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市密云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北京市密云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空气中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气体是( )
A. N2 B. O2 C. H2O D. CO2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铁丝弯曲 B. 酒精燃烧 C. 冰块融化 D. 玻璃破碎
3.下列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
A. N B. F C. S D. Ca
4.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
A. 对潮白河道开展清淤治理工作 B. 提倡步行或骑单车出行
C. 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D. 焚烧公园落叶增加土壤肥力
5.下列垃圾归类不合理的是( )
A. A B. B C. C D. D
6.下表是2019年北京市某转运站生活垃圾组成的质量分数(%),该转运站生活垃圾中数量最多的是( )
A. 厨余垃圾 B. 纸质垃圾 C. 塑料垃圾 D. 砖瓦垃圾
7.下列微粒中,能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
A. 2H2 B. 2H+ C. H2O D. 2H
8.下列微观粒子示意图中,能表示构成水的微粒的是( )
A. B. C. D.
9.曾用作麻醉剂的“笑气”是一种氮的氧化物,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笑气”的化学式是( )
A. NO B. N2O C. NO2 D. N2O5
10.溴被称为“海洋元素”。已知一种溴原子核内含有35个质子和45个中子,则该溴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 80 B. 45 C. 35 D. 5
11.下列不属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是( )
A. 放出热量 B. 产生大量白烟 C. 火星四射 D. 生成黑色固体
12.下列仪器不能加热的是( )
A. 烧杯 B. 试管 C. 量筒 D. 燃烧匙
13.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倾倒液体 B. 点燃酒精灯
C. 取固体颗粒 D. 加热液体
14.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在天平的左盘放上固体,右盘上放一个5g的砝码,当游码处于下图位置天平平衡,则固体的质量为( )
A. 5g B. 7g C. 7.7g D. 8.3g
15.我国成功发射的“北斗三号”卫星采用了高性能的“铷原子钟”和“氢原子钟”。铷元素和氢元素本质的区别在于( )
A. 质子数不同 B. 中子数不同 C. 电子数不同 D. 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二、填空题
16.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探究其成分并应用于生产生活。
(1)依据如图可知空气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其中“a”对应的气体成分是________(写化学式)。
(2)200多年前,法国化学家________(填字母序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A. 拉瓦锡 B. 道尔顿 C. 波尔
(3)在炼钢时要向炼钢炉内鼓入富含氧气的空气,这是利用了氧气具有________的性质。
17.乙醇,俗称酒精,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1)我国酒文化源远流长。蒸酒时,去第一锅“酒头”,弃第三锅“酒尾”,“掐头去尾取中段”,是为“二锅头”。从微粒的角度分析,酒精变为酒精蒸气时,变化的是________。
A 分子的种类 B 分子间的间隔 C 分子的体积 D 分子的质量
(2)酒精溶液可消毒。如图为常温下,某科研小组测量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所需时间的实验结果。分析图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18.光触媒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光触媒”是一种纳米级材料,具有强烈的催化分解功能。下图就是“光触媒”技术应用于分解甲醛、氨气、甲苯等有害物质的原理。
(1)“光触媒技术”净化空气的过程属于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TiO2中“Ti”的化合价为________。
(3)TiO2可将污染物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此过程的条件为________。
19.图是电解水实验装置图,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a、b集气管内的气体体积比为 , 此反应属于 。(填写基本反应类型名称)
三、综合题
20.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
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都需要水,关于它的传闻有很多。
传闻1:自来水中有余氯,不能饮用。
自来水从自来水厂到用户家可能需要经过几十公里的管道,为了保证水质,必须在水里加入一些消毒剂以防止细菌滋生。最常用的消毒剂就是氯气,此外还有氯胺和二氧化氯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余氯标准推算,如果氯全部来自于饮用水,则自来水中氯的允许含量为5mg/L。而根据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水厂出厂水中余氯不得高于4mg/L。由于传输损失,管网末端用户处的自来水中余氯含量远低于允许上限。为维持消毒效果,国家规定管网末端自来水中余氯下限为0.05mg/L。
传闻2:煮过很多次的“千滚水”有毒。
