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普陀区2020届高三二模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
展开普陀区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中质量调研
生命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
1.在观察和测量保卫细胞长度的实验中,图是细胞在10×10显微镜放大倍数下的实验图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测量图中保卫细胞需要转动物镜
B. 图中用于直接测量的测微尺是物镜测微尺
C. 细胞实际长度=测得格数×每小格所表示的长度
D. 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表示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无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
测微尺在目镜上,在不同放大倍数下,图示测微尺每小格的实际长度不变,要测量该细胞的长度,不需移动装片,要转动目镜,即使视野中物像清晰,也存在测量误差。
【详解】A、测量图中保卫细胞的长度,不需要转动物镜,要转动目镜,A错误;
B、图中用于直接测量的测微尺在目镜上,在不同放大倍数下,图示测微尺每小格的实际长度不变,B错误;
C、细胞实际长度=测得格数×每小格所表示的长度,C正确;
D、在不同放大倍数下,图示测微尺每小格的实际长度不变,但表示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有关,放大倍数越大,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变小,D错误。
故选C。
2.下图示意水分子(图中①所示)进入成熟植物细胞的运输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进入成熟植物细胞时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B. ②表示磷脂分子
C. ③的数量是限制①进入细胞的可忽略的因素
D. 当成熟植物细胞内的渗透压低于细胞外渗透压时,①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
【答案】B
【解析】
【分析】
水进出细胞的方式有两种: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自由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如水、气体、甘油、乙醇、苯、脂质、脂肪酸等。协助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但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神经细胞中Na+内流和K+外流、水通道。(2)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由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决定,其中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l-。(3)分析图像,①是水分子、②是磷脂分子、③是膜上的载体蛋白。
【详解】A、根据图示分析,水分子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不需要能量,A错误;
B、②表示磷脂分子,B正确;
C、水可以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需要载体,所以载体的数量影响水进入细胞,C错误;
D、细胞外渗透压高吸水能力强,水从细胞内排出,D错误。
故选B。
3.如图是某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局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结构①④与蛋白质加工和运输有关
B. 结构②与该细胞的分裂有关
C. 结构③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D. 结构⑥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线粒体:双层膜结构,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所需能量的95%来自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双层膜结构,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内质网:单层膜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高尔基体:单层膜结构,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液泡:单层膜结构,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与植物细胞渗透作用吸水有关。溶酶体:单层膜,内含多种水解酶,执行细胞内消化作用,是细胞内的“消化车间”;核糖体:无膜,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中心体:无膜,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分裂纺锤体的形成有关。(2)分析图像可知,①是内质网、②是中心体、③是线粒体、④是高尔基体、⑤是核膜、⑥是核仁。
【详解】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与蛋白质的加工、运输有关,A正确;
B、中心体与细胞分裂纺锤体的形成有关,B正确;
C、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C正确;
D、⑥是核仁,核仁不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的,D错误。
故选D。
4.将一株质量为20g的黄瓜幼苗栽种在光照等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40g,其增加的质量来自于( )
A. 水、矿质元素和空气
B. 光、矿质元素和水
C. 光、矿质元素和空气
D. 水、矿质元素和植株体内的酶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有机物和氧气,场所:叶绿体。
【详解】黄瓜幼苗可以吸收水,增加鲜重;也可以从土壤中吸收矿质元素,合成相关的有机物。也可以利用大气中的CO2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增加细胞干重;植物光合作用转化成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并没有增加黄瓜幼苗的质量,故黄瓜幼苗在光照下增加的质量来自于水、矿质元素、空气。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5.在适宜反应条件下,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如图示意。如果用d光照强度照射离体的新鲜叶绿体一段时间后,突然改用c光照强度照射,则离体叶绿体内瞬间发生的物质变化是( )
A. 生成的ATP减少 B. 未被还原的C3减少
