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5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随堂练习题
展开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若所用的透镜半径为10cm,焦距为20cm。
(1)如图所示,光屏上得到的图像是______;
(2)如果把蜡烛放在光具座0刻度处,为了在光屏是获得清晰的像,光屏的移到的位置是______刻度处;此时所成像的特点是______;
(3)若(2)实验中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后,取走光屏用眼睛继续观察,看到的是______(实/虚)像;为了模拟近视眼的情况,小明同学将现有的透镜换成了焦距为10cm的透镜,此时观察到的像将______(变大/变小/不变)。
2.如图所示的光具座,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60cm刻度处。
(1)如甲图所示,将0刻度处放置一个平行光源,光屏放在70cm刻度处时,屏上有最小的亮斑,则凸透镜f=______cm;
(2)若将0刻度处的平行光源换成一支蜡烛(如乙图所示),当移动光屏呈现清晰的像时,光屏的位置最可能处于______号处;(选填图中①②③)
(3)当屏上呈清晰的像后,刘老师取下自己的眼镜紧贴凸透镜放置,发现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远离凸透镜一些,成像又清晰了,则刘老师的眼镜是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此时若将眼镜与光具座上的凸透镜整体看作一个“新凸透镜”,则“新凸透镜”的焦距比原凸透镜更______。
3.如图所示为“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前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焦距分别为10cm和30cm的两个凸透镜,为了顺利完成实验,你应该选择焦距为______cm的凸透镜;
(2)将点燃的蜡烛和光屏分别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此时光屏上呈现了烛焰清晰的像,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工作的;
(3)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档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____)
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
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
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
(4)随着实验的进行,蜡烛燃烧变短,烛焰在光屏上的像会向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
4.物理课上,同学们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老师发给各个实验小组焦距不同的凸透镜:
(1)实验时,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______;
(2)下表是小明同学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探究成像规律的记录表。在第二次实验中,他在光屏上观察到一个圆形光斑,前后移动光屏,其直径不变,此时他应该直接用眼睛从______(选填“蜡烛”或“光屏”)一侧看向凸透镜,观察成像情况;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当物距u满足条件______(选填“1倍焦距以内”、“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或“2倍焦距之外”)时,凸透镜会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应用了凸透镜的这个成像规律;
(4)小明分析了自己的记录后,认为把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15cm和______cm附近,多观察几次成像情况,才能更好地总结出成像的规律。老师提醒大家,可以和与自己使用相同焦距的凸透镜的小组交流数据,也可以______,获得更普遍的规律。
5.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两个光学实验:
(1)小安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①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②固定凸透镜,移动蜡烛,再缓慢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此时所成的像与______的成像原理相同(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
③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动,将蜡烛移至35cm刻度处,要观察到蜡烛的清晰的像,接下来应将光屏向______ (选填“左”或“右”)移动,此时光屏出现的是倒立、______的实像。
(2)在“初识光的折射现象”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实验中。
①如图甲所示,小明将一束激光射至P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内慢慢注水,水槽底部光斑的位置将______ (选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或“不动”),这说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
②如图乙所示,小明继续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特点”。他使用可折转的光屏,是为了研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______;
③如图丙,他将光沿着AO方向射向水面上的O点,光在水中沿着OB方向射出,再将光沿BO方向射入,目的是为了研究折射时光路______。
6.小红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甲图所示,让一束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cm。
(2)如乙图所示,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调到_____。这时(如图乙),仅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实像。
(3)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_____。
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
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
D.像仍然是完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
7.小明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甲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的实像,此规律的应用是______(举一例)。保持烛焰和光屏的距离不变,在烛焰和光屏之间任意移动透镜,在光屏上还能形成______次清晰的像。
(2)由于实验时间较长,蜡烛变短,烛焰的像不在光屏的中心位置,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凸透镜向______(选填“上”、“下”、“左”或“右”)调节。
(3)如图乙所示,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0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______(选填“A,B,C”)处能观察到蜡烛的像。
(4)实验完成后,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丙所示,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保持光屏和凸透镜位置不变,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可将蜡烛适当______凸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
(5)如图,小明周末在公园里站在同一位置用数码相机(焦距可改变)对着同一景点先后拍摄了两张照片甲和乙,请你判断照片甲是用焦距______(选填“大一些”或“小一些”)的镜头拍摄的。
