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1年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年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01
    2021年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02
    2021年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03
    还剩2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年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共31页。

    2021年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体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为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其中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  )
    A.戴口罩 B.勤洗手 C.酒精消毒 D.不聚众
    2.(2分)我们可以采用戴口罩的方式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其中口罩的主要材料聚丙烯纤维属于以下哪种材料(  )
    A.合成材料 B.天然有机物 C.金属材料 D.无机材料
    3.(2分)化学概念相互间存在如图3种关系,下列对概念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碱性物质与盐属于并列关系
    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D.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4.(2分)元素X的核电荷数为a,它的阳离子Xm+与元素Y的阴离子Yn﹣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元素Y的核电荷数是(  )
    A.a+m+n B.a﹣m﹣n C.m+n﹣a D.m﹣n﹣a
    5.(2分)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量筒读数 B.倾倒液体
    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 D.检查装置气密性
    6.(2分)在一个密闭的钢筒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电火花作用下,发生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反应前质量/g
    64
    10
    1
    25
    反应后质量/g

    54
    37
    9
    已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丁的2倍,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
    A.1:2 B.1:1 C.2:1 D.2:3
    7.(2分)下列数轴描述错误的是(  )
    A.
    B.
    C.
    D.
    8.(2分)试管内壁附着的下列物质不能用稀盐酸浸泡而除去的是(  )
    A.硫酸铜溶液与烧碱溶液反应后留下的蓝色固体
    B.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反应后留下的白色固体
    C.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留下的黑色物质
    D.氯化钡溶液和纯碱溶液反应后留下的白色固体
    9.(2分)有4瓶常用溶液:①BaCl2溶液,②NaCl溶液,③Na2SO4溶液,④CuSO4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可通过实验方法将它们一一鉴别开来,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可能是(  )
    A.①④③② B.①③④② C.④①③② D.④②①③
    10.(2分)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
    A.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B.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C.向一定体积的水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某温度下,向一定量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先在A、B、C中选择一个符合题的选项,然后在D处补充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的选择2分,填充1分)
    11.(3分)下列各组物质中,前一种是化合物,后一种是混合物的是   
    A.盐酸,空气
    B.熟石灰,石灰石
    C.氯化钠,液态汞
    D.   
    12.(3分)如图所示,试管中盛有水,将气球中的某种物质小心的倒入试管中,能观察到气球变大的物质是   
    A.生石灰
    B.氯化钠
    C.硝酸铵
    D.   

    13.(3分)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有关物质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能溶解很多物质﹣﹣﹣﹣作溶剂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干燥氨气
    C.盐酸具有挥发性﹣﹣﹣﹣﹣﹣除铁锈
    D.氧化钙能与水反应﹣﹣﹣﹣﹣﹣﹣﹣   
    14.(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碘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53
    B.碘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6.9g
    C.碘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3
    D.   

    15.(3分)表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分离铜粉和铁粉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
    B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
    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
    C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少量一氧化碳
    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灼热的氧化铁和澄清石灰水,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D
    鉴别固体氢氧化钠和固体氯化铵
       
    三、填空与说明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16.(4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物质的俗名,比如小苏打、碱石灰等请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完成下面各题
    (1)苏打溶液中的阳离子   ;
    (2)请标出干冰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
    (3)苛性钠   ;
    (4)生石灰加水后所得溶液的溶质   。
    17.(8分)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t2°C时a的溶解度是   ,该温度下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2)P点的含义是   ;
    (3)t2°C时将a物质100g加入到200g水中充分搅拌,形成溶液的质量是   g;
    (4)若b中含有少量a,要提纯b,应用   ;
    (5)某温度下c物质的在不改变溶质质量分数的前提下将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

