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7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含解析鲁教版 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7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含解析鲁教版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7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含解析鲁教版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7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含解析鲁教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7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含解析鲁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7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含解析鲁教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无尽夏”是绣球花的一个变种,因花期长而得名。花友发现,碱性土壤种出的花以粉红花为主,酸性土壤种出的花以蓝色花为主,中性土壤同一植株里既有粉红花又有蓝色花。据此完成1、2题。
    1.“无尽夏”花色随土壤酸碱性的变化而变化,反映了地表的( )
    A.区域性 B.整体性
    C.差异性 D.变化性
    2.我国南方和北方“无尽夏”的花色( )
    A.南方和北方均以粉红花为主
    B.南方以蓝色花为主,北方以粉红花为主
    C.南方和北方均以蓝色花为主
    D.南方以粉红花为主,北方以蓝色花为主
    1.B 2.B 解析:第1题,自然环境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环境的变化,这是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之一。由材料可知,土壤性质的变化导致植被特点的变化,体现了环境的整体性。第2题,“无尽夏”的花色与土壤的酸碱度有关,我国北方地区的土壤以黄土为主,土壤偏碱性,以粉红花为主;南方土壤以红壤为主,土壤偏酸性,以蓝色花为主。
    古湖泊是历史上存在,现在已经消亡的湖泊。莱州湾南岸平原的古湖泊形成于距今6 000年左右,最初处于滨海洼地内的古老河口海湾在河口三角洲和海岸沙堤不断发展扩大的条件下演变成湖泊,此后随着气候的变迁和海平面的变化,湖泊与海洋隔离,退居内陆,并因注入河流水体的不断淡化最终演变成淡水湖。下图示意莱州湾南岸平原古湖泊的分布。据此完成3、4题。
    3.古湖泊形成过程中,莱州湾南部海岸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
    A.向北推进 B.向南推进
    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
    4.在莱州湾南部海岸线的变化过程中( )
    A.古湖泊面积增大 B.古湖泊距海渐近
    C.河流流程加长 D.河流流速减缓
    3.A 4.C 解析:第3题,古湖泊位于现在的莱州湾南部海岸线以南,而古湖泊本就是原来滨海洼地内的古老河口海湾在河口三角洲和海岸沙堤不断发展扩大的条件下演变而成的,说明原来的海岸线在古湖泊附近,因此可判断海岸线总体向北推进。第4题,莱州湾南部海岸线向北推进的过程中,湖泊与海洋隔离,退居内陆,使得古湖泊距海渐远;不断有河流携带泥沙注入古湖泊,泥沙淤积使得古湖泊面积逐渐变小直至消失;因为海岸线向北推进,河流由南部的源头北流入海,其流程加长;河流的流速不受海岸线变化的影响。
    森林可以吸收大量的CO2,而森林土壤是CO2产生的重要来源,土壤CO2主要来自微生物呼吸、植物根呼吸和土壤动物呼吸。某科研小组对武夷山同一海拔、同一坡向、同一优势树种(米槠林)的土壤进行了研究,下图为森林土壤CO2排放速率与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和枯枝落叶量的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5~7题。
    5.武夷山森林土壤CO2排放量最高值出现在( )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
    6.同海拔、同树种的武夷山东坡比西坡的土壤CO2排放量大,其主要原因是( )
    A.降水较多 B.蒸发较大
    C.气温较高 D.枯枝落叶较多
    7.研究表明,天然米槠林土壤比人工米槠林土壤CO2排放量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土壤温度较高
