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天津市和平区耀华嘉诚国际中学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
展开
2020-2021学年天津市和平区耀华嘉诚国际中学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所谓参考系就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
B. 追踪“神州八号”飞船的运动轨迹时,不能把飞船看作质点
C. 一个运动过程可能出现路程等于零,而位移不等于零
D. 在研究火车过一座短桥的时间时,不能把火车看作质点
- 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对书有支持力N,书对桌面有压力P,那么
A. 支持力N实际上是由于桌面发生微小的弹性形变而对书产生的向上的弹力
B. 支持力N实际上是由于书发生微小的弹性形变而对书产生的向上的弹力
C. 压力P实际上就是书受到的重力
D. P和N的方向相同
- 作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当加速度逐渐减小时,加速度减到零之前下列关于物体速度和位移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 速度、位移都在增大 B. 速度、位移都在减小
C. 速度增大,位移减小 D. 速度减小,位移增大
- 如图所示,物体的质量,在的水平面上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它还受到一个水平向左大小为10N的力F,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取
A. 10N,向右 B. 10N,向左 C. 20N,向右 D. 20N,向左
- 一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B为AC中点.物体在AB段加速度恒为,在BC段加速度恒为,两者方向相同.若有,则
A. B. C. D. 无法确定
- 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 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
A. 第2s内的位移是8m B. 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
C. 任意相邻的1s内位移差都是1 m D. 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
- 在研究摩擦力的实验中,每次用弹簧秤水平拉一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木块运动状态及弹簧秤的读数如表所示每次实验时木块与桌面的接触面相同,则由表可知
实验次数 | 小木块运动状态 | 弹簧秤读数 |
1 | 静止 | |
2 | 静止 | |
3 | 加速 | |
4 | 匀速 | |
5 | 减速 |
A. 第一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最大摩擦力为
B. 木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C. 在这五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有三次是相同的
D. 在这五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有二次是相同的
- a、b两辆车在两条平行的直车道上同方向行驶,它们的图象如图,在时刻,两车间距离为d;的时刻它们第一次相遇。关于两车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车速度相遇
B. 时刻两车第二次相遇
C. 时刻两车相距
D. 至时间内,先是a在前,后是b在前
- 质量为2kg的物体放在水平地板上,用一轻弹簧水平拉该物体,当拉着物体匀速前进时弹簧伸长2cm。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g取,物体受到地面的滑动摩擦力为______N,物体和地板间的摩擦因数为______。
- 一小石子以的初速度竖直上抛,若不计空气阻力取,石子上升的最大高度为______m,石子在抛出3s时距抛出点的高度是______m。
- 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所记录的纸带来研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小车的运动情况,实验中获得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其中两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已知所用电源的频率为,则打A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______,小车运动的加速度______结果要求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 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当飞机离地面224m水平飞行时,运动员离开飞机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运动一段时间后,立即打开降落伞,展伞后运动员以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为了运动员的安全,要求运动员落地速度最大不得超过取求:
运动员展伞时,离地面的高度至少为多少?
运动员在空中的最短时间为多少?
- 如图所示,物体A重40N,物体B重20N,A与B、A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物体B用细绳系住,当水平力时,才能将A匀速拉出,求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 如图所示,有一水平传送带以的速度匀速运动,传送带左右端间的距离为,现将一物体可视为质点轻放在传送带的左端上,物体由于与传送带间的相对滑动,而受到水平向右的滑动摩擦力的作用,物体由静止开始以的加速度做水平向右的匀加速运动。当物体达到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由于没有相对滑动,摩擦力立即消失,物体开始做匀速运动,此过程中传送带速度保持不变。求:
传送带将该物体从传送带左端传送到右端所需时间t;
物体从左端到达右端的过程中,传送带比物体多运动的位移。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
【分析】
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选取参考系时要考虑研究问题的方便,使之对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的简单.在不说明参考系的情况下,通常取地面为参考系的;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根据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来判断即可.研究问题、理解概念要把握其实质,如在理解质点概念时,关键理解“能否忽略其形状和大小”.
