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展开这是一份2021年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注意,本题包括5小题,共30分,本题包括4小题,共3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注意:每道选择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用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选错、不选、多选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
1.(2分)2021年1月以来,我国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富有成效。疫情防护期间,下列外出回家的操作步骤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登记身份信息 B.用体温计测体温
C.用洗手液洗手 D.用消毒剂消毒
2.(2分)粮食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稻谷是主要的粮食之一,稻谷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下列哪种基本营养素( )
A.油脂 B.糖类 C.维生素 D.蛋白质
3.(2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B.氧气能助燃,可以作燃料
C.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加剧温室效应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4.(2分)下列生活用品所含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纯羊毛衫 B.塑料盆
C.不锈钢餐具 D.玻璃杯
5.(2分)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恢复原状。下列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分子质量增大 B.分子体积扩大
C.分子间间隔变大 D.分子个数增多
6.(2分)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取用液体药品 B.测定溶液的pH
C. 过滤 D. 仪器的连接
7.(2分)下列关于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Na2CO3溶液呈碱性
B.NaHCO3可用于烘焙糕点
C.“纯碱”是碳酸钠的俗名
D.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相同
8.(2分)在“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防控过程中,场室常用“84消毒液”进行消毒。但如果将洁厕灵和“84消毒液”同时使用,则会发生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成的有毒气体是Cl2 B.生成的有毒气体是ClO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84消毒液”属于氧化物
9.(2分)下列物质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不会产生大气污染的是( )
A.NO2 B.CO2
C.SO2 D.可吸入颗粒物
10.(2分)酸溶液中都含有H+,因此不同的酸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下列关于硫酸发生的反应中,不属于酸的共同性质的是( )
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B.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H2O
C.能与Fe2O3反应
D.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
11.(2分)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活性炭能使海水淡化
B.生活用水可以任意排放
C.用明矾对水进行杀菌消毒
D.煮沸能降低某些硬水的硬度
12.(2分)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下列措施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深埋废旧电池
B.生活垃圾分类科学处理
C.开发利用新能源
D.提倡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13.(2分)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在t1℃时,a、b两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a、b两物质的溶液从t2℃降温至t1℃一定有晶体析出
D.在t2℃时,60ga物质与100g水充分混合后所得溶液的总质量为160g
14.(2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金刚石切割大理石
B.碳素墨水书写档案
C.氮气用于食品防腐
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15.(2分)异烟肼(化学式:C6H7N3O;相对分子质量:137)是治疗肺结核药物的有效成分。下列关于异烟肼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异烟肼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异烟肼分子中H、O原子个数比为7:1
C.异烟肼中C、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6:7
D.异烟肼中N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100%
16.(2分)下列试剂分别滴入Ca(OH)2、H2SO4、Na2SO4三种溶液中,会出现三种不同现象的是( )
A.Na2CO3溶液 B.MgCl2溶液
C.Ba(NO3)2溶液 D.酚酞溶液
17.(2分)我国的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它采用了铷原子钟提供精确时间。根据如图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铷原子易得电子变成阴离子
B.铷原子内含有37个质子
C.铷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D.铷元素的化合价为+1
18.(2分)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
A.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B.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
C.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都可以用于灭火
D.煤的综合利用措施主要有煤的气化、焦化和液化
19.(2分)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
A
氮气(一氧化碳)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
铜粉(木炭)
将混合物在空气中灼烧
C
硫酸钾溶液(硫酸铜)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钾溶液,过滤
D
氯化钾(二氧化锰)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20.(2分)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探究燃烧条件之一:温度达到着火点
D.探究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因素
二、本题包括5小题,共30分
21.(3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以下问题:
(1)酒精检测仪中装有重铬酸钾(K2Cr2O7)。K2Cr2O7中铬元素(Cr)的化合价为 。
(2)碳单质包括金刚石、石墨和C60等,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如它们都有可燃性,试写出C60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过多,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2.(6分)向Ba(OH)2溶液中滴入Na2SO4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
