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第2节 运动的描述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第2节 运动的描述教案,共8页。
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
认识自然界中运动的现象
掌握机械运动的概念,理解宏观机械运动和微观分子运动的不同
掌握参照物的概念
理解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科学思维
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质疑创新能力
科学探究
通过列举运动实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能从生活中去发现物理问题
通过演示实验,向学生展示物理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通过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能说出一些常用描述运动的词语和诗句,提高搜集证据的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对物理探索的内在动力
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形成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探索自然界中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对科学探究产生兴趣
在习题中融入科技发展、生活事里、传统文化等知识,让学生关注科技进步,培养名族自豪感,传承传统文化。
教材分析
章节地位
《运动的描述》位于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次第一单元第2课,是运动学的开端,也是初中物理的开端,为后续物理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内容
机械运动的概念
参照物的概念
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内容特点
这一节概念较多,通过列举事例和引导学生去发现自然、生活中的运动例子,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讨论、认识现象,建立概念。
学情分析
优点/缺点:
知识储备方面:八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对物理没有一定的了解,对运动的理解只有日常生活中的感性现象。
思维方面:初二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比较弱,思维较为片面。对与客观事物的理解能力上有所欠缺。
情感态度方面:初二学生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疑问。对物理知识抱有较大的好奇心和热情。但同时学生在潜意识里可能有形成物理比较难的观念,会对物理学习带来一些困阻。
认知基础/障碍:学生对于运动只有生活中的感性认识,不具有运动的物理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机械运动概念
参照物的概念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
参照物的选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演示法、启发法
教学用具
自制纸锥、橡皮擦、PPT、智能手机
教学创新
运用自制教具和实验,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探究过程,能够对抽象的概念有更具象化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运用智能手机,简化实验设备,让实验更加可操作化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设疑激趣
导入新课
(5min)
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各类运动实例:
①飞行的客机、飞驰的列车、疾驰的轿车、缓行的蜗牛
提问:它们的物体具有什么特点?
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及时点评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能想到的其他运动的例子,并写在黑板上。
板书:
(标题)§运动的描述
1.学生跟随教师思维,认真观察ppt上的图片。
2.回答问题(这些物体都在运动)
让学生认识生活中机械运动实例,给学生建立感性认识。从生活联系物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运用总结归纳的方法,从一类物体共同物理现象,总结出运动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新课导入
讲述设问,引导分析
(机械运动概念)
(12min)
对“运动”一词进行提问:这里的运动和我们平时所说的体育运动一样吗?
请学生发表观点,并做出点评。
解释运动的含义在物理中的运动和体育运动的不同
体育运动是指各种体育活动,涉及一定的体力和技巧
举出的例子的运动主要是描述物体位置不断变化的现象
给出机械运动的定义,并板书
提问:我们所表述的物体的机械运动,都是肉眼可见的物体,这些物体我们通常称为宏观物体。我们知道物体是由分子和原子这些微小物质组成的,这些我们称为微观物质。那么在微观世界中的运动还是机械运动吗?
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现有认知进行讨论。
给出解释: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宏观世界的物体的位置变化叫机械运动,而微观世界的叫做分子的热运动,二者并不相同。分子的热运动我们会在后续课程进行学习,现在我们先讨论机械运动。
(播放ppt上的分子运动部分)
播放ppt上的习题,让学生进行判断,加深学生对机械运动概念的理解。
1.下列描述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 汽车飞驰 B 火箭升空 C 蝴蝶飞舞 D 铁钉生锈
2.以下变化过程中没有机械运动的是( )。
A.夏日的馒头长时间放置后会变黑;B.地震时很多石块从山顶滑到山下
C.太阳东升西落;
D.青蛙从水中跳上岸
1.学生认真听讲,跟随教师思路进行思考,并积极发言
2.做笔记,记录机械运动的概念
3.讨论宏观和微观运动的异同
通过提问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敢于质疑的能力。
对比宏观运动运动和微观运动,加深学生对机械运动概念的理解。
通过练习巩固巩固理解。达到突出重点的效果。
演示实验,激发思维
(参照物、运动与静止相对性)
(18min)
提出问题:现在我们知道了机械运动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但是我们怎么确定物体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以及怎么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呢?
