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江西省中考化学模拟示范试卷(一)
展开2021年江西省中考化学模拟示范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代号填在试卷的相应位置上)
1.(2分)汽车的以下组成部分中,使用了合成材料的是( )
A.橡胶轮胎 B.钢板车身 C.陶瓷刹车盘 D.前挡风玻璃
2.(2分)下列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对应不正确的是( )
A.纯碱一Na2CO3 B.干冰一CO2
C.消石灰一CaO D.酒精一C2H5OH
3.(2分)下列方法能将烧杯内一支燃着的小蜡烛熄灭,其中灭火原理与其他三种不同的是( )
A.剪掉烛芯 B.盖上玻璃片
C.倒入二氧化碳气体 D.倒入沙子
4.(2分)下列关于自来水生产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沉淀池中加入的絮凝剂是明矾
B.过滤池中用沙石对水进行过滤
C.用活性炭进行吸附,属于化学变化
D.用氯气、漂白粉等物质进行消毒
5.(2分)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取粗盐 B.溶解
C.过滤 D.蒸发
6.(2分)汉黄苓素(C16H12O5 )是中药黄芩的有效成分之一,对杀伤肿瘤细胞具有独特的作用。下列关于C16H12O5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16H12O5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C16H12O5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4
C.C16H12O5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6:12:5
D.C16H12O5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7.(2分)科学家成功研制出一种合成甲醇的新工艺,其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原子
C.该反应体现了氧气的氧化性
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比为3:2
8.(2分)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需要同时破坏三个条件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所以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一定是催化剂
D.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所以一切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9.(2分)下列图象能正确地表示相关量的变化关系的是( )
A.向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锌粉
B.向饱和Ca(OH)2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C.向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加水稀释氢氧化钠溶液
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先在A、B、C中选择一个正确选项,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试卷的相应位置上,然后在D处补充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的选择2分,填充1分)
10.(3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以下物质的用途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稀有气体用作霓虹灯
B.浓硫酸用于干燥气体
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碳酸氢钠用于
11.(3分)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负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正、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之比为2:1
C.向水中加入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D.本实验可以证明水是由 组成的
12.(3分)硒元素具有防癌、抗癌作用,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有关信息和硒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硒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g
B.硒元素处在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
C.硒原子的中子数是34
D.x=
13.(3分)利用以下实验装置进行有关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a和c组合,可用于氯酸钾制取氧气
B.装置b和d组合,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
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选择装置b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D.用装置e收集甲烷气体时,甲烷气体应从导管的 (选填“m”或“n”)端通入
14.(3分)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取样,加入酚酞溶液
B
鉴别KCl和NH4Cl
取样,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C
除去硫酸铜溶液中的稀硫酸
加入足量的铜
D
鉴别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
三、填空与说明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0分)
15.(4分)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了研究锂电池的三位科学家。锂电池分为锂金属(Li)电池和锂离子电池。早期的锂电池采用金属锂作为负极,二氧化锰作为正极,放电时锂和二氧化锰反应生成亚锰酸锂( LiMnO2)。根据以上内容,用化学用语填空:
(1)锂离子: 。
(2)LiMnO2中锰元素的化合价: 。
(3)上述锂电池放电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6.(7分)某校同学到该校当地的蔬菜生产基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1)同学们参观时了解到,种植蔬菜常常要施加氮肥,以下属于氮肥的是 (填字母)。
A.尿素:CO(NH2)2
B.碳酸氢铵:NH4 HCO3
C.硫酸钾:K2SO4
D.磷酸钙:Ca3(PO4)2
(2)口渴的同学从井里取出井水,若要鉴别该井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以加入 。
(3)中午,同学们在农家大灶前生火做饭,生火时要用扇子多扇动,其目的是 ;炒菜用的锅是铁锅,可以补充铁元素,铁元素属于人体中的 (选填“常量“或“微量“)元素;炒完菜后,防止铁锅生锈的方法是 。
(4)同学们的午餐食谱有米饭、辣椒炒蛋、炒青菜和豆角炒肉,这些食物中主要能补充糖类的是 。
17.(5分)根据所给的碳酸钠的溶解度及相关溶解度曲线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碳酸钠的溶解度/g
6
10
18
36.5
50
(1)分别将10g、20g、20g碳酸钠固体放入20℃、20℃、40℃的100g水中充分溶解。图中烧杯 (填序号)中溶液是饱 和溶液,该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是 。
(2)图中曲线 ( 选填“甲”或“乙”)表示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
(3)将t2℃时100 g甲和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溶质质量:甲=乙
B.溶剂质量:甲>>乙
C.溶液质量:甲<乙