(1)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2)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 , 。
(3)向Ba(OH)2溶液中滴入下列物质的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能产生沉淀而且也可用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的是 (填序号)。
A.Na2CO3 B.HCl C.MgCl2 D.K2SO4
23.(6分)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可能含有K2SO4、Na2CO3、NH4Cl、BaCl2、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样品放入烧杯中,加足量水,充分搅拌,得到无色溶液;
②取①中溶液少量放入试管中,往其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
③继续向②中的溶液滴加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④另取①中溶液少量放入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根据以上事实判断:
(1)肯定存在的是 ;
(2)肯定不存在的是 ;
(3)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是 ;
(4)为了进一步确定上述“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物质”,进行实验步骤⑤:另取①中溶液少量,加入稀盐酸至 (填现象),然后加入少量BaCl2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该物质确实存在。
24.(9分)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曾以不同金属材料的使用作为标志。
近代:铝镁钛等及合金…
铁器时代:生铁、钢…
青铜器时代:青铜器…
石器时代:石器、金、银、玉器、贝壳…
(1)金、银在自然界有单质形式存在,说明它们的化学性质都 。
(2)钛和钛合金是21世纪的重要的金属材料,钛合金制品放在海水中数年取出后仍光亮如新,是因为其 (填序号)非常好。
A.可塑性 B.机械性能 C.抗腐蚀性能
(3)铝制品具有很好的杭腐蚀性能,原因是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 (用化学式填空)薄膜。
(4)氢化镁(MgH2)是一种相对廉价的储氢材料。当它与水混合时放出氢气,同时生成一种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反应生成疏松的铁锈:
①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将生锈的铁制品放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除铁锈和铁分别与盐酸发生反应外,还可发生如下反应:2FeCl3+Fe=3FeCl2,这一反应所属的反应类型是 。
②将10g表面生锈的铁钉(杂质已忽略)浸泡在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观察到铁锈已完全消失,反应停止后,取出光亮的铁钉洗涤、干燥、称量,质量为3.6克,则原生锈铁钉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25.(6分)某矿石主要成分是MgO,含少量的Fe2O3、CuO和SiO2杂质。用该矿石制备Mg(OH)2的工艺流程简图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和步骤②均用到的操作是 。
(2)溶液A中所含的阳离子有Fe3+、Cu2+、Mg2+和 (填离子符号)。
(3)已知部分金属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成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下表:
对应离子
Fe3+
Cu2+
Mg2+
开始沉淀时的pH
1.9
4.2
9.1
完全沉淀时的pH
3.2
6.7
11.1
步骤②加入熟石灰,调节溶液的pH范围为 ,固体C中所含成分的化学式为 。
(4)步骤③制得Mg(OH)2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本题包括4小题,共30分
26.(4分)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1倾倒二氧化碳时用一玻璃片进行遮挡,其目的是 。
(2)实验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有如下操作步骤:①用手紧握试管,②将导管口浸入烧杯的水中,③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如果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此时松开手会观察到 现象。
27.(8分)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 。
(2)若实验室用加热KMnO4制取氧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填字母序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用E装置来收集氧气,集满气体的集气瓶移出水面后应 (填“正放”或“倒放”)在桌面上。
(3)通常将产生的二氧化碳通入装置F,目的是 。
(4)若用G装置来去除CO中混有的少量CO2,则该装置中最好加入下列哪种试剂 (填字母序号),混合气体应从 (填“M”或“N”)端导管口进入。
A.浓硫酸 B.紫色石蕊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
28.(8分)市售的“自热米饭”带有一个发热包,遇水后可以迅速升温至150℃,保温时间达3小时,能将生米做成熟饭。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对发热包非常感兴趣,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
①发热包主要由生石灰、铁粉、镁粉、铝粉、炭粉、氯化钠中的若干种组成。
②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均为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粉末,但氢氧化铝可溶于NaOH溶液。
【成分探究】取出某品牌的发热包内灰黑色的固体粉末,分成两份。
(1)小吴用磁铁靠近其中一份粉末,发现有黑色物质被磁铁吸引,证明粉末中含有 。用磁铁将该物质全部吸出后,剩余粉末为样品A。
(2)小周将另一份粉末加水溶解、过滤后,取部分滤液滴入酚酞试液,滤液变 色,证明原粉末中含生石灰;后来再通过实验证明原粉末中含有氯化钠。
(3)除上述物质外,还可能存在镁粉、铝粉、炭粉,对此大家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一:只存在上述三种中的一种;
猜想二:上述三种同时存在;
猜想三:存在铝粉和炭粉;
猜想四:存在镁粉和铝粉;
猜想五: 。
【实验验证】小施用样品A进行实验,流程如图。向滤液B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他观察到开始时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来又全部消失,最后得到的是无色溶液E。
【实验结论】
(4)不溶物D是 。大家结合实验现象讨论后,认为猜想 正确。
【原理探究】
(5)小吴利用如图装置证明发热包放热主要来自于生石灰遇水的反应。加水后发现A中温度迅速升高,B中有气泡产生,该气体为 (填名称),但温度很快下降,说明该反应很快结束,不能长时间保温。
【猜想】大家大胆猜测应该还有其他放热反应存在。
【实验验证】同学们按资料介绍,用铁粉、炭粉和食盐水在锥形瓶中模拟铁的锈蚀实验,不久后发现锥形瓶外壁微烫,并持续较长时间。该现象很好地解释了发热包的保温机理。
【拓展活动】
(6)在上述铁的锈蚀实验中未观察到红色的铁锈产生。老师告诉同学们,铁锈蚀时首先生成一种碱。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9.(10分)蓝矾的化学式是CuSO4•5H2O,是含有五个分子结晶水的硫酸铜,蓝色晶体,溶于水得到硫酸铜溶液,请预测硫酸铜的化学性质,说明预测的依据,并设计实验验证。
限选试剂:CuSO4溶液、BaCl2溶液、AgNO3溶液、NaOH溶液、Na2SO4溶液、稀盐酸、铝条。
预测
预测的依据
验证预测的实验操作与预期现象
①能够与含Ba2+的
可溶性盐反应
CuSO4溶液中含SO42﹣,BaSO4难溶于水。
取少量CuSO4溶液于试管中, ,如果观察到 ,则预测成立。
②能够与
(填物质类别)反应
取少量CuSO4溶液于试管中, ,如果观察到 ,则预测成立。
③能够与
(填物质类别)反应
