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2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试卷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2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第1页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2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第2页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2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2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展开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2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二十一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2023·龙岩模拟)研究发现,部分南极地区已经被绿藻覆盖,甚至在太空中都能看到成片的绿色。据估计,南极地区的绿藻面积在夏季可达到1.9平方千米,其中62%的绿藻暴发点分布在南极大陆周围的小岛上。下图为南极地区绿藻暴发点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1.推测影响南极地区绿藻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A.光照和土壤   B.岩石和地形C.气温和液态水   D.风力和液态水2.绿藻对南极地区气温升降的影响,目前尚不确定。关于不确定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绿藻生长可减少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绿藻生长可增加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绿藻可使白天气温更高,夜间气温更低绿藻可以减少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反射A.①④ B.①③C.②④ D.③④(2023·孝感模拟)20世纪以前,我国大部分森林都生活着老虎,包括东北虎、新疆虎、华南虎和孟加拉虎。其中,华南虎数量最多,栖息地面积最广。新疆虎毛色较淡,主要分布在天山南部和北部,主要栖息地是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及其周边地区。新疆虎大量消失的时间段是18991961年,尤其是下半段,消失速度之快远超人们的想象。下图为历史时期中国新疆虎分布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 3~4题。3.新疆虎栖息地(  )A.集中分布在山麓地带B.沿水源分散分布C.集中分布在盆地中部D.沿山脉分散分布4.新疆虎毛色较淡是为了适应(  )A.面积较小的绿洲环境B.单一的食物种类C.浅黄色的荒漠环境D.频繁的人类活动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封闭型山间盆地,盆地内分布着戈壁荒漠、湖泊和盐沼,是我国最大的盐沼分布区。据此完成5~6题。5.推测柴达木盆地有大量盐沼分布的原因是(  )A.降水量大   B.蒸发量小C.冰川融水补给量大   D.土质黏重,下渗少6.盆地内部地貌、植被呈环状分布,与其相符的是(  )A.中心为湖泊,内环为盐沼,外环为戈壁荒漠,外围是芦苇带B.中心为湖泊,内环为芦苇带,外环为盐沼,外围是戈壁荒漠C.中心为盐沼,内环为芦苇带,外环为戈壁荒漠,外围是湖泊D.中心为戈壁荒漠,内环为盐沼,外环为湖泊,外围是芦苇带(2022·赣州模拟)读我国西北某绿洲区农田弃耕后植被演替模式表,完成7~9题。弃耕时间优势植被种群及其变化特征种群来源12年马齿苋、灰绿黎等一年生杂草,生命周期短农田内部36年盐爪爪、猪毛菜等,多盐生植被、根茎类,农田杂草减少农田周围810年骆驼刺、花花柴等,多低矮灌木、根茎类,演替时间长农田外部20年左右红柳、梭梭等,以耐盐、抗旱灌木为主,处于稳定阶段自然环境7.该地农田弃耕的主要原因是(  )A.风沙危害   B.干旱加剧C.土壤盐碱化   D.地下水位下降8. 随着弃耕年份的增加,土壤(  )A.水分增加   B.盐分上升C.有机质减少   D.紧实度增加9.弃耕后,植被生物多样性最高时期可能出现在(  )A.弃耕12年   B.弃耕36年C.弃耕810年   D.弃耕20年左右我国著名的咸水湖纳木错位于羌塘高原的东南部,念青唐古拉山北侧,与青藏高原同时形成,古湖岸线有810道,最高一道距现在的湖面约80余米。下图为某科考队拍摄的纳木错照片。据此完成10~11题。10.从全球气候变化的角度推测,纳木错湖岸线自湖泊形成至今(  )A.持续上升   B.先升后降C.反复升降   D.持续下降11.推测目前该区域发生的变化可能有(  )冰川面积萎缩 生物多样性增加 地带性植被改变 冻土消融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二、非选择题12.(2023·福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艾比湖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流域内湿地、荒漠交错,根系较浅的植物更耐盐碱土壤,根系较深的植物耐旱能力更强。某地理兴趣小组选取艾比湖流域河岸、沙丘、荒漠、盐沼四种不同生境所对应的典型荒漠植被胡杨、梭梭、白刺和盐穗木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相关研究。图1示意艾比湖位置,图2示意四种植被的水分来源及其利用比例。图1图2(1)夏季艾比湖流域植被利用深层水源较多,试分析原因。(2)推测图示四种植被中耐盐碱能力最强的植被类型,并说明依据。(3)研究表明,胡杨虽然主要生长在河岸周边,但其对河水的利用率不高,试简述原因。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纳木错湖面海拔4 718米,湖盆陡峻,湖水幽深,湖岸地区缺乏大面积岸滩,仅在东岸和西岸河流入湖口附近形成湿地植被,湖区鱼类较少。鱼鳞能够反射和折射光,起伪装作用,也可为鱼体提供保护屏障,减少微生物干扰。纳木错裸鲤外形独特,无鳞或少鳞,喜欢在湖泊静水区活动,生长缓慢。每年5月下旬,大批纳木错裸鲤进入测曲等河口产卵,至7月初结束。下图为纳木错位置及湖水等深线分布图。(1)简述纳木错裸鲤生长缓慢的原因。(2)分析纳木错裸鲤喜在测曲等河口产卵的原因。(3)简述纳木错裸鲤无鳞或少鳞的自然原因。   