    18.(5分)酒精是一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其可以通过粮食发酵制备所以属于   能源,化学式为   ,在新型冠状病毒的预防方法中我们可以通过使用酒精、84消毒液等进行消毒,当采用酒精喷雾消毒时因为增大了   所以应避免明火以免引发火灾,84消毒液虽然没有火灾的危险,但是使用时一定不能和洁厕灵混合因为84消毒液中的次氯酸钠(NaClO) 会和洁厕灵中的HCl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一种有刺激性的气体单质,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9.(5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参观制碱厂后,获得以下信息并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 查阅资料)
    ①生产原料粗盐中含有少量可溶性杂质(MgSO4和CaCl2 )及不溶性杂质,生产过程中需先将粗盐精制。
    生产原理NaCl+NH3+CO2+H2O═NaHCO3↓+NH4Cl,分离得晶体A,并使其充分受热,可分解制得纯碱及两种常见的氧化物。
    ③氯化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NH4ClNH3↑+HCl↑。
    ④部分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问题讨论)
    (1)①写出加入NaOH溶液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操作I的名称是   ;
    ③反应(1)中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   。
    (2)上述生产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填字母)。
    A.NH3
    B.NaOH
    C.HCl
    D.CO2
    20.(8分)如图所示,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和B可发生中和反应,B为人体胃液中的一种物质,D为厨房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调味品,但人体摄入过多可能引发高血压,F可供给呼吸,X为一种蓝绿色溶液。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A的俗名为   。
    (2)E的化学式为   。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基本反应类型   。
    (4)反应②中分别与电源正极、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   。
    (5)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3题,共25分)
    21.(8分)通过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甲   ;乙   。
    (2)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用D装置收集氧气,验满方法是   。
    (3)实验室可用B或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用C装置相对于B装置的主要优点是   。
    (4)若用D装置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则装置中应盛放的试剂是   。
    22.(10分)据媒体报道某家长带小孩在下水道井盖小孔上点燃鞭炮后,投入下水道内,发生爆炸。同学们对此很好奇并要探究某下水道的气体的成分:(提示:氢氧化钠溶液能充分吸收二氧化碳)
    (猜想)
    I.含有可燃性气体CO;
    Ⅱ.含有可燃性气体CH4;
    Ⅲ.含有可燃性气体   和   。
    (收集气体)
    用大的可乐塑料瓶装满水,打开瓶盖用绳子吊入下水道中,用铁钩将矿泉水瓶倒转,使水倒出,将瓶提到井口迅速盖好瓶盖备用,该方法是   法收集气体。
    (进行实验)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1)
    导出瓶中气体,通过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目的是除去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
    (2)
    再通过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目的是除去
    (3)
    将步骤(2)的气体导出点燃
    ①用干燥且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③用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①烧杯内壁有   
    ②烧杯内壁变浑浊
    ①证明该气体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②证明该气体中一定含有   元素
    (作出判断)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甲同学认为猜想Ⅲ正确,而乙同学认为甲的判断不严谨。因为猜想   也有相同的现象。如需进一步确认还应检验   的存在。利用其化学性质检验的方法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3.(7分)银白色的金属钠是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药品,其化学性质十分活泼。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将一小块银白色的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会发生下列变化:钠 钠的氧化物 氢氧化钠溶液白色固体
    [查阅资料]
    A.钠的氧化物有氧化钠(Na2O)和过氧化钠(Na2O2),都能与水反应,反应化学方程式如下:Na2O+H2O=2NaOH;2Na2O2 +2H2O=4NaOH+O2↑
    B.CaCl2溶液呈中性;碳酸钠溶液能与C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C.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方程式有:
    Na2CO3 +HCl=NaHCO3 +NaCl (盐酸量不足)
    Na2CO3+2HCl=2NaCl+H2O+CO2↑ (盐酸量过量)
    探究一:钠的氧化物是Na2O还是Na2O2 ?
    (1)为检验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的产物,是Na2O还是Na2O2,完成实验方案:
    选取试剂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产物为Na2O
    探究二:白色固体是NaOH还是Na2CO3 ?
    (2)钠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得到白色固体的成分
    猜想1:Na2CO3 猜想2:NaOH 猜想3:Na2CO3和NaOH
    [实验1]取少量白色固体加水配成溶液,再滴入几滴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化学小组认为:据此现象,还不能得出猜想2成立。理由是   。
    [实验2]化学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白色固体配成溶液,加入足量   
       
    猜想3成立
    ②过滤,取少量滤液滴入   
       
    五、计算题(共10分)
    24.(10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一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取13.25g碳酸钠样品(杂质既不溶于酸也不溶于水)放入烧杯中,加入95.8g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向其中加入稀硫酸,测得反应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右图所示,请根据题意解答问题:
    (1)当加入196g稀硫酸时,放出气体的质量为   g.
    (2)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
    (3)试通过计算求出加入98g稀硫酸(即A点)时烧杯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4)假如对气体的测量与其它称量都准确,但该实验测得的碳酸钠质量分数要比实际值偏小,原因是:   .


