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0-2021学年全国部分地区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9,【答案】C,【答案】B,【答案】A,【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1. 下列中国传统节日的民族活动中不包含化学反应的是( )
A. 春节家家有喜庆燃烧鞭炮 B. 清明节是前焚纸祭故人
C. 端午节吃棕烧艾赛龙舟 D. 重阳节登高望远插茱萸
2. 科学实验中,药品和仪器的存放应符合一定的规范。下列物质存放在对应的容器中,符合规范的是( )
A. 碳酸钙固体 B. 氢氧化钠溶液
C. 氯气 D. 稀盐酸溶液
3. 如图为海水中富含的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B. 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
C. 钠原子的中子数为11 D. 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
4. 科技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图中共有3种分子
C. 该反应的生成物有两种
D. 参加反应的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2:1
5. 下列推理或归纳合理的是( )
A. 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定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不可能显正价
B. X、Y两种微粒的电子数相等,则两种微粒可能是分子和离子
C. 某物质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CO2和H2O,则其组成里一定含C、H、O
D. 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则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元素
6.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组网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向了新高度。火箭发射用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常规推进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2CO2+4X+3N2,则X的化学式为( )
A. NH3 B. H2O C. O2 D. NO2
7. 下列情况下,试管内的固体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碳酸钙完全分解放出气体后 B. 氯酸钾正在分解产生氧气时
C. 高锰酸钾完全分解放出氧气后 D. 木炭粉正在还原氧化铜粉末时
8. 家用LED台灯常用到砷化镓(GaAs),已知砷化镓中Ga的化合价为+3价,则As的化合价为( )
A. −2 B. −3 C. −4 D. −5
9. 下列对课外实验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铅笔芯能导电是由于里面含有石墨,石墨能导电
B. 淬火后的钢再经过回火后,其韧性可部分恢复
C. 同样大小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同时加热,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是由于其着火点比滤纸碎片低
D. 利用鸡蛋壳和白醋反应生成的气体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10. 下列四个图象分别表示对应的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 活性炭与氧化铜高温反应至质量不再减轻
B.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 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打开止水夹之前)
D. 二氧化锰与氯酸钾共热时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图像
11. 下列仪器可以直接加热的是 ______
A.集气瓶
B.试管
C.烧杯
D. ______
12. 一定条件下,在一密闭的容器中发生反应测得过程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______
物质
X
Y
Z
Q
第一次测得质量/g
32
51
漏测
6
第二次测得质量/g
60
17
11
12
A.该变化中,X和Q质量变化之比为14:3
B.该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Y=X+Z+Q
C.漏测物质Z的质量为21g
D.该反应属于 ______ 反应
13. 用如图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对该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______
A.2号试管中收集到的是一种可燃性气体
B.该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质量比约为2:1
D.电解水时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或硫酸钠的目的是 ______
14. 如图是物质的分类及部分转换关系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A.转化a一定是化学变化
B.转化b一定是化学变化
C.转化b中元素的化合价不发生改变
D.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属于 ______ (填“转化b”或“转化c”)
15. 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______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KMnO4、KClO3、P2O5三种固体
观察颜色
B
除去MnO2固体中的杂质KMnO4
加热
C
