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五11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课件ppt
展开一、重点剖析 本文是一篇关于我国建筑特征的科学论文,作者的行文思路是什么?在文章结构上是怎样体现的?答案 (1)这篇文章具有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的特点。作者的行文思路是先总说 后分说,先介绍特点,后探讨风格。(2)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前两段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两个方面说明中国建筑 的影响;第3—13段介绍中国建筑的九大基本特征,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对中国建筑 方方面面的特点进行了说明;第14—19段用很大的篇幅探讨了中国建筑的风格和 手法,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最后一段从古为今用的立场出发,提倡熟悉中国建筑上 的“文法”和“词汇”,在现代社会把我们民族建筑上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可 以算作结语。其中,中间两部分介绍特征,探讨风格和手法,是全文的重点。
作者是如何介绍中国建筑的九大基本特征的?答案 作者将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九点,这九点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一、二点说明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第一点讲立体结构,第二点讲平面布置。三至五点说明中国建筑的结构特点。第三点从整体上介绍了中国建筑的主要结 构方法,第四点说明“斗拱”的作用,第五点说明“举折”“举架”的作用。六至九点介绍中国建筑外观、颜色、装饰等方面的特点。第六点介绍屋顶,第七 点从着色方面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第八点说明中国建筑在结构部分的装饰特 点,第九点说明中国建筑在用材方面的装饰特点。九大基本特征精要地概括了中国建筑的基本特点,既有形象生动的描述,也有理 论层面的解释,给读者留下了清晰鲜明的印象。
怎样理解中国建筑的“文法”?答案 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作者借语言和文学中“文法”这一术语来说明中国 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所谓“中国建筑的‘文法’”,指的是中国建筑几千年来沿 用并发展下来的惯例法式,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有“一定的拘束性”,但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了中国 建筑的一贯风格,也表现了其独特的个性。
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作者提出“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有什么深刻的意义?答案 (1)所谓“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是指各民族建筑在 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这是以“语 言和文学”为喻,说明各民族建筑之间的相通性。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 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尽管 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但语言形式却不相同。深入探究“可译性”的内涵,可从 中感受到梁思成作为一代建筑宗师“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大文化观。(2)作者提出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避免了孤立封闭地讨论“中国建筑的特征”,从而将“建筑的特征”的外延延伸到文化的层面,拓宽到 “各民族的建筑之间”,拓展到“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之间的对照联 系,从而辩证地看待世界建筑的共性和个性。
作者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的最终目的是什么?答案 作者在文章中介绍中国建筑的九大基本特征及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并 不只是为了让人们了解其特征、风格和手法,也是为了告诉人们,中国建筑风格 独特,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瑰宝之一,启迪我们从古为今用的立场出发,熟悉中国建 筑的“词汇”和“文法”,在现代社会把我们民族优良的建筑传统发扬光大。
二、写法赏析化深奥为通俗,化复杂为简易,化枯燥为生动,是本文写作上的主要特色。课文要说明的是中国建筑的特征,这是一个非常复杂深奥且对一般读者来说又非 常生疏和枯燥的问题,但作者写得简明易懂、生动形象,使读者乐于阅读而且一看就明白。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呢?主要是运用了恰当的说明方法。这些说明 方法大体说来有:1.下定义例如所谓“斗拱”,作者写道:“在一副梁架上,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在柱头上加 上一层层逐渐挑出的称做‘拱’的弓形短木,两层拱之间用称做‘斗’的斗形方 木块垫着。这种用拱和斗综合构成的单位叫做‘斗拱’。”斗拱,对于一般读者 来说本是一个生疏的构件,作者通过这样一个简明的定义,使读者一下子便明白 了它的构成。又如“举架”,作者写道:“梁架上的梁是多层的;上一层总比下一
层短;两层之间的矮柱(或柁墩)总是逐渐加高的。这叫做‘举架’。”作者通过 这个定义,把举架的构成和功用介绍得一清二楚。由此可见,对于读者不明白的 物件或概念,用下定义的方法来说明,可以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2.作比较比如为了说明中国建筑木材结构中框架式原理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作者反复运用 作比较的方法。作者先从材料的角度进行比较,“这种框架结构的原则直到现代 的钢筋混凝土构架或钢骨架的结构才被应用,而我们中国建筑在三千多年前就具 备了这个优点,并且恰好为中国将来的新建筑在使用新的材料与技术的问题上准 备了极有利的条件”;然后又从中西方建筑发展史的角度进行比较,“这条发展 的途径,中国建筑和欧洲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体系,乃至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建 筑体系是完全一样的,所不同者,是那些体系很早就舍弃了木材而完全代以砖石 为主要材料。在中国,则因很早就创造了先进的科学的梁架结构法,把它发展到
高度的艺术和技术水平,所以虽然也发展了砖石建筑,但木框架同时也被采用为 主要结构方法。这样的框架实在为我们的新建筑的发展创造了无比有利的条 件”。再比如为了说明“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作者用“热 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与“无数文艺复兴时代窗子”作比较,用“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作比较,用“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 琉璃牌楼”作比较,用“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作比较,以此来 说明中国的建筑与西方的建筑虽然形式不同,但是内容和功用基本相同。可以 说,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贯穿全文。3.打比方善于运用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地说明事物的性质和事物之间的关系,是本文最 鲜明的特色之一。如“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 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形象地阐述了中国建筑与世 界其他地区的建筑在文化史上的亲缘关系。特别是“文法”和“词汇”的形象 比喻,不仅是梁思成对建筑学理论的“惯例法式”和建筑构件、要素的形象概 括,也奠定了梁思成具有中国特点的“转译理论”的基础。
三、思辨探究 作为一篇科学论文,科学、严谨的说明是为文的基本要求,作者主要的任务是介绍科学知识,阐述自己的观点。然而,本文有很多句子带有强烈的抒情成分,应 如何看待这些抒情语句?请谈谈你的看法。观点1 我们应认真体会梁思成的建筑美学思想。梁思成先生在他的文章中用 抒情的句子反复表达的是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他呼吁,“中国建筑之个 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 貌”。他满怀忧患意识地提醒后人:“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 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这事实明显地 代表着我们文化衰落,至于消灭的现象。”
观点2 梁思成先生就是用抒情的句子告诉我们,中国建筑是值得中国人骄傲 的。他用强烈的民族情怀感染人们,引领人们进入高尚的审美境界。21世纪,人 类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一个缺乏科学教育的民族是很难强大起来的,一个缺乏科学素养的人是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的工作和生活的,一个没有民族精神和爱国情 怀的人是不会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材的。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11 中国建筑的特征--优质课件1: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11 中国建筑的特征--优质课件1,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悬空寺,中国建筑的特征,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个别建筑构成,群体建筑构成,木材结构,举折和举架,总体特征,装饰特征,屋顶的装饰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第四单元11 中国建筑的特征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第四单元11 中国建筑的特征备课ppt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作品背景,语言建构与应用,把握文脉主旨,注字音,写汉字,文脉图解,问题导思,多维探究,审美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五第四单元11 中国建筑的特征示范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五第四单元11 中国建筑的特征示范课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中国建筑的特征》,结构特点,梁思成简介,言之有序,故宫太和殿彩绘,东阳建筑木雕斗栱,霸王拳,三福云,蚂蚱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