C. 生成的[H]增加 D. 还原得到的C5增加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光照强度增加,短时间内[H]和ATP增加,C5增加,C3减少;CO2浓度增加,短时间内[H]和ATP减少,C5减少,C3增加。
【详解】A、光照强度下降,生成的ATP减少,A正确;
B、光照强度下降,生成的[H]和ATP较少,未被还原的C3增加,B错误;
C、光照强度下降,生成的[H]减少,C错误;
D、光照强度下降,生成的[H]和ATP较少,还原得到的C5减少,D错误。
故选A。
6.下图表示自然界中三种蛋白酶的活性与pH之间的关系,相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木瓜蛋白酶不受pH影响
B. pH不同,胰蛋白酶活性一定不相同
C. 酶的活性受pH值影响,不受温度影响
D. pH由2提升到5的过程中,胃蛋白酶活性不断下降
【答案】D
【解析】
【分析】
酶的活性受到温度和pH的影响,在最适温度或pH时,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高温有可能使酶永久性的失活,pH过高或过低也可能会使酶永久性的失活。
【详解】A、由曲线图可以看出,木瓜蛋白酶的活性在PH值小于4、大于9时不能确定,在PH值4~9时具有较高活性,木瓜蛋白酶受pH影响,A错误;
B、看图可知,在胰蛋白酶最适宜的pH值两侧,由两个不同的PH值,对应的酶活性相同,B错误;
C、酶的活性受温度和pH的影响,C错误;
D、根据图示可知,pH由2提升到5的过程中,胃蛋白酶活性不断下降,D正确。
故选D。
7.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厌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厌氧呼吸产生的能量绝大部分用于合成ATP
B. 厌氧呼吸第一阶段是糖酵解产生丙酮酸
C. 成熟苹果的果肉细胞缺氧时呼吸产生乳酸
D. 厌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无氧呼吸的过程:
第一阶段:C6H12O62丙酮酸+4[H]+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2丙酮酸+4[H]2C2H5OH+2CO2或2丙酮酸+4[H]2乳酸;
无氧呼吸的场所:细胞质基质。
【详解】A、厌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大多数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用于合成ATP,A错误;
B、厌氧呼吸第一阶段是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B正确;
C、成熟苹果的果肉细胞缺氧时主要进行酒精发酵,产生酒精和CO2,C错误;
D、厌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无氧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嗅细胞能感受气味分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嗅细胞是物理感受器 B. 嗅细胞将气味刺激转换为电信号
C. 嗅细胞能产生嗅觉 D. 嗅细胞是传出神经末梢
【答案】B
【解析】
嗅觉是由化学气体刺激嗅觉感受器而引起的感觉,嗅觉感受器位于鼻腔后上部的嗅上皮内,感受细胞为嗅细胞,气味物质作用于嗅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经嗅神经传导,最后到达大脑皮层的嗅中枢,形成嗅觉。因此,嗅细胞将气味刺激转换为电信号,B项正确,A、C、D项错误。
9.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物的生长是由单侧光引起的
B. 植物胚芽鞘尖端的下面一段能感受单侧光刺激
C. 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效果相同
D. 植物向光弯曲生长是由于弯曲部位的背光侧生长素分布比向光侧多引起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生长素的化学本质:吲哚乙酸;元素组成:C、H、O、N,生长素的合成与色氨酸有关;合成部位:主要是在幼嫩的芽、叶、发育的种子;分布部位: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有,相对集中的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处;运输:极性运输: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也就是只能单方向的运输;(主动运输,需要能量),极性运输是由植物的遗传特性决定的,不受重力影响;非极性运输:成熟组织中可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2)感光部位:胚芽鞘尖端;光只影响生长素的分布而不影响生长素的合成;发生横向运输的部位:胚芽鞘尖端;(3)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的敏感程度不同;敏感性大小比较:根>芽>茎。
【详解】A、植物的生长是由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引起的,单侧光照射引起的是植物向光生长,A错误;
B、感光部位是胚芽鞘尖端,B错误;
C、不同器官对生长素反应敏感程度不同,所以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效果不同,C错误;
D、单侧光照射会使生长素由向光侧移向背光侧,使生长素的分布发生变化,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的更快,导致植物向光弯曲,D正确。
故选D。
10.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 )
A. 毛细淋巴管内的液体 B. 唾液
C. 溶酶体内的液体 D. 消化道内的液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约占2/3)和细胞外液(约占1/3);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内环境不存在的:血红蛋白、胞内蛋白、载体蛋白、受体蛋白,各种胞内酶和消化酶:如胞内酶例如呼吸、复制转录翻译的酶,存在于外界环境的液体成分:如消化液、泪液、汗液、尿液、原尿(都不属于体液)。
【详解】A、毛细淋巴管内的液体是淋巴,属于人体内环境,A正确;
B、唾液属于消化管内的液体,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
C、溶酶体内的液体是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
D、消化道内的消化液,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故选A。
11.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也是形成温觉的部位
B. 剧烈运动时主要产热是源于骨骼肌的物理产热方式
C. 体温的神经调节过程中,肾上腺是效应器
D. 体温低于37℃时产热加强,散热停止
【答案】C
【解析】
【分析】