    2021年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体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为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其中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  )
    A.戴口罩 B.勤洗手 C.酒精消毒 D.不聚众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戴口罩、勤洗手、不聚众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戴口罩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勤洗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酒精消毒,消毒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不聚众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2分)我们可以采用戴口罩的方式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其中口罩的主要材料聚丙烯纤维属于以下哪种材料(  )
    A.合成材料 B.天然有机物 C.金属材料 D.无机材料
    【分析】根据聚丙烯纤维是合成纤维的一种,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聚丙烯纤维是合成纤维的一种,合成纤维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聚丙烯纤维是合成纤维的一种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2分)化学概念相互间存在如图3种关系,下列对概念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碱性物质与盐属于并列关系
    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D.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分析】A、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B、根据盐可能显中性、酸性或碱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单质与化合物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D、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解答】解:A、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与纯净物属于并列关系,故选项说法错误。
    B、盐可能显中性、酸性或碱性,碱性物质与盐属于交叉关系,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单质与化合物属于并列关系,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化合物与氧化物是包含关系,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盐的化学性质、单质与化合物、氧化物等的特征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2分)元素X的核电荷数为a,它的阳离子Xm+与元素Y的阴离子Yn﹣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元素Y的核电荷数是(  )
    A.a+m+n B.a﹣m﹣n C.m+n﹣a D.m﹣n﹣a
    【分析】设元素Y的核电荷数是b,X失去m个电子后变为Xm+,Y得到n个电子后变为Yn﹣,根据电子层结构相同,即核外电子数相同,列出等式求解即可。
    【解答】解:设元素Y的核电荷数是b,
    因为X的核电荷数为a,它的阳离子Xm+,所以它的离子中带有(a﹣m)个电子,
    因为阳离子Xm+与元素Y的阴离子Yn﹣电子层结构相同,即核外电子数相同
    所以b+n=a﹣m,即b=a﹣m﹣n。
    故选:B。
    【点评】主要考查了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要知道原子不显电性,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若质子数大于电子数,则微粒带正电;若质子数小于电子数,则微粒带负电。
    5.(2分)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量筒读数 B.倾倒液体
    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 D.检查装置气密性
    【分析】A、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酒加热液体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使用量同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内液体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气密性良好,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2分)在一个密闭的钢筒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电火花作用下,发生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反应前质量/g
    64
    10
    1
    25
    反应后质量/g

    54
    37
    9
    已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丁的2倍,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
    A.1:2 B.1:1 C.2:1 D.2:3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物质质量的增减可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由增减量的多少可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再结合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关系得出本题答案。
    【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表中乙、丙质量增加,可确定乙、丙为生成物,共增加了(54﹣10)g+(37﹣1)g=80g,
    丁减少了(25﹣9)g=16g,减少的质量还差(80﹣16)g=64g,由此可知64g甲完全反应无剩余。即甲、丁反应时的质量比为64g:16g=4:1。
    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的比为m:n,又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丁的2倍,则2m:n=4:1,解得m:n=2:1。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变化确定了反应物和生成物,再结合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关系,得出反应中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从而加深了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7.(2分)下列数轴描述错误的是(  )
    A.
    B.
    C.
    D.
    【分析】A、根据红磷、白磷、酒精的着火点进行解答;
    B、根据硫在不同物质的化合价进行解答;
    C、根据生铁和钢的区别是含碳量不同进行解答;
    D、根据纯碱、食盐、酸奶溶液的酸碱性进行解答.
    【解答】解:A、红磷的着火点大于白磷的着火点,故A错误;
    B、硫在硫化氢、硫单质、二氧化硫、硫酸中化合价依次升高,故B正确;
    C、生铁和钢的区别是含碳量不同,生铁的含碳量高而钢的含碳量低,故C正确;
    D、纯碱水溶液显碱性,pH大于7;食盐水溶液显中性,pH等于7;酸奶溶液显酸性,pH小于7,故D错误。
    故选:AD。
    【点评】本题可结合的物质的性质来判断题目中的现象表述是否正确.