有研究对多次煮沸水中亚硝酸盐情况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的数据如表1所示。
表1不同煮沸次数的水中亚硝酸盐含量(mg/L)
人体长时间摄入超标的亚硝酸盐,会增加患癌症的可能性。但是在这个实验中可以看到,即使三次煮沸的水中,亚硝酸盐含量比我国天然矿泉水中亚硝酸盐标准(0.1mg/L)还低不少。从饮用水健康的角度来看,相比对开水中亚硝酸盐的忧虑,我们更应该注意如果不将水煮开,或者密封、储存方法不当,饮用水中可能存在细菌污染的隐患。
传闻3:常喝“富氧水”能够抗衰老。
富氧水原是医学界为了研究生物细胞厌氧性和好氧性的研究用水,是通过人为地往纯净水里充入更多的氧气制成的。对于富氧水对健康的影响,学术界存在争议。有研究认为若水中氧含量过高或常喝富氧水会加速氧化,使人体衰老。无论是吸氧还是喝氧,对健康人都是弊多利少。人们在“喝氧”的问题上应采取慎重态度,勿作非明智的选择。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为保证水质,常用的自来水消毒剂包括________。
(2)判断传闻1真假,并说明理由:________。
(3)依据文中数据,煮沸的水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
(4)传闻3的资料中,反映出的氧气性质有________。(说明1点即可)
(5)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如果自来水中含氯的允许含量应为0.05mg/L≤Cl%≤ 4mg/L
B 因为多次煮沸的水中含有亚硝酸盐,所以有毒而不能饮用
C “富氧水”中富含氧气,适合多喝
21.用如图所示实验研究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1)标有字母“a”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
(2)用装置A制备氧气,加入MnO2的作用是________。(填写正确选项的编号)
A 增加生成氧气的总质量 B 加快生成氧气的速度 C 提供氧元素
(3)用装置B制备氧气,仪器内加入的固体是________,收集时可选用________(填写装置的编号)。
(4)在完成右侧性质实验时观察到________(填写实验现象)可证明反应中有二氧化碳生成。
22.为了进一步研究微粒运动的特点,小红同学设计了以下两组实验,并记录了相应的实验现象,请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I的步骤中,不合理之处:________;
(2)实验II中(1)中的现象为:________;
(3)根据实验II中(2)的现象可知氨分子运动速度________氯化氢分子运动速度。(选用“>”、“<”、“=”填空)
(4)根据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温度越低,微粒运动速度越快
B温度越高,微粒运动速度越快
C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微粒运动速度越快
D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微粒运动速度越快
23.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加热粗铜丝一段时间后,白磷燃烧。
(1)白磷燃烧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的表达式为________。
(2)实验中玻璃管内部的液面高度变化过程是________。
四、科学探究题
24.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期间,很多人使用84消毒液对家里和公共区域进行消毒。同学们对84消毒液的漂白和消毒杀菌效果产生了兴趣,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①84消毒液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是次氯酸钠(化学式NaClO)和表面活性剂的混合物。
②消毒杀菌就是使细菌病毒的蛋白质变性;鸡蛋清中蛋白质变性会变白。
(进行实验)
实验1:漂白褪色实验
室温下,取不同浓度的消毒液各30mL于4只烧杯中。将形状大小相同的布条投入烧杯中,记录如下:
1小时后,发现实验1-1中的布条已经浸烂,实验1-2中布条抽出的棉线极易被拉断,实验1-3、实验1-4中布条损害很小。
实验2:消毒杀菌实验
室温下,分别取2mL鸡蛋清于四支试管中,试管编号分别为2-1、2-2、2-3、2-4,分别向四支试管中滴加10滴消毒液原液、1:25、1:100、1:200的溶液,振荡静置15分钟后观察现象。记录如下:
(1)(解释与结论)
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化学式NaClO),次氯酸钠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
(2)根据实验1可知:消毒液浓度对棉质衣物漂白效果的影响是________。要得到较好的漂白效果,又可以使衣物少受伤害,应选择比例为________稀释84消毒液,且浸泡时间在20分钟以内最好。
(3)实验2的目的是:________。
(4)(反思与评价)
84消毒液与洁厕灵混用,会反应产生有毒的氯气。氯气是一种气体单质,每个氯气分子中含有两个氯(Cl)原子,其化学式为________。
(5)综合上述实验,你还有什么使用84消毒液的建议?________。
五、计算题
25.绿茶中的单宁酸(C76H52O46)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
(1)一个单宁酸分子中含________个原子。
(2)单宁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只写出计算过程,不求算结果)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解析】【解答】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也不能供给呼吸,故选项错误;
B、氧气的用途是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故选项正确;
C、动植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但水不能供给呼吸,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还不能供给呼吸,故选项错误.
故选B.
