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凸透镜成像练习(3)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四章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28899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4.5凸透镜成像练习(3)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四章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28899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4.5凸透镜成像练习(3)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四章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28899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巩固练习
展开4.5凸透镜成像练习(3)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四章
一、实验题
1.小潭同学用图所示实验装置来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用到的光具座足够长。
(1)如图所示,依次放置好蜡烛、凸透镜、光屏并将它们调整好后,点燃蜡烛,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都没出现烛焰的像:但取掉光屏,在放光屏同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烛焰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5cm。看到的像是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
(2)将蜡烛移至零刻度处,凸透镜位置不变,当把光屏放回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看到了烛焰模糊的像,当把光屏向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在光屏上可以看到烛焰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清晰像;在看到清晰像后,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向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光屏的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在光屏上可以再次看到烛焰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清晰的像。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确定焦距时所做的实验,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______cm;
(2)当烛焰放在光具座35cm刻度处时,能成倒立、______的实像,相当于一台 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3)当烛焰向左移动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 ______(选填“左”或“右”)移,此时所成像将 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3.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写出一种简便易行的判断透镜是否为凸透镜的方法___________;
(2)如果在实验中将蜡烛和透镜的位置固定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回答一种情况即可);
(3)如果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A、B、C、D、E处,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直到光屏上得到图中的像,则蜡烛所放的位置应是图中的_______点,生活中的_______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4)如果要使光屏上的像再大一些,并能清晰的呈现在光屏上,应当采取的做法是_________。
4.小海同学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桌上现有A,B两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50cm,凸透镜B的焦距为10cm。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如图。
(1)小海想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应选用___________(选填“A”或“B“)凸透镜;
(2)实验时,小海应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其目的是使像成在___________;
(3)小海在图中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
实验次序 | 物体到凸透镜距离u/cm | 光屏上像到凸透镜距离v/cm | 像的大小 |
1 | 60 | 12 | 缩小 |
2 | 30 | 15 | 缩小 |
3 | 20 | 20 | 等大 |
4 | 15 | 30 | 放大 |
5 | 12 | 60 | 放大 |
①从实验次序2、3、4可以看出,当成实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___________;
②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随物距u的增大而___________。
(4)你认为小海同学的实验过程是否全面?___________(选填“是”或“否”),请提出你的看法(只需写出一种),答___________。
5.小林用图甲装置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前,应调整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的___________上。
(2)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处于图甲所示位置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的___________(填“实”或“虚”)像。
(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图甲中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此时光屏上所成像的特点与___________ (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相同。
(4)小林进行了进一步探究:如图乙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保持光屏位置不变,让蜡烛和凸透镜分别以2cm/s和1cm/s的速度,从图示位置同时匀速向左运动,经过___________s,光屏上成清晰___________(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
6.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由于蜡烛燃烧变短,使蜡烛的像成在了光屏中心的___________方(选填“上”或“下”),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只调节凸透镜,应将凸透镜向___________调。
(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至某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 cm;
(3)若此时,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完整的像,该像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利用此原理工作的光学仪器有___________。
(4)此时固定蜡烛,换用一个焦距略小一些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则光屏需向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
