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粤版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时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科粤版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时练习,共14页。
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单元测试【满分:100分 时间:7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湖北•中考]“农夫山泉”矿泉水里含有的下列成分中,指“元素”的是( )A.偏硅酸 B.天然矿物盐 C.溶解性总固体 D.钾、钠、钙、镁【答案】D【解答】解:A、偏硅酸是具体的物质,说法错误;B、矿物盐是具体的物质,说法错误;C、溶解性总固体指的是具体的物质,说法错误;D、钾、钠、钙、镁是指物质中含有的元素,说法正确;故选:D。2.[武汉•中考改编]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A.五氧化二磷 B.铜 C.纯净的空气 D.高锰酸钾【答案】B【解答】解:A、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五氧化二磷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铜属于单质;故选项正确;C、纯净的空气中有氮气、氧气和稀有气体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D、高锰酸钾属于化合物,故选项错误;故选:B。3.[无锡•中考]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 )A.O2 B.N2 C.CO2 D.H2O【答案】B【解答】解:空气中氮气体积分数是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故选:B。4.[常州•中考]地壳中的元素分布如图,其中区域②代表的元素是( )A.氧 B.硅 C.铝 D.铁【答案】B【解答】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其次是硅,根据图示②代表的肯定是硅;故选:B。5.[广东•中考]稀土有“工业的维生素”的美誉。钇是一种重要的稀土元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钇属于金属元素 B.钇的原子序数是39 C.钇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8.91克 D.钇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9【答案】C【解答】解:A.由汉字名称的偏旁“金”字可知,钇属于金属元素,选项说法正确;B.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钇的原子序数是39,选项说法正确;C.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钇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8.91,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选项说法错误;D.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钇的原子序数是39,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钇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9,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6.[吉林•中考]在原子中,能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电子层数 B.质子数 C.中子数 D.核外电子数【答案】B【解答】解: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故选:B。7.[宜昌•中考]“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发电方式可能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太阳能发电 B.风力发电 C.潮汐力发电 D.燃煤发电【答案】D【解答】解:A、太阳能发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故选项错误;B、风力发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故选项错误;C、潮汐力发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故选项错误;D、燃煤发电,燃煤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能造成空气污染;故选项正确;故选:D。8.[邵阳•中考]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①③化学性质相似 B.②为阴离子 C.③④属于同一种元素 D.③为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答案】B【解答】解:A、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①③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故选项说法正确。B、②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C、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③④的核内质子数相同,③④属于同一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D、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③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该元素位于第3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9.[潍坊•中考]下列有关粒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原子得到电子后带正电荷 C.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答案】C【解答】解:A.分子可分,原子也可以再分,原子可以分成原子核和和外电子,原子核分为质子和中子,选项说法错误;B.电子带负电,所以原子得到电子后带负电荷,选项说法错误;C.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选项说法正确;D.原子核不一定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如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只有质子,没有中子,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10.[怀化•中考]下列物质不是空气成分的是( )A.作保护气的N2 B.气球填充气He(氦气) C.医疗急救用的O2 D.火箭新型推进剂H2(液氢)【答案】D【解答】解: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氧气、稀有气体(包括氦、氖、氩、氪、氙等)、二氧化碳、水蒸气及其他气体与杂质。空气中不含氢气。故选:D。11.[湘西州•中考]有关分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都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 C.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没有改变 D.“热胀冷缩”现象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变化【答案】A【解答】解: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选项说法正确;B.分子可以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也可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如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选项说法错误;C.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分子种类一定改变,选项说法错误;D.“热胀冷缩”现象说明分子间隔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变化,而不是分子的体积变化,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12.开发月球土壤中的氦﹣3资源,是解决人类能源问题有效途径之一。氦﹣3是氦的同位素,其原子核内含2个质子和1个中子。则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A.1 B.2 C.3 D.6【答案】B【解答】解: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其原子核内含2个质子,故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故选:B。