体温平衡及调节:体温恒定的原理:机体产热量=散热量,也就是说体温恒定的原理是机体产热量与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人体热量的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其中尤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最多;散热途径: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呼气,排尿和排便等;冷觉和温觉的产生是在大脑皮层。体温平衡调节示意图:
【详解】A、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但形成温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A错误;
B、剧烈运动时主要产热是源于骨骼肌细胞内物质氧化分解加快,产生大量的热能,属于化学性体温调节,B错误;
C、在体温的神经调节过程中,肾上腺、甲状腺、汗腺、立毛肌、骨骼肌等都是效应器,C正确;
D、体温低于37℃ 时产热加强,散热减少,D错误。
故选C。
12.同一个体的神经细胞与巨噬细胞的功能不同。下列关于这两种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不会脱分化到受精卵的状态
B. 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C. 功能不同是由于发生了细胞分化
D. 功能差异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神经细胞通过神经电位传导刺激完成神经调节;巨噬细胞是参与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细胞,在第二、第三道防线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详解】神经细胞和巨噬细胞均为动物细胞,而动物细胞目前无法完成脱分化的过程,故不会脱分化到受精卵状态,A选项正确;同一个体中的神经细胞和巨噬细胞拥有完全相同的遗传物质,只是由于选择性表达的部分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结构和功能的细胞,所以它们的染色体数相同,B选项正确;功能不同是由于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了选择性表达,即分化,C选项正确;功能的差异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在转录的过程中形成的,且神经细胞和巨噬细胞不会进行减数分裂,D选项错误。故错误的选项选择D。
13.用32P的磷酸盐培养蚕豆幼苗,通过追踪放射性研究蚕豆根尖细胞分裂情况,得到根尖细胞连续分裂时间,如图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bc阶段结束时DNA含量增加一倍
B. cd阶段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
C. ef阶段细胞膜内陷溢裂成两个子细胞
D. “ab+bc”为一个细胞周期,时长为17.3小时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特点: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分裂间期大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2)分析题图,ab阶段、cd阶段、ef阶段为分裂期,bc阶段、de阶段为分裂间期,bc+cd为一个细胞周期,de+ef为一个细胞周期,时长为17.3小时。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bc阶段为分裂间期,主要发生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所以bc阶段结束时DNA含量增加一倍,A正确;
B、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蚕豆根尖细胞不会发生减数分裂,所以不会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B错误;
C、细胞膜内陷溢裂成两个子细胞是动物细胞分裂末期的特点,C错误;
D、先进行分裂间期,然后进行分裂期,所以bc+cd为一个细胞周期或de+ef为一个细胞周期,D错误;
故选A。
14.在DNA的研究史中,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具有重要的影响,下列有关该实验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 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合成的模板和原料都由细菌提供
C. 该实验也可以通过噬菌体侵染酵母菌完成
D. 该实验的成功之处在于可以将DNA和蛋白质完全分开研究
【答案】D
【解析】
【分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更具有说服力):①实验者:赫尔希和蔡斯;②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③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④T2噬菌体的外壳由蛋白质构成,头部含有DNA。生活方式:专门寄生于大肠杆菌内。增殖特点: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合成自身成分,进行增殖。⑤过程及结果:标记噬菌体:先分别用含35S和32P的细菌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标记的大肠杆菌分别培养噬菌体,从而得到被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⑥结论: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也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详解】A、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A错误;
B、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合成的模板是由噬菌体提供的,原料是由细菌提供的,B错误;
C、该实验用的是T2噬菌体,T2噬菌体专门寄生于大肠杆菌细胞中,C错误;
D、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将DNA注入大肠杆菌细胞中,蛋白质外壳则留在细胞外,所以该实验的成功之处在于可以将DNA和蛋白质完全分开研究,D正确。
故选D。
15.下图示意某生物的染色体结构变化,据图判断该染色体发生的结构变化属于( )
A. 重复 B. 易位
C. 倒位 D. 互换
【答案】B
【解析】
【分析】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1)概念:由染色体结构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2)种类:①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缺失引起的变异。例如:猫叫综合征: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导致的;②重复: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变异。③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引起的变异。④倒位:染色体中某一片段位置颠倒引起的变异。(3)结果: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不利的,有的甚至会导致生物体的死亡。