取少量CuSO4溶液于试管中, ,如果观察到 ,则预测成立。
2021年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注意:每道选择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用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选错、不选、多选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
1.(2分)2021年1月以来,我国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富有成效。疫情防护期间,下列外出回家的操作步骤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登记身份信息 B.用体温计测体温
C.用洗手液洗手 D.用消毒剂消毒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登记身份信息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体温计测体温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用洗手液洗手只是将手上的杂质冲洗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用消毒剂消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2分)粮食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稻谷是主要的粮食之一,稻谷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下列哪种基本营养素( )
A.油脂 B.糖类 C.维生素 D.蛋白质
【分析】根据淀粉是糖类的一种,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稻谷中富含淀粉,淀粉是糖类的一种,属于糖类。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淀粉是糖类的一种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2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B.氧气能助燃,可以作燃料
C.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加剧温室效应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分析】A、根据氮气在空气中体积分数考虑;
B、根据氧气不具有可燃性考虑;
C、根据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考虑;
D、根据稀有气体的性质考虑。
【解答】解:A、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故A错;
B、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做燃料,故B错;
C、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所以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加剧温室效应,故C正确;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故D错。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空气的组成及其性质和用途。
4.(2分)下列生活用品所含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纯羊毛衫 B.塑料盆
C.不锈钢餐具 D.玻璃杯
【分析】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纯羊毛衫是用羊毛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B、塑料盆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
C、不锈钢餐具是用不锈钢制成的,不锈钢是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D、玻璃杯是用玻璃制成的,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5.(2分)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恢复原状。下列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分子质量增大 B.分子体积扩大
C.分子间间隔变大 D.分子个数增多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恢复原状,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而不是分子质量增大,故选项错误。
B、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恢复原状,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而不是分子体积扩大,故选项错误。
C、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恢复原状,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故选项正确。
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恢复原状,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而不是分子个数增多,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2分)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取用液体药品 B.测定溶液的pH
C. 过滤 D. 仪器的连接
【分析】A、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D、根据把橡皮塞塞进试管口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试管没有倾斜、瓶口没有紧挨、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所示操作错误。
B、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7.(2分)下列关于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Na2CO3溶液呈碱性
B.NaHCO3可用于烘焙糕点
C.“纯碱”是碳酸钠的俗名
D.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相同
【分析】A、根据碳酸钠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碳酸氢钠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碳酸钠的俗称,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Na2CO3溶液呈碱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B、碳酸氢钠本身受热易分解,同时由于是碳酸氢盐,遇到酸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NaHCO3可用于烘焙糕点,故选项说法正确。
C、“纯碱、苏打”是碳酸钠的俗名,故选项说法正确。
D、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不完全相同,如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碳酸钠不能,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盐的化学性质、常见盐的用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2分)在“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防控过程中,场室常用“84消毒液”进行消毒。但如果将洁厕灵和“84消毒液”同时使用,则会发生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成的有毒气体是Cl2 B.生成的有毒气体是ClO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84消毒液”属于氧化物
