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2020届高三二模考试理综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
展开广州市2020届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
理科综合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颤藻和黑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都自养型生物
B. 都有多种具膜细胞器
C. 都以细胞膜为系统的边界
D. 都能进行细胞分裂
【答案】B
【解析】
【分析】颤藻属于原核生物,黑藻属于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详解】A、颤藻、黑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型生物,A正确;
B、颤藻为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无膜结构的细胞器,B错误;
C、颤藻和黑藻均为细胞生物,均以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C正确;
D、颤藻为原核生物,分裂方式为二分裂,黑藻为真核生物,主要的增殖方式为有丝分裂,两者均可进行细胞分裂,D正确。
故选B。
2.MS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一条单链RNA。MS2噬菌体在侵染细菌后,其RNA能直接作为模板翻译出蛋白质外壳和RNA复制酶,借此完成增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MS2噬菌体蛋白质外壳能与细菌特异性结合
B. 合成MS2噬菌体蛋白质时要利用细菌的核糖体
C. MS2噬菌体增殖需要由细菌提供脱氧核苷酸
D. 复制MS2噬菌体RNA时会出现双链RNA阶段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意:MS2噬菌体又称大肠杆菌MS2噬菌体,无细胞结构,它的遗传物质是一条单链RNA,其RNA能直接作为模板翻译出蛋白质外壳和RNA复制酶,并以自身为模板复制出子代病毒的RNA。
【详解】A、MS2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其蛋白质外壳能与细菌特异性结合,A正确;
B、噬菌体无核糖体,合成MS2噬菌体蛋白质时要利用细菌的核糖体,B正确;
C、MS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RNA,其增殖需要由细菌提供核糖核苷酸,C错误;
D、复制MS2噬菌体RNA时,要以RNA为模板复制出子代病毒的RNA,复制过程中会出现双链RNA阶段,D正确。
故选C
3.下列关于物质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低温有可能影响氨基酸和氧气的跨膜运输
B. 胞间连丝及细胞骨架均与物质的运输有关
C. 不同细胞对同一物质的运输方式可能不同
D. 腌制的果脯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的结果
【答案】D
【解析】
【分析】
物质运输的方式: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胞吞、胞吐。
【详解】A、低温会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有可能影响氨基酸和氧气的跨膜运输,A正确;
B、胞间连丝(植物细胞间的通道)及细胞骨架均与物质的运输有关,B正确;
C、不同细胞对同一物质的运输方式可能不同,比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协助扩散,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是主动运输,C正确;
D、腌制果脯过程中细胞因失水过多而死亡,变甜是糖分扩散进入细胞结果,D错误。
故选D。
4.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胚胎细胞中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
B.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不表达
C. 衰老细胞的细胞体积变小、呼吸速率减慢
D. 细胞分化过程中蛋白质种类、数量发生改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3、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详解】A、所有细胞中都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A正确;
B、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进程,抑癌基因主要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所以两者在正常细胞中表达,B错误;
C、衰老细胞的细胞体积变小、呼吸速率减慢,C正确;
D、分化过程中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会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B。
5.正常人体在接种某种病毒疫苗后,能预防由该病毒引起的疾病。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机体对抗该病毒时需要淋巴细胞而不需要吞噬细胞参与
B. 接种后再次受到该病毒感染,相关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
C. 效应T细胞通过与该病毒密切接触,可使其失去感染性
D. 浆细胞所产生的抗体能进入细胞内并对该病毒发挥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注射某种病毒疫苗后,引起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在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进而获得了对该病毒的抵抗能力,而且记忆细胞能存活时间长,所以人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免疫力。
【详解】A、机体对抗该病毒时既需要淋巴细胞也需要吞噬细胞参与,A错误;
B、接种后再次受到该病毒感染,相关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抗体,B正确;
C、效应T细胞通过与被该病毒侵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密切接触,可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病毒无藏身之所而被吞噬、消灭,C错误;
D、浆细胞所产生的抗体不能进入细胞内,D错误。
故选B。