13.[鸡西•中考]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或木炭 B.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只消耗O2,生成固态的P2O5 C.装置内水位不会发生变化 D.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N2、O2、CO2和稀有气体【答案】B【解答】解:A、燃烧匙中的红磷不能换成硫或木炭,硫或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碳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说法错误。B、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只消耗O2,生成固态的P2O5,没有生成新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C、装置内水位会发生变化,最终会上升至玻璃罩容积的处,故选项说法错误。D、本实验不能证明空气含有N2、CO2和稀有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14.[山西•中考]三江源是我国最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那里雪山连绵,冰川高挂,水肥草美,生物多样。为保护当地自然资源,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提倡燃煤发电 B.垃圾就地焚烧 C.禁止私挖滥采 D.兴建化工基地【答案】C【解答】解:A、燃煤发电产生大量空气污染物,故A做法不合理;B、垃圾就地焚烧产生大量空气污染物,故B做法不合理;C、要有效合理的开发资源,禁止私挖滥采,故C做法合理;D、化工基地污染环境,故D做法不合理。故选:C。15.[重庆•中考]下列粒子中,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 )A.原子 B.分子 C.离子 D.中子【答案】D【解答】解:A、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C、离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中子是构成原子的一种粒子,中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故选项正确。故选:D。16.[兴安盟•中考]下列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A.水分子 B.氧分子 C.氧原子和氢原子 D.氢分子【答案】A【解答】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所以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故选:A。17.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式。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都是离子 B.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就是单质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不同【答案】D【解答】解:A、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例如质子、电子,故A错;B、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是单质,故B错;C、分子和原子不能笼统的比较大小,故C错;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不同,故D正确。故选:D。18.小金绘制了某元素三种同位素的结构示意图并对其进行了相关阐述,不合理的是( )A.图示的是氢元素,排在元素周期表首位 B.表示的电子带负电,质量远小于质子 C.表示的中子不带电,三种同位素的中子数不同 D.表示的质子带正电,与中子的个数和质量都相等【答案】D【解答】解:A、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原子互称同位素,表示的是质子,图示的原子中核内只有1个质子,图示的是氢元素,排在元素周期表首位,故选项说法正确。B、表示的是电子,带负电,质量很小,质量远小于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C、表示的是中子,不带电,三种同位素的中子数分别是0、1、2,中子数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D、由图示可知,表示的质子带正电,但与中子的个数和质量不一定都相等,第一种原子和第三种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不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19.根据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是原子、②是分子 B.氯化钠由氯、钠两种元素组成 C.钠原子失去电子变为钠离子 D.汞原子可变为水分子【答案】D【解答】解:A、由图示可知:汞由汞原子构成,①为原子,原子可以构成分子,②为分子,故正确;B、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氯化钠由氯、钠两种元素组成,故正确;C、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化学反应中易失掉这一个电子,从而变成钠离子;故正确;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汞原子不能变为水分子,故错误。故选:D。20.[攀枝花•中考]氮化镓是新一代半导体材料。氮、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氮化镓的化学式为GaN B.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1 C.氮元素和镓元素位于同一周期 D.1个N2分子中含有7个电子【答案】A【解答】解:A、由镓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3,在反应过程中容易失去三个电子形成带三个正电荷的离子;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5,易得到三个电子形成带三个负电荷的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Ga为+3价,N为﹣3价,故氮化镓的化学式是GaN,故选项说法正确。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故选项说法错误。C、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氮元素和镓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属分别是2、4,不位于同一周期,故选项说法错误。D、1个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1个氮原子核外有7个电子,则1个N2分子中含有14个电子,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26分)21.(4分)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2)带正电荷的是 ;(3)不显电性的是 ;(4)质量最小的是 ;【答案】(1)原子;(2)原子核和质子;(3)分子、原子、中子;(4)电子。【解答】解:(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微粒;故填:原子;(2)带正电荷的是原子核和质子;故填:原子核和质子;(3)不显电性的是分子、原子、中子;故填:分子、原子、中子;(4)质量最小的是电子;故填:电子;22.(6分)下列物质:①空气;②液氧;③氧化铁;④干冰;⑤C60;⑥食盐水;⑦澄清石灰水其中,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混合物的是 。(填序号)。【答案】②⑤;③④;①⑥⑦【解答】解: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空气、食盐水、澄清石灰水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液氧、C60都属于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铁、干冰都属于化合物;23.(8分)[绥化•中考节选]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溴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甲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溴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溴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2)溴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图乙中 (填字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3)若图乙中C表示离子,则x的值是 。