3(沪教版上海)(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g=78,6g=32,4 b、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测试卷03(沪教版上海)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50分)
    考试内容:沪教版九年级1-4单元 难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Mg-24 Al-27 Cl-35.5 Ca- 40 Fe-56 Cu-64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2019·上海徐汇区·九年级期末)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水结成冰块 B.海水晒盐 C.蔗糖溶于水 D.可燃冰燃烧
    【答案】D
    【解析】
    A、水结成冰块是由液态变为固态,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B、海水晒盐是水分蒸发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蔗糖溶于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可燃冰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点睛】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2016·上海长宁区·九年级期末)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
    A.用金刚石刻画玻璃 B.用CO冶炼金属
    C.用石墨制做铅笔芯 D.用稀有气体制作霓虹灯
    【答案】B
    【解析】
    A、利用金刚石的硬度大,物理性质,错误;
    B、利用其还原性,为化学性质,正确;
    C、利用石墨硬度小,错误;
    D,利用稀有气体通电后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物理性质,错误。
    3.(2018·上海九年级期末)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任何物质都约含6.02×1023个分子 B.18 g H2O中含有1mol氢分子
    C.O2的摩尔质量为32克 D.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
    【答案】D
    【解析】A、1mol任何物质都约含6.02×1023个微粒,即分子,原子或离子,故A错误;B、18 g H2O中含有1mol水分子,故B错误;C、O2的摩尔质量为32g/mol,故C错误;D、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故D正确。
    点睛∶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
    4.(2019·上海九年级期末)粗盐中含有少量可溶性杂质与泥沙,有关粗盐提纯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步骤为溶解、蒸发
    B.加热时需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铁架台
    C.有大量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D.得到纯净的氯化钠
    【答案】C
    【解析】
    A、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的过程),故选项说法错误。
    B、蒸发操作需要使用蒸发皿、酒精灯、铁架台,无需使用石棉网,故选项说法错误。
    C、蒸发时,有大量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故选项说法正确。
    D、得到的氯化钠中含有可溶性杂质,不能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睛】
    掌握粗盐提纯的原理、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所需的仪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2020·上海浦东新区·九年级三模)呈碱性的食物是( )
    A.柠檬汁 B.番茄汁 C.牛奶 D.鸡蛋清
    【答案】D
    【分析】
    酸性溶液的pH<7,碱性溶液的pH>7,中性溶液的pH=7。
    【解析】
    A、柠檬汁的pH<7,呈酸性,不符合题意;
    B、番茄汁的pH<7,呈酸性,不符合题意;
    C、牛奶的pH<7,呈酸性,不符合题意;
    D、鸡蛋清的pH>7,呈碱性,符合题意。故选D。
    6.(2018·上海闵行区·九年级一模)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
    A.水和双氧水 B.氧气和液氧 C.红磷和白磷 D.镁条和镁粉
    【答案】C
    【分析】
    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解析】
    A、水和双氧水是化合物,故A不正确;
    B、氧气和液氧是氧气的两种状态,属于同一种物质,故B不正确;
    C、红磷和白磷是由磷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C正确;
    D、镁条和镁粉是同一种物质,故D不正确。故选C。
    7.(2017·上海徐汇区·九年级二模)下列有关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磷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B.铁丝在空气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D.硫在空气中燃烧时,会发出蓝紫色火焰
    【答案】C
    【解析】
    A、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四射,故选项说法错误。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8.(2020·上海长宁区·九年级二模)与氧气有关的实验中错误的是( )
    A.制取 B.收集
    C.验满 D.性质
    【答案】D
    【解析】
    A、过氧化氢可以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可以制得氧气,选项A正确;
    B、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法收集,选项B正确;
    C、氧气可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因此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验证气体是否集满,选项C正确;
    D、铁丝在氧气点燃是验证铁的性质,不是验证氧气性质,选项D错误。故选D。
    9.(2019·上海九年级期末)下列物质,前者是单质,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
    A.液氧冰水混合物
    B.蒸馏水澄清石灰水
    C.新鲜的空气水银
    D.铜丝石灰石
    【答案】D
    【解析】
    A、液氧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冰水混合物中含有一种物质水,属于纯净物,故A错误。
    B、蒸馏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和水,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