    B.土壤湿度较大
    C.土壤含水量较高
    D.枯枝落叶量较多
    5.C 6.A 7.D 解析:第5题,图示土壤CO2排放速率与土壤温度、含水量、枯枝落叶量呈正相关,而武夷山地区夏季高温多雨,故夏季CO2排放量最大。第6题,东坡为夏季风迎风坡、西坡为背风坡,则土壤含水量东坡大于西坡,使土壤CO2排放量东坡大于西坡。第7题,天然林一般要比人工林更稠密,则土壤光照较少而温度可能较低,土壤含水量一般相差不大;但因稠密而枯枝落叶量更多,故土壤CO2排放量较大。
    南美洲巴塔哥尼亚地区草原、沙漠广布,但多外流河;沙漠中分布有保存完好的大片石化森林。下图是巴塔哥尼亚地区略图及石化森林形成的一般过程。读图,完成8、9题。
    8.推测石化森林形成之前该地自然环境特点是( )
    A.安第斯山脉尚未形成,地势平坦
    B.板块挤压,岩浆活动强烈
    C.气候干旱,沙漠草原广布
    D.人口众多,种植业发达
    9.该地区多外流河,自然原因可能包括( )
    ①距海近,降水量大 ②冰雪融水量大,河流流量较大 ③地势落差大,河流流速快 ④陆地东西方向狭窄,河流流程短,损耗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A 9.B 解析:第8题,该地有大片石化森林,说明石化森林形成之前有大片森林。该地受西风影响较大,降水较丰富,适合森林生长,可推测安第斯山脉尚未形成,地势平坦,没有阻挡西风。故选A。第9题,该地区受安第斯山脉的阻挡,位于西风的背风坡,距海近,降水量少,①错误。安第斯山脉冰雪融水量大,河流流量较大,②正确。地势落差大,河流流速快,③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南美洲陆地东西方向狭窄,河流流程短,损耗少,④正确。故选B。
    冰舌是山岳冰川离开曲雪盘(三面环山,底部较平坦,出口和冰川谷相连)后的冰体部分,呈舌状,是冰川作用最活跃的区域。天山1号冰川分东西两支。冰舌东支海拔为3 740米,西支为3 830米。多年雪线平均海拔4 059米。据此完成10~12题。
    10.与多年雪线相比,冰舌海拔低,其原因有( )
    ①山地气温低 ②融化时间长 ③下滑速度快 ④结冰速度快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1.天山冰舌退缩速度逐渐加大,与之关系最密切的是( )
    A.全球气温迅速升高
    B.周围人类活动频繁
    C.草场面积短期内缩小
    D.荒漠化问题日趋严重
    12.受冰雪影响,该地河流突出的水文特征有( )
    A.全年有两次汛期
    B.径流量年际变化大
    C.径流量日变化小
    D.结冰期短
    10.B 11.B 12.A 解析:第10题,气温作为冰雪融化条件,对于冰川和积雪的影响都是相同的,①错误;冰川相对于积雪,同等体积条件下质量更大,融化需要的热量多,时间更长,故海拔更低,②正确;与积雪相比,冰川密度大、坚实、重心较低,下滑速度更快,③正确;结冰速度相对积雪速度要慢,④错误。根据题意,B项正确。第11题,全球气候变暖是冰舌退缩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目前全球气温并没有迅速升高,A项错误;周围人类活动的加剧,导致局部地区气温较以往同期相对升高,从而使冰舌退缩速度逐渐加大,B项正确;冰舌退缩速度逐渐加大,可能导致山麓草场补给水源变多,可能会引起草场面积扩大,C项错误;荒漠化问题主要是人类不合理活动引起的,与冰舌退缩速度关系不大,D项错误。第12题,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冬季气温低,积雪难以融化。次年春季积雪消融形成春汛,夏季冰川消融形成夏汛,河流一年中有两次汛期,A项正确;该地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径流量年际变化相对较小,B项错误;该地河流冰雪补给的水量取决于当地气温,该地位于我国西北,气温日较差大,所以径流量日变化大,C项错误;该地冬季气温低,结冰期长,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2019·海南高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的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并有冰川融水补给。发源于该地区的楚玛尔河是长江北源之一,卓乃湖、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是该地区的重要湖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可西里地区气温持续上升,降水增加。2011年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的强降水导致卓乃湖湖水外泄,依次贯通了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下图示意卓乃湖周边地区地理环境。