【答案】(1)79.70;非金属;(2)B;(3)8;【解答】解:(1)由溴元素在元素周期中的信息可知,溴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9.90;溴属于非金属元素;故填:79.70;非金属;(2)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故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溴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则与溴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与之相同,即与溴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也应为7.故填:B;(3)离子是由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的,最外层一般达到了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所以x=8;故填:8;24.(8分)如框图是某年12月24日灯塔地区的空气质量报告,请根据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1)空气质量报告中, 和 能造成酸雨。(2)PM10称可吸入颗粒物或飘尘,是造成雾霾的重要原因。各地政府针对雾霾天气,出台了一些强制措施。下列措施中,不能改善雾霾的是 。A.植树造林B.尽量以步代车C.中小学生停止户外体育课D.使用太阳能、风能代替传统燃料(3)以下是空气污染指数与空气质量等级的对应数据。你认为当日的空气属于 。(选填“轻微污染”“轻度污染”“中度污染”“中度重污染”或“重度污染”)【答案】(1)SO2(或二氧化硫); NO2(或二氧化氮);(2)C;(3)中度污染。【解答】解:(1)空气中的污染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溶解在雨水中,并与水发生反应生成酸性物质,能造成酸雨。(2)A、植树造林,与减少空气污染(雾霾)相关;故选项错误;B、尽量以步代车,减少了汽车尾气,与减少空气污染(雾霾)相关;故选项错误;C、中小学生停止户外体育课,与减少空气污染(雾霾)不相关,故选项正确;D、使用清洁能源,与减少空气污染(雾霾)相关,故选项错误;(3)当日的空气属于空气污染指数为208,介于200~250之间,属于中度污染。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14分)25.(14分)[临沂•中考改编]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实验。A B(1)A中现象:烧杯②中溶液变红。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变红”的原因 。(2)检查B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连接好装置,打开弹簧夹, ,观察水中的导管口有无 。(3)B装置点燃红磷前的操作是: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 ,用弹簧夹 。(4)B中实验完毕,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这种现象说明氮气具有 的性质;若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可能存在的原因是 (写出一条即可)。【答案】(1)氨分子不断运动,进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使酚酞试液变红;(2)双手捂住集气瓶;气泡冒出;(3)分为5等份;夹紧导管;(4)难溶于水;红磷量不足,没有把氧气消耗完(或装置漏气;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解答】解:(1)氨分子不断运动,进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使酚酞试液变红;(2)B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连接好装置,打开弹簧夹,双手捂住集气瓶,观察水中的导管口有无气泡冒出,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3)B装置点燃红磷前的操作是: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用弹簧夹夹紧导管。(4)B实验完毕,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这种现象说明氮气具有难溶于水的性质;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可能存在的原因是:红磷量不足,没有把氧气消耗完;装置漏气;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四、解答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共20分)26.(8分)[枣庄•中考节选]“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化学学习要让学生既能够“见微知著”,也能够“见著知微”。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右图为氯化钠形成的示意图。根据所给信息,请回答:(1)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是 ,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到”或 “失去”)电子。(2)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是由原子的 决定的。(3)构成氯化钠的离子是 (填微粒符号)。【答案】(1)3 失去(2)最外层电子数(3)Na+ 、 Cl-【解析】(1)从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以得到,共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上有一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要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很容易失去一个电子,使次外层变为最外层达8电子稳定结构。(2)最外层上的电子数决定着电子的得失,一般来说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易失去,使次外层变为最外层达8电子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较易得到电子达到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因此说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是由最外层上的电子数决定。(3)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离子符号为Na+ 和 Cl。27.(12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元素周期表的每一方格中呈现的元素信息包括原子序数、 、元素名称和相对原子质量。(2)氢元素和钠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 不同;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3)利用上表给出的元素,用化学用语填空:①保持氩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②第12号元素的元素符号是 。③写出Al3+中3的含义 。【答案】(1)元素符号;(2)核内质子数;分子不同;(3)Ar;Mg每个铝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解答】解:(1)元素周期表的每一方格中呈现的元素信息包括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和相对原子质量。故填:元素符号。(2)氢元素和钠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核内质子数不同;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不同。故填:核内质子数;分子不同。(3)①保持氩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氩分子,由于稀有气体都是由单原子构成的分子,因此氩分子可以表示为Ar。故填:Ar。②第12号元素(镁元素)的元素符号是Mg。故填:Mg。③写出Al3+中3的含义是每个铝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故填:每个铝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2.1 空气的成分精品综合训练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册2.1 空气的成分优秀当堂达标检测题,共4页。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册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2.1 空气的成分精品课后作业题,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