    C、新鲜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水银是由汞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C错误。
    D、铜是由铜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多种杂质,属于混合物,故D正确。
    故选:D。
    10.(2019·上海普陀区·九年级期末)工业上制取氢气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该方法的原料可以是煤炭和水
    C.反应后得到的是二氧化碳和氢气 D.反应后冷却到常温就可以得到纯净的氢气
    【答案】B
    【分析】
    根据工业上制取氢气的反应微观示意图,用炭和水蒸气制取氢气的反应过程为:。
    【解析】
    A、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为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故A错误;
    B、根据工业上制取氢气的反应微观示意图,该方法的原料可以是煤炭和水,故B正确;
    C、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后得到是一氧化碳和氢气,故C错误;
    D、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后得到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后冷却到常温不能得到纯净的氢气,故D错误。
    故选B。
    11.(2018·上海九年级期末)下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约占烧杯中水的五分之一
    B.燃烧匙中的药品可以是木炭
    C.氮气不与红磷反应且难溶于水,是设计该实验的依据之一
    D.燃烧停止后立即打开弹簧夹
    【答案】C
    【解析】
    A、图中进入集气瓶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不是约占烧杯中水的五分之一,错误;B、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物二氧化碳气体,装置内压强基本不变,水不能倒吸,不能用于该实验,错误;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实验原理是在密闭容器内消耗氧气,测量容器内气体体积的减少量确定氧气的含量,因此氮气不与红磷反应且难溶于水,是设计该实验的依据之一,正确; D、气体的体积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燃烧结束后,集气瓶内气体还没有完全冷却,立即打开弹簧夹,会造成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变小,使测得氧气的体积偏小,错误。故选C。
    12.(2020·上海宝山区·九年级一模)下列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
    方法
    A
    氯化钾和氯酸钾
    加热
    B
    硫酸铜和碳酸钙
    观察颜色
    C
    碳粉和氧化铜
    氧气流中加热
    D
    氧化钙和氢氧化钙
    加水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A、氯化钾和氯酸钾,加热时,有气体生成的是氯酸钾,无气体生成的是氯化钾,故选项A正确;
    B、硫酸铜和碳酸钙,观察颜色不能鉴别,硫酸铜和碳酸钙都是白色的固体,故选项B不正确;
    C、碳粉和氧化铜,在氧气流中加热,质量减少的是碳粉,质量不变的是氧化铜,故选项C正确;
    D、氧化钙和氢氧化钙,加水,放热多的是氧化钙,温度变化不明显的是氢氧化钙,故选项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物质的鉴别,所加试剂或采用的方法,需有不同的现象产生,才能把物质鉴别出来。
    13.(2020·上海长宁区·九年级二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MnO2能加快H2O2反应速率
    B.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探究温度达到着火点是燃烧条件之一
    D. 测量收集氧气的体积
    【答案】B
    【解析】
    A、加入二氧化锰的过氧化氢溶液,产生氧气速度快,所以会先复燃,因此可以探究MnO2能加快H2O2反应速率,选项A不符合题意;
    B、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装置敞口设置,不能收集气体,所以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选项B符合题意;
    C、根据白磷燃烧和红磷不燃烧,可以探究温度达到着火点是燃烧条件之一,选项C不符合题意;
    D、氧气不易溶于水,从短口进气,压强增大,水从长口被压出,进入量筒,根据量筒测得水的体积,就可以得到氧气体积,因此可以测量收集氧气的体积,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4.(2019·上海奉贤区·九年级二模)关于电解水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从现象上判断:负极产生的是氧气
    B.从变化上分类: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C.从宏观上分析: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从微观上分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答案】D
    【解析】
    A、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故A错误;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中不含有氢气和氧气,故C错误;
    D、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D正确。故选D。
    15.(2019·上海市奉贤区头桥中学中考模拟)有关溶液、溶质、溶剂质量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
    A.m(溶液)≥m(溶质)+m(溶剂)
    B.m(溶质)≠m(溶剂)
    C.m(溶质)≤m(溶剂)
    D.m(溶液)>m(溶质)
    【答案】D
    【解析】
    【解析】
    A、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所以m(溶液)>m(溶质)+m(溶剂),故A错;
    B、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无法判断大小关系,有的溶液中大于,有的溶液中小于,有的溶液中等于,故B错;
    C、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无法判断大小关系,有的溶液中大于,有的溶液中小于,有的溶液中等于,故C错;
    D、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所以m(溶液)>m(溶质),故D正确。
    故选D。
    16.(2016·上海徐汇区·中考模拟)如图是电解水时,水分子分解过程示意图.关于对该图理解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答案】C
    【解析】