【分析】A、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C、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D、根据“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NaClO,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反应前钠、氯、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2、3、1、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钠、氯、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1、1、1、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有毒气体的分子由2个氯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l2,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A选项的分析,生成的有毒气体是Cl2,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生成物是三种,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NaClO,含有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置换反应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2分)下列物质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不会产生大气污染的是( )
A.NO2 B.CO2
C.SO2 D.可吸入颗粒物
【分析】根据空气污染物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NO2是空气污染物;
B、CO2不是空气污染物;
C、SO2是空气污染物;
D、可吸入颗粒物是空气污染物;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空气污染物,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0.(2分)酸溶液中都含有H+,因此不同的酸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下列关于硫酸发生的反应中,不属于酸的共同性质的是( )
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B.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H2O
C.能与Fe2O3反应
D.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
【分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硫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其它酸也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属于酸的共同性质,故选项错误。
B、硫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H2O,其它酸也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H2O,属于酸的共同性质,故选项错误。
C、硫酸能与Fe2O3反应,其它酸也能与Fe2O3反应,属于酸的共同性质,故选项错误。
D、硫酸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盐酸、硝酸等不能,不属于酸的共同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2分)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活性炭能使海水淡化
B.生活用水可以任意排放
C.用明矾对水进行杀菌消毒
D.煮沸能降低某些硬水的硬度
【分析】A、活性炭能吸附色素和异味,不能使海水淡化。
B、生活污水必须处理达标后再排放,任意排放会导致水污染。
C、明矾不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自来水厂常用通入氯气的方法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
D、从硬水软化的方法去考虑。
【解答】解:A、活性炭只能吸附色素和异味,不能使海水淡化,因此A错误。
B、生活污水必须处理达标后再排放,任意排放会导致水污染,因此B错误。
C、明矾可以除去水中悬浮的杂质,使之沉降不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因此C错误。
D、煮沸能降低硬水的硬度,这是生活中常用的方法,在实验室中还能通过蒸馏降低水的硬度,因此D正确。
故选:D。
【点评】要掌握硬水软化的方法,防止水污染的措施和自来水的净化等知识点。
12.(2分)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下列措施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深埋废旧电池
B.生活垃圾分类科学处理
C.开发利用新能源
D.提倡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分析】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有:生活垃圾分类科学处理、提倡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
【解答】解:A、深埋废旧电池会造成水污染,不利于保护环境;故选项正确;
B、生活垃圾分类科学处理利于保护环境;故选项错误;
C、开发利用新能源利于保护环境;故选项错误;
D、提倡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污染,利于保护环境;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
13.(2分)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在t1℃时,a、b两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a、b两物质的溶液从t2℃降温至t1℃一定有晶体析出
D.在t2℃时,60ga物质与100g水充分混合后所得溶液的总质量为160g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
B、在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B正确;
C、a、b两物质的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从t2℃降温至t1℃不一定有晶体析出,故C错误;
D、在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60ga物质与100g水充分混合后所得溶液的总质量为150g,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2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金刚石切割大理石
B.碳素墨水书写档案
C.氮气用于食品防腐
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金刚石切割大理石,利用了金刚石硬度大的性质,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故选项正确。
B、碳素墨水书写档案,利用了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性质,主要由其化学性质决定,故选项错误。
C、氮气用于食品防腐,利用了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性质,主要由其化学性质决定,故选项错误。
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利用了熟石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性质,主要由其化学性质决定,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15.(2分)异烟肼(化学式:C6H7N3O;相对分子质量:137)是治疗肺结核药物的有效成分。下列关于异烟肼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异烟肼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异烟肼分子中H、O原子个数比为7:1
C.异烟肼中C、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6:7
D.异烟肼中N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100%