【详解】A、重复是指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变异,不符合题图,A错误;
B、根据图像分析,这两条染色体是非同源染色体,AB和12位置发生了互换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易位,符合题意,B正确;
C、倒位是指染色体中某一片段位置颠倒引起的变异,不符合题图,C错误;
D、互换是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的,图中两条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D错误。
故选B。
16.下图为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图,属于次级精母细胞分裂过程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二倍体生物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判断方法:先看染色体数目,染色体数目为奇数,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染色体数目为偶数,则为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再看同源染色体,无同源染色体,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有同源染色体,则为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再根据染色体行为去判断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第一次分裂。
【详解】A、根据图示分析,A选项的图像中有同源染色体,此时着丝点分裂,属于有丝分裂后期的图像,所以不属于次级精母细胞分裂过程,A错误;
B、根据图示分析,B选项的图像中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未分裂,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图像,所以不属于次级精母细胞分裂过程,B错误;
C、根据图示分析,C选项的图像中有同源染色体,此时着丝点分裂,属于有丝分裂后期的图像所以不属于次级精母细胞分裂过程,C错误;
D、根据图示分析,D选项的图像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此时着丝点分裂,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图像,所以属于次级精母细胞分裂过程,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容易混淆A和D,容易忽略A中存在同源染色体,一般在生物题中用不同颜色去表示同源染色体,所以A中是存在同源染色体的。
17.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后代中A基因频率、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分别为( )
A. 不变;不变,增大 B. 不变;增大,不变
C. 增大;不变,增大 D. 不变;不变,不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
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P(A)=P(AA)+P(Aa),P(a)=P(aa)+P(Aa);已知基因频率求基因型频率:P(AA)=(P(A))2,P(Aa)=2 ×P(A)×P(a),P(aa)= (P(a))2。
【详解】AA占16%、Aa占48%、aa占36%,A的基因频率为40%,a的基因频率为60%;若随机交配,产生的雌雄配子均是A(40%)、a(60%),雌雄配子随机交配,后代AA占16%、Aa(48%)、aa(36%),A基因频率为40%,a的基因频率为60%;若自交,则自交后代AA占16%+12%=28%、Aa占24%、aa占48%,A基因频率为40%,a的基因频率为60%;综上所述,随机交配产生后代中A基因频率、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分别为不变、增大、不变;B符合。
故选B。
18.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物种
B. 生殖隔离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
C. 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D.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隔离是指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或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地理隔离:同一种生物由于高山、河流、沙漠或其他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群体,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详解】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错误;
B、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B正确;
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C正确;
D、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正确。
故选A。
19.如图表示酶的几种固定技术,图中没有呈现的酶固定技术是( )
A. 交联 B. 包埋
C. 沉淀 D. 载体结合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化学结合法将酶分子或细胞相互结合,或将其结合到载体上。
【详解】根据图像分析,①是将酶吸附在载体表面属于载体结合,②是将酶相互连接起来属于交联,③是将酶包埋在细微网格里属于包埋,图中没有呈现的酶固定技术是沉淀,综上所述,图中呈现的是ABD,没有呈现的是C。
故选C。
20.为了控制新型冠状病毒的蔓延,下列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
A. 隔离冠状病毒肺炎病人
B. 在机场、车站设置体温监测点
C. 接种相关疫苗
D. 用紫外线、酒精等对室内外环境进行消毒
【答案】D
【解析】
【分析】
预防传染病的三个基本措施:①控制传染源②切断传播途径③保护易感人群;控制传染源:对传染病病人应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如对传染病人进行隔离。切断传播途径:如保护水源、消毒餐具,以及加强个人卫生等。保护易感人群:如通过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和采用预防接种。
【详解】A、隔离冠状病毒肺炎病人属于控制传染源,A错误;
B、在机场、车站设置体温监测点属于控制传染源,B错误;
C、接种相关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C错误;