【解答】
解:A、参考系是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被选定做为参考、假定为不动的其他物体.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运动的.故A错误.
B、研究飞船的运动轨迹时,飞船的大小可以忽略,能把飞船看作质点.故B错误.
C、位移为零,路程不一定为零,比如:从某位置出发又回到出发点.故C错误.
D、研究一列火车通过桥所用的时间时,火车的长度是不能忽略的,此时火车不能看成质点,故D正确.
故选
2.【答案】A
【解析】解:
A、B支持力N是桌面对书的作用力,实际上是由于桌面发生微小的弹性形变而对书产生的向上的弹性形变而对书产生的向上的弹力,故A正确,B错误.
C、压力P是书对桌面的作用力,与书受到的重力是两回事,两个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不同,力的性质也不同,所以压力P不就是书受到的重力,故C错误.
D、P和N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知,P和N的方向相反,故D错误.
故选:
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压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是两回事.支持力与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符合牛顿第三定律.
弹力是常见的一种力,关键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施力物体和其他力的关系进行分析.
3.【答案】A
【解析】解:根据题意,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同向,当加速度逐渐减小时,速度仍在增大,由于物体的运动方向没有变化,位移也在增大。所以速度、位移都在增大。
故选:A。
加速度表示物体的速度变化快慢,当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时,加速度减小,速度仍在增大,位移也在增大.
此题中加速度减小,物体的速度并没有减小.判断物体是加速还是减速,不是看加速度如何变化,而是看加速度与速度方向间的关系,两者同向时,速度增大;两者反向时,速度减小.
4.【答案】D
【解析】解:,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所以为水平向左。
故选:D。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以根据去求,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本题要注意滑动摩擦力的性质,掌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公式和方向的判定.
5.【答案】C
【解析】解:通过图线可以看出,两端位移相等,即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相等,可以得出BC段图线的斜率大于AB段图线的斜率,所以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作出速度时间图线,抓住AB段和BC段位移相等,大致作出图线,通过图线判断两段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
本题用图象法解决比较简单直观,知道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图线斜率的大小表示加速度的大小.
6.【答案】AD
【解析】解:A、质点在第2s内的位移,故A正确.
B、质点在前2s内的位移,则前2s内的平均速度为:故B错误.
C、根据得加速度,则任意相邻1s内的位移之差为:,故C错误.
D、任意1s内的速度变化量为:,故D正确.
故选: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得出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根据匀变速直线公式和推论进行求解.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基础题.
7.【答案】AC
【解析】解:A、第一次实验时木块静止,是读数时弹簧秤的拉力,则根据共点力平衡可知,第一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最大摩擦力等于,故A正确;
B、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第一次实验时,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与第一次的拉力大小相等,是,第二次实验时受到的静摩擦力与第二次的拉力大小相等,是,所以最大静摩擦力可能是,也可能大于,故B错误;
CD、在这五次实验中,第一次实验时,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是,第二次实验时受到的静摩擦力是;第四次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可知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加速、匀速和减速过程木块受到的摩擦力都是滑动摩擦力,是相等的,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
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可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物体相对于地面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由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与物体间的压力决定,
在该实验中,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与物体间的压力保持不变,则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变。
本题考查了求摩擦力大小问题,由平衡条件可以求出摩擦力大小,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决定因素即可正确解题。
8.【答案】BC
【解析】解:A、图象可知,交点对应两车速度相等,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对应位移的大小,两车位移不同,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a做匀减速运动,b做匀加速运动,在时刻,两车间距离为d,的时刻它们第一次相遇.在时间内由图象可以看出两车位移相等.因此时两车第二次相遇,故B正确;
C、时刻,图象关系可知的位移差面积是是的三倍,5s末相遇,故10s末相距,故C正确;
D、在的时间内,先是a车在前,而后两车相遇,故D错误。
故选:BC。
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对应位移的大小,是否相遇或两车间距均看面积差。
题要能根据图象去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关键要抓住图线和时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通过的位移,根据速度的大小关系,分析两车间距的变化,知道速度相等时,间距最大.