【分析】A.根据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定义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计算方法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A.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指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有机物,一般可从几万到几百万,故异烟肼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错误;
B.由化学式可知,异烟肼分子中 H、O 原子个数比为 7:1,故正确;
C.异烟肼中 C、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7)=72:7,故错误;
D.异烟肼中,氮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100%,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式的意义和有关计算,难度稍大。
16.(2分)下列试剂分别滴入Ca(OH)2、H2SO4、Na2SO4三种溶液中,会出现三种不同现象的是( )
A.Na2CO3溶液 B.MgCl2溶液
C.Ba(NO3)2溶液 D.酚酞溶液
【分析】根据题意,选择是滴入Ca(OH)2、H2SO4、Na2SO4三种溶液中,会出现三种不同现象的物质,结合酸碱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硫酸钠溶液不反应,会出现三种不同现象,故选项正确。
B、MgCl2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与硫酸不反应,与硫酸钠溶液不反应,不能出现三种不同现象,故选项错误。
C、Ba(NO3)2溶液与H2SO4、Na2SO4溶液反应均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不能出现三种不同现象,故选项错误。
D、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Ca(OH)2、H2SO4、Na2SO4分别显碱性、酸性、中性,使酚酞溶液分别显示红色、无色、无色,不能出现三种不同现象,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选择的条件、熟练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2分)我国的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它采用了铷原子钟提供精确时间。根据如图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铷原子易得电子变成阴离子
B.铷原子内含有37个质子
C.铷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D.铷元素的化合价为+1
【分析】A.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来分析;
B.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来分析;
C.根据元素的名称来分析;
D.根据原子结构来分析。
【解答】解:A.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铷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易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选项说法错误;
B.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铷原子内含有37个质子,选项说法正确;
C.铷元素属于金属元素,选项说法正确;
D.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而显+1价,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含义,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18.(2分)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
A.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B.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
C.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都可以用于灭火
D.煤的综合利用措施主要有煤的气化、焦化和液化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进行分析;
B.根据可燃冰的成分进行分析;
C.根据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进行分析;
D.根据煤的综合利用进行分析。
【解答】解:A.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故A正确;
B.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故B正确;
C.因为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不能用来灭火,故C错误;
D.煤的综合利用的措施主要有煤的焦化、气化、液化等,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9.(2分)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
A
氮气(一氧化碳)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
铜粉(木炭)
将混合物在空气中灼烧
C
硫酸钾溶液(硫酸铜)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钾溶液,过滤
D
氯化钾(二氧化锰)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碳,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将混合物在空气中灼烧,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汽油,铜灼烧生成氧化铜,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硫酸铜能与适量的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钾,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0.(2分)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探究燃烧条件之一:温度达到着火点
D.探究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因素
【分析】A、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
B、根据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实验过程中乒乓球碎片先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D、要注意变量的控制,注意要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
【解答】解:A、红磷本身是固体,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没有生成新的气体,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
B、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后二氧化碳气体逸出,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
C、实验过程中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
D、图中溶质的质量、温度相同、溶剂的体积相同,溶剂的种类相同,可以探究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因素,故选项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二、本题包括5小题,共30分
21.(3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以下问题:
(1)酒精检测仪中装有重铬酸钾(K2Cr2O7)。K2Cr2O7中铬元素(Cr)的化合价为 +6 。