    8.(2分)试管内壁附着的下列物质不能用稀盐酸浸泡而除去的是(  )
    A.硫酸铜溶液与烧碱溶液反应后留下的蓝色固体
    B.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反应后留下的白色固体
    C.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留下的黑色物质
    D.氯化钡溶液和纯碱溶液反应后留下的白色固体
    【分析】A、根据硫酸铜溶液与烧碱溶液反应后留下的蓝色固体氢氧化铜能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的物质判断。
    B、根据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反应后留下的白色固体是氯化银,氯化银不与盐酸反应进行判断。
    C、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产物及铁的金属活动性判断。
    D、根据氯化钡溶液和纯碱溶液反应后留下的白色固体是碳酸钡,而碳酸钡能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的物质进行判断。
    【解答】解:A、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留下的蓝色固体是氢氧化铜,氢氧化铜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铜从而除去,所以可以。
    B、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反应后留下的白色固体是氯化银,氯化银不与盐酸反应,所以不可以。
    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后留下的固体物质是铁,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的氯化亚铁和氢气,故能用盐酸除去试管内壁附着的铁,所以可以。
    D、氯化钡溶液和纯碱溶液反应后留下的白色固体是碳酸钡,而碳酸钡能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的物质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可以。
    故选:B。
    【点评】酸、碱、盐是初中化学的重点内容,是教学难点,也是考查的重点和热点,透彻理解掌握酸、碱、盐及氧化物的化学性质,了解反应现象、物质状态和颜色,明确各类反应发生的条件,是解题的前提条件。
    9.(2分)有4瓶常用溶液:①BaCl2溶液,②NaCl溶液,③Na2SO4溶液,④CuSO4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可通过实验方法将它们一一鉴别开来,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可能是(  )
    A.①④③② B.①③④② C.④①③② D.④②①③
    【分析】在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中,首先观察有无有特殊颜色的物质,若有,将有颜色的溶液鉴别出来,然后再借用这种溶液鉴别其它溶液把其它没有确定出的物质确定出来;若都没有颜色就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分析鉴别。
    【解答】解:CuSO4溶液是蓝色的,能与CuSO4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的是BaCl2溶液,能与BaCl2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是Na2SO4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溶液,故
    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可能是④①③②或④①②③。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解此类题的思路是:先用物理性质,一般先看颜色、闻气味;再用化学性质,用已鉴定出的药品依次去鉴别其他物质,有不同现象时方可鉴别。
    10.(2分)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
    A.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B.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C.向一定体积的水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某温度下,向一定量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分析】A、根据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产生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分析;
    B、根据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度,不能改变生成物的量分析;
    C、根据氢氧化钠溶液被稀释会使碱性减弱,PH值变小,只能接近于7 分析;
    D、根据饱和溶液不能再继续溶解该种溶质分析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
    【解答】解:A、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产生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是固体,因此固体的质量不会等于0,故A错误;
    B、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度,不能改变生成物的量,因此产生氧气的质量取决于过氧化氢的质量,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产生氧气的质量应该相等,故B错误;
    C、水显中性,一开始滴加应该从7开始并越来越大,故C错误;
    D、某温度下,向一定量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会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当达到饱和溶液不能再继续溶解该种溶质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再发生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是过程与图象结合题,是对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解题的关键是对各个过程进行分析结合图象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判断。
    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先在A、B、C中选择一个符合题的选项,然后在D处补充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的选择2分,填充1分)
    11.(3分)下列各组物质中,前一种是化合物,后一种是混合物的是 B 
    A.盐酸,空气
    B.熟石灰,石灰石
    C.氯化钠,液态汞
    D. 水,自来水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解答】解:A、盐酸、空气都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熟石灰属于化合物,石灰石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
    C、氯化钠属于化合物,液态汞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D、水属于化合物,自来水属于混合物;故答案为:水,自来水;(合理即可)
    故选B;故答案为:水,自来水;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2.(3分)如图所示,试管中盛有水,将气球中的某种物质小心的倒入试管中,能观察到气球变大的物质是 A 
    A.生石灰
    B.氯化钠
    C.硝酸铵
    D. 氢氧化钠 

    【分析】试管中盛有水,将气球中的某种物质小心的倒入试管中,能观察到气球变大,则液体与装置内的水反应后或溶解后,生成了气体会放出了大量的热,瓶内压强增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瓶内压强增大,能使气球变大,故选项正确。
    B、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基本不变,瓶内压强不变,不能使气球变大,故选项错误。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瓶内压强减小,能使气球变小,故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瓶内压强增大,能使气球变大。