6.观察哺乳动物的某组织装片时,发现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均两两配对。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此时需用高倍镜 ②该组织可能来自肝脏 ③配对的染色体间可存在片段交换 ④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可称为四分体 ⑤此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意:细胞中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详解】①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需要使用高倍镜,①正确;
②肝脏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故该组织不可能来自肝脏,②错误;
③配对的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配对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发生片段交换,③正确;
④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共含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可称为四分体,④正确;
⑤此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⑤错误。
故选B。
7.为研究某因素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者选取有等量棉铃、生理状况相同的棉花植株若干,分别去除不同数目的棉铃,在光照等实验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比较各组叶片的CO2固定速率以及蔗糖和淀粉含量的平均值。回答下列问题。
(l)研究者发现,随着去除棉铃数目的增多,叶片中蔗糖和淀粉的含量逐渐增加,叶片的CO2固定速率逐渐下降。由此可见,去除棉铃后,叶片中有机物会____,进而____(填“抑制”或“促进”)光合作用。
(2)研究者进一步实验,选取有等量棉铃、生理状况相同的棉花植株若干,统一去除相同数目的棉铃后均分成两组,对对照组植株____(处理方法),对实验组植株半数叶片进行遮光处理,在光照等实验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未遮光叶片的蔗糖和淀粉含量较低,CO2固定速率较高。由此分析,实验组对部分叶片进行遮光处理的目的是____。
(3)结合(1)(2)综合分析,结论是____。
【答案】 (1). 积累(“增多”或“增加”) (2). 抑制 (3). 不进行遮光处理 (4). 使遮光叶片成为需要光合产物输入的器官(“使遮叶片充当棉铃的功能”,只答出使光叶片不进行光合作用,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没有涉及有机物运输角度的表述不正确) (5). 叶片光合产物输出受阻,会抑制其光合作用(答出光合产物积累与叶片光合作用的关系);增加叶片光含产物的输出,可以促进其光合作用(答出产物的输出和叶片光合作用的关系)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光反应在类囊体薄膜上进行,包括了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两个过程;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包括了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合成有机物的过程。
分析题干看出,随着去除棉铃数目的增多,叶片的CO2固定速率不断下降,而叶片中淀粉的含量和蔗糖的含量均有所增加。
【详解】(l)分析题中信息:随着去除棉铃数目的增多,叶片中蔗糖和淀粉的含量逐渐增加,说明叶片中有机物会积累,叶片的CO2固定速率逐渐下降,说明抑制了光合作用的进行。
(2)根据实验的控制变量原则可知,对实验组植株半数叶片进行遮光处理,则对对照组植株应不进行遮光处理。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未遮光叶片的蔗糖和淀粉含量较低,CO2固定速率较高。由此分析,实验组对部分叶片进行遮光处理的目的是:使遮叶片充当棉铃的功能,使遮光叶片成为需要光合产物输入的器官。
(3)结合(1)(2)综合分析可知,叶片光合产物输出受阻,会抑制其光合作用;增加叶片光含产物的输出,可以促进其光合作用。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但涉及知识较为综合,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关系,以及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实验探究的能力。非常恰当地运用了背景材料探究棉花去棉铃(果实)后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较好地考查了课标中的主干知识和考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8.稳态概念源于对内环境的研究,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适用于整个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回答下列问题。
(1)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主要包括血浆、____。
(2)血浆的渗透压主要与____的含量有关,当人体大量排汗后,排尿量会减少,其中起主要调节作用的激素是____。
(3)对人体来说,维持体温相对稳定是内环境稳态的一项重要内容,对细胞的生命活动来说必不可少,这是因为____。可见,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是____。
【答案】 (1). 淋巴、组织液 (2). 无机盐、蛋白质 (3). 抗利尿激素 (4). 细胞代谢的进行离不开酶(答出代谢和酶的关系),只有温度在适宜的范图内,酶才有可能正常地发挥作用(答出温度和酶活性的关系) (5). 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析】
【分析】
内环境稳态:
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调节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状态叫做内环境稳态。
2、实质:内环境的稳态不是固定不变的静止状态,而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表现为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只在很小的范围发生变动,例如体温维持在37℃左右,血浆pH维持在7.35-7.45左右,血糖平衡等。
3、意义: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也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1)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