D.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18.(6分)工业上生产硫酸铜的过程如图所示。
已知:Cu+Fe2(SO4)3═CuSO4+2FeSO4。
(1)步骤IV中的操作是蒸发浓缩、 、过滤。
(2)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有 。
(3)该过程中能够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4)已知步骤V中氢氧化铁加热后生成两种氧化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9.(8分)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七种物质,“→”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 步反应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一”表示相邻的两种物质间会发生反应 (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B、D、G是氧化物,A、D、E、F属于不同类型的化合物,E是人体胃液中的酸。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物质G的化学式: 。
(2)反应C→D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3)写出A和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等质量等浓度的E和F的溶液反应,反应后溶液的pH (选填“>”“<“或“=”)7。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共25分)
20.(8分)根据下列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一】
(1)原装置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
(2)改进装置也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假设装置气密性良好,用电阻丝点燃白磷,白磷燃烧的现象是 ,U形管内左侧液面的高度变化是 (填字母)。
A.上升
B.下降
C.先上升后下降
D.先下降后上升
(3)改进装置中反应结束后,U形管左侧液面上方的剩余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由实验现象可知该气体的物理性质是 。
【实验二】
(4)改进装置中的棉签a上沾有酚酞溶液,棉签b上沾有浓氨水,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到棉签 (选填“a”或“b“)变红,其微观解释是 ,改进装置相比原装置的优点是 (写一条即可)。
21.(8分)某混合气体中含有CO、CO2、H2、H2O中的一种或几种。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气体进行下列探究。
【实验过程】兴趣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假设每个装置中药品都是足量的)。
【实验现象】A和F中的白色粉末变为蓝色,B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E中的黑色粉末变红,其他装置中未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
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D中盛放的试剂是 ,装置G中盛放的试剂是 。
(2)装畳B和C不能颠倒顺序的原因是 。
(3)写出装置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结论】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气体是 (填化学式)。
22.(9分)Ⅰ.化学老师在讲“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変化”时,进行了如图演示实验。
实验现象:烧杯A和烧杯B中的反应均为 (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烧杯A中除了热量的变化,还会出现的实验现象是 。
Ⅱ.实验后的废液处理:
小明同学在课后帮老师处理废液时发现,烧杯A中无固体剩余,烧杯B底部有白色沉淀物。将烧杯B中的上层清液逐渐倒入烧杯A的过程中,刚开始没有明显现象,一会儿后出现白色沉淀。刚开始没有明显现象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产生的白色沉淀是 (填化学式)。然后他将上述混合废液过滤,得到无色滤液。小明与同学对该无色滤液的溶质成分展开讨论。
【提出猜想】
猜想1:氯化钙;
猜想2:氯化钙和氢氧化钙;
猜想3: 。
【进行实验】
(1)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 ,说明猜想2错误。
(2)取少量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猜 正确。
【实验反思】反应后滤液的溶质成分中不仅有生成物,还可能有 。
五、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3.(10分)现有13.9g碳酸钠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向其中加入90.5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100g溶液(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的气体质量是 g。
(2)计算13.9 g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3)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2021年江西省中考化学模拟示范试卷(一)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代号填在试卷的相应位置上)
1.(2分)汽车的以下组成部分中,使用了合成材料的是( )
A.橡胶轮胎 B.钢板车身 C.陶瓷刹车盘 D.前挡风玻璃
【分析】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橡胶轮胎是用合成橡胶制成的,合成橡胶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
B、钢板车身是用钢制成的,钢是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C、陶瓷刹车盘是用陶瓷制成的,陶瓷是用泥土烧制而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D、前挡风玻璃是用玻璃制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2.(2分)下列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对应不正确的是( )
A.纯碱一Na2CO3 B.干冰一CO2
C.消石灰一CaO D.酒精一C2H5OH
【分析】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其化学式为Na2CO3,故选项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对应正确。
B、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2,故选项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对应正确。
C、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其化学式为Ca(OH)2,故选项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对应错误。
D、酒精是乙醇的俗称,其化学为C2H5OH,故选项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对应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特别是常见的酸碱盐)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2分)下列方法能将烧杯内一支燃着的小蜡烛熄灭,其中灭火原理与其他三种不同的是( )
A.剪掉烛芯 B.盖上玻璃片
C.倒入二氧化碳气体 D.倒入沙子
【分析】根据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完成。