    A、由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可知,水分子变成了氧分子和氢分子,故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故说法正确;
    B、水分子中含有氢原子和氧原子,所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说法正确;
    C、分子由原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说法不正确;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说法正确。
    故选C。
    【点睛】
    原子在化学变化前后没有改变,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都不会发生改变。
    17.(2016·上海长宁区·九年级期末)下列物质:①大理石与木炭;②食盐与硝酸钾;③二氧化锰与氯化钾;④泥沙与食盐.四组混合物可以按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实验操作进行分离的是( )
    A.①和③ B.只有② C.③和④ D.只有④
    【答案】C
    【解析】
    ①大理石与木炭;均不溶解。②食盐与硝酸钾;均溶解。
    按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实验操作进行分离的是C. ③和④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混合物的分离,可根据混合物各物质的性质特点采用适当的方法。
    18.(2016·上海黄浦区·九年级期末)右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一个装置,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M中盛放硫酸,N中隔板上放大理石,可以制二氧化碳
    B.关闭弹簧夹,在M中不断加水,水面不断下降,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C.该装置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其原理与启普发生器相同
    D.N中储满气体后,通过M将水注入N,一定可以排出N中的气体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制取二氧化碳不能使用稀硫酸,因为稀硫酸和大理石反应生成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从而阻止反应的进行,错误,B、关闭弹簧夹,在M中不断加水,水面不会下降,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错误,C、该装置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其原理与启普发生器相同,正确,D、N中储满气体后,通过M将水注入N,同时打开弹簧夹,一定可以排出N中的气体,如若不打开弹簧夹,无法将气体排出,错误,故选C
    考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启普发生器的原理
    19.(2020·上海松江区·九年级二模)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种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
    B.甲可能是氧化物
    C.该反应前后分子个数没有改变
    D.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为4:4:2
    【答案】B
    【解析】
    A. 由题中信息可知,甲、丙两种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乙是由原子构成的,选项错误;
    B. 甲由两种元素组成,可能是氧化物,选项正确;
    C. 每四个甲分子,反应后四个构成乙的原子,和两个丙分子,该反应前后分子个数发生改变,选项错误;
    D. 不知道三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种类,无法确定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质量比,选项错误。
    故选B。
    20.(2020·上海宝山区·九年级二模)氧炔焰是乙炔燃烧产生的火焰,温度高达3000℃以上,常用来切割和焊接金属,乙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乙炔的化学式为( )
    A.CH B.C2H2 C.C4H4 D.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10个氧原子,生成物中含4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10个氧原子,故反应物中还应含4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C2H2。故选B。
    【点睛】
    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
    21.(2019·上海九年级专题练习)如图所示加热铜丝引燃白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加热铜丝的方法引燃白磷,可以减小误差
    B.试剂瓶内液面上升至 1,证明氧气的质量分数约是 20%
    C.用木炭粉代替白磷也可达到实验目的
    D.若白磷过量,实验数据可能偏大
    【答案】A
    【解析】
    A、用加热铜丝的方法引燃白磷,能够防止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时气体逸出,可以减小误差,选项A正确;
    B、试剂瓶内液面上升至1,证明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20%,不是质量分数,选项B不正确;
    C、用木炭粉代替白磷不能达到实验目的,这是因为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导致瓶内压强变化不明显,液面不能上升,选项C不正确;
    D、白磷应该过量,确保集气瓶中的氧气完全反应,使实验结果更准确,选项D不正确。故选A。
    【点睛】
    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物质应该具备的条件是: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或生成的气体能被瓶底溶液完全吸收),不能和空气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2.(2017·上海杨浦区·九年级二模)实验室制CO2的操作正确的是
    A.连接仪器 B.检查气密性
    C.取用石灰石 D.验满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仪器的装配或连接;固体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A、在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故A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故B正确;
    C、向试管中装块状石灰石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石灰石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故C错误;
    D、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用余烬的火柴,故D错误.