(2)碳单质包括金刚石、石墨和C60等,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如它们都有可燃性,试写出C60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60+60O260CO2 。
(3)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过多,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NaHCO3+HCl═NaCl+H2O+CO2↑ 。
【分析】(1)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2)(3)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K2Cr2O7中钾元素化合价是+1,氧元素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铬元素(Cr)的化合价为+6。
故填:+6。
(2)C60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60+60O260CO2。
故填:C60+60O260CO2。
(3)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过多,其原因是盐酸能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HCO3+HCl═NaCl+H2O+CO2↑。
故填:NaHCO3+HCl═NaCl+H2O+CO2↑。
【点评】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四步:一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正确;二是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配平;三是要有必要的条件;四是看是否需要“↑”或“↓”。
22.(6分)向Ba(OH)2溶液中滴入Na2SO4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
(1)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产生白色沉淀 。
(2)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OH﹣ , Ba2+ , Na+ 。
(3)向Ba(OH)2溶液中滴入下列物质的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能产生沉淀而且也可用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的是 AD (填序号)。
A.Na2CO3 B.HCl C.MgCl2 D.K2SO4
【分析】(1)根据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反应的实质是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
(2)向Ba(OH)2溶液中滴入Na2SO4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的实质是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是氢氧化钡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OH﹣),是Ba(OH)2溶液的钡离子(Ba2+),是碳酸钠溶液中的钠离子(Na+)。
(3)Ba(OH) 2溶液与Na2CO3溶液交换成分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实质是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进而氢氧化钠。
Ba(OH) 2溶液与K2SO4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反应的实质是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钾。
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与MgCl2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氯化钡。
则也可用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的是AD。
故答案为:
(1)产生白色沉淀;
(2)OH﹣;Ba2+;Na+;
(3)A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盐的化学性质、反应的实质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3.(6分)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可能含有K2SO4、Na2CO3、NH4Cl、BaCl2、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样品放入烧杯中,加足量水,充分搅拌,得到无色溶液;
②取①中溶液少量放入试管中,往其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
③继续向②中的溶液滴加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④另取①中溶液少量放入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根据以上事实判断:
(1)肯定存在的是 NH4Cl、Na2CO3 ;
(2)肯定不存在的是 CuSO4、BaCl2 ;
(3)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是 K2SO4 ;
(4)为了进一步确定上述“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物质”,进行实验步骤⑤:另取①中溶液少量,加入稀盐酸至 不再产生气泡 (填现象),然后加入少量BaCl2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该物质确实存在。
【分析】(1)根据加入硫酸生成气泡判断含有碳酸盐,加入硝酸钡生成沉淀,说明含有硫酸根或者碳酸根,根据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生成氨气,判断铵根离子存在;
(2)根据(1)中存在的离子以及颜色判断不能共存的物质;
(3)根据实验现象无法得出正确结论的为无法断定的物质;
(4)根据碳酸钠与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盐、水和二氧化碳性质,结合氯化钡与硫酸盐生成硫酸钡沉淀的性质,验证是否存在硫酸盐。
【解答】解:(1)加入硫酸产气泡,说明含有碳酸钠,加入氢氧化钠后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说明有氨气生成,证明铵根离子存在,而只有氯化铵含有铵根离子,因此肯定存在的为碳酸钠、氯化铵;
故答案为:NH4Cl、Na2CO3。
(2)溶液为无色,排除硫酸铜的存在,碳酸钠一定存在,则氯化钡不能与其共存,所以氯化钡不存在;
故答案为:CuSO4、BaCl2。
(3)在②中加入了硫酸,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硫酸钠也可以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因此不能判断硫酸钾是否存在;
故答案为:K2SO4。
(4)为了验证硫酸钾是否存在,需要加入可溶性的钡盐,而碳酸根也能与钡离子形成沉淀,所以需要加入试剂将碳酸根全部去除,而不引入其他与钡离子形成的沉淀的杂质,所以需要加入足量的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将碳酸钠全部反应完毕,此时加入可溶性的钡盐,形成沉淀说明含有硫酸钾;
故答案为:不再产生气泡。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24.(9分)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曾以不同金属材料的使用作为标志。
近代:铝镁钛等及合金…
铁器时代:生铁、钢…
青铜器时代:青铜器…
石器时代:石器、金、银、玉器、贝壳…
(1)金、银在自然界有单质形式存在,说明它们的化学性质都 不活泼 。
(2)钛和钛合金是21世纪的重要的金属材料,钛合金制品放在海水中数年取出后仍光亮如新,是因为其 C (填序号)非常好。
A.可塑性 B.机械性能 C.抗腐蚀性能
(3)铝制品具有很好的杭腐蚀性能,原因是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 Al2O3 (用化学式填空)薄膜。
(4)氢化镁(MgH2)是一种相对廉价的储氢材料。当它与水混合时放出氢气,同时生成一种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MgH2+2H2O═Mg(OH)2+2H2↑ 。
(5)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反应生成疏松的铁锈:
①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Fe2O3 (填化学式);将生锈的铁制品放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除铁锈和铁分别与盐酸发生反应外,还可发生如下反应:2FeCl3+Fe=3FeCl2,这一反应所属的反应类型是 化合反应 。
②将10g表面生锈的铁钉(杂质已忽略)浸泡在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观察到铁锈已完全消失,反应停止后,取出光亮的铁钉洗涤、干燥、称量,质量为3.6克,则原生锈铁钉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92% 。
【分析】(1)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2)根据合金的性质来分析;
(3)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4)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解答;
(5)①根据铁锈的成分、反应的特点来分析;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学式来分析计算。
【解答】解:(1)金、银在自然界有单质形式存在,说明它们的化学性质都不活泼;故填:不活泼;
(2)钛合金制品放在海水中数年取出后仍光亮如新,是因为其抗腐蚀性非常好;故填:C;
(3)铝制品具有很好的杭腐蚀性能,原因是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故填:Al2O3;
(4)氢化镁(MgH2)与水反应放出氢气,同时生成一种碱﹣﹣氢氧化镁,故填?:MgH2+2H2O═Mg(OH)2+2H2↑;
(5)①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新物质,发生属于化合反应;故填:Fe2O3;化合反应;
②充分反应后都生成了FeCl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FeCl2中的氯元素全部来自于盐酸,设FeCl2中铁元素的质量为x,所以:=
解得:x=5.6g。
原锈铁钉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92%。
故填:92%。
【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性试题考查了金属的性质、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化学方程式为书写以及相关的计算等知识,涉及面,需要同学们在平时学习中不断的积累,才能完成此题。
25.(6分)某矿石主要成分是MgO,含少量的Fe2O3、CuO和SiO2杂质。用该矿石制备Mg(OH)2的工艺流程简图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和步骤②均用到的操作是 过滤 。
(2)溶液A中所含的阳离子有Fe3+、Cu2+、Mg2+和 H+ (填离子符号)。
(3)已知部分金属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成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下表:
对应离子
Fe3+
Cu2+
Mg2+
开始沉淀时的pH
1.9
4.2
9.1
完全沉淀时的pH
3.2
6.7
11.1
步骤②加入熟石灰,调节溶液的pH范围为 6.7~9.1 ,固体C中所含成分的化学式为 Cu(OH)2、Fe(OH)3 。
(4)步骤③制得Mg(OH)2的化学方程式为 MgCl2+Ca(OH)2=CaCl2+Mg(OH)2↓ 。
【分析】(1)根据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进行分析;
(2)根据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和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以及盐酸是过量的进行分析;
(3)根据铁离子、铜离子沉淀时的pH值和镁离子开始沉淀的pH值进行分析;
(4)根据氯化镁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进行分析。
【解答】解:(1)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所以步骤①和步骤②均用到的操作是过滤;
(2)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和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以及盐酸是过量的,所以溶液A中所含的阳离子有Fe3+、Cu2+、Mg2+和H+;
(3)由铁离子、铜离子沉淀时的pH值和镁离子开始沉淀的pH值可知,所以步骤②加入熟石灰,调节溶液的pH范围为6.7~9.1,固体C中所含成分的化学式为Cu(OH)2、Fe(OH)3;
(4)氯化镁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化学方程式为:MgCl2+Ca(OH)2=CaCl2+Mg(OH)2↓。
故答案为:(1)过滤;
(2)H+;
(3)6.7~9.1,Cu(OH)2、Fe(OH)3;
(4)MgCl2+Ca(OH)2=CaCl2+Mg(OH)2↓。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三、本题包括4小题,共30分
26.(4分)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1倾倒二氧化碳时用一玻璃片进行遮挡,其目的是 防止将二氧化碳直接倒在上层而使上层的蜡烛火焰先熄灭 。
(2)实验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有如下操作步骤:①用手紧握试管,②将导管口浸入烧杯的水中,③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②①③ ;如果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此时松开手会观察到 导管口会形成一段水柱 现象。
【分析】(1)根据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实验1倾倒二氧化碳时用一玻璃片进行遮挡,能防止将二氧化碳直接倒在上层而使上层的蜡烛火焰先熄灭。
(2)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此时松开手会观察到导管口会形成一段水柱。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②①③。
故答案为:
(1)防止将二氧化碳直接倒在上层而使上层的蜡烛火焰先熄灭;
(2)②①③;导管口会形成一段水柱。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7.(8分)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 酒精灯 。
(2)若实验室用加热KMnO4制取氧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AD或AE (填字母序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KMnO4K2MnO4+MnO2+O2↑ 。若用E装置来收集氧气,集满气体的集气瓶移出水面后应 正放 (填“正放”或“倒放”)在桌面上。
(3)通常将产生的二氧化碳通入装置F,目的是 检验二氧化碳 。
(4)若用G装置来去除CO中混有的少量CO2,则该装置中最好加入下列哪种试剂 C (填字母序号),混合气体应从 M (填“M”或“N”)端导管口进入。
A.浓硫酸 B.紫色石蕊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
【分析】(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解答】解:(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
故填:酒精灯。
(2)实验室用加热KMnO4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应该用A作为发射装置;
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利用D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利用E收集);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MnO4K2MnO4+MnO2+O2↑;
若用E装置来收集氧气,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集满气体的集气瓶移出水面后应正放在桌面上。
故填:AD或AE;2KMnO4K2MnO4+MnO2+O2↑;正放。
(3)通常将产生的二氧化碳通入装置F,目的是检验二氧化碳。
故填:检验二氧化碳。