D、用紫外线、酒精等对室内外环境进行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D正确。
故选D。
二、简答题
(一)微生物
在人、畜和植物体内有许多种微生物存在,有些对人类有害,但是也有些对人类有益,因此人类对微生物的研究和利用从来没有停止过。
21. 实验室配置固体培养基的正确流程是:计算和称量→溶化→__________→灭菌……灭菌通常要采用高压灭菌,目的是__________。
22. 平板划线法能纯化分离微生物获得单个菌落,下图是平板划线示意图,划线的顺序为①②③④。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______
A. 在①②③④划线操作时,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灭菌
B. 划线操作时,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插入培养基
C. 平板划线后进行微生物培养时要倒置培养皿
D. 仅在区域⑤里面才能获得单个菌落
23. 下表是某液体培养基成分含量表,则该液体培养基中含有__________类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用该培养基培养的微生物,其同化作用的类型属于__________。
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成分
NaNO3
KH2PO4
MgSO4
FeCl3
维生素
H2O
含量L
0.5g
0.3g
0.5g
0.5g
少许
100mL
为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上海大力推广垃圾分类处理。生活垃圾的有效处理方式之一是用微生物对其进行降解,下图表示筛选高效降解淀粉菌种的过程
24. 为了筛选出高效降解淀粉菌种,培养基中应加入的碳源是__________,图中将菌液接种到培养基的方法是__________。
25. 图中菌落①和②周围能形成透明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6. 经鉴定发现筛选到菌落中既有真菌又有细菌。真菌和细菌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如果需要筛选出能高效降解淀粉的真菌菌种,则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__________来排除细菌。
【答案】21. (1). 定容、调PH (2). 能灭杀芽胞(孢子在内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22. AC
23. (1). 四 (2). 自养型
24. (1). 淀粉 (2). (稀释)涂布法
25. 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微生物能产生淀粉酶分解淀粉,淀粉被分解后与碘液不呈现蓝色,因而随着淀粉被分解,蓝色褪去出现透明圈
26. (1). 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 (2). 抗生素
【解析】
【分析】
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包括 水 、 无机盐 、 碳源 、 氮源等;消毒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消毒方法常用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对于一些不耐高温的液体)还有化学药剂(如酒精、氯气、石炭酸等)消毒、紫外线消毒;灭菌则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微生物接种的方法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法是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在数次划线后培养,可以分离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这就是菌落。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分为系列稀释操作和涂布平板操作两步。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的目的是:使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以便于纯化菌种。
【21题详解】
实验室配置固体培养基的正确流程是:计算和称量→溶化→定容、调pH→灭菌→倒平板;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以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灭菌通常要采用高压灭菌,目的是能灭杀芽胞(孢子在内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22题详解】
A、在每次划线前后都要灼烧接种环,A正确;
B、在每次划线操作后要灼烧接种环,B错误;
C、用平板培养基培养微生物时,为防止水蒸气凝集滴入培养基造成干扰或污染,应将平板倒置,C正确;
D、也有可能在别的区域获得单个菌落,D错误。
故选AC。
【23题详解】
培养微生物需要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由表中成分可知共有四类营养物质;据表分析,该培养基配方中除了维生素外缺少其他的有机碳源和氮源,所以该培养基培养的微生物的同化类型属于自养型。
【24题详解】
根据题意,筛选高效降解淀粉的菌种,即要获得淀粉酶高产菌株,则选择培养基中的碳源应为淀粉;识图分析可知,图中菌株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以便使菌种分布较均匀。
【25题详解】
根据题意,高效分解淀粉的菌种可以产生淀粉酶将培养基中的淀粉水解,因此可以用碘液鉴定培养基中淀粉的分解情况;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微生物能产生淀粉酶分解淀粉,淀粉被分解后与碘液不呈现蓝色,因而随着淀粉被分解,蓝色褪去出现透明圈。
【26题详解】
真菌是真核生物,细菌是原核生物,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最本质的区别是有无以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所以真菌和细菌的本质区别是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抗生素可以杀死细菌,所以如果需要筛选出能高效降解淀粉的真菌菌种,则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抗生素来排除细菌。
【点睛】本题考查了微生物的相关知识,以垃圾分类和处理为背景,把握微生物的筛选原则和方法,理解微生物的接种方法及操作过程,识记培养基的成分,根据所学知识把握淀粉分解菌的特点和奠定方法及原理。
(二)遗传
杜洛克猪毛色受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均位于细胞核中),毛色有红毛、棕毛和白毛三种,对应的基因组成如下表。已知两头纯合的棕毛猪杂交得到的F1均表现为红毛,F1雌雄交配产生F2。
毛色
红毛
棕毛
白毛
基因组成
A_B_
A_bb、aaB_
aabb
27. 棕毛猪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该杂交实验的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