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硫酸铜溶液
D
鉴别水和酒精
______
16. 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
(1)氦气 ______ ;
(2)三个氮分子 ______ ;
(3)氯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 ;
(4)两个硫酸根离子 ______ ;
(5)由氟和镁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______ 。
17. “共享单车”是指在公共场合所提供的共享服务的自行车,由于符合“低碳出行”的理念,颇受年轻人的喜爱。
(1)“低碳出行”中“低碳”指的是______较低的气体排放;
(2)采用钛合金车架的“共享单车”质量轻便,承重强度高。钛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X=______;
(3)采用实体轮胎的共享单车可有效防止爆胎。而普通自行车夏天容易爆胎,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夏天易爆胎”的原因:______;
(4)扫描二维码可以租“共享单车”,二维码的制作材料一般是用PVC不干胶贴纸。PVC【化学式为(C2H3Cl)n】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18. 实验创新引领化学迈入新时代。Y型管的使用能增强实验的对比性,增添实验的趣味性。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Y型管设计了以下三个实验探究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所示实验中,观察到Y型管右侧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使石蕊变红的物质化学式为 ______ ,此实验的探究目的是 ______ 。
(2)乙图所示实验中,一段时间后,缓慢倾斜Y型管,将右侧的稀硫酸部分倒入左侧,依据 ______ (填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 ______ (填“弱”或“强”)。
(3)丙图所示实验中,根据Y型管左、右两侧现象对比,可得到燃烧应满足的条件是 ______ 。该实验中Y型管顶端气球的主要作用是 ______ 。
19. 分子筛(又称为沸石,主要成分为水和硅铝酸钠)可作为催化剂或吸附剂等,以高岭土[主要成分为Al2(Si2O5](OH)4].烧碱等为主要原料生产分子筛的工艺流程如图:
(1)步骤①所得烧渣中主要含有两种固体氧化物,分别为SiO2和______(写化学式)。
(2)步骤②和③涉及的一项实验操作是______,实验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3)步骤③发生的反应之一是Na2SiO3溶液和通入的CO2气体生成偏硅酸(H2SiO3)沉淀和碳酸氢钠(NaHC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水除外)是______。
20. 已知A、B、C、D、E、F、G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B常温下是无色液体,C、D、F是黑色固体,G为红色固体,D为单质,E为年产量最高的金属,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连线代表物质间能发生反应,箭头代表物质间能够转化,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省略,请回答:
(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C ______ D ______ ;
(2)物质H的用途是: ______ ;
(3)写出B→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基本反应类型是: ______ ;
(4)若要将物质E转换成物质G可加入的试剂为 ______ 。
21. 如图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仪器a名称: ______ ;
(2)实验室用如图A所示进行实验制取氧气,要收集纯净的氧气,应选择 ______ (填序号)进行收集,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小丽同学在实验时发现试管固定的太高,应调节图中的旋钮 ______ (选填“①”、“②“或“③“);
(3)F装置的用途较多,若用装置来除去氧气中混有的水蒸气,瓶内盛放浓硫酸后,气体应从 ______ (填c或d)端通入;
(4)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氨气(NH3)是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小芳将收集满氨气的试管倒扣在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水中,除观察到酚酞试液变色的现象外,还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
(5)C和E装置中的导管均应接近仪器b的底部,目的是 ______ 。
22.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爱好化学的小贝同学观看了“大象牙膏”实验的趣味视频,对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小贝找来家里的食用碱、钙片、食品干燥剂、爽身粉、白醋、柠檬水、厕所请洁剂、肥皂水等,创建了自己的实验室,开启“大象牙膏”模拟实验的探究。
【提出问题一】“大象牙膏”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
1.“大象牙膏”实验的主要原料是过氧化氢溶液、碘化钾(KI)、发泡剂等。
2.食用碱(含碳酸钠)、钙片(含碳酸钙)、食品干燥剂(含氧化钙)、爽身粉(含碳酸镁)、厕所清洁剂(含盐酸)。
【作出猜想】产生的气体猜想1:可能是O2;猜想2:可能是N2。
【实验分析】
(1)小贝分析猜想2不成立,理由是 ______ 。
(2)小贝发现“大象牙膏”实验壮观且速度快,是因为有一种物质催化了过氧化氢的分解,根据主要原料的成分分析,此物质可能是 ______ ,由此推断“大象牙膏”的反应原理是 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提出问题二】利用家庭中的用品模拟“大象牙膏”实验能否成功?