二十一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1C 2A 解析:第1题,由材料中的南极地区的绿藻面积在夏季可达到1.9平方千米、其中62%的绿藻暴发点分布在南极大陆周围的小岛上可推测,绿藻难以从冰块中获得水源,必须通过液态水才能获得水源,南极半岛以及南极大陆周围的小岛纬度较低,夏半年时,气温可超过0,表层冰层会融化,为绿藻生存提供所需的液态水。第2题,绿藻会吸收二氧化碳,使当地二氧化碳含量减少,从而会减少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使气温降低;而绿藻的反射率比冰雪地面低,会让地表吸收更多的热量,使气温升高,因此绿藻对南极地区气温升降的影响,目前尚不确定。3.B 4C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新疆虎分布地区主要在河流沿线附近,沿水源分散分布,并没有集中分布在山麓地带或盆地中部;图示信息显示,新疆虎栖息地并没有沿山脉分散分布。第4题,新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荒漠面积较大,新疆虎毛色较淡,主要是为了适应浅黄色的荒漠环境,便于隐藏伪装,以捕捉食物;这种毛色的颜色并不是为了适应食物种类和绿洲环境;区域自然环境恶劣,地广人稀,人类活动并不频繁。5.C 6A 解析:第5题,柴达木盆地位于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量小,蒸发量大,A、B错;柴达木盆地内分布有季节性冻土,下渗少,下渗和盐沼形成关系不大,D错;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四周有山地分布,冰川融水补给量大,为盐沼的形成提供了条件,C对。第6题,盆地中心地势最低,积水成湖;内环积水不会太多,又有冰雪融水带来的矿物质,加上全年干旱少雨,地表水分蒸发快,故形成盐沼;盐沼外围盐分高,是寸草不生的盐壳,形成戈壁荒漠带;最外围盐分减少,有芦苇分布。7.C 8D  9C 解析:第7题,读表可知,弃耕20年左右,耐盐抗旱植被逐渐生长起来,并处于稳定阶段,说明农田弃耕的主要原因是土壤盐碱化;该地位于我国西北绿洲区,灌溉较为便利,且风沙危害较小,风沙危害不是弃耕的主要原因;该地随着年份增加,植被不断生长,说明干旱并没有加剧;农田需要水灌溉,不合理的灌溉容易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故弃耕时地下水位应较高,土壤盐碱化严重。第8题,根据表中信息可知,随着年份的增加,该区域内优势植被不断演变,在演变过程中,植被的根系逐渐增多加长,且有机质也在增加,导致土壤紧实度不断增加;该区域属于绿洲,降水稀少,蒸发量大,因此土壤水分并未增加;随着植被的生长,自然环境自然改善,土壤盐度也逐渐下降;由于植被的演替、枯枝落叶等,导致土壤有机质不断地增加。第9题,根据表中信息可知,弃耕12年后,生长的是杂草,周期短,只出现在农田内部,种类较少;弃耕36年后,杂草减少,出现了盐生植被、根茎类等,出现在农田周围,种类比弃耕12年后增多,但不是最多;弃耕810年出现低矮灌木,也有根茎类植被,且演替时间长,在农田外部都有,这一时间可能有杂草、根茎类植被和低矮灌木,因此种类较多,可能为生物多样性最高时期;弃耕20年左右处于稳定阶段,以耐盐抗旱灌木为主,生物多样性较少。10.C 11D 解析:第10题,根据材料信息古湖岸线有8~10道,最高一道距现在的湖面约80余米,说明该地区湖岸线经历了多次变动;材料与青藏高原同时形成说明该地区地质历史较长,可追溯到距今4.5亿年前,整个地质史期间经历了多次的冰期与间冰期的变化,所以,其湖岸线自湖泊形成至今经历了反复的升降变化。第11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该地区气温上升,冰川融化量增加,冰川面积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冻土消融,①④正确,错误;但是该地区的气候类型未发生改变,地带性植被没有改变,错误。12.解析:第(1)题,艾比湖流域位于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浅层和中层土壤水分损耗严重,含水量降低;夏季光照强,热量丰富,植物光合作用强,生长速度快,植被需水量增大,故夏季艾比湖流域植被利用深层水源较多。第(2)题,据图可知,四种植物中,只有盐穗木根系分布较浅,因其生长于盐沼环境,利用的水分主要集中在土壤浅层和中层,水分含盐量大,故其耐盐碱能力最强。第(3)题,艾比湖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河水受季节性融雪补给、季节性降水补给等,补给水源缺少规律性,不能稳定地为植物提供水源;地下水补给较为稳定,图中显示,胡杨根系在四种植物中,深度最深,地下水更适宜为胡杨的生长提供水源保障,故其对河水的利用率不高。答案:(1)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浅层和中层土壤含水量降低;夏季光照强,热量丰富,光合作用强,植物生长快,植被需水量增大。(2)植被类型:盐穗木。依据:根系分布较浅,利用的水分主要集中在土壤浅层和中层。(3)干旱区河水补给水源规律不强;地下水较为稳定,且胡杨根系深更适宜为胡杨的生长提供有力保障。13.解析:第(1)题,从生长环境水温低、海拔高、大气稀薄、水中溶氧量小和食物短缺等角度分析。第(2)题,可从浮游生物多、入湖河流携带营养物质(饵料)较多、湿地植被提供静水环境和饵料等角度分析。第(3)题,从天敌少、水质好、湖水流动速度慢等角度分析即可。答案:(1)地处高原腹地,水温低;饵料匮乏,纳木错裸鲤生长周期长;海拔高,空气稀薄,湖水溶氧量小。(2)河口水深较浅,水温较高,水中植物光合作用较强,浮游生物较多;入湖河流流量大,带来丰富饵料;湿地植被既能提供裸鲤产卵所需的静水环境,也能提供饵料。(3)湖泊中鱼的种类少,天敌少,鱼鳞的保护与伪装作用小;湖泊海拔高,水质好,微生物影响小;湖泊为内陆湖,湖水流动缓慢,对鱼类游动影响较小。  

    相关试卷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42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42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自然资源及其利用,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2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2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7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含答案:

    这是一份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7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