28. F1测交,后代表现型及对应比例为__________。
29. 如果将F2中纯合个体相互交配,子代能产生棕毛个体的交配组合(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有1个调查小组对某一家族的某种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显、隐性基因用A、a表示):
30. 由图可知该遗传病是_________(显/隐)性遗传病。若Ⅱ5号个体携带有此致病基因,可推知该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染色体上。
31. 若Ⅱ5号个体不携带有此致病基因,则10号与一正常的男子结婚,准备生育前是否需要做遗传咨询?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
32. 如果这种单基因遗传病为红绿色盲,Ⅱ5和Ⅱ6均正常且染色体数正常,但Ⅲ9既是红绿色盲又是Klinefelter综合症(XXY)患者,其病因是Ⅱ代中的_________号个体产生配子时,在减数第_________次分裂过程中发生异常。
【答案】27. (1). 4 (2). AAbb×aaBB
28. 红毛:棕毛:白毛=1:2:1
29. AAbb×AAbb aaBB×aaBB AAbb×aabb aaBB×aabb
30. (1). 隐 (2). 常
31. 需要遗传咨询,因为10号基因型为XAXA或XAXa,如果10号是致病基因携带者(XAXa)的话,她与正常的男性结婚,生的儿子患病的概率是1/2
32. (1). 6号 (2). 第二次
【解析】
【分析】
(1)杜洛克猪毛色受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说明两对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无中生有为隐性,生女患病为常隐;生男患病的话,若父亲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则为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若父亲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则为伴X隐性遗传病。
【27题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棕毛猪的基因组成为A_bb、aaB_,所以棕毛猪的基因型有4种;F1雌雄交配产生F2,F2中有3种表现型,所以F1的基因型为AaBb,则亲本基因型AAbb和aaBB。
【28题详解】
F1的基因型为AaBb,F1测交后,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1∶1∶1∶1,则表现型及比例为红毛∶棕毛∶白毛=1∶2∶1。
【29题详解】
AaBb与AaBb结合,F2中纯合体有4种,AABB、AAbb、aaBB、aabb,要产生棕毛子代,可行的基因型组合有AAbb×AAbb、aaBB×aaBB 、AAbb×aabb 、aaBB× aabb。
【30题详解】
II5和II6所生后代III9患病,所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若II5号个体携带有此致病基因,可推知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31题详解】
若II5号个体不携带有此致病基因,则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5号基因型为XAY、6号基因型为XAXa,10号个体的基因型为XAXa、XAXA,10个体与一正常的男子结婚,如果10号是致病基因携带者(XAXa),她与正常的男性结婚,生的儿子患病的概率是1/2,所以需要遗传咨询。
【32题详解】
这种单基因遗传病为红绿色盲,红绿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病,II5和II6均正常且染色体数正常,所以II5号的基因型为XAY,II6号的基因型为XAXa,III9既是红绿色盲又是Klinefelter综合症(XXY)患者,则III9号基因型为XaXaY,其病因是II代中的6号个体产生配子时,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发生异常。
【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判断,学会根据遗传图解,判断显隐性,根据II5号是否携带致病基因来判断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生物工程
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已知可引起感冒以及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较严重疾病,而今年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则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下图1是冠状病毒结构示意图,表面蛋白M会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表面蛋白S通过与动物细胞膜上ACE2受体结合,从而进入细胞;图2是冠状病毒在动物细胞内的复制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33. 从图1结构分析,冠状病毒属于_________(包膜裸露)病毒;以动物为主要寄生对象的2019-nCoV也能感染人类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4. 比较图2中过程②与宿主细胞(动物细胞)自身的转录过程,两者相同的有______
A. 两个过程的模板相同
B. 两个过程的原料相同
C. 两个过程都有脱水缩合
D. 两个过程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35. 下列关于冠状病毒及其遗传机制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______
A. 青霉素对冠状病毒具有杀伤作用
B. 实验室里可以利用微生物培养基对冠状病毒进行培养
C. 冠状病毒的(+)RNA和(-)RNA都可以作为子代病毒的遗传物质
D. 图2中②③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为了控制疫情,全国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也都着力研制有关201-nCoV的疫苗,下图3示意冠状病毒疫苗研制的一条技术路线。
36. 图3中的目的基因为___________;需用DNA连接酶的步骤有___________;判断重组DNA成功导入大肠杆菌的依据是___________。
37. 试分析疫苗Ⅰ与疫苗Ⅱ在实验动物体内引起免疫效应的异同点___________。
【答案】33. (1). 包膜 (2). 人类某些组织器官的细胞(如呼吸道上皮膜上有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受体 34. BC 35. ABC
36. (1). 表面蛋白M的DNA (2). ⑤⑦ (3). 能成功表达出的蛋白M
37. 相同点:疫苗Ⅰ和疫苗Ⅱ都能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都利用蛋白质M引起机体免疫反应,都能产生记忆细胞与抗体)
