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五 厘米和米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五 厘米和米教案设计,共3页。
5.1线段的初步认识年级二学科数学主题线段的初步认识主备教师 课型新授课时1时间 导学教师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导学方法通过实践,引导交流,合作探究导学步骤导学行为(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学教师复备回顾旧知,引出新课思索探究1、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东西。出示弯弯曲曲的毛线,这条毛线不仅好看,还隐藏着很多数学知识呢!2、请大家观察这根毛线,你看到它的形状是怎样的?桌上的线是弯曲的3、要使这条毛线变直,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拉直)生演示。利用实物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新知探索情境导入老师用手掐住了线的两端,把它拉紧,就变直了。像这样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这一段就是“线段”。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线段。板书课题:线段的初步认识动手操作,引入课题。 例题精讲教学例1请学生观察、比较,线段与桌上的毛线比一比,有什么不同?(线段是直的,桌上的白线是弯曲的)请学生将拉紧的线竖起来。提问:这叫不叫线段?为什么?再将它斜拉。提问:这叫不叫线段?为什么?再将两手放松。提问:这是不是线段?为什么?小结:线段可长、可短,但是一定要直的,而且它有两个端点,所以弯弯曲曲的线都不能说是线段。我们用手掐住的线的两端就是线段的端点。(板书:端点)线段可以用表示。指一指这条线段的端点在哪里?这条线段是从哪里到哪里?现在,小朋友认识线段了吗?线段是怎样的?让生记线段: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把线段印在自己的脑子里。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为什么?找线段: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的边都是线段。小朋友找找看,看谁的小眼睛最亮?生:直尺、课本的每条边、课桌边……(让生用手感知)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折线段指出白纸中哪些边是线段?在白纸中折出一条线段。(折痕)再折比刚才短一点的线段。在这张纸中折出最长的线段。(摆擂台,让擂主说出理由和折的方法)测量线段出示。问:你有什么发现?(线段有长有短)打开作业纸,看第一题。估一估这三条线段的长度。(注意估测方法的指导)测量这三条线段的长度。(测量之前先说说测量的注意点)反馈。通过刚才的拉、折、量,你认识线段了吗?概括出线段的特征。直的,有两个端点,有长的,有短的。画线段师讲解示范在众多的工具中,我们一般用直尺画线段比较漂亮。用直尺画线段时,先用左手将直尺固定,再用笔紧贴直尺的一边画线段。当然在画时千万不能忘记线的两端要各点上一点,表示两端。(师边说边示范)生自由画在白纸上,然后反馈评价。指定条件画。A、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说说你是怎样画的?(师演示方法:用0刻度尺示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B、画一条比3厘米长1厘米的线段。反馈:要求非常准确。 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通过观察,比较一根线拉直前后的样子引入线段,使学生初步感受线段的特征。建立线段的表象。第二层次,结合学生熟悉的物体,明白物体的边,折痕等都可以看作是线段。完成对线段初步概念的建构。第三个层次,教学用直尺画线,加深对线段的认识。 进行认真做事的思想教育 课堂检测1、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自己做后,找生说说判断的依据。2、第2题独立完成,交流订正。3、第3题学生完成,找生说说注意事项。4、第4题。能画几条线段,展示学生作品。5、第5题这道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自己完成后然后小组交流,讨论。集体订正。帮助学生巩固对线段的认识。让学生掌握画线的方法,形成技能,同时还渗透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等知识。 总结提升线段的特征:1、直的 2、有两个端点 3、线段可以测量。板书设计线段的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1、直的 2、有两个端点 3、线段可以测量。本课作业完成补充练习本课教育评注(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本课重视了学生的观察、操作,通过看、拉、画等多种方式构建起对线段的初步认识,分三个层次逐步推进,学生基本掌握了所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