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5.地表的变迁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5.地表的变迁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说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表的变迁一、教材说明: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中的第五课。二、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的表面是不断变化的。 2、知道地表的变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3、知道什么叫风化,知道什么叫侵蚀。 4、知道人类的有些行为也会使地表产生变化。体会到地表变化和人类活动之是相互影响的。 5、能够对岩石变化的原因作出假设。 6、敢于提出自己的质疑。能够利用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7、愿意合作和交流。三、教学重点:通过假设、质疑和验证找出影响地表的因素,重点了解岩石的风化和侵蚀对地表的影响。四、教学难点:充分假设,敢于质疑,学习用证据来说话。五、教学准备:演示材料:在稀盐酸中浸泡一天的岩石,课件。 分组材料:酒精灯、镊子、烧杯、冰水、页岩、玻璃瓶、泥沙。六、教学过程(一)对岩石变化的可能原因作出假设。1、出示沈括考察的图片。谈话:九百多年前,我国有一位大科学家沈括。他经常在各地考察,也曾在一些大岩石上刻下记号。可今天的人们再去寻找时,有些记号已经消失了,有些甚至连岩石都找不到了。2、提出问题:这些岩石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是什么力量让它们变化的?学生假设。如假设不够充分,则出示一些图片帮助学生推理。继续假设。根据假设板书。(二)质疑与验证。1、谈话:同学们提出的假设可真不少。这些因素一定能让岩石发生变化吗?你对哪个有怀疑可以提出来。学生质疑。①学生间互相争论,要求提出自己的证据。教师适时提供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明确某些因素确实可以改变岩石。整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关注到时间。②如质疑酸,则出示在酸中浸泡了一天的岩石。让学生观察变化。讲解:酸与岩石中的一些成分发生反应,剩下的部分变得十分脆弱,很容易破碎。③利用模拟实验验证温度的变化对岩石的风化作用。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讨论为什么岩石会破碎。④利用模拟实验验证水对岩石的磨蚀和搬运作用。实验,观察岩石的变化,讨论岩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以上活动根据学生的质疑适时调整。2、小结:通过我们的相互讨论,看录像和做实验,我们发现这些因素都能引起岩石的变化。(三)认识风化和侵蚀概念,总结影响地表的因素。1、谈话:以上这些因素能分分类吗?学生用自己的标准分类。2、讲解:影响岩石的因素有的来自……,有的来自……。有的让岩石破碎,我们把一些自然力量让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出示风化概念。有的把岩石一点点磨掉,或者把它从一个地方搬运到另一个地方,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侵蚀。出示侵蚀概念。不过风化和侵蚀都必须是地球表面的自然力造成的。人类活动和地球内部力量造成的岩石变化不属于风化和侵蚀。(用粉笔划出不属于风化和侵蚀的因素。)3、谈话:那你能把剩下的因素按风化和侵蚀再分一次吗?学生分类,会发现水、风等因素既能风化岩石,又能侵蚀岩石。讲解:许多因素既在风化岩石,又在侵蚀岩石。两个过程同时存在,同时发挥作用,是不能截然分开的。4、讲解、揭题:风化、侵蚀、人类活动加上地球内部的力量在改变岩石的同时改变着地球表面的形态,造成地表的变迁。板书课题。(四)认识家乡地表的演变,体会人类对地表的影响。1、谈话:那我们家乡的地表又是怎么演变的呢?常州处于长江下游的长江三角洲。想看看吗?2、课件:长江三角洲的形成。3、谈谈自己的发现。讨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长江中的泥沙是怎么来的。预测:再过千万年又会变成什么样?4、提问:长江对人类来说非常重要。我们会让这样的情况出现吗?那我们做了什么?小结:对于地表的变迁,人类总是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方面。5、讲述:人类是改变地表的重要力量。尤其近几十年来,科技的发展让人类几乎有了改天换地的力量。对地表的改变规模更大,速度更快。6、提问:你了解这方面的例子吗?视频:人类对地表的改变。谈话:人类让青山变荒山,让森林变荒漠。可是我们已经意识到了自己不合理的行为,我们采取了哪些补救的措施?五、结束语:我们几天学习的是《地表的变迁》。变化是这个世界永恒的主题。让我们多留心身边的变化,更好地了解世界的规律。 七、板书: 地表的变迁 破碎:温度、植物、风、水、酸…… 磨蚀:风(沙)、水…… 搬运:风、水……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5.地表的变迁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5.地表的变迁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5、做框架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研究立方体框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