【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其它杂质0.03%;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氧气的用途是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
2.【答案】 B
【解析】【解答】A、铁丝弯曲,没有新物种产生,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酒精燃烧,有新物种产生,是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冰块融化,没有新物种产生,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玻璃破碎,没有新物种产生,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
3.【答案】 D
【解析】【解答】A、是氮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不符合题意;
B、是氟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不符合题意;
C、是硫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不符合题意;
D、是钙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首先根据元素符号判断出元素名称,再根据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气”字头,进行解答即可。
4.【答案】 D
【解析】【解答】A、对潮白河道开展清淤治理工作,可以保护水资源,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B、提倡步行或骑单车出行,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C、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D、焚烧公园落叶,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污染空气,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低碳理念指的是生产、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产、生活细节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5.【答案】 B
【解析】【解答】A、废易拉罐属于可回收金属制品,不符合题意;
B、废矿泉水瓶属于可回收塑料制品,符合题意;
C、废荧光灯管中含有有毒物质,属于有害垃圾,不符合题意;
D、茶叶渣属于厨余垃圾,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通常情况下,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包括纸类、金属、塑料、玻璃等,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进行分析判断。
6.【答案】 A
【解析】【解答】根据表格可知,厨余占该转运站生活垃圾中数量的39%~53%。是占比最多的。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表格信息回答即可。
7.【答案】 D
【解析】【解答】解: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氢原子表示为:2H.
A、该符号表示2个氢分子,故选项错误.
B、该符号表示2个氢离子,故选项错误.
C、该符号表示1个水分子,故选项错误.
D、该符号表示2个氢原子,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分析】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8.【答案】 C
【解析】【解答】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A、只有一种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B、只有一种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C、有一种分子构成的纯净物,每个分子中有两种原子,可以表示水分子,符合题意;
D、由两种分子形成的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进行解答。
9.【答案】 B
【解析】【解答】A.NO中氧元素为-2价,则氮元素为+2价,不符合题意;
B.N2O中,氧元素为-2价,则氮元素为+1价,符合题意;
C.NO2中氧元素为-2价,则氮元素为+4价,不符合题意;
D.N2O5中氧元素为-2价,则氮元素为+5价,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确定氮元素的化合价,则能判断笑气的化学式。
10.【答案】 C
【解析】【解答】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溴原子核内含有35个质子,所以该溴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5,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11.【答案】 B
【解析】【解答】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不会产生大量白烟。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铁丝燃烧的现象分析
12.【答案】 C
【解析】【解答】烧杯、试管、燃烧匙都是反应仪器都可以加热,量筒是专用于量取液体体积的仪器,不能加热,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分析
13.【答案】 C
【解析】【解答】A、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倒放,标签对准手心,瓶口紧挨,故A不符合题意;
B、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引燃,故B不符合题意;
C、取用块状固体是应用镊子夹取,不能用手拿,故C符合题意;
D、给液体加热时,先预热再集中加热,试管与桌面成约45°角等,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药品的取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分析;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分析;根据给试管中液体加热的操作要求分析。
14.【答案】 C
【解析】【解答】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左物右码,物质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质量。
在天平的左盘放上固体,右盘上放一个5g的砝码,当游码处于如图位置时,游码读数为2.7g,则固体的质量为5g+2.7g=7.7g;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天平平衡原理分析,物质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质量。
15.【答案】 A