(2)血浆的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当人体大量排汗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排尿量会减少。与水盐平衡有关的激素主要就是抗利尿激素。
(3)由于细胞代谢的进行离不开酶,只有温度在适宜的范图内,酶才有可能正常地发挥作用,所以对人体来说,维持体温相对稳定是内环境稳态的一项重要内容,对细胞的生命活动来说必不可少。可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9.下图是某水库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中A、B、C和D代表四个不同物种的鱼。回答下列问题。
(1)B和D的种间关系是____。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缺少的生物成分是____,该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
(2)调查发现,小个体的D主要以虾、浮游动物为食,大个体的D主要以A、B和C为食,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____的剧烈程度,有利于D的生存。
(3)研究发现,在蓝藻浓度较高时,D更多地以鱼类为食,从而能抑制水华发生。水华发生被抑制的原因是____。
【答案】 (1). 捕食、竟争 (2). 分解者 (3).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4). 种内斗争 (5). D 更多地以鱼类为食会使得浮游动物、虾增加,从而增加了对浮游植物的摄食,由此抑制水华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由某水库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可知,A、B、C、D均为鱼类,为不同级别的消费者,图中只列出了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未列出的该生态系统的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详解】(1)据图可知,B和D均以A为食物,两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同时D捕食B,两者之间也有捕食关系;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缺少分解者;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2)调查发现,D鱼的大小个体捕食对象不同,可以更为充分的利用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D种内斗争的剧烈程度,有利于D的生存。
(3)据图示食物网关系可知:若D 更多地以鱼类为食,鱼类数目减少会使得浮游动物、虾的数量增加增加,从而增加了对浮游植物的摄食,由此可以抑制水华。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食物网等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识图的能力,熟记教材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
10.雌雄异株的某二倍体植物有红色花、粉色花和白色花3个品系。研究发现植株的性别及花色由3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植株的性别由A/a控制,花色则由D/d与E/e共同控制(DE个体开红色花,ddee个体开白色花,其余开粉色花)。回答下列问题。
(l)这3对等位基因共同遵循的遗传定律有____和____。
(2)取某植株的花药进行单倍体育种,得到了雄株和雌株,说明控制雄性的基因是____(填“A”或“a”)。
(3)用红色花和粉色花的雄株分别与白色花雌株杂交,获得的子代植株雌雄比例均为1:1,且只开白色花。研究者分析实验结果后作出了“雌配子活性均正常,但雄配子只要含D或E则无活性”的假设。若该假设成立,实验所用红色花雄株的基因型为____ ,实验所用粉色花雄株产生的有活性的花粉的基因型为____,该粉色花雄株与一株红色花雌株(花色基因型与实验所用红色花雄株一致)杂交,后代中粉色花雌株所占的比例是____。
【答案】 (1). 分离定律 (2). 自由组合定律 (3). A (4). AaDdEe(任何遗漏) (5). Ade、ade (6). 1/4
【解析】
【分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植株的性别及花色由3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故三对等位基因分别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三对等位基因间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其中D—E—为红花,ddee为白花,D—ee和ddE—为粉花,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3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共同遵循的遗传定律为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结合信息可知,植株性别由A/a控制,取某植株的花药(该个体为雄株)进行单倍体育种,得到了雄株和雌株,则该植株一定为杂合子Aa,则可推知控制雄性的基因是A。
(3)用红色花(D—E—)和粉色花(D—ee、ddE—)的雄株(A—)分别与白色花(ddee)雌株(aa)杂交,获得的子代植株只开白色花(ddee),若“雌配子活性均正常,但雄配子只要含D或E则无活性”,则要产生ddee的个体,雌株配子为de,雄性植株需含有de的配子,故可推知实验所用红色花雄株的基因型为DdEe,又因获得的子代植株雌雄比例A—:aa均为1:1,则实验所用红色花雄株的基因型为AaDdEe;实验所用粉色花雄株基因型AaDdee(AaddEe),产生的有活性的花粉的基因型为Ade、ade;该粉色花雄株AaDdee(AaddEe)(有活性的花粉的基因型为Ade、ade)与一株红色花雌株(aaDdEe)(配子类型为aDE、aDe、adE、ade)杂交,后代中粉色花雌株(aaD—ee、aaddE—)所占的比例是1/4。
【点睛】解答本题(3)的关键是明确不同植株产生可育配子的类型及比例,并结合前后问联系作答。
[生物——选修l:生物技术实践]
11.酸豆乳是以豆乳(豆浆和脱脂奶粉按适当比例混合制成)为原料,经乳酸菌发酵而成,营养丰富且胆固醇和乳糖的含量低。研究人员为了提高酸豆乳的品质进行了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l)乳酸菌繁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水、无机盐、____。
(2)为筛选目的乳酸菌种,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先将含豆乳的培养液灭菌,____,再分别接种待选的不同乳酸菌种,37℃恒温发酵l0h,发酵过程中某些组别需要排气,原因是____产生气体。发酵后,需要检测和比较的发酵液主要指标有____(写出3个)。