9.【答案】
【解析】解:物体匀速运动,由二力平衡可知,摩擦力与弹簧的弹力相等,根据胡克定律,有
故物体受以地面的滑动摩擦力为4N,
再根据 得
故答案为:4,。
通过弹簧的伸长,由胡克定律来求解弹力的大小,再由平衡条件求出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再滑动摩擦力等于动摩擦力因数与正压力的乘积求解动摩擦因数。
本题考查摩擦力的分析和计算,要学会区别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同时注意静摩擦力的大小由引起它运动趋势的外力决定,而滑动摩擦力大小由公式计算。
10.【答案】
【解析】解:由速度-位移关系可得石块上升离平台的最大高度为:;
小石子在抛出3s时距抛出点的高度为:。
故答案为:;
由速度-位移关系可得石块上升离平台的最大高度,根据位移-时间关系求解小石子在抛出3s时距抛出点的高度。
本题主要是考查竖直上抛运动,知道竖直上抛运动可以看成是初速度为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
11.【答案】
【解析】解:由于两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所以两相邻计数点时间间隔为:。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得: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
,
故答案为: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A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
要提高应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注意电火花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区别,同时掌握作差法求加速度的方法。
12.【答案】解:设运动员未开伞自由下落的时间为,开伞后做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为
以向下为正方向,则匀减速时的加速度为:
在临界情况下,运动员将以的速度着落.
所以有速度关系:…①
自由下落的高度:…②
展开伞时离地高度即减速下落的高度:…③
位移关系:…④
联合①②③④式可解得:,,,
所以运动员展开伞时离地高度至少应为99m
运动员在空中的最短时间是:
答:运动员展开伞时,离地面的高度至少99m
运动员在空中的最短时间是
【解析】运动员运动过程比较复杂,不是单一的匀变速运动,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然后做匀减速运动,根据其运动形式列相应的方程求解即可.
复杂运动过程都是由简单过程组成的,因此解答复杂运动问题,关键是分析清楚其运动过程,搞清运动形式,然后根据相应规律列方程求解.
13.【答案】解:以A物体为研究对象,其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则物体B对其压力
地面对A的支持力
所以A受B的滑动摩擦力
A受地面的摩擦力
又由题意得:
将,,代入解得
答: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解析】以A物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作出力图.根据平衡条件和摩擦力公式求解动摩擦因数.
本题考查应用平衡条件处理问题的能力,要注意A对地面的压力并不等于A的重力,而等于A、B总重力.
14.【答案】解:物体受到恒定的加速度从左端向右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物体与传送带共速时,有:
解得物体匀加速阶段的位移为
所以物体匀速运动的位移为
物体在匀加速阶段的时间为:
物体在匀速阶段的时间为:
故传送带将该物体从传送带左端传送到右端所需时间为
在物块加速阶段,传送带向前走了
传送带比物体多运动的位移
答:传送带将该物体从传送带左端传送到右端所需时间t是。
物体从左端到达右端的过程中,传送带比物体多运动的位移是。
【解析】物体放在传送带上后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求出物体从开始放上传送带与传送带共速通过的位移,由速度公式进行求运动时间。再求匀速运动的时间,从而得到总时间。
传送带比物体多运动的位移等于传送带的位移与物体位移之差,由位移公式求解。
本题的关键要明确物体的运动性质,分匀加速和匀速两个过程,根据运动学公式列式求解。
天津市和平区耀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期末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天津市和平区耀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期末物理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天津市和平区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天津市和平区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天津市和平区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天津市和平区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