    故选:B.
    23.(2019·上海九年级专题练习)t℃时,向一支盛有 0.15g 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 50g 水,充分振荡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上层清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t℃时,熟石灰的溶解度为 0.3g/100g 水
    C.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 50.15g D.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 0.3%
    【答案】C
    【解析】
    【解析】
    A、由题干可知,t℃时,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所以,此时形成的是熟石灰的饱和溶液,当温度升高时,熟石灰的溶解度减少,所以,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体,故不符合题意;
    B、由题干可知,t℃时,0.15g 熟石灰未完全溶解于50g 水,所以,熟石灰的溶解度小于0.3g/100g 水,故不符合题意;
    C、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50.15g,故符合题意;
    D、由题干可知,t℃时,0.15g 熟石灰未完全溶解于50g 水,所以,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于0.15g/50.15g X100%,故不符合题意;
    24.(2019·上海嘉定区·九年级二模)已知:2CuO+C2Cu+CO2↑。下图表示一定质量的CuO和C固体混合物在受热过程中各物质质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t1时,开始发生反应
    B.t1和t2时,固体中铜元素质量保持不变
    C.b是固体混合物的质量
    D.d是二氧化碳的质量
    【答案】C
    【分析】
    根据图像分析可知,a的质量一直不变,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a是所有物质的总质量;b最开始和a质量相同,但是从t1开始降低,说明b是反应物的总质量,而且最终b变为0说明反应物都正好反应完;c、d从t1开始上升,而且c的质量最终比d高,可以得知c是铜,d是二氧化碳。
    【解析】
    A.由图可知,t1时物质的质量开始发生变化,即开始发生反应,选项正确;
    B.反应中铜元素存在于固体中,所以t1和t2时,固体中铜元素质量保持不变,选项正确;
    C.由图可知,b是CuO、C两种之和,是反应物的总质量,反应后的质量为零,而不是固体混合物,固体混合物是氧化铜和铜,最终不可能为0,选项错误;
    D.该反应的生成物是铜和二氧化碳,且生成的铜的质量大于二氧化碳的质量,所以d是二氧化碳的质量,选项正确,故选C。
    25.(2019·上海杨浦区·九年级二模)加热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混合物,下图是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y表示的是()

    A.生成氧气的质量
    B.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C.固体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
    D.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
    【答案】B
    【解析】
    A、生成的氧气质量应该逐渐增加,然后不变,选项错误;
    B、氯酸钾加热到一定温度会分解产生氧气,因此固体中的氧元素质量逐渐减小,等到完全分解后保持不变,选项正确;
    C、固体质量逐渐减小,氯元素的质量不变,因此氯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加,然后不变,选项错误;
    D、二氧化锰是反应的催化剂,质量不会改变,固体质量逐渐减小,则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加,然后不变,选项错误,故选B。
    26.(2017·上海松江区·九年级一模)过氧化钠(Na2O2)是潜水艇中氧气的再生剂,有关过氧化钠说法正确的是
    A.摩尔质量为78
    B.0.5mol Na2O2中含16克氧元素
    C.过氧化钠由二个钠原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
    D.该物质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
    【答案】B
    【解析】A、摩尔质量为78g/mol,缺少单位,因此说法错误;B、0.5mol Na2O2中含氧元素质量=0.5mol×78g/mol×32/78=16g,因此说法正确;C、应表述为一个过氧化钠分子由2个钠离子和一个过氧根离子构成,因此说法错误;D、钠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23×2:16×2=23:16,因此说法错误。综上,选B。
    27.(2017·上海闵行区·九年级一模)归纳总结正确的是(  )
    A、化学之最
    B、化学与生活
    ①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金刚石
    ②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铁
    ①煤气泄露:开排风扇
    ②水壶中的水垢:用食醋除去
    C、性质与用途
    D、环境保护
    ①木炭有可燃性:作燃料
    ②稀有气体通电后发出有色光:作电光源
    ①废旧电池:随意丢弃
    ②工业污水:处理后排放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A、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地壳中含量排在前四为的是氧、硅、铝、铁,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错误;B、煤气加压可燃性,煤气泄漏排风扇可能会引起爆炸;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能与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除去,错误;C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木炭具有可燃性,故能做燃料;稀有气体通电后能发出不同元素的光,故能做电光源,正确;D、废旧电池随意丢弃会组成水体、土壤等污染;工业污水处理后排放可防止水体污染,错误。故选C。