    故选:A;氢氧化钠。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使装置中的气球变大的原理(反应或溶解放热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3分)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有关物质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水能溶解很多物质﹣﹣﹣﹣作溶剂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干燥氨气
    C.盐酸具有挥发性﹣﹣﹣﹣﹣﹣除铁锈
    D.氧化钙能与水反应﹣﹣﹣﹣﹣﹣﹣﹣ 作干燥剂 
    【分析】A、根据水能溶解很多物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生石灰能与水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水能溶解很多物质,可用作溶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但能与氨气反应,不能用于干燥氨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稀盐酸反应,除铁锈不是利用了盐酸具有挥发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可用作干燥剂。
    故答案为:
    A;作干燥剂。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碘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53
    B.碘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6.9g
    C.碘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3
    D. 碘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分析】由题意可知“在元素周期表中,碘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可知碘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由碘的汉语名称,可知其元素种类;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可知其他信息。
    【解答】解:A.53是碘元素的原子序数,即碘原子的质子数为53,而不是中子数,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53,表示原子序数为53;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为53,选项说法正确。
    D.由该元素的名称可知,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故答案为:C;碘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点评】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元素的简单分类。
    15.(3分)表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B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分离铜粉和铁粉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
    B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
    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
    C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少量一氧化碳
    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灼热的氧化铁和澄清石灰水,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D
    鉴别固体氢氧化钠和固体氯化铵
     加水,观察温度变化 
    【分析】A、稀盐酸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B、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氯化铵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
    【解答】解:A、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稀盐酸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导致铁单质不存在了,不能达到分离目的,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加入适量稀盐酸,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后,蒸发得到氯化钠,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溶于水时,温度升高的是氢氧化钠,温度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铵。
    故填:B;加水,观察温度变化。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填空与说明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16.(4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物质的俗名,比如小苏打、碱石灰等请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完成下面各题
    (1)苏打溶液中的阳离子 Na+ ;
    (2)请标出干冰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
    (3)苛性钠 NaOH ;
    (4)生石灰加水后所得溶液的溶质 Ca(OH)2 。
    【分析】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1)苏打溶液中的阳离子是钠离子,表示为:Na+;
    (2)干冰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4价,表示为:;
    (3)苛性钠是氢氧化钠,表示为:NaOH;
    (4)生石灰加水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是氢氧化钙,表示为:Ca(OH)2;
    故答案为:(1)Na+;(2); (3)NaOH;(4)Ca(OH)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7.(8分)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t2°C时a的溶解度是 50g ,该温度下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33.3% ;
    (2)P点的含义是 t1℃时,a、c物质溶解度相同 ;
    (3)t2°C时将a物质100g加入到200g水中充分搅拌,形成溶液的质量是 300 g;
    (4)若b中含有少量a,要提纯b,应用 蒸发结晶 ;
    (5)某温度下c物质的在不改变溶质质量分数的前提下将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升高温度 。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计算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
    【解答】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2°C时,a的溶解度是50g,该温度下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0%=33.3%;
    (2)P点的含义是:t1℃时,a、c物质溶解度相同;
    (3)t2°C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将a物质100g加入到200g水中充分搅拌,形成溶液的质量是300g;
    (4)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若b中含有少量a,要提纯b,应用蒸发结晶;
    (5)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某温度下c物质的在不改变溶质质量分数的前提下将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升高温度。
