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粤沪版九年级上册11.4 认识动能和势能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粤沪版九年级上册11.4 认识动能和势能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4节 认识动能和势能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3.初步理解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4.能通过实例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2.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2.遵守交通规则,不超速,不超载,关爱生命.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与他人交流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重点】
1.理解动能、势能;知道影响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
2.准确辨析机械能的转化.
【难点】
1.理解动能、势能;知道影响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
2.准确辨析机械能的转化.
知识点一 什么是能
1.演示实验:
(1)运动的小车推动木块运动.
(2)被举高的重物下落将小桌子压入沙中.
(3)被拉伸的弹簧拉动小车运动.
2.分析、讨论:
(1)运动的小车对木块、被举高的重物对小桌、被拉伸的弹簧对小车做没做功?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运动的小车、被举高的重物、被拉伸的弹簧有什么共同特点?
3.“能量”的概念:
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就说物体具有能.
4.如何去判断能的大小:
举例讨论:下列哪种风具有的能量最大?
(1)四、五级风能够推动帆船“逆水行舟”;
(2)八、九级大风可以使大树“前仰后合”;
(3)飓风能把大树连根拔起.
分析:你怎样判断能的大小?
总结:在物理学中,能量和做功有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一个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这个物体的能量就越大.
5.能的单位和功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J).
知识点二 机械能的分类
问题:运动的小车、被举高的重物、被拉伸的弹簧都具有做功的本领,所以都具有能.它们具有能的原因是否相同呢?
回顾实验作答:
小车之所以具有能,是因为其运动;
重物之所以具有能,是因为其被举高;
弹簧之所以具有能,是因为其发生了弹性形变.
为了区分它们,物理学中作了如下规定: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2.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3.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4.机械能的分类:
动能
机械能 重力势能
势能
弹性势能
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具有动能?哪些物体具有重力势能?哪些物体具有弹性势能?
知识点三 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置疑:物体具有的动能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并说明猜想的依据.
猜想一:动能的大小可能跟物体的速度有关;
理由是:用玩具手枪射出去的塑料子弹威力大,而用手扔出去威力小;
猜想二:动能的大小还可能跟物体的质量有关.
理由是:在车祸中,电动自行车撞倒行人的后果不太严重,而以相同
速度行驶的大卡车撞人的后果很严重.
设计实验:教材P15活动1
思考:
(1)怎样让小球自己运动起来,获得动能?
(2)动能的大小可能跟两个因素有关,用什么方法进行实验?
(3)怎样改变小球运动的速度?又怎样控制小球运动的速度相同?
(4)怎样比较小球动能的大小?
实验探究:
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的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表明它具有的动能越大;
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表明它具有的动能越大.
练习:
(1)一辆汽车突然加速行使,它的动能______.为什么?
(2)洒水车在马路上匀速前进并不停地洒水,它的动能_____.为什么?
(3)交通部门为什么要对车辆进行限速?为什么同一路段不同车辆限速
不同?
知识点四 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置疑: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并说明依据.
学生猜想:
设计实验方案
思考:
(1)如何比较重物重力势能的大小?
(2)如何在实验中控制有关的变量?
学生根据设计方案探究后,汇报结果;
分析总结、得出结论:
物体被举得越高,质量越大,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关于弹性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让学生自己课后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探究.
知识点五 机械能的转化
1.机械能
(1)动能和势能是机械能的两种表现形式.
(2)一个物体可以既有动能,又有势能,也可以只具有动能或者只
具有势能.
练习:说明下列物体具有什么形式的机械能:
①在海上行驶的轮船.
②吊在天花板上的吊灯.
③被拉长的橡皮筋.
④在空中飞行的子弹.
2.动能与势能的转化
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认识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间是可以相互
转化的.
(1)演示并分析课本p18活动3A中设置的实验;
得出结论: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分析教材三个实例.
一、动能
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影响因素:质量、速度.
重力势能
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
影响因素:质量、举高的高度.
弹性势能
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影响因素:弹性形变程度.
四、机械能的转化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11.4 认识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引入新课,活动过程设计,课堂小结,课后作业 《课后练习》,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粤沪版九年级上册11.4 认识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粤沪版九年级上册第十一章 机械功与机械能11.4 认识动能和势能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