    28.(2017·上海嘉定区·九年级一模)除杂(括号内为杂质)方法错误的是
    A.N2(O2)通过灼热的铜网 B.CO2 (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CaO(CaCO3)高温煅烧 D.KNO3(NaCl)溶解、过滤、蒸发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 N2(O2)通过灼热的铜网 。故A正确。 B. CO2 (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故B正确。C. CaO(CaCO3)高温煅烧。故C正确。D. KNO3(NaCl)溶解、蒸发结晶。故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物质的除杂方法。
    29.(2020·上海长宁区·九年级一模)对于如图实验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打开a,试管I中产生气泡,试管II中无现象
    B.打开a,液体从试管II流向试管I
    C.关闭a,无法使试管I中反应停止
    D.先打开a,稍后关闭,试管II中产生白色沉淀又溶解了
    【答案】D
    【解析】
    A、打开a,试管Ⅰ中稀盐酸与大理石接触,反应开始,产生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由试管Ⅰ进入试管Ⅱ,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错误;
    B、打开a,稀盐酸与大理石开始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由试管Ⅰ进入试管Ⅱ,液体不会流动,错误;
    C、关闭a,试管Ⅰ中压强增大,将稀盐酸压入导管中,稀盐酸与大理石分离,反应停止,错误;
    D、先打开a,打开a,试管Ⅰ中稀盐酸与大理石接触,反应开始,产生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由试管Ⅰ进入试管Ⅱ,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稍后关闭,试管Ⅰ内压强增大,将试管I中的稀盐酸压入试管Ⅱ中,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先打开a,稍后关闭,试管II中产生白色沉淀又溶解了,正确。故选D。
    30.(2018·上海九年级期末)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甲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一定小于乙溶液
    B.20℃时,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乙溶液
    C.20℃时,50g水中加入20 g乙可得到饱和溶液70g
    D.50℃时,100 g水中加入20 g乙并降温至2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答案】D
    【解析】
    A、溶液的质量不确定,无法判断所含溶质质量多少,故错误;B、同温度下物质的饱和溶液最浓,20℃时乙的溶解度是30g,所以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最大为×100%<30%,错误;C、20℃时乙的溶解度小于20g,所以50 g水中加入20 g甲不会全部溶解,可得到饱和溶液,但溶液的质量小于70g,错误;D、50℃时乙的溶解度是20g,100 g水中加入20 g乙恰好形成饱和溶液,20℃时乙的溶解度是30g,所以将溶液从50℃降到20℃,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正确。故选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32题每题3分,第33题4分,共10分)
    31.(2018·上海崇明区·九年级一模)联系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 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21%的气体是____________,作为植物光合作用原料的是__________(均用化学式表示)。
    ② 2017年5月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物质。
    (I)可燃冰属于___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II)2mol甲烷(CH4)中约含______________个原子(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Ⅲ)工业上,可以利用甲烷获得氢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上图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反应物中含碳元素的物质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______。
    【答案】O2 CO2 混合物 6.02 ×1024 75%
    【解析】
    ①运用空气的成分及其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6%,二氧化碳0.03%,其他其他和杂质0.03%及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解答;②(I)根据可燃冰是甲烷的水合物分析解答;(II)根据每1摩尔任何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约6.02×1023)个微粒解答;(Ⅲ)根据微观示意图及化学式计算解答。①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21%的气体是O2,作为植物光合作用原料的是CO2;②(I)可燃冰属于混合物;(II)2mol甲烷(CH4)中约含6.02×1023×2(1+4)=6.02 ×1024个原子;(Ⅲ)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甲烷与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物中含碳元素的物质是CH4,CH4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100%=75%。