    (1)说明造成此次湖泊贯通的自然条件。
    (2)指出卓乃湖湖水外泄对下游河湖的影响。
    (3)如果未来气候持续暖湿化,导致盐湖与清水河贯通,推测该地区水系及水环境的变化。
    解析:第(1)题,在审题时注意关键词为“说明”“湖泊贯通”“自然条件”。思考顺序应为降水导致湖水增加乃至外泄,地形导致水由高处流向低处,最终贯通各湖泊。第(2)题,本题关键词为“指出”“对下游河湖”“影响”。“指出”即不用分析解释,只需要指出。影响既包括有利影响,又包括不利影响。有利影响为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面积增加,湿地范围扩大;不利影响为加剧地表冲刷;最终还能形成新的河道。第(3)题,根据材料“楚玛尔河是长江北源之一”可知,盐湖与清水河贯通的话,就与楚玛尔河相连通了,内流水系变成外流水系,现今长江北源河流水系发生改变。变成外流河后,湖水流出,会导致湖水盐度降低,水生生态系统发生改变。
    答案:(1)近年来降水持续增加,卓乃湖水位持续升高,此次强降水,导致卓乃湖湖水外泄。地形西高东低,卓乃湖海拔高,外泄后的湖水连通库赛河,注入库赛湖,随之贯通海拔更低的海丁诺尔和盐湖。
    (2)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面积增加,湿地范围扩大;加剧地表冲刷,形成新的河道。
    (3)内流水系变成外流水系,现今长江北源河流水系发生改变。湖水盐度降低,水生生态系统发生改变。
    14.(创新培优题)读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该地年降水量不足3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 000毫米以上。湖面万千飞鸟,湖中鱼群游弋,其西北面是面积广阔的芦苇地。出售芦苇成为当地百姓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但总收入并不高。
    材料二 博斯腾湖是淡水湖,但是南侧不远有一个槽状盐沼池,池壁和底部均分布有厚厚的盐层。下图为盐池附近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1)(综合思维)推断博斯腾湖的主要补给水源,并说明理由。
    (2)(综合思维)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简述湖泊、飞鸟、鱼群、芦苇之间的关系。
    (3)(综合思维)结合水循环过程简述盐沼池盐层的形成过程。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图可知,该地深居内陆,降水少,但是周边有高大山脉(天山),有较多的冰雪融水汇入湖泊,所以补给形式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第(2)题,该地适宜的湖水深度适合芦苇生长,芦苇又为鱼群提供饵料,芦苇地又是飞鸟栖息地。鱼群为飞鸟提供食物,鸟粪为芦苇提供肥料。湖泊、飞鸟、鱼群、芦苇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第(3)题,注意湖泊、地下含水层、盐池之间的关系。根据材料二图可知,博斯腾湖湖水水位高,盐池水位低。通过与盐池之间的含水层渗透,或经过地下径流将湖水输送到盐池。盐池池水蒸发,盐分逐渐积累,形成盐层。
    答案: (1)高山冰雪融水。该区域深居内陆,降水量少;周边高大山脉有较多的冰雪融水汇入湖泊。
    (2)适宜的湖水深度有利于芦苇生长;芦苇为鱼群提供饵料;芦苇地为飞鸟提供栖息地;鱼群为飞鸟提供食物;鸟粪为芦苇提供肥料。
    (3)博斯腾湖湖水通过含水层渗透(或地下径流输送)到盐池,盐池池水蒸发,盐分逐渐积累,形成盐层。

    相关试卷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2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2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7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含答案:

    这是一份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7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2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这是一份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2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苔藓对冰岛自然环境的改造作用有,火烧后第一年,该地芦苇植物群落,火烧干扰区域植物萌芽提前是因为,推测目前该区域发生的变化可能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