(4)若用G装置来去除CO中混有的少量CO2,则该装置中最好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是因为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混合气体应从M端导管口进入。
故填:C;M。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8.(8分)市售的“自热米饭”带有一个发热包,遇水后可以迅速升温至150℃,保温时间达3小时,能将生米做成熟饭。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对发热包非常感兴趣,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
①发热包主要由生石灰、铁粉、镁粉、铝粉、炭粉、氯化钠中的若干种组成。
②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均为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粉末,但氢氧化铝可溶于NaOH溶液。
【成分探究】取出某品牌的发热包内灰黑色的固体粉末,分成两份。
(1)小吴用磁铁靠近其中一份粉末,发现有黑色物质被磁铁吸引,证明粉末中含有 铁粉 。用磁铁将该物质全部吸出后,剩余粉末为样品A。
(2)小周将另一份粉末加水溶解、过滤后,取部分滤液滴入酚酞试液,滤液变 红 色,证明原粉末中含生石灰;后来再通过实验证明原粉末中含有氯化钠。
(3)除上述物质外,还可能存在镁粉、铝粉、炭粉,对此大家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一:只存在上述三种中的一种;
猜想二:上述三种同时存在;
猜想三:存在铝粉和炭粉;
猜想四:存在镁粉和铝粉;
猜想五: 镁粉、炭粉 。
【实验验证】小施用样品A进行实验,流程如图。向滤液B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他观察到开始时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来又全部消失,最后得到的是无色溶液E。
【实验结论】
(4)不溶物D是 炭粉 。大家结合实验现象讨论后,认为猜想 三 正确。
【原理探究】
(5)小吴利用如图装置证明发热包放热主要来自于生石灰遇水的反应。加水后发现A中温度迅速升高,B中有气泡产生,该气体为 空气 (填名称),但温度很快下降,说明该反应很快结束,不能长时间保温。
【猜想】大家大胆猜测应该还有其他放热反应存在。
【实验验证】同学们按资料介绍,用铁粉、炭粉和食盐水在锥形瓶中模拟铁的锈蚀实验,不久后发现锥形瓶外壁微烫,并持续较长时间。该现象很好地解释了发热包的保温机理。
【拓展活动】
(6)在上述铁的锈蚀实验中未观察到红色的铁锈产生。老师告诉同学们,铁锈蚀时首先生成一种碱。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Fe+2H2O+O2=2Fe(OH)2 。
【分析】磁铁能够吸引铁;
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盐酸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和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
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镁和氯化钠,和氯化铝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
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过程中放热,导致空气膨胀;
铁和水、氧气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
【解答】解:(1)小吴用磁铁靠近其中一份粉末,发现有黑色物质被磁铁吸引,证明粉末中含有铁粉。
故填:铁粉。
(2)小周将另一份粉末加水溶解、过滤后,取部分滤液滴入酚酞试液,滤液变红色,是因为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证明原粉末中含生石灰。
故填:红。
(3)除上述物质外,还可能存在镁粉、铝粉、炭粉,对此大家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一:只存在上述三种中的一种;
猜想二:上述三种同时存在;
猜想三:存在铝粉和炭粉;
猜想四:存在镁粉和铝粉;
猜想五:镁粉、炭粉。
故填:镁粉、炭粉。
(4)不溶物D是炭粉;
大家结合实验现象讨论后,认为猜想三正确,是因为如果存在镁,则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时,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镁和氯化钠,而实验中得到的是无色溶液。
故填:炭粉;三。
(5)加水后发现A中温度迅速升高,B中有气泡产生,该气体为膨胀逸出的空气,但温度很快下降,说明该反应很快结束,不能长时间保温。
故填:空气。
(6)铁锈蚀时首先生成一种碱,即铁和水、氧气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Fe+2H2O+O2=2Fe(OH)2。
故填:2Fe+2H2O+O2=2Fe(OH)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9.(10分)蓝矾的化学式是CuSO4•5H2O,是含有五个分子结晶水的硫酸铜,蓝色晶体,溶于水得到硫酸铜溶液,请预测硫酸铜的化学性质,说明预测的依据,并设计实验验证。
限选试剂:CuSO4溶液、BaCl2溶液、AgNO3溶液、NaOH溶液、Na2SO4溶液、稀盐酸、铝条。
预测
预测的依据
验证预测的实验操作与预期现象
①能够与含Ba2+的
可溶性盐反应
CuSO4溶液中含SO42﹣,BaSO4难溶于水。
取少量CuSO4溶液于试管中, 滴入少量BaCl2溶液 ,如果观察到 有白色沉淀生成 ,则预测成立。
②能够与 可溶性碱
(填物质类别)反应
CuSO4溶液中含Cu2+,
Cu(OH)2难溶于水
取少量CuSO4溶液于试管中, 滴入少量NaOH溶液 ,如果观察到 有蓝色沉淀生成 ,则预测成立。
③能够与 较活泼金属
(填物质类别)反应
CuSO4溶液中含
Cu2+,铝比铜活泼
取少量CuSO4溶液于试管中, 插入铝条 ,如果观察到 有红色固体生成 ,则预测成立。
【分析】依据盐的化学性质中1.盐与盐反应,2.盐与可溶性的碱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再依据限选试剂,完成预测①和②.依据盐溶液能与较活泼金属发生置换反应完成预测③。
【解答】解:预测①中题设中给出与能够与含Ba2+的可溶性盐反应,所以填“滴入少量少量BaCl2溶液”;又由于BaCl2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所以预测现象填“有白色沉淀生成”。
依据盐的化学性质中盐溶液可以与可溶性碱反应,预测②中填“可溶性碱”,由于盐与可溶性碱反应是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发生必须有“沉淀、水、气体”之一生成,所以预测依据中填“CuSO4溶液中含Cu2+,Cu(OH)2难溶于水”再依据依据限选试剂,填“滴入少量NaOH溶液”,又由于CuSO4溶液与NaOH反应生成Cu(OH)2 蓝色沉淀和硫酸钠,因此填“有蓝色沉淀生成”。
依据盐的化学性质中盐溶液可以与较活泼金属反应,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因此预测③中填“较活泼金属”,再依据限选试剂,由于铝的金属活性比铜强,所以填“CuSO4溶液中含Cu2+,铝比铜活泼”,“插入铝条”;又由于铝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红色铜和硫酸铝,因此填“有红色固体生成”。
故答案为:
①加入少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②可溶性碱;CuSO4溶液中含Cu2+,Cu(OH)2难溶于水;加入少量NaOH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③较活泼金属;CuSO4溶液中含Cu2+,铝比铜活泼(铝能置换铜);加入铝条;有红色固体生成。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盐化学性质的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盐溶液与金属反应条件的掌握,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同时也考查了学生依据题中表格中实验设计的填写规范答题的准确表达。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2024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附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2024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附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