【解析】【解答】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元素的概念进行判断。
二、填空题
16.【答案】 (1)混合物;N2
(2)A
(3)支持燃烧
【解析】【解答】(1)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及其他气体和杂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其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氮气,占78%;故填:混合物;N2;
(2)200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故填:A;
(3)氧气具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烧,炼钢时要向炼钢炉内鼓入富含氧气的空气,是利用氧气与碳反应,除去碳的过程,故填:支持燃烧。
【分析】(1)根据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解答;
(2)根据空气的发现史解答;
(3)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进行解答。
17.【答案】 (1)B
(2)酒精溶液浓度在70%时消毒效果最佳
【解析】【解答】(1)从微粒的角度分析,酒精变为酒精蒸气时,酒精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分子间隙变大,故变化的是酒精分子间的间隙和排列方式,
故答案为:B;
(2)根据图示可知,酒精溶液浓度在70%时,酒精溶液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用需时间最短,得到的结论是酒精溶液浓度在70%时消毒效果最佳。
【分析】(1)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解答。
(2)根据常温下,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所需时间的实验结果图,分析解答。
18.【答案】 (1)化学
(2)+4
(3)光照和二氧化钛做催化剂
【解析】【解答】(1)由图示可知,“光触媒技术”净化空气的过程生成了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2)设TiO2中“Ti”的化合价为x ,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x +(﹣2)×2=0,则x=+4价;
(3)TiO2可将污染物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此过程的条件为光照和二氧化钛做催化剂。
【分析】(1)根据化学变化的概念分析;
(2)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纳米TiO2的化学式进行解答;
(3)根据“光触媒”技术即用TiO2在光催化剂作用下将甲醛、氨气、甲苯等有害物质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分析。
19.【答案】 1:2;分解反应
【解析】【解答】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正极得到氧气,负极得到氢气,两者体积比为1:2;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分析】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电解水为“一变多”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三、综合题
20.【答案】 (1)氯气、氯胺、二氧化氯
(2)假,因为根据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水厂出厂水中余氯不得高于4mg/L。由于传输损失,管网末端用户处的自来水中余氯含量远低于允许上限
(3)煮沸的次数越多,水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越多
(4)氧化性
(5)BC
【解析】【解答】(1)由资料可知,为保证水质,常用的自来水消毒剂包括氯气、氯胺和二氧化氯;
(2)传闻1是假的,因为根据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水厂出厂水中余氯不得高于4mg/L。由于传输损失,管网末端用户处的自来水中余氯含量远低于允许上限;
(3)由表中数据可知,煮沸的次数越多,水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越多;
(4)传闻3的资料中,有研究认为若水中氧含量过高或常喝富氧水会加速氧化,使人体衰老,故反映出的氧气性质有氧化性;
(5)A、根据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水厂出厂水中余氯不得高于4mg/L。为维持消毒效果,国家规定管网末端自来水中余氯下限为0.05mg/L,故自来水中含氯的允许含量应为0.05mg/L≤Cl%≤ 4mg/L,不正确;
B、在这个实验中可以看到,即使三次煮沸的水中,亚硝酸盐含量比我国天然矿泉水中亚硝酸盐标准(0.1mg/L)还低不少,故多次煮沸的水中虽然含有亚硝酸盐,但是含量很低,可以饮用,正确;
C、“富氧水”中富含氧气,但是存在争议,可能会加速氧化,使人体衰老,故不能多喝,正确。
故答案为:BC。
【分析】(1)根据常见的消毒剂进行解答;
(2)根据自来水中余氯含量远低于允许上限进行解答;
(3)根据图中数据可知煮沸次数越多,亚硝酸盐含量越高进行解答;
(4)根据氧气的性质进行解答;
(5)根据水的性质进行解答。
21.【答案】 (1)试管
(2)B
(3)高锰酸钾;D或E
(4)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解答】(1)标有字母“a”的仪器名称是试管。
(2)装置A为固液不加热型装置,制备氧气使用的药品是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其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可以加快生成氧气的速度,但不会增加生成氧气的总质量和提供氧元素。
故答案为:B。
(3)B装置为固固加热型装置,试管口有棉花,是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所以仪器内加入的固体是高锰酸钾。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以使用D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使用E排水法收集氧气。故填D或E。
(4)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在完成右侧性质实验时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中有二氧化碳生成。
【分析】(1)熟记仪器的名称;
(2)根据催化剂的作用来分析;
(3)根据气体的发生装置来确定化学反应的原理、根据氧气的性质确定收集方法;
(4)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检验方法来分析。
22.【答案】 (1)水的体积不相等
(2)纸条由右向左依次变红
(3)>
(4)BD
【解析】【解答】解:(1) 实验I是探究温度对微粒运动运动的影响,加入水的体积应该相等,故实验I的步骤中,不合理之处是:水的体积不相等;
(2) 由于浓氨水的挥发,氨分子由近向远运动,所以滤纸条由右向左依次变红;