【实验分析】“大象牙膏“实验的关键是物质混合后能产生大量气体。
【实验探究】开启“大象牙膏”模拟实验: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原料
食用碱
白醋
钙片
厕所清洁剂
爽身粉
白醋
食品干燥剂
厕所清洁剂
反应现象
产生气泡
产生气泡
产生气泡
产生气泡
(3)写出实验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评价交流】
(4)根据实验四中的反应现象可知,该食品干燥剂 ______ (填“已变质”或“未变质”)。
(5)小贝发现自己做的实验效果远不如“大象牙膏”实验,她排除原料纯度不够、浓度低等原因之外,还发现一个关键原因是 ______ 。
【拓展提高】
(6)小贝发现几个实验均能成功产生气体,是因为固体原料成分中都含有一种相同的 ______ (填离子符号)。
23. “当铁遇上水蒸气。会发生什么?某化学兴理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并检验产物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铁粉(黑色)、Fe2O3(红棕色)、FeO(黑色)、Fe3O4(黑色)。
【分析实验】
(1)A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 。
(2)有同学认为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即说明反应生成了气体,你认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______ 。
【进行实验】点燃C中产生的肥皂泡,有的发出轻微的爆鸣声,有的可以被点燃,推断出反应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猜想】学习小组对反应后的黑色固体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证明了FeO、Fe2O3不存在,然后对黑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只有铁粉
猜想二:只有Fe3O4
猜想三:铁粉和Fe3O4的混合物
【进行实验】(3)取少量黑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 ______ ,说明猜想 ______ 不成立。
(4)通过实验测得,34.4g黑色固体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了0.2g氢气,说明猜想 ______ 成立。
(5)另取34.4g黑色固体在高温条件下与足量的CO反应,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变为28.0g,请计算在黑色固体中Fe3O4的质量为 ______ g。
(6)根据以上探究,请写出Fe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24. 取一定量铜粉、铁粉的混合物,加入足量稀硫酸,完全反应(酸溶)后过滤,将滤渣洗净、烘干后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灼烧(金属元素在产物中显+2价)。固体质量与各步实验的时间关系如图。
(1)原混合物中铁粉的质量为 ______ g。
(2)求m的值。(写出计算过程)
(3)若实验过程中所加稀硫酸的量不足,所得的值会 ______ (填“偏大”或“不变”或“偏小”)。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春节家家有喜庆燃烧鞭炮包含着燃放鞭炮,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
C、端午节吃棕烧艾赛龙舟其中艾赛龙舟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故C错;
D、重阳节登高望远插茱萸,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答案】D
【解析】解:A、碳酸钙固体应放于广口瓶内,故不符合规范;
B、氢氧化钠溶液应放于细口瓶内,故不符合规范;
C、以防氯气漏气,玻璃片磨砂面向下,且集气瓶应正放在桌面上,故不符合规范;
D、稀盐酸可放于滴瓶内,滴管专用,故符合规范。
故选:D。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答案】C
【解析】解:A、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钠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钠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为11,而不是钠原子的中子数为11,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C
【解析】解:根据题目信息结合微观示意图排除未反应的分子的干扰可写出反应的方程式为:。
A.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新物质,属于化合反应,选项说法正确;
B.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图中共有3种分子,选项说法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一种,选项说法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与氢气的质量比为:44:2=22:1,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根据题目信息结合微观示意图排除未反应的分子的干扰可写出反应的方程式为:,据此分析物质的类别、反应的类型等。
此题是对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问题的考查,根据分子构成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结合相关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5.【答案】B
【解析】解:A、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定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也可能显正价,如硫酸中氢元素和硫元素分别显+1价、+6价,故选项说法错误。
B、X、Y两种微粒的电子数相等,则两种微粒可能是分子和离子,如可能是水分子和钠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CO2和H2O两种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某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但混合物中不一定至少含有两种元素,也可能含有一种元素,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化合价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电子数相等的微粒,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D、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6.【答案】B
【解析】解:反应前后碳原子都是2个,反应前氢原子是8个,反应后应该是8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反应前后氮原子都是6个,反应前氧原子是8个,反应后应该是8个,其中4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则X的化学式为H2O。
故选:B。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7.【答案】A
【解析】解:A、碳酸钙完全分解放出气体后,剩余固体是氧化钙,属于纯净物,故A正确;
B、氯酸钾正在分解产生氧气时,有生成的氯化钾,还有没反应完的氯酸钾,属于混合物,故B错;
C、高锰酸钾完全分解放出氧气后,剩余物中含有锰酸钾、二氧化锰,属于混合物,故C错;
D、木炭粉正在还原氧化铜粉末时,含有生成的铜和没反应完的反应物,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A。