8.某同学在做光学实验时,先将一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A两侧,如图所示,左右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呈现蜡烛清晰的像。
(1)若凸透镜A的焦距为10cm,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蜡烛清晰的像是______的(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2)如图所示,若在蜡烛和透镜保持不动的情况下,将光屏移动至更靠近凸透镜A的a点,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现将一透镜B置于蜡烛和透镜A之间的某处(图中未画出),光屏上又呈现蜡烛清晰的像,则透镜B为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凸透镜”),此原理应用于矫正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9.物理创新实验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要调整三者的位置,使它们的中心在______;
(2)通过实验他得到了凸透镜成实像时的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当物距为15cm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3)某次实验中将蜡烛和光屏调整到图乙位置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倒立______的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只将凸透镜向左移动,可以在光屏上再次看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的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接着用一块遮光布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是______(“完整”或“不完整”)的;
(4)蜡烛在燃烧过程中不断变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为使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可将蜡烛______(选填“向上”或“向下”)移动;
(5)如图丙所示,烛焰的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后,若将一远视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前,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接着要将光屏______(选填“向左”或“向右”)移动,像又清晰了。
10.某同学在做光学实验时,如图所示,他先将焦距为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蜡烛放置在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刻度线处,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1)上述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______(选填“放大”、“等大”、“缩小”)的______像(选填“虚”、“实”),是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若将蜡烛沿光具座移至刻度线处,需将光屏移至______刻度线处(不需估读),光屏上可再次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3)若在原有图示中,蜡烛与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处,放置一近视镜片,为了使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沿着光具座向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
(4)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燃烧变短,蜡烛的像将会向______移动(选填“上”、“下”),为使像回到光屏中央,在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的条件下,应将凸透镜向______移动(选填“上”或“下”)。
11.小军在利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做了如下操作:
(1)如图甲所示,将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找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f=______cm;
(2)小军将凸透镜、烛焰和光屏三者的中心调至同一水平高度,目的是______;
(3)如图乙所示,小军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此成像特点常应用在______(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幻灯机”)上;
(4)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小军将老花眼镜放置在凸透镜与蜡烛间,若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12.小明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如图甲所示,则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
(2)如图乙所示,生活中的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
(3)如图乙所示,小明向左移动蜡烛时,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光屏应向______(填“左”“右”)移动。
(4)在实验中已得到清晰的实像,当用黑色硬纸片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则所成的像将是______的(选填“完整”或“不完整”),且亮度变暗。
实验次数
物距u/cm
像的性质
虚实
大小
正倒
1
8
虚像
放大
正立
2
15
不能成像
3
20
实像
放大
倒立
4
25
实像
放大
倒立
5
30
实像
等大
倒立
6
35
实像
缩小
倒立
7
40
实像
缩小
倒立
参考答案
1.半径为10cm的圆形光斑 80.0cm 倒立等大的实像 实像 变小
【详解】
(1)[1]图中的物距为20cm,等于一倍焦距,不成像,但是可以得到平行光,所以光屏上会有圆形的光斑。
(2)[2][3]把蜡烛放在光具座0刻度处,此时物距等于40cm,等于两倍焦距,此时成的是等大、倒立的实像,像距为40cm,光屏的移到的位置为80cm。
(3)[4]移走光屏,用眼睛继续观察,有光线进入眼睛,眼睛看到的是实像。
[5]小明同学将现有的透镜换成了焦距为10cm的透镜,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成的是缩小的像,因此观察到的像将变小。
2.10.0 ② 近视 大
【详解】
(1)[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为焦距,则焦距为
f=70.0cm﹣60.0cm=10.0cm
(2)[2]若将0刻度处的平行光源换成一支蜡烛,此时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故像应该在②的位置。
(3)[3]适当地调整光屏使之远离凸透镜,光屏上又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说明光线比原来延迟会聚,则该眼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为凸透镜,可知刘老师戴的是近视镜。
[4]将眼镜与光具座上的凸透镜整体看作一个“新凸透镜”,物距不变,像距变大了,则表明新凸透镜会聚作用减弱,即焦距变大了。
3.10 投影仪 D 上
【详解】
(1)[1]若选择焦距为30cm的凸透镜,则凸透镜的2倍焦距为60cm,光具座刻度尺的量程为100cm,将凸透镜放在光具座50cm处会无法完成实验,故应选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
(2)[2]此时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是15cm,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30cm,物距小于像距,此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这一原理可制成投影仪。