【解答】解:A、剪掉烛芯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B、盖上玻璃片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C、倒入二氧化碳气体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D、倒入沙子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灭火原理,关键是根据灭火原理解答。
4.(2分)下列关于自来水生产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沉淀池中加入的絮凝剂是明矾
B.过滤池中用沙石对水进行过滤
C.用活性炭进行吸附,属于化学变化
D.用氯气、漂白粉等物质进行消毒
【分析】根据净化水的方法以及原理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A.明矾溶于水后会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加速其沉降,所以沉淀池中加入的絮凝剂是明矾,选项说法正确;
B.过滤池中用沙石对水进行过滤,选项说法正确;
C.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但是此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选项说法错误;
D.净化水的过程中,可用氯气、漂白粉等物质进行消毒,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水的净化方法、原理和相关实验操作等。然后结合实验情景和问题情景,细致地分析题意和实验信息,并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选择好净化的方法,进行净化实验操作,或者是通过细心地思考、探究,来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等。
5.(2分)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取粗盐 B.溶解
C.过滤 D.蒸发
【分析】A、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D、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取用粗盐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
B、溶解时应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所示操作错误。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缺少玻璃棒进行搅拌,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粗盐提纯的实验步骤、各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2分)汉黄苓素(C16H12O5 )是中药黄芩的有效成分之一,对杀伤肿瘤细胞具有独特的作用。下列关于C16H12O5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16H12O5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C16H12O5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4
C.C16H12O5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6:12:5
D.C16H12O5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分析】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和元素的质量分数判断即可。
【解答】解:A、C16H12O5属于有机物,但不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错误;
B、C16H12O5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4,正确;
C、C16H12O5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48:3:20,错误;
D、C16H12O5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2分)科学家成功研制出一种合成甲醇的新工艺,其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原子
C.该反应体现了氧气的氧化性
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比为3:2
【分析】观察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根据微粒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比等。
【解答】解:由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H4+O22CH3OH。
A、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不是置换反应,故A错误;
B、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故B错误;
C、该反应体现了氧气的氧化性,故C正确;
D、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比为2:1,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是对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问题的考查,根据分子构成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结合相关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8.(2分)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需要同时破坏三个条件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所以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一定是催化剂
D.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所以一切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措施来分析;
B.根据中和反应的概念来分析;
C.根据催化剂的概念来分析;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来分析。
【解答】解:A.物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灭火只需破坏一个条件即可,故选项推理错误。
B.中和反应会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
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是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例如杂质在反应前后质量也不变,故选项推理错误。
D.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所以一切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9.(2分)下列图象能正确地表示相关量的变化关系的是( )
A.向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锌粉
B.向饱和Ca(OH)2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C.向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加水稀释氢氧化钠溶液
【分析】A.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至过量,先与硝酸银反应,硝酸银溶液消耗完,再与硝酸铜溶液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来分析;
C.D。
【解答】解:A.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至过量,先与硝酸银反应,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小于生成银的质量,此过程开始时溶液的质量减小,故选项图象对应关系错误。