7.如图所示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表格为小明同学的实验记录。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 | 光屏上的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cm | 光屏上像的大小 |
43 | 13.5 | 缩小 |
30 | 15 | 缩小 |
20 | 20 | 等大 |
15 |
| 等大 |
10 | 光屏上没有像 | |
8 | 光屏上没有像 |
(1)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上,为了找到像的准确位置,必须做好光屏的微调,即在一定的范围内左右移动光屏,使光屏上的像___________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_cm。
(3)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把蜡烛移到光具座上25cm的刻度处,可以从___________(填“光屏一侧”“烛焰一侧”)通过凸透镜观察到烛焰正立的像,___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
(4)小明做第一次实验时,手指尖不慎触碰到了凸透镜,则光屏上原本清晰的像将___________(选填“残缺”、“出现阴影”、“变暗”、“出现手指的像”)。
(5)保持凸透镜在上图中30cm的刻度线处不变,移动蜡烛到光具座上15cm处,根据表格可知,第四次实验时光屏应该放在光具座上________cm的位置。
8.小明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了探究,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1)如图所示,光屏中央恰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生活中的 ______(填照相机或投影仪)是利用这个成像原理制成的;
(2)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到 ______cm刻度线处,光屏上还能成清晰、倒立的实像。
9.如图,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前,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中心、光屏中心和凸透镜的光心在___________。
(2)在如图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的、____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_____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相同。此时不小心在凸透镜上溅了一个小泥点,则光屏上___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小泥点的像。当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会变短,烛焰的像会往___________(选填“上”或“下”)偏离光屏中心。
(3)若保持图甲中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移动凸透镜到___________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成清晰的像,像的大小较之原来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0.小明和小红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红色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作为光屏。实验时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的0cm刻度线处保持不变。
(1)小明实验操作中如图甲,恰好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是倒立的、___________(选填“放大的”或者“缩小的")实像;
(2)可以判断出小明所用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___________;
(3)小红实验中绘制的物距倒数与像距倒数的关系如图乙,推算小红实验用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_ cm。
11.小亮的爷爷看报纸时需要用放大镜才能看清。
(1)小亮透过放大镜观看周围时发现:如图甲所示,离他比较远的钟表竟然呈现了倒立、缩小的样子;随着他走近钟表,如图乙所示,又观察到钟表___________的样子。针对以上现象,小亮思考了下面四个问题,其中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是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能成什么样的像?
B.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有哪些种类?
C.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与物、镜间的距离有何关系?
D.物体通过凸透镜的成像情况都与哪些因素有关?
(2)小亮想用家中的蜡烛、白纸板和凸透镜进行探究,还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是___________。
(3)如图丙所示,小亮将蜡烛、凸透镜、白纸板沿直线依次放在桌面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白纸板的高度,使像成在白纸板的中心。
(4)接着小亮进行了多次实验和测量,并将测量情况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序号 | 物、镜间的距离u/cm | 成像的特点 |
1 | 30 | 倒立缩小的像 |
2 | 25 | 倒立缩小的像 |
3 | 20 | 倒立缩小的像 |
4 | 15 | 倒立放大的像 |
5 | 10 | 倒立放大的像 |
小亮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结论:物体距离凸透镜大于15cm时成倒立缩小的像,物体距离凸透镜小于或等于15cm成倒立放大的像。同学小华看了小亮的数据后,有不同看法,他认为结论是:物体距离凸透镜大于或等于20cm成倒立缩小的像,物体距离凸透镜小于20cm成倒立放大的像。为解决争议,他们想在物、镜间距离是15-20cm的范围内继续多做几次实验,找到___________,使结论更可靠。
参考答案
1.大于 虚 远离 放大 靠近 缩小
2.11.0 放大 投影仪 左 变小
3.从外形看(或摸一摸),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或正对着太阳光移动,另一侧纸片或墙面上能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说明是凸透镜;拿着透镜观察远近不同的物体,出现倒立的像或正立、放大像的是凸透镜) 蜡烛放在了一倍焦距以内,是虚像(或蜡烛放在了一倍焦距位置,不成像;或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E 照相机 将蜡烛靠近透镜(或向右移动),并调节光屏远离透镜(或向右移动),直到出现清晰的像
4.B 同一高度 光屏的中央 大 减小 否 他只记录了像的大小,没有记录像的正倒
5.主光轴 倒立 实 照相机 5 等大
6.上 下 7.5 缩小 照相机 靠近
7.同一高度 最清晰 10.0 光屏一侧 放大镜 变暗 60
8.照相机 45
9.同一高度 放大 投影仪 没有 上 65 变小
10.缩小的 7.5cm<f<15.0cm 10
11.倒立 C 刻度尺 等大的像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四章 多彩的光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测试题: 这是一份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四章 多彩的光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测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课时作业,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巩固练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