    故答案为:(1)50g;33.3%;
    (2)t1℃时,a、c物质溶解度相同;
    (3)300;
    (4)蒸发结晶;
    (5)升高温度。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8.(5分)酒精是一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其可以通过粮食发酵制备所以属于 可再生 能源,化学式为 C2H5OH ,在新型冠状病毒的预防方法中我们可以通过使用酒精、84消毒液等进行消毒,当采用酒精喷雾消毒时因为增大了 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所以应避免明火以免引发火灾,84消毒液虽然没有火灾的危险,但是使用时一定不能和洁厕灵混合因为84消毒液中的次氯酸钠(NaClO) 会和洁厕灵中的HCl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一种有刺激性的气体单质,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ClO+2HCl═NaCl+H2O+Cl2↑ 。
    【分析】根据酒精可用粮食发酵制备,酒精喷雾消毒,接触面积大,次氯酸钠(NaClO) 会和洁厕灵中的HCl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一种有刺激性的气体单质,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酒精可用粮食发酵制备,属于可再生能源,化学式为C2H5OH。
    采用酒精喷雾消毒时,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应避免明火以免引发火灾。
    次氯酸钠(NaClO) 会和洁厕灵中的HCl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一种有刺激性的气体单质,由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的单质是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O+2HCl═NaCl+H2O+Cl2↑。
    故答案为:
    可再生;C2H5OH;与氧气的接触面积;NaClO+2HCl═NaCl+H2O+Cl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能源的分类、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常见有机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5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参观制碱厂后,获得以下信息并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 查阅资料)
    ①生产原料粗盐中含有少量可溶性杂质(MgSO4和CaCl2 )及不溶性杂质,生产过程中需先将粗盐精制。
    生产原理NaCl+NH3+CO2+H2O═NaHCO3↓+NH4Cl,分离得晶体A,并使其充分受热,可分解制得纯碱及两种常见的氧化物。
    ③氯化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NH4ClNH3↑+HCl↑。
    ④部分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问题讨论)
    (1)①写出加入NaOH溶液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gSO4+2NaOH═Mg(OH)2↓+Na2SO4 ;
    ②操作I的名称是 过滤 ;
    ③反应(1)中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 除去Na2CO3和NaOH 。
    (2)上述生产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A、C、D (填字母)。
    A.NH3
    B.NaOH
    C.HCl
    D.CO2
    【分析】(1))①根据氢氧化钠能与氯化镁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根据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来分析;
    ③根据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是过量的能与稀盐酸反应分析回答;
    (2)根据流程图,反应物与生成物中的共同物质考虑。
    【解答】解:(1)①)①硫酸镁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gSO4+2NaOH═Mg(OH)2↓+Na2SO4;故填:MgSO4+2NaOH═Mg(OH)2↓+Na2SO4;
    ②操作I是分离产生的难溶性固体,即过滤操作;故填:过滤;
    ③由于溶液中有加入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所以反应(1)中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故填:除去Na2CO3和NaOH;
    (2)根据生产流程中涉及的方程式和流程图,发现二氧化碳、氨气、氯化氢、碳酸钠为重复使用的物质;故填:A、C、D。
    【点评】本题充分考查利用课本知识解决新问题能力,能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稍大。
    20.(8分)如图所示,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和B可发生中和反应,B为人体胃液中的一种物质,D为厨房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调味品,但人体摄入过多可能引发高血压,F可供给呼吸,X为一种蓝绿色溶液。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A的俗名为 火碱、烧碱、苛性钠 。
    (2)E的化学式为 H2 。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 2H2↑+O2↑ ,其基本反应类型 分解反应 。
    (4)反应②中分别与电源正极、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 1:2 。
    (5)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 。
    【分析】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本题的解题突破口是: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成分,故A是盐酸,D为厨房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调味品,故D是氯化钠,F可供给呼吸,故F是氧气,C通电生成的E是氢气,X为一种蓝绿色溶液,故X是氯化铜,能与A反应生成氯化钠,故A是氢氧化钠,据此解答。
    【解答】解: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成分,故A是盐酸,D为厨房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调味品,故D是氯化钠,F可供给呼吸,故F是氧气,C通电生成的E是氢气,X为一种蓝绿色溶液,故X是氯化铜,能与A反应生成氯化钠,故A是氢氧化钠,带入框图推断合理。
    (1)A是氢氧化钠,故A的俗名为火碱、烧碱、苛性钠;
    (2)E是氢气,其化学式为H2;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 2H2↑+O2↑,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4)电解水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则反应②中分别与电源正极、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
    (5)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故答案为:(1)火碱、烧碱、苛性钠;
    (2)H2;
    (3)2H2O 2H2↑+O2↑;分解反应;
    (4)1:2;
    (5)2H2+O22H2O;
    【点评】本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题,关键是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然后根据框图结合物质的性质,推断得出其他物质的化学式。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3题,共25分)
    21.(8分)通过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甲 酒精灯 ;乙 长颈漏斗 。