B.向饱和Ca(OH)2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开始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当温度恢复至室温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选项图象对应关系错误。
C.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后和氯化铜反应,故选项图象对应关系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释,溶液的碱性减弱,pH减小,但始终大于7,故选项图象对应关系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先在A、B、C中选择一个正确选项,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试卷的相应位置上,然后在D处补充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的选择2分,填充1分)
10.(3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以下物质的用途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C
A.稀有气体用作霓虹灯
B.浓硫酸用于干燥气体
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碳酸氢钠用于 烘焙糕点或治疗胃酸过多症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
【解答】解:A、稀有气体用作霓虹灯是利用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浓硫酸用于干燥气体是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熟石灰的碱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D、碳酸氢钠用于烘焙糕点或治疗胃酸过多症等,都属于化学性质;故答案为:烘焙糕点或治疗胃酸过多症;
故选C;故答案为:烘焙糕点或治疗胃酸过多症(合理即可);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物质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1.(3分)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负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正、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之比为2:1
C.向水中加入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D.本实验可以证明水是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的
【分析】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正、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之比为1:2,故选项说法错误。
C、纯水几乎不导电,向水中加入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故答案为:
C;氢元素和氧元素。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3分)硒元素具有防癌、抗癌作用,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有关信息和硒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硒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g
B.硒元素处在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
C.硒原子的中子数是34
D.x= 6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则为稀有气体元素,属于相对稳定结构;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没有单位g,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硒元素的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在第4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34,表示原子序数为34;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34=2+8+18+x,x=6。
故答案:B;6。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3分)利用以下实验装置进行有关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装置a和c组合,可用于氯酸钾制取氧气
B.装置b和d组合,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
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选择装置b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D.用装置e收集甲烷气体时,甲烷气体应从导管的 n (选填“m”或“n”)端通入
【分析】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通常情况下,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解答】解:A.氯酸钾制取氧气,是固体加热制取不易溶于水的气体,所以可用装置a和c组合制取,该选项说法正确;
B.装置b和d组合,不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是因为氢气密度比空气小,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选择装置b不能控制反应速率,但是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用装置e收集甲烷气体时,甲烷密度比空气小,气体应从导管的n端通入。
故填:A;n。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4.(3分)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B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取样,加入酚酞溶液
B
鉴别KCl和NH4Cl
取样,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C
除去硫酸铜溶液中的稀硫酸
加入足量的铜
D
鉴别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
取样,加热,观察是否熔化
【分析】A、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B、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
C、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
D、加热时,能够熔化的是热塑性塑料,不能熔化的是热固型塑料。
【解答】解:A、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取样,加入熟石灰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是氯化铵,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钾,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取样,加热,能够熔化的是热塑性塑料,不能熔化的是热固型塑料。
故填:B;取样,加热,观察是否熔化。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填空与说明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0分)