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组成。
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8.【答案】B
【解析】解:GaAs中Ga为+3价,设As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3)+x=0,则x=−3价。
故选:B。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砷化镓(GaAs)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9.【答案】D
【解析】解:A、铅笔芯能导电是由于里面含有石墨,石墨能导电,故选项说法正确。
B、淬火后的钢变脆,韧性减弱,淬火后的钢再经过回火后,其韧性可部分恢复,故选项说法正确。
C、同样大小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同时加热,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是由于其着火点比滤纸碎片低,故选项说法正确。
D、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白醋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利用鸡蛋壳和白醋反应生成的气体可以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A、根据石墨具有导电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淬火后的钢变脆,韧性减弱,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盐的化学性质、石墨具有导电性、燃烧的条件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B
【解析】解:A、高温条件下,氧化铜和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减小,最终质量不是0,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减小,锰元素质量不变,因此锰元素质量分数增大,完全反应后质量分数不再变化,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C、红磷燃烧放热,导致气压增大,完全反应后温度降低,氧气消耗,气压减小,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D、随着反应进行,二氧化锰质量分数增大,完全反应后质量分数不再变化,反应前二氧化锰质量分数不是0,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B。
A、高温条件下,氧化铜和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C、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放热;
D、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1.【答案】B 燃烧匙、蒸发皿
【解析】解:通过我们学过的知识可知能够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和坩埚等;需要垫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不能加热的仪器有:漏斗、量筒、集气瓶等。
A、集气瓶是用来收集气体的,不能进行加热,故A错误;
B、试管可以用于直接加热,故B正确;
C、烧杯能进行加热,但必需垫上石棉网,故C错误;
故选:B;
D、通过我们学过的知识可知能够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和坩埚等;需要垫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不能加热的仪器有:漏斗、量筒、集气瓶等;故填:燃烧匙、蒸发皿。
根据常见的用于加热的仪器进行分析解答,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坩埚等。
本题很简单,考查可用于直接加热的仪器,了解常见仪器的名称、用途、注意事项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A 分解
【解析】解:反应后X质量增加28g,是生成物,Y质量减小34g,是反应物,Q质量增加6g,是生成物,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漏测=60+17+11+12−32−51−6=11。
A、该反应中,X和Q质量变化之比为(60−32):(12−6)=28:6=14:3,选项说法正确;
B、Z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所以Z不是生成物,选项说法错误;
C、由以上分析可知,漏测物质Z的质量为11g,选项说法错误;
D、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反应可表示为:Y→X+Z,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新物质,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A;分解。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区分开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如果质量多了属于生成物,如果质量少了就是反应物.
13.【答案】B 增强水的导电性
【解析】解:A、由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2号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是一种具有助燃性气体,不是可燃性的气体,故A描述不正确;
B.该实验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B描述正确;
C.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质量比约为1:8或8:1,故C描述不正确;
D.由于氢氧化钠或硫酸钠在水中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电解水时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或硫酸钠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故选:B;D补充:增强水的导电性。
根据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生成气体的性质和注意事项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电解水的实现现象和结论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答案】B 转化c
【解析】解:A、转化a为混合物转化为甲,但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故说法错误;
B、转化b为化合物生成单质,则一定是化学变化,故说法正确;
C、转化b中是由化合物转化为单质,有元素的化合价转化为0,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故说法错误。
D、根据图可知: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属于转化c。
故选:A。
故答案为:B;转化c。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有单质生成或参加的反应化合价一定发生改变.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如果从分子的角度看(针对由分子构成物质而言),在物理变化中原物质分子没有变,改变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在化学变化中,原物质的分子变成了其他分子或微粒.
15.【答案】C 闻气味