等待学生思考几秒钟,开始做演示实验(一):
将两块橡皮擦分别平放在讲台上和从一定高度释放,让学上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将两块相同的橡皮擦从同一高度同时落下,并用智能手机拍摄视频;让学生先初步判断两块橡皮的运动情况,再在大屏幕上慢速回放拍摄下的视频,观测两块橡皮运动情况;
解释实验现象:在刚才的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第一个实验中,放在桌面上的橡皮擦是静止的,落下的橡皮擦是运动的;同时同高度落下两块橡皮檫的运动是同步的,但两块橡皮擦是相对静止的。
提问:那么橡皮擦究竟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呢?判断标准是什么?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一下。请学生代表回答问题,并总结答案。
引出概念:通过实验和提问,学生初步形成相对性的概念,在这个的基础上给出参照物的概念。
演示实验(二):
将两个锥角不同的纸锥从同一高度落下,并用智能手机拍摄视频
让学生先初步判断两个纸锥的运动情况,再在大屏幕上慢速回放拍摄下的视频,观测两个纸锥运动情况;
解释实验现象:在这一个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两个纸锥都是向下运动,但是一个落得快,一个落得慢,从回放视频中可以看到,两个纸锥的距离越来越大。
提问:以下面的纸锥为参照物,上面的纸锥怎么运动?以上面的纸锥为参照物,下面的纸锥怎么运动?
播放ppt上的图片,让学生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参照物的理解。
总结规律:我们通常认为静止的物体是相对与地面位置不发生变化的,运动的则是相对地面在发生位置变化。但经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当参照物选取不同的时候,我们的运动和静止都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于我们所选取的参照物而言的。也就是说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板书: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1.跟随教师经历模型建构的过程,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2.带着问题用手中的模型进行小组实验探究,通过合作交流得出结论
3.汇报实验探究报告
4. 跟随教师思路,学习线速度和角速度概念、公式等相关知识,并做笔记
通过演示实验,科学探究能力、掌握基本研究方法、训练实验技能,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通过实验和练习突出重点:参照物和运动相对性概念
突破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课堂练习
巩固升华
7min
1、下列情况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 海水奔腾 B. 百米冲刺 C. 风起云涌 D. 星光闪烁
2、2020年12月3日,“嫦娥五号”上升器从降落在月球表面的着陆器上点火起飞,顺利携带月壤样品进入到预定环月轨道。若在这个过程中,认为上升器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月壤样品 B. 月球上的着陆器
C. 月球表面 D. 地球表面
3、2020年6月30日,随着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定点于地球同步轨道,中国建成世界领先的“北斗”导航系统。这里的“同步”是指卫星( )
A. 相对太阳静止 B. 相对火星静止
C. 相对地球静止 D. 相对月球静止
4、诗人常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描述物体的运动。如图所示是一首描述“云”和“月”运动的诗,之所以对这个现象“难意会”,是因为不知道________。
5、如图,骑马是古人最便捷的出行方式。“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当诗人孟郊骑马看到百花纷纷向后退去,是以____________为参照物。
6、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以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参照物是()
A.船和山 B.山和船 C.都是船 D.都是山
1.学生自主思考,完成问题
2.订正答案,总结规律
巩固所学的知识,并会运用到解题当中
在习题中融入科技发展、生活事里、传统文化等知识,让学生关注科技进步,培养名族自豪感,传承传统文化。
课堂小节
3min
机械运动的概念: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参照物的概念:判断物体或运动时选取的标准
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梳理自己本节所学知识进行交流
1.根据学生表述,查漏补缺,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补充。
2.巩固知识加强记忆·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运动的描述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进入新课,科学探究,小结,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2节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讲授,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参照物,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