    (2)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A (填字母),用D装置收集氧气,验满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b管口处,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集满 。
    (3)实验室可用B或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选用C装置相对于B装置的主要优点是 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
    (4)若用D装置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则装置中应盛放的试剂是 浓硫酸 。
    【分析】据图即可知道有关仪器的名称;
    根据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
    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仪器甲是酒精灯;乙是长颈漏斗,故填:酒精灯;长颈漏斗。
    (2)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是固体加热型反应,故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A,用D装置收集氧气,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故从a口进入,验满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b管口处,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集满,故填:A;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b管口处,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集满。
    (3)实验室可用B或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选用C装置相对于B装置,C中的多孔隔板和活塞的控制,可控制反应的 发生和停止,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可控制反应的 发生和停止。
    (4)若用D装置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则装置中应盛放的试剂是浓硫酸,故填:浓硫酸。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2.(10分)据媒体报道某家长带小孩在下水道井盖小孔上点燃鞭炮后,投入下水道内,发生爆炸。同学们对此很好奇并要探究某下水道的气体的成分:(提示:氢氧化钠溶液能充分吸收二氧化碳)
    (猜想)
    I.含有可燃性气体CO;
    Ⅱ.含有可燃性气体CH4;
    Ⅲ.含有可燃性气体 CO 和 CH4 。
    (收集气体)
    用大的可乐塑料瓶装满水,打开瓶盖用绳子吊入下水道中,用铁钩将矿泉水瓶倒转,使水倒出,将瓶提到井口迅速盖好瓶盖备用,该方法是 排水法 法收集气体。
    (进行实验)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1)
    导出瓶中气体,通过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目的是除去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
    (2)
    再通过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目的是除去
    (3)
    将步骤(2)的气体导出点燃
    ①用干燥且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③用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①烧杯内壁有 水珠 
    ②烧杯内壁变浑浊
    ①证明该气体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②证明该气体中一定含有 碳 元素
    (作出判断)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甲同学认为猜想Ⅲ正确,而乙同学认为甲的判断不严谨。因为猜想 Ⅱ 也有相同的现象。如需进一步确认还应检验 CO 的存在。利用其化学性质检验的方法是 CuO+COCu+CO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分析】(猜想)根据CO和CH4 都具有可燃性进行猜想;
    (收集气体)根据收集气体的方法分析回答。
    (进行实验) 根据验证可燃物中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的方法分析回答。
    (作出判断)根据甲烷的组成元素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解答】解:(猜想)含有可燃性气体可能是CO和CH4混合气体。
    (收集气体)用大的可乐塑料瓶装满水,打开瓶盖用绳子吊入下水道中,用铁钩将矿泉水瓶倒转,使水倒出,将瓶提到井口迅速盖好瓶盖备用,该方法是排水法收集气体。
    (进行实验)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1)
    导出瓶中气体,通过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目的是除去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
    (2)
    再通过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目的是除去水蒸气
    (3)
    将步骤(2)的气体导出点燃
    ①用干燥且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②用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①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②烧杯内壁变浑浊
    ①证明该气体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②证明该气体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作出判断】
    甲的判断不严谨,是因为甲烷中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在实验时也有相同的现象,如需进一步确认还应检验一氧化碳的存在,利用其化学性质检验的方法是: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时,如果黑色固体变成红色固体,说明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COCu+CO2。
    故答案为:(猜想)CO和CH4。
    (收集气体)水法。
    (进行实验) 水珠;碳。
    (作出判断)Ⅱ;CO;CuO+COCu+CO2。
    【点评】物质的推断是初中化学的难重点,了解物质的性质是解题的前提条件,解题时还要注意前后步骤间的联系,充分利用综合归纳法得出完整合理的结论。
    23.(7分)银白色的金属钠是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药品,其化学性质十分活泼。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将一小块银白色的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会发生下列变化:钠 钠的氧化物 氢氧化钠溶液白色固体
    [查阅资料]
    A.钠的氧化物有氧化钠(Na2O)和过氧化钠(Na2O2),都能与水反应,反应化学方程式如下:Na2O+H2O=2NaOH;2Na2O2 +2H2O=4NaOH+O2↑
    B.CaCl2溶液呈中性;碳酸钠溶液能与C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C.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方程式有:
    Na2CO3 +HCl=NaHCO3 +NaCl (盐酸量不足)
    Na2CO3+2HCl=2NaCl+H2O+CO2↑ (盐酸量过量)
    探究一:钠的氧化物是Na2O还是Na2O2 ?
    (1)为检验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的产物,是Na2O还是Na2O2,完成实验方案:
    选取试剂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水 
     取少量的固体于试管中,然后滴加适量的水,无明显变化 
    产物为Na2O
    探究二:白色固体是NaOH还是Na2CO3 ?