不同点:疫苗Ⅰ为蛋白质疫苗,疫苗Ⅰ注射动物体后的蛋白M直接被免疫细胞识别引起免疫反应并产生记忆细胞;疫苗Ⅱ为DNA疫苗,疫苗Ⅱ注射动物体后先通过转录翻译产生蛋白质M,免疫细胞识别蛋白M引起免疫反应并产生记忆细胞
【解析】
【分析】
图2中过程②是冠状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发生的RNA复制过程,③是翻译的过程;图3中④是表达载体导入大肠杆菌;⑤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⑦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疫苗I是蛋白质疫苗,疫苗II是DNA疫苗。
【33题详解】
根据图1结构分析,冠状病毒属于包膜病毒;人类某些组织器官的细胞(如呼吸道上皮膜上有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受体,所以以动物为主要寄生对象的2019-nCoV也能感染人类。
【34题详解】
A、根据分析可知,图2中过程②过程的模板是冠状病毒的RNA,宿主细胞自身转录的模板是DNA,模板不同,A错误;
B、原料均为核糖核苷酸,B正确;
C、两个过程均会发生脱水缩合,C正确;
D、宿主细胞自身转录发生在细胞核中,D错误。
故选BC。
【35题详解】
A、青霉素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起到杀菌的作用,对冠状病毒没有杀伤作用,A错误;
B、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用微生物培养基培养冠状病毒,B错误;
C、根据图示,冠状病毒的(+)RNA作为子代病毒的遗传物质,C错误;
D、图2中②③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正确。
故选ABC。
【36题详解】
根据图3分析可知,图中的目的基因是表面蛋白M的DNA,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要用到DNA连接酶,所以用到DNA连接酶的步骤有⑤⑦;如果能能成功表达出的蛋白M,则说明重组DNA成功导入大肠杆菌。
【37题详解】
疫苗I是蛋白质疫苗,疫苗II是DNA疫苗,两者相比,相同点:疫苗I和疫苗II都能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都利用蛋白质M引起机体免疫反应,都能产生记忆细胞与抗体)
不同点:疫苗I为蛋白质疫苗,疫苗I注射动物体后的蛋白M直接被免疫细胞识别引起免疫反应并产生记忆细胞;疫苗II为DNA疫苗,疫苗II注射动物体后先通过转录翻译产生蛋白质M,免疫细胞识别蛋白M引起免疫反应并产生记忆细胞。
【点睛】本题将新型冠状病毒和基因工程、中心法则、免疫等内容结合在一起,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考查学生分析图像、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
(四)植物代谢
科研人员为研究遮阴对沙漠地区疏叶骆驼刺形态和光合参数的影响,取疏叶骆驼刺若干株分为两组,实验组进行遮阴(60%自然光)处理两个月(遮阴驯化),对照组一直处于自然光下,其他培养条件均相同。两个月后回到自然条件下测定的各参数见下表。(呼吸速率、最大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光补偿点的单位都是μmolCO2/m2·s;水分利用率单位是mmolCO2/molH2O;比叶面积单位是cm2/g;叶绿素含量单位是mg/g)
组别
呼吸速率
最大净
光合速率
气孔导度
水分利用率
比叶面积
叶绿素含量
光补偿点
实验组
2.39
19.12
320
73.6
66.3
2.2
52.40
对照组
3.43
17.61
240
80.0
47.4
1.9
95.33
说明:比叶面积为叶的单面面积与其干重之比,在同一个体或群落内,一般受光越弱比叶面积越大。
38. 疏叶骆驼刺叶进行光反应的场所是___________;H20在光反应中分解为___________。
39. 根据表中数据,与对照组相比,遮荫驯化的疏叶骆驼的光补偿点较低。请联系所学知识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 实验组最大实际光合速率是___________μmolCO2/m2·s研究表明,脯氨酸是重要的渗透调节物之一,能够维持细胞膨压、维持气孔开放与光合作用。由此分析,植物经过一段时间遮阴驯化后,脯氨酸的含量将_____________________。
41. 实验组经过遮阴驯化后净光合速率明显提高。请据表推测,实验组植株适应弱光环境的生理有______
A. 降低呼吸速率 B. 提高气孔导度
C. 增大比叶面积 D. 叶绿素含量的增加
42. 结合已有知识和表中数据分析,经过遮阴驯化后的植株重新回到沙漠环境中将对环境(“适应”或“不适应”)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38. (1). 类囊体 (2). O2、H+(电子)
39. 由图中信息可知,实验组(遮阴驯化的植物呼吸速率低于对照组(自然光叶片);同时实验组的气孔导度大,光合速率利用的二氧化碳多,叶绿素含量高,有利于促进光反应,所以实验组可以利用较少的光能达到光补偿点(使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
40. (1). 21.51μmolCO2/m2·s (2). 增加 41. ABCD
42. (1). 不适应 (2). 据表所知,实验组的气孔导度增加会促进植物的蒸腾作用(速率)进而导致实验组植物的水分利用率低于对照组因而遮阴驯化后的植株重新回到沙漠环境中对环境不适用。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实验组进行遮荫处理,对照组为自然光照,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呼吸速率下降、气孔导度增加、比叶面积增大、叶绿素含量增加、光补偿点下降、水分利用率下降;气孔导度会影响CO2的吸收和蒸腾作用。
【38题详解】
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场所是类囊体,水在光反应中被裂解成O2、H+(电子)。
【39题详解】
由图中信息可知,实验组(遮阴驯化的植物)呼吸速率低于对照组(自然光叶片);同时实验组的气孔导度大,光合速率利用的二氧化碳多,叶绿素含量高,有利于促进光反应,所以实验组可以利用较少的光能达到光补偿点(使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
【40题详解】
实验组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是19.12μmolCO2/m2·s,呼吸速率是2.39μmolCO2/m2·s,所以最大光合速率是21.51μmolCO2/m2·s。脯氨酸是重要的渗透调节物之一,能够维持细胞膨压、维持气孔开放与光合作用。根据表格信息,实验组的气孔导度增大,由此分析,植物经过一段时间遮阴驯化后,脯氨酸的含量将增加。
【41题详解】
实验组经过遮阴驯化后净光合速率明显提高。根据图表分析,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呼吸速率下降、气孔导度增加、比叶面积增大、叶绿素含量增加、光补偿点下降,所以符合的选项有ABCD。
故选ABCD。
【42题详解】
结合已有知识和表中数据分析,经过遮阴驯化后的植株重新回到沙漠环境中将对环境不适应,原因是实验组的气孔导度增加会促进植物的蒸腾作用(速率),进而导致实验组植物的水分利用率低于对照组,因而遮阴驯化后的植株重新回到沙漠环境中对环境不适应。