15.(4分)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了研究锂电池的三位科学家。锂电池分为锂金属(Li)电池和锂离子电池。早期的锂电池采用金属锂作为负极,二氧化锰作为正极,放电时锂和二氧化锰反应生成亚锰酸锂( LiMnO2)。根据以上内容,用化学用语填空:
(1)锂离子: Li+ 。
(2)LiMnO2中锰元素的化合价: LiO2 。
(3)上述锂电池放电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Li+MnO2=LiMnO2 。
【分析】(1)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个易的电子,少于4个易失去电子;再根据离子的写法和化学式的写法考虑。
(2)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解答;
(3)根据氢化锂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锂和氢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答。
【解答】解:(1)最外层电子数是1,小于4,在反应中易失去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写在锂元素的右上角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由于数字是1要省略不写,所以符号为:Li+;
(2)在化合物中锂元素通常显+1价,而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锰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1)+x+(﹣2)×2=0,x=+3,所以在LiMnO2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是+3。
(3)由题意可知,锂和二氧化锰反应生成亚锰酸锂,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Li+MnO2=LiMnO2;
故答案为:
(1)Li+; (2)LiO2; (3)Li+MnO2=LiMnO2。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图示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16.(7分)某校同学到该校当地的蔬菜生产基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1)同学们参观时了解到,种植蔬菜常常要施加氮肥,以下属于氮肥的是 AB (填字母)。
A.尿素:CO(NH2)2
B.碳酸氢铵:NH4 HCO3
C.硫酸钾:K2SO4
D.磷酸钙:Ca3(PO4)2
(2)口渴的同学从井里取出井水,若要鉴别该井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以加入 肥皂水 。
(3)中午,同学们在农家大灶前生火做饭,生火时要用扇子多扇动,其目的是 提供充足的氧气 ;炒菜用的锅是铁锅,可以补充铁元素,铁元素属于人体中的 微量 (选填“常量“或“微量“)元素;炒完菜后,防止铁锅生锈的方法是 保持铁锅表面洁净、干燥 。
(4)同学们的午餐食谱有米饭、辣椒炒蛋、炒青菜和豆角炒肉,这些食物中主要能补充糖类的是 米饭 。
【分析】(1)根据化肥的分类来分析;
(2)根据硬水与软水的检验方法来分析;
(3)根据促进燃烧的方法、人体所需元素、铁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治措施来分析;
(4)根据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来分析。
【解答】解:(1)尿素和碳酸氢铵中含有农作物需求量较大的氮元素,属于氮肥;硫酸钾中含有农作物需求量较大的钾元素,属于钾肥;磷酸钙中含有农作物需求量较大的磷元素,属于磷肥;故填:AB;
(2)软水加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多,硬水加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少,所以可以用肥皂水来区分软水和硬水;故填:肥皂水;
(3)生火时要用扇子多扇动,可以补充氧气,促进燃料的燃烧;炒菜用的锅是铁锅,可以补充铁元素,铁元素属于人体中的微量元素;炒完菜后,防止铁锅生锈的方法是保持铁锅的洁净和干燥;故填:提供充足的氧气;微量;保持铁锅表面洁净、干燥;
(4)米饭富含糖类、辣椒炒蛋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炒青菜富含维生素;豆角炒肉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故填:米饭。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注意用课本知识去解决并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具体情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17.(5分)根据所给的碳酸钠的溶解度及相关溶解度曲线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碳酸钠的溶解度/g
6
10
18
36.5
50
(1)分别将10g、20g、20g碳酸钠固体放入20℃、20℃、40℃的100g水中充分溶解。图中烧杯 ② (填序号)中溶液是饱 和溶液,该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是 9:59 。
(2)图中曲线 甲 ( 选填“甲”或“乙”)表示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
(3)将t2℃时100 g甲和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D (填字母)。
A.溶质质量:甲=乙
B.溶剂质量:甲>>乙
C.溶液质量:甲<乙
D.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分析】(1)一定温度下,有剩余固体存在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2)由烧杯中不同温度下溶解的硝酸钠的质量变化分析解答;
(4)根据甲乙的溶解度曲线随温度变化情况,并结合选项中的问题逐一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由图可知:20℃时向①烧杯中加入10g完全溶解,可能是饱和溶液;②烧杯中加入20g有剩余固体,一定属于饱和溶液;40℃时,③烧杯中加入20g全部溶解,可能是饱和溶液;2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18g,②烧杯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是18g:100g=9:59;
(2)由图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的硝酸钠的质量逐渐增加,所以在图中,能表示NaNO3溶解度曲线的是甲;
(4)A、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所以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的质量是甲<乙,降低温度溶剂的质量不变;故将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 t2℃降温到 t1℃,溶剂的质量关系依然是甲<乙,降低到 t1℃时,溶解度是甲=乙,所以溶质质量是甲<乙,故错误;
B、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所以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的质量是甲<乙,降低温度溶剂的质量不变;故将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 t2℃降温到 t1℃,溶剂的质量关系依然是甲<乙,故错误;
C、分别将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 t2℃降温到 t1℃,甲有溶质析出质量大于乙,溶液的质量甲<乙,故正确;
D、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从 t2℃降温至 t1℃时,甲、乙都析出溶质,降低到 t1℃时,溶解度是甲=乙,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所以其溶质的质量分数是甲=乙,故正确;
故答案为:(1)②;9:59;(2)甲;(3)CD。
【点评】本题较为综合的考查了溶解度曲线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学生分析题目信息判断饱和溶液的方法,是一道能较好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好题。