【解析】解:A、氯酸钾和五氧化二磷都是白色固体,不能区两种物质,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除去高锰酸钾带入锰酸钾,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加入硫酸铜溶液,产生大量气泡的是过氧化氢,不产生气泡的是水,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水没有气味,酒精有特殊的芳香醇气味,通过闻气味可以区分两种物质。
故填:C;闻气味。
A、氯酸钾和五氧化二磷都是白色固体;
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C、过氧化氢在硫酸铜溶液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D、水没有气味,酒精有特殊的芳香醇气味。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6.【答案】He3N2 Ca+2Cl2 2SO42− MgF2
【解析】解:(1)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其化学式为:He。
(2)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三个氮分子可表示为:3N2。
(3)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氯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Ca+2Cl2。
(4)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硫酸根离子可表示为:2SO42−。
(5)由氟和镁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氟化镁,镁元素显+2价,氟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为:MgF2。
故答案为:
(1)He;
(2)3N2;
(3)Ca+2Cl2;
(4)2SO42−;
(5)MgF2。
(1)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
(2)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3)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4)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5)由氟和镁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氟化镁,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分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7.【答案】二氧化碳 10 分子间有间隔,受热后分子间间隔变大 8:1
【解析】解:(1)“低碳出行”中“低碳”指的是较低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
(2)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由图示可知,质子数是22,x=22−2−8−2=10;
(3)夏天,温度升高,分子的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间隔变大,故夏天易爆胎;
(4)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则PVC[化学式(C2H3Cl)n]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n(12×2):n(1×3)=8:1;
故答案为:
(1)二氧化碳;
(2)10;
(3)分子间有间隔,受热后分子间间隔变大;
(4)8:1。
(1)根据“低碳”指的是较低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解答;
(2)根据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解答;
(3)根据分子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低碳的含义、材料的分类,三大有机合成材料、分子的性质、有关化学式的简单计算等知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18.【答案】H2CO3 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 锌片表面产生大量的气泡 强 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缓冲作用
【解析】解:(1)根据图1中实验,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是碳酸,化学式为H2CO3;设计的目的是: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
(2)乙图所示实验中,一段时间后,缓慢倾斜Y型管,将右侧的稀硫酸部分倒入左侧,依据锌片表面产生大量的气泡,可得出结论: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3)根据Y型管左右两侧现象对比,左侧的红磷能燃烧,右侧的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左侧的红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由于气球能收集部分气体,作用是缓冲作用。
故答案为:(1)H2CO3;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了从碳酸
(2)锌片表面产生大量的气泡;强。
(3)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缓冲作用。
(1)根据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分析回答。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燃烧的条件、气球能收集部分气体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应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燃烧的条件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答案】Al2O3 过滤 引流 Na2SiO3+2CO2+2H2O=H2SiO3↓+2NaHCO3 二氧化碳
【解析】解:(1)步骤1所得烧渣中主要含有两种固体氧化物,根据高岭土的成分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和物质的状态可知,生成的固体氧化物的化学式分别为SiO2和Al2O3;
(2)步骤②和③能将固液分开,涉及的一项实验操作是过滤,实验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3)Na2SiO3和CO2气体反应生成偏硅酸沉淀和碳酸氢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SiO3+2CO2+2H2O=H2SiO3↓+2NaHCO3;
(4)由流程图中物质的变化和应用可以看出,二氧化碳是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
故答案为:(1)Al2O3。
(2)过滤;引流。
(3)Na2SiO3+2CO2+2H2O=H2SiO3↓+2NaHCO3;
(4)二氧化碳。
(1)根据高岭土的成分、质量好守恒定率和氧化物的组成特点分析回答;
(2)根据过滤的原理和玻璃棒的应用分析回答;
(3)根据物质的反应、方程式的写法分析回答;
(4)根据物质的变化和应用分析回答。
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的制备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
20.【答案】CuO C 作燃料或冶炼金属等 分解反应 硫酸铜溶液或氯化铜溶液等
【解析】解:(1)A∼G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E为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则E为铁,F是黑色固体,E可以生成F,所以F为四氧化三铁,G为红色固体,C是黑色固体,C与G可以相互转化,G可以为铜,C可以为氧化铜,A可以与E(铁)、G(铜)反应,A可以生成C(氧化铜),所以A可以为氧气;B常温下是无色液体,与A(氧气)可以相互转化,B为水,B与H可以相互转化,H为氢气,D是黑色固体,D为单质,可与氧气反应,同时可以生成E(铁),与A(氧气)、C(氧化铜)反应,D为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C和D化学式分别为CuO,C;