(3) 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分别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和氨气,两者接触会反应生成一种白色的固体氯化铵,根据C处最先出现白烟且白烟较多,可知应该是甲处的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分子运动得要快一些;
(4)根据本实验可得:温度越高,微粒运动速度越快;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微粒运动速度越快。故正确的说法是:BD。
【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正确操作进行分析;
(2)根据酚酞遇碱性溶于变红色进行分析;
(3)根据C处最先出现白烟且白烟较多,距离浓盐酸较近进行分析;
(4)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23.【答案】 (1)
(2)玻璃管中水面上升至刻度1处
【解析】【解答】(1)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故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的表达式为: ,故填: ;
(2)加热粗铜丝能使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说明其具有优良的导电性,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白磷燃烧耗尽了氧气,在冷却至室温时压强减小,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中,液面上升到刻度1处;答案为:玻璃管中水面上升至刻度1处。
【分析】(1) 化学反应的表达式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
(2)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四、科学探究题
24.【答案】 (1)三
(2)消毒液的浓度越大,漂白效果越好;1:25
(3)探究不同浓度的84消毒液对蛋白质变性的影响
(4)Cl2
(5)不能与洁厕灵混用,且应选择适当的浓度
【解析】【解答】解释与结论:(1)次氯酸钠由Na、Cl、O三种元素组成;
(2)根据实验1可知:消毒液浓度对棉质衣物漂白效果的影响是:消毒液浓度越大,漂白效果越好;
由表中信息可知,要得到较好的漂白效果,又可以使衣物少受伤害,应选择比例为1:25稀释84消毒液,且浸泡时间在20分钟以内最好;
(3)由实验2可知,除了84消毒液体积与水的体积比不同,其它因素都相同,故实验2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消毒液的浓度对蛋白质变性的影响;
(4)每个氯气分子中含有两个氯(Cl)原子,故其化学式为Cl2;
(5)由实验可知,84消毒液使用浓度过高,对衣物损坏大,使用浓度过低,消毒效果差,且84消毒液能与洁厕灵发生反应,故使用84消毒液时,不能与洁厕灵混用,且应选择适当的浓度。
【分析】(1)根据物质化学式可以判断组成元素。
(2)根据实验1可知:消毒液浓度对棉质衣物漂白效果的影响是消毒液质量分数越大,漂白效果越好。由表中信息可知,要得到较好的漂白效果,又可以使衣物少受伤害,应选择比例为1:25稀释84消毒液,且浸泡时间在20分钟以内最好;
(3)实验2的目的是:探究消毒液质量分数对蛋白质变性的影响;
(4)每个氯气分子中含有两个氯(Cl)原子,其化学式为Cl2;
(5)使用84消毒液的建议:84消毒液与洁厕灵不能混用,要掌握一定的浓度等。
五、计算题
25.【答案】 (1)174
(2)解:单宁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解析】【解答】(1)由化学式可知,一个单宁分子中含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46个氧原子共174个原子;
【分析】(1)根据单宁酸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判断分析;
(2)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A
B
C
D
垃圾
废易拉罐
废矿泉水瓶
废荧光灯管
茶叶渣
垃圾分类
厨余
纸类
塑料
玻璃
金属
木竹
砖瓦
纺织类
灰土类
39-53
17-24
18-26
0.9-1.9
0.1-0.3
1.7-6.1
0.8-2
1.1-4.4
1-4.9
水样类型
亚硝酸盐含量(mg/L)
一次沸水
0.0008
二次沸水
0.0020
三次沸水
0.0028
编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I
取编号为A、B的两支50ml的烧杯,向A烧杯中加入50ml 20℃的水,向B烧杯中加入20ml 80℃的水,然后向其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颗粒
B烧杯中的水迅速全部变成紫红色,A烧杯中的水一段时间后也全部变红
II
⑴实验装置如下图
①取一长型滤纸,等距离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②将滴加了无色粉酞的长条形滤纸放入一洁净的试管中,并在试管口塞一团脱脂棉。
③再往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浓氨水
……………….
⑵为了继续探究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对分子运动速度的影响,现改进实验如下图所示;玻璃管两端甲、乙两处分别放上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花,(已知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分子和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分子接触时会产生白烟氯化氨)
C处最先出现白烟且白烟较多
实验编号
布条种类
84消毒液体积与水的体积比
实验现象
1-1
粉红色棉质
1:0
布条立即褪色,而且完全褪成白色
1-2
粉红色棉质
1:25
刚接触溶液,布条褪色缓慢。1分钟后布条颜色褪成淡粉色。15分钟后,布条的淡粉色完全褪尽。
1-3
粉红色棉质
1:100
刚接触溶液,布条褪色不明显。2分钟后,布条红色基本褪成粉色。20分钟后,布条粉色完全褪尽。
1-4
粉红色棉质
1:200
刚接触溶液,布条不褪色。5分钟后,布条褪成淡粉色。25分钟后布条仍呈淡粉色。
实验
编号
第一步
84消毒液体积与水的体积比
实验现象
2-1
鸡蛋清2mL
1:0
液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无其他现象
2-2
鸡蛋清2mL
1:25
液体中产生大量白色物质
2-3
鸡蛋清2mL
1:100
液体中产生少量白色物质
2-4
鸡蛋清2mL
1:200
液体中产生极少量白色物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北京市密云区2023-2024初三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及答案,共12页。
这是一份北京市密云区2023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附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科普阅读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北京市密云区第二次集中练习化学试卷,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