18.(6分)工业上生产硫酸铜的过程如图所示。
已知:Cu+Fe2(SO4)3═CuSO4+2FeSO4。
(1)步骤IV中的操作是蒸发浓缩、 降温结晶 、过滤。
(2)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有 Cu2+、Fe2+、H+ 。
(3)该过程中能够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Fe2O3 (填化学式)。
(4)已知步骤V中氢氧化铁加热后生成两种氧化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Fe(OH)3Fe2O3+3H2O 。
【分析】(1)根据硫酸铜的溶解度及制备过程回答此题;
(2)根据氧化铁与硫酸的反应和铜与硫酸铁的反应回答此题;
(3)根据生成过程找到循环利用的物质;
(4)根据题目信息,结合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经过步骤Ⅳ后的指的硫酸铜晶体,由溶液制备溶质,硫酸铜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所以可以通过降温析出晶体,因此先通过蒸发浓缩,制得饱和溶液,然后降温结晶,析出硫酸铜晶体,然后过滤得到产品;
故答案为:降温结晶。
(2)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硫酸铁与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硫酸亚铁,为了得到硫酸铜,因此铜需要转化硫酸铜,铜过量,则将硫酸铁全部转化为硫酸亚铁,因此溶液中为硫酸铜和硫酸亚铁,以及剩余的硫酸,所以阳离子为Cu2+、Fe2+、H+;
故答案为:Cu2+、Fe2+、H+。
(3)反应开始加入氧化铁,在经过步骤Ⅴ后又制得了氧化铁,所以氧化铁可以循环重复使用;
故答案为:Fe2O3。
(4)根据题目信息氢氧化铁生成了两种氧化物,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发生改变,所以铁生成的氧化物为氧化铁,另外还有氢元素结合氧元素生成氧化物,则为水,所以氢氧化铁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铁和水,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
故答案为:2Fe(OH)3Fe2O3+3H2O。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19.(8分)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七种物质,“→”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 步反应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一”表示相邻的两种物质间会发生反应 (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B、D、G是氧化物,A、D、E、F属于不同类型的化合物,E是人体胃液中的酸。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物质G的化学式: H2O 。
(2)反应C→D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分解 反应。
(3)写出A和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Ca(OH)2═CaCO3↓+2NaOH 。
(4)等质量等浓度的E和F的溶液反应,反应后溶液的pH < (选填“>”“<“或“=”)7。
【分析】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解答】解: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因此A﹣G分别是碳酸钠、二氧化碳、碳酸钙、氧化钙、盐酸、氢氧化钙、水;
(1)物质G是谁,水的化学式是H2O。
故填:H2O。
(2)反应C(碳酸钙)→D(氧化钙)过程中,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分解反应。
故填:分解。
(3)A(碳酸钠)和F(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a(OH)2═CaCO3↓+2NaOH。
故填:Na2CO3+Ca(OH)2═CaCO3↓+2NaOH。
(4)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如下所示:
Ca(OH)2+2HCl═CaCl2+2H2O,
74 73
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等质量等浓度的盐酸和氢氧化钙的溶液反应,反应后盐酸过量,溶液的pH<7。
故填:<。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共25分)
20.(8分)根据下列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一】
(1)原装置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燃烧匙 。
(2)改进装置也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假设装置气密性良好,用电阻丝点燃白磷,白磷燃烧的现象是 产生大量白烟,放热 ,U形管内左侧液面的高度变化是 D (填字母)。
A.上升
B.下降
C.先上升后下降
D.先下降后上升
(3)改进装置中反应结束后,U形管左侧液面上方的剩余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氮气 ,由实验现象可知该气体的物理性质是 难溶于水 。
【实验二】
(4)改进装置中的棉签a上沾有酚酞溶液,棉签b上沾有浓氨水,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到棉签 a (选填“a”或“b“)变红,其微观解释是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改进装置相比原装置的优点是 不污染空气(或节约药品) (写一条即可)。
【分析】(1)熟记仪器的名称;
(2)根据白磷燃烧的现象、装置内压强的变化来分析;
(3)根据空气的组成以及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4)根据微粒的性质、酚酞试液的变色情况来分析。
【解答】解:(1)原装置中仪器①的名称是燃烧匙;故填:燃烧匙;
(2)白磷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的白烟;由于反应放热造成装置内的气体体积膨胀,压强增大,造成U形管内左侧液面下降,反应接触后,由于氧气被耗尽,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U形管内左侧液面又会上升;故填:产生大量白烟,放热;D;
(3)改进装置中反应结束后,U形管左侧液面上方的剩余气体的主要成分是氮气,由实验现象可知该气体的物理性质是难溶于水;故填:氮气;难溶于水;
【实验二】(4)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接触到酚酞试液,与其中的水结合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改进装置相比原装置的优点是装置密封,不污染空气且节约药品;故填:a;分子在不断地运动;不污染空 气(或节约药品)。
【点评】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21.(8分)某混合气体中含有CO、CO2、H2、H2O中的一种或几种。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气体进行下列探究。
【实验过程】兴趣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假设每个装置中药品都是足量的)。
【实验现象】A和F中的白色粉末变为蓝色,B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E中的黑色粉末变红,其他装置中未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
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D中盛放的试剂是 浓硫酸 ,装置G中盛放的试剂是 澄清石灰水 。
(2)装畳B和C不能颠倒顺序的原因是 颠倒后无明显现象,不能证明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
(3)写出装置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2+CuOCu+H2O 。