(2)H为氢气,可以作燃料或冶炼金属等;
(3)B为水,A为氧气;B→A反应是水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4)E为铁,G为铜,要将铁转化为铜,可以将铁加入铜盐的溶液中,例如硫酸铜溶液或氯化铜溶液等。
故答案为:(1)CuO;C;
(2)作燃料或冶炼金属等;分解反应;
;
(4)硫酸铜溶液或氯化铜溶液等。
根据A∼G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E为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则E为铁,F是黑色固体,E可以生成F,所以F为四氧化三铁,G为红色固体,C是黑色固体,C与G可以相互转化,G可以为铜,C可以为氧化铜,A可以与E(铁)、G(铜)反应,A可以生成C(氧化铜),所以A可以为氧气;B常温下是无色液体,与A(氧气)可以相互转化,B为水,B与H可以相互转化,H为氢气,D是黑色固体,D为单质,可与氧气反应,同时可以生成E(铁),与A(氧气)、C(氧化铜)反应,D为碳,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1.【答案】长颈漏斗 D2KClO3−MnO2△2KCl+3O2↑② c 试管内液面上升 将集气瓶中的空气完全排出
【解析】解:(1)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故答案为:长颈漏斗;
(2)图A的试管中没有棉花团,因此是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配平即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小丽同学在实验时发现试管固定的太高,应调节图中的旋钮②;故答案为:D;2KClO3−MnO2△2KCl+3O2↑;②;
(3)F装置的用途较多,若用装置来除去氧气中混有的水蒸气,瓶内盛放浓硫酸后,气体应从长管进入;故答案为:c;
(4)小芳将收集满氨气的试管倒扣在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水中,除观察到酚酞试液变色的现象外,还观察到的现象是:试管内液面上升,因为试管内外产生压强差;故答案为:试管内液面上升;
(5)C和E装置中的导管均应接近仪器b的底部,目的是:将集气瓶中的空气完全排出;故答案为:将集气瓶中的空气完全排出。
(1)仪器的名称和用途;
(2)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
(3)F装置的用途较多,若用装置来除去氧气中混有的水蒸气,瓶内盛放浓硫酸后,气体应从长管进入;
(4)小芳将收集满氨气的试管倒扣在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水中,除观察到酚酞试液变色的现象外,还观察到的现象是:试管内液面上升;
(5)C和E装置中的导管均应接近仪器b的底部,目的是:将集气瓶中的空气完全排出。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2.【答案】反应物中不含有氮元素,不能生成氮气 碘化钾 已变质 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 CO32−
【解析】解:(1)小贝分析猜想2不成立,理由是反应物中不含有氮元素,不能生成氮气。
故填:反应物中不含有氮元素,不能生成氮气。
(2)根据主要原料的成分分析,此物质可能是碘化钾,由此推断“大象牙膏”的反应原理:过氧化氢在碘化钾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故填:碘化钾;。
(3)实验二中,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
(4)根据实验四中的反应现象可知,该食品干燥剂已变质,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
故填:已变质。
(5)小贝发现自己做的实验效果远不如“大象牙膏”实验,她排除原料纯度不够、浓度低等原因之外,还发现一个关键原因是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
故填: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
(6)小贝发现几个实验均能成功产生气体,是因为固体原料成分中都含有一种相同的碳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故填:CO32−。
(1)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2)过氧化氢在碘化钾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3)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4)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5)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
(6)碳酸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3.【答案】提供水蒸气 不正确,排出的是装置中的空气和水蒸气 产生气泡 二 三 23.23Fe+4H2O(气
【解析】解:(1)A装置的作用是提供水蒸气。
故填:提供水蒸气。
(2)不正确,排出的是装置中的空气和水蒸气。
故填:不正确,排出的是装置中的空气和水蒸气。
(3)取少量黑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产生气泡,是因为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即样品中含有铁,说明猜想二不成立。
故填:二。
(4)铁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
Fe+2HCl=FeCl2+H2↑,
56 2
5.6g0.2g
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产生0.2g氢气,消耗铁足量是5.6g,因此样品中含有铁和四氧化三铁,说明猜想三成立。
故填:三。
(5)另取34.4g黑色固体在高温条件下与足量的CO反应,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变为28.0g,四氧化三铁中氧元素质量:34.4g−28.0g=6.4g,四氧化三铁质量:6.4g÷64232=23.2g。
故填:23.2.
(6)根据以上探究,高温条件下Fe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Fe+4H2O(气。
故填:3Fe+4H2O(气。
A装置的作用是提供水蒸气。
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高温条件下Fe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4.【答案】2.6偏大
【解析】解:(1)铁粉与稀硫酸反应,而铜粉不与稀硫酸反应,原混合物中铁粉的质量为4.2g−1.6g=2.6g,故填:2.6;
(2)设铜粉完全灼烧后生成氧化铜的质量为x
2Cu+O2−△2CuO
128 160
1.6gx
128160=1.6gx
x=2g
分析图像可知,m即为反应生成氧化铜的质量,则m值为2;
答:m值为2;
(3)实验过程中所加稀硫酸的量不足,铁粉就不能反应完,则b点的固体成分为铜和铁,质量大于1.6g,灼烧后m值也会偏大,故填:偏大。
(1)依据铜的化学性质,结合图像数据分析;
(2)依据铜与氧气反应方程式,结合数据分析;
(3)依据实验过程中所加稀硫酸的量不足,b点的固体成分分析。
此题是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主要是利用图像及反应方程式来分析和解决化学计算中的有关问题,结合各方面的条件得出正确结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共5页。
这是一份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中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