【点睛】本题结合表格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识记、理解光合作用的相关内容,主要考察学生利用图表信息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生命活动的调节
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下图1所示。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2所示效果。
43. 图1中,如果刺激神经细胞A点处,则此处膜内外电位将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所形成的神经冲动通过突触结构时是以____________形式进行传递。
44. 图1中γ-氨基丁酸作用是____________(促进/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图2中这种局部麻醉药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
科学家们发现,血清中游离脂肪酸(FFAs)水平是Ⅱ型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敏感指标。以下是人体内脂肪酸的部分代谢机制示意图(图3),字母代表物质。
45. 人体内据图3分析X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正常情况下,胰岛素和X结合后,PKA的活性______(填“增强或“减弱”)。
46. 结合所学知识和图3分析,II型糖尿病患者的情况可能符合以下的______
A. 脂肪细胞内HSL活性增强
B. 注射胰岛素能有效控制血糖
C. 胰岛B细胞膜上载体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下降
D. 体内产生的某种物质能竞争性结合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
47. 结合所学的血糖调节、血脂调节相关知识和图3分析,Ⅱ型糖尿病患者体内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合成量会如何变化?并简要解释其机理。____________。(不考虑肝细胞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
【答案】43. (1). 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2). 化学信号
44. (1). 抑制 (2). 这种局部麻醉药与辣椒素同时注射,辣椒素能促进神经细胞膜上麻醉药通道打开麻醉药进入神经细胞后在膜内侧堵住膜上钠离子通道阻碍钠离子进入神经细胞;从而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阻碍神经兴奋传递
45. (1). 蛋白质 (2). 减弱 46. AD
47.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合成量会增加;Ⅱ型糖尿病即胰岛素抵抗,血糖利用障碍,活性HSL增多,脂肪水解产生的脂肪酸含量增多,血浆脂肪酸含量增多并运输进肝脏,VLDL合成增加
【解析】
【分析】
(1)膜内K+远远高于膜外;膜外Na+远远高于膜内;静息时:钾离子大量外流、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静息电位;兴奋时:钠离子大量内流、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动作电位;神经递质分类:兴奋性递质:引起钠离子内流;抑制性递质:引起氯离子内流。
(2)根据图1分析,γ-氨基丁酸会引起Cl-内流,说明γ-氨基丁酸是抑制性递质,不会引起突触后膜兴奋。(3)根据图2分析,局部麻醉药与辣椒素同时注射,辣椒素能促进膜上麻醉药通道打开进入神经细胞后,在膜内侧堵住钠离子通道,阻碍钠离子进入神经细胞,从而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阻碍神经兴奋传递。(4)图3人体内脂肪酸的部分代谢机制示意图,当胰岛素与受体X结合后,脂肪中发生的各种代谢过程。
【43题详解】
如果刺激神经细胞A点处,会引起Na+内流,则此处膜内外电位将发生的变化是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所形成的神经冲动在通过突触结构时是以化学信号形式进行传递。
【44题详解】
图1中γ-氨基丁酸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Cl-内流,说明γ-氨基丁酸是一种抑制性递质,其作用是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图2中这种局部麻醉药与辣椒素同时注射,辣椒素能促进神经细胞膜上麻醉药通道打开麻醉药进入神经细胞后在膜内侧堵住膜上钠离子通道阻碍钠离子进入神经细胞;从而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阻碍神经兴奋传递。
【45题详解】
根据图3分析,X是胰岛素作用的受体,所以X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PKA是cAMP依懒性蛋白质激酶,胰岛素和X结合后,会抑制AC的形成,促进PDEs的合成,而影响cAMP的合成,进而会影响PKA,导致PKA的活性减弱。
【46题详解】
A、II型糖尿病是胰岛素抵抗型,胰岛素不能与X受体结合,根据图3分析,会导致PKA活性增强,进一步导致脂肪细胞内HSL的活性增强,A正确;
B、胰岛素不能与X受体结合,所以注射胰岛素无用,B错误;
C、II型糖尿病胰岛素能够正常分泌,所以胰岛B细胞膜上载体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不会下降,C错误;
D、II型糖尿病是胰岛素抵抗型,可能是体内产生的某种物质能竞争性结合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D正确。
故选AD。
【47题详解】
Ⅱ型糖尿病即胰岛素抵抗,血糖利用障碍,活性HSL增多,脂肪水解产生的脂肪酸含量增多,血浆脂肪酸含量增多并运输进肝脏,所以VLDL的合成会增加。
【点睛】本题考查了神经递质的类型、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要求学生能够读懂图1和图2的内容,回答相关问题。本题将血糖调节和血脂调节的内容结合在一起,结合图像回答相关问题,本题的关键是读懂图3中出现的各种物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23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二模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二模生物试卷(含解析),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二模生物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1年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二模生物试卷及答案,共10页。
2020年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二模生物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0年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二模生物试卷及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