【实验结论】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气体是 H2O、H2、CO2 (填化学式)。
【分析】硫酸铜和水反应生成蓝色固体五水硫酸铜,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
加热条件下氧化铜和氢气反应生成铜和水,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解答】解:【实验现象】
A和F中的白色粉末变为蓝色,说明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和氢气,B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E中的黑色粉末变红,其他装置中未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说明气体中含有氢气,不含有一氧化碳;
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D中盛放的试剂是浓硫酸,用来吸收水蒸气,装置G中盛放的试剂是澄清石灰水,用来检验二氧化碳。
故填:浓硫酸;澄清石灰水。
(2)装畳B和C不能颠倒顺序的原因是颠倒后无明显现象,不能证明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故填:颠倒后无明显现象,不能证明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3)装置E中氧化铜和氢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CuOCu+H2O。
故填:H2+CuOCu+H2O。
【实验结论】
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气体是H2O、H2、CO2。
故填:H2O、H2、CO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2.(9分)Ⅰ.化学老师在讲“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変化”时,进行了如图演示实验。
实验现象:烧杯A和烧杯B中的反应均为 放热 (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烧杯A中除了热量的变化,还会出现的实验现象是 镁粉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泡 。
Ⅱ.实验后的废液处理:
小明同学在课后帮老师处理废液时发现,烧杯A中无固体剩余,烧杯B底部有白色沉淀物。将烧杯B中的上层清液逐渐倒入烧杯A的过程中,刚开始没有明显现象,一会儿后出现白色沉淀。刚开始没有明显现象的原因是 Ca(OH)2+2HCl═CaCl2+2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产生的白色沉淀是 Mg(OH)2 (填化学式)。然后他将上述混合废液过滤,得到无色滤液。小明与同学对该无色滤液的溶质成分展开讨论。
【提出猜想】
猜想1:氯化钙;
猜想2:氯化钙和氢氧化钙;
猜想3: 氯化钙和氯化镁 。
【进行实验】
(1)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 溶液不变红 ,说明猜想2错误。
(2)取少量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猜 3 正确。
【实验反思】反应后滤液的溶质成分中不仅有生成物,还可能有 过量的反应物 。
【分析】Ⅰ.盐酸和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Ⅱ.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
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解答】解:Ⅰ.烧杯A和烧杯B中的反应均为放热反应,烧杯A中除了热量的变化,还会出现的实验现象是镁粉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泡。
故填:放热;。
Ⅱ.将烧杯B中的上层清液逐渐倒入烧杯A的过程中,刚开始没有明显现象,一会儿后出现白色沉淀,刚开始没有明显现象的原因是氢氧化钙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2HCl═CaCl2+2H2O,产生的白色沉淀是氢氧化钙和氯化镁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镁。
故填:Ca(OH)2+2HCl═CaCl2+2H2O;Mg(OH)2。
【提出猜想】
猜想1:氢氧化钙和氯化镁恰好完全反应时是氯化钙;
猜想2:氢氧化钙过量时是氯化钙和氢氧化钙;
猜想3:氯化镁过量时是氯化钙和氯化镁。
故填:氯化钙和氯化镁。
【进行实验】
(1)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不变红,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钙,猜想2错误。
故填:溶液不变红。
(2)取少量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氢氧化钙和氯化镁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氢氧化镁,说明猜3正确。
故填:3。
【实验反思】
反应后滤液的溶质成分中不仅有生成物,还可能有过量的反应物。
故填:过量的反应物。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五、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3.(10分)现有13.9g碳酸钠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向其中加入90.5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100g溶液(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的气体质量是 4.4 g。
(2)计算13.9 g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3)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15% 。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计算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
(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然后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公式计算出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产生气体的质量为:
13.9g+90.5g﹣100g=4.4g
(2)设生成4.4g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钠的质量为x,同时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117 44
x y 4.4 g
x=10.6 g y=11.7g
答:13.9g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是10.6g;
(3)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5%
故答案为:
(1)4.4;
(2)10.6g;
(3)15%。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7通用版·江西省中考模拟化学: 这是一份7通用版·江西省中考模拟化学,共83页。
2022年江西省中考模拟化学试卷(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江西省中考模拟化学试卷(word版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选择与填充题,填空与说明题,实验与探究题,综合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江西省中考化学学业水平模拟试卷(三)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1年江西省中考化学学业水平模拟试卷(三)解析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选择与填充题,填空与说明题,实验与探究题,综合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