    32.(2020·上海静安区·九年级一模)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
    ①某水厂生产自来水的净化步骤如下:

    其中为除去难溶性杂质而采取的步骤有_______(填标号),能消毒杀菌的步骤为_______(填标号)。
    ②图一是电解水杂质,图二是反应示意图 ”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

    Ⅰ. 图二甲乙丙中表示化合物的是_______(填序号),该过程所表示的化学反应属于_______(填一种基本反应类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Ⅱ. 乙所代表的的物质是图一中试管_______(填字母)中产生的气体。
    Ⅲ. 反应中,乙与丙分子数之比是_______。
    Ⅳ. 在电解水的过程中,能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_______(用化学符号表示);检验D管中产物的方法是_______。
    Ⅴ. 1mol 水中约含有_______个水分子。
    【答案】ABC D 甲 分解反应 2H2O2H2↑+O2↑ D 1:2 H2O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木条复燃,则为氧气 6.02×1023
    【分析】
    电解水正极生成氢气,负极生成氧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木条复燃,则为氧气。
    【解析】
    ①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体能吸附小颗粒不溶性固体杂质,形成大颗粒,沉降过滤能除去不溶性固体大颗粒,故除去难溶性杂质而采取的步骤有ABC,加氯气能消毒杀菌,故能消毒杀菌的步骤为D。
    ②Ⅰ、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乙丙均是单质,“ ”表示氧原子,乙是氧气,”表示氢原子,丙是氢气,甲是化合物,甲是水,故图二甲乙丙中表示化合物的是甲,该过程所表示的化学反应符合一变多,故属于分解反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H2↑+O2↑。
    Ⅱ. 电解水正极生成氧气,负极生成氢气,“ ”表示氧原子,乙所代表的的物质是氧气,故乙所代表的的物质是图一中试管D中产生的气体。
    Ⅲ. 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 O2↑+2H2↑,故反应中,乙与丙分子数之比是1:2。
    Ⅳ. 在电解水的过程中,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能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化学式为H2O;D管中产物是氧气,故检验D管中产物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木条复燃,则为氧气。
    Ⅴ. 1mol 水中约含有6.02×1023个水分子。
    【点睛】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能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电解水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3.(2020·上海虹口区·九年级二模)某同学对硝酸钾和固体 X(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进行研究
    ①硝酸钾的部分溶解度见下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_____g/100g 水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100g 水)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②如下图所示,将硝酸钾、固体 X 各 156g 分别放入 100g 水中;固体均全部溶解形成 80℃的 A、B 两份溶液且溶液 B 恰好饱和

    Ⅰ.80℃时,固体 X 的溶解度是 ___g/100g 水
    Ⅱ. 溶液 A 和溶液 B 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A__B(选填“=”“>”或“”或“”、“

    相关试卷

    专题03 化学微观意义、化学用语-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必刷专题复习和模拟试卷(沪教版上海):

    这是一份专题03 化学微观意义、化学用语-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必刷专题复习和模拟试卷(沪教版上海),文件包含专题03化学微观意义化学用语原卷版doc、专题03化学微观意义化学用语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2(沪教版上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2(沪教版上海)(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2×1023个分子,5mlSO2中含有氧元素16克,3%,2 0,8g=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1(沪教版上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1(沪教版上海)(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8,011023个氧分子,1ml五氧化二磷,8~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