    (2)钠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得到白色固体的成分
    猜想1:Na2CO3 猜想2:NaOH 猜想3:Na2CO3和NaOH
    [实验1]取少量白色固体加水配成溶液,再滴入几滴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化学小组认为:据此现象,还不能得出猜想2成立。理由是 固体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滴加少量盐酸,如果盐酸不能把氢氧化钠完全消耗时,也不会产生气泡 。
    [实验2]化学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白色固体配成溶液,加入足量 氯化钙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3成立
    ②过滤,取少量滤液滴入 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色 
    【分析】(1)根据题干中有关氧化钠(Na2O)和过氧化钠(Na2O2)的化学性质来分析解答;
    (2)根据氢氧化钠与碳酸钠的性质及其检验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1)钠的氧化物有氧化钠(Na2O)和过氧化钠(Na2O2),都能与水反应,反应化学方程式如下:Na2O+H2O=2NaOH;2Na2O2 +2H2O=4NaOH+O2↑,检验固体是Na2O还是Na2O2时,可取少量的固体于试管中,然后滴加适量的水,若有气泡产生,说明固体是Na2O2;若无明显变化,说明固体是Na2O;
    故答案为:
    选取试剂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的固体于试管中,然后滴加适量的水,无明显变化
    产物为Na2O
    (2)[实验1]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用足量水溶解,再向溶液中滴加几滴稀盐酸,未发现有气泡产生,据此现象不能认为NaOH未变质,这是因为若固体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滴加少量盐酸,如果盐酸不能把氢氧化钠完全消耗时,也不会产生气泡;故答案为:固体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滴加少量盐酸,如果盐酸不能把氢氧化钠完全消耗时,也不会产生气泡;
    [实验2]①将该样品配制成溶液,滴加过量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②对①进行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由此可知,猜想3成立。
    故答案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白色固体配成溶液,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3成立
    ②过滤,取少量滤液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色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五、计算题(共10分)
    24.(10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一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取13.25g碳酸钠样品(杂质既不溶于酸也不溶于水)放入烧杯中,加入95.8g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向其中加入稀硫酸,测得反应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右图所示,请根据题意解答问题:
    (1)当加入196g稀硫酸时,放出气体的质量为 4.4 g.
    (2)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80% .
    (3)试通过计算求出加入98g稀硫酸(即A点)时烧杯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4)假如对气体的测量与其它称量都准确,但该实验测得的碳酸钠质量分数要比实际值偏小,原因是: 反应在溶液中进行,产生的CO2能溶于水,使测出的CO2质量比实际产生的小,致使碳酸钠质量也偏小 .

    【分析】(1)由图可看出当加入98g硫酸是反应恰好完成,生成4.4g二氧化碳,当继续加硫酸时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变.
    (2)可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进而计算质量分数.
    (3)可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生成硫酸钠的质量,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求出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即可求出质量分数.
    (4)根据二氧化碳可以溶于水来分析.
    【解答】解:(1)由图可看出当加入98g硫酸是反应恰好完成,生成4.4g二氧化碳,当继续加硫酸时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变,所以加入硫酸196g是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也是4.4g,故答案为:4.4
    (2)设样品中Na2CO3质量为X,反应生成Na2SO4的质量为y,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106 142 44
    X Y 4.4g

    解得:X=10.6g,Y=14.2g
    所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100%=80%
    答: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0%
    (3)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7.1%
    答:此时该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1%.
    (4)因为二氧化碳可以溶于水,会使收集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减少.
    故答案为:反应在溶液中进行,产生的CO2能溶于水,使测出的CO2质量比实际产生的小,致使碳酸钠质量也偏小.
    【点评】解答本题有两个易错点,一是不能正确理解图示数据,误将第一问答案计算为8.8g,二是第三问所得溶液的质量误将13.25作为碳酸钠的质量去求,学生可参照解答加以理解.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化学九上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化学九上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和的说法正确的是,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潍坊市市区中考化学三模试题: 这是一份2022年潍坊市市区中考化学三模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为合格,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文件包含第1课时初步认识比热容pptx、加热水和煤油mp4、比较水沙石的比热容mp4、比较金属的比热熔冰mp4、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对比mp4、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对比swf等6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