(3)利用海藻酸钠作为载体,固定上述筛选所得菌种并进行实验,流程为:配制海藻酸钠溶液一海藻酸钠溶液与乳酸菌混合一固定化乳酸菌细胞一无菌水清洗一固定化乳酸菌产酸效率实验。
①实验中固定化乳酸菌的技术属于____法,与不进行固定化相比,采用该技术的优点是____。
②无菌水清洗凝胶珠的目的是____。
【答案】 (1). 碳源,氮源 (2). 冷却、分装(“分组”) (3). 某些乳酸菌代谢 (4). 乳酸(“pH”)、胆固醇和乳糖的含量 (5). 包埋 (6). 可重复利用乳酸菌 易于产物分离 (7). 去除凝胶珠表面附着的乳酸及其他杂质(“获得纯净的凝胶珠”)
【解析】
【分析】
1、乳酸菌是厌氧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常见的乳酸菌有乳酸球菌和乳酸杆菌。乳酸杆菌常用于生产酸奶。
2、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和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一般来说酶更适合采用化学结合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细胞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
【详解】(1)乳酸菌繁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等,培养乳酸菌时还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
(2)为筛选目的乳酸菌种,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先将含豆乳的培养液灭菌,再冷却、分装,再分别接种待选的不同乳酸菌种。某些乳酸菌代谢会产生气体,所以发酵过程中某些组别需要排气。以豆乳(豆浆和脱脂奶粉按适当比例混合制成)为原料,经乳酸菌发酵而成的酸豆乳,营养丰富且胆固醇和乳糖的含量低,所以发酵后,需要检测和比较的主要指标有乳酸(“pH”)、胆固醇和乳糖的含量。
(3)①乳酸菌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即将微生物细胞均匀地包埋在不溶于水的多孔性载体中。与进行不固定化相比,该技术的优点是可重复利用乳酸菌,产物易于分离。
②将固定好的凝胶珠用无菌水冲洗2~3次,其目的是洗去凝胶珠表面附着的乳酸及其他杂质,获得纯净的凝胶珠。
【点睛】本题考查乳酸菌的代谢类型,掌握酸豆乳制作的原理及条件、固定化技术,要求考生识记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相关知识,能对两者进行比较,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在植物基因工程中,通常借助标记基因来达到选择的目的,但某些标记基因的存在可能引起其他问题。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用农杆菌转化法转化植物时,一个Ti质粒中的两段T-DNA可分别整合到染色体不同位点上。科学家利用此研究成果培育出了不带hpt(抗潮霉素基因)的抗虫转基因籼稻。回答下列问题。
(1)在成功构建的重组Ti质粒中,hpt与抗虫基因在Ti质粒中应排列在____。(填“同一段”或“两段”)T-DNA上。
(2)取籼稻的幼胚进行____处理后,接种到培养基上培养,幼胚细胞通过____形成愈伤组织,随后用含重组Ti质粒的农杆菌侵染该愈伤组织,然后转接到含有____的培养基进行初次筛选,获得转基因的愈伤组织后,再转接到含有____(植物激素)的分化培养基培养出幼苗,移栽后继续培养成植株。
(3)对所得植株进行连续自交,通过____和____对后代进行筛选,最终可获得不带hpt的抗虫转基因籼稻。
(4)与种植携带hpt的抗虫转基因籼稻相比,种植上述不带hpt的抗虫转基因籼稻的优点是________(写出l点即可)。
【答案】 (1). 同一段 (2). 脱分化 (3). 诱导 (4). 潮霉素 (5). 赤霉素 (6). DNA分子杂交 (7). 抗虫接种实验 (8). 不产生基因污染
【解析】
【分析】
1、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2、农杆菌转化法的原理: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根据农杆菌的这一特点,如果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上,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就可以把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DNA上。
【详解】(1)在构建重组Ti质粒时,将hpt与抗虫基因排列在Ti质粒的同一段T-DNA上,以便同时导入受体细胞并进行筛选。
(2)将籼稻的幼胚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上,经过脱分化过程,培养出愈伤组织,然后用农杆菌转化法,将hpt与抗虫基因整合到愈伤组织细胞的染色体DNA上,再将该愈伤组织转接到含有潮霉素的培养基上进行筛选,获得的转基因愈伤组织再转接到含有赤霉素的分化培养基培养出幼苗,移栽后继续培养成植株。
(3)以上过程获得的导入hpt与抗虫基因的植株,相当于两对基因的杂合子,对其进行连续自交,后代会出现不带hpt的抗虫转基因籼稻,再通过DNA分子杂交技术和抗虫接种实验将其筛选出来。
(4)与种植携带hpt的抗虫转基因籼稻相比,种植上述不带hpt的抗虫转基因籼稻可以避免基因污染。
【点睛】本题结合转基因抗虫籼稻的培育过程,考查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步骤,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掌握各操作步骤中的相关细节,能结合题中信息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022届四川省遂宁市高三二模理综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届四川省遂宁市高三二模理综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二模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届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二模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021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果蝇是遗传学研究常用的模式生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山西省临汾市高三二模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届山西省临汾市高三二模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某科研小组发现某植物细胞,研究者进行番茄幼苗无土栽培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