(3)[3]凸透镜被遮住一部分,光屏上仍然会出现完整的像,但是通过凸透镜的光线减少,所成的像会变暗一些。
(4)[4]实验一段时间蜡烛变短,由于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所以成的像将靠近光屏的上方。
4.同一高度 光屏 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 投影仪 30 换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多做几次实验
【详解】
(1)[1]为了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央,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2]第二次实验中在光屏上观察到一个圆形光斑,前后移动光屏,其直径不变,光屏上不能成像,说明此时成的不是实像,此时应从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去观察蜡烛,看看成的是不是虚像,若不能成虚像,则说明当物距等于一倍焦距时不能成像。
(3)[3][4]由实验数据可知,当物距大于15cm小于30cm时,即物距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凸透镜会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的投影仪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的就是这一成像原理。
(4)[5]凸透镜成像实验应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附近多做几次实验,以观察像的大小,即在15cm和30cm处。
[6]为了使得出的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同学们可以和与自己使用相同焦距的凸透镜的小组交流数据,也可以换用不同规格的凸透镜多次实验。
5.10.0 照相机 右 放大 向左移动 在同一平面 可逆
【详解】
(1)[1]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光斑所在点即为焦点,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因此焦距为
f=
[2]由图像可知,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原理相同。
[3][4]由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将蜡烛移至35cm刻度处,此时物距等干原像距,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在二倍焦距以外,要观察到蜡烛的清晰的像,根据折射光路是可逆的,像距变大为原来的物距,故接下来应将光屏向右移动;此时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5]由折射定律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随着水面的升高,入射光线的方向不变,入射点向左移,因此水槽底部光斑的位置将向左移动。
[6]使用可折转的光屏,通过折转光屏观察折射光线是否在屏上,可研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7]他将光沿着AO方向射向水面上的O点,光在水中沿着OB方向射出,再将光沿BO方向射入,观察光从水中射入空气时的折射光线,目的是为了研究折射时光路可逆。
6.10.0 同一高度 缩小 D
【详解】
(1)[1]让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由图甲可知: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
40.0cm﹣30.0cm=10.0cm
即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
(2)[2]应该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到同一高度处,这样可以使烛焰的像始终成在光屏的中央。
[3]如图乙,物距
u=50.0cm﹣15.0cm=35.0cm
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
(3)[4]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透镜上半部分,凸透镜的下半部分仍能折射光线成像,所以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完整的,只是会聚光线比原来变少,像变暗了,故D正确。
7.放大 投影仪 1 下 B 远离 小一些
【详解】
(1)[1][2]由图甲可以看出,当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物距小于像距,则此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生活中的应用是投影仪或者幻灯机。
[3]根据光现象中光路可逆的原理,可以知道当透镜移动至40.0cm处时,还会再成1次清晰的像。
(2)[4]凸透镜成实像是倒立的,蜡烛燃烧短了烛焰会向下移动,那么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凸透镜向下移动。
(3)[5]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0cm刻度线处时,u=6cm<f=10cm,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在同侧,则人眼在B处能观察到蜡烛的像。
(4)[6]近视眼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则成像远离透镜,即像距变大,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在不改变光屏和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增大物距,则应将蜡烛远离透镜。
(5)[7]根据像的大小和凸透镜焦距的关系:物距一定时,焦距越小,像越小。甲和乙两张照片中,甲照片上的像小一些,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也应小一些。
8.缩小的 凸透镜 远视眼
【详解】
(1)[1]由图可知,物距为
u=50cm-20cm=30cm>2f
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2][3]将光屏移动至更靠近凸透镜A的a点,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透镜,光屏上又呈现蜡烛清晰的像,说明该镜片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所以是凸透镜,利用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9.同一高度 10 投影仪 缩小 放大 完整 向上 向左
【详解】
(1)[1]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整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
(2)[2]由图象知
u=v=20cm=2f
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3]当物距为15cm时物体位于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可应用于投影仪。
(3)[4][5]将蜡烛和光屏调整到图乙位置时,物体位于二倍焦距之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只将凸透镜向左移动,根据光路可逆性,当物距等于前一次成像的像距时,可以在光屏上再次看到一个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
[6]用一块遮光布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整个物体发出的光有一部分被挡住,仍有一部分光通过上半部分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相同,仍然完整;由于透镜的一半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原来相比减少了一半,故亮度会减弱,变暗了。
(4)[7]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整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蜡烛在燃烧过程中不断变短,为使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可将蜡烛向上移动。
(5)[8]远视眼镜片是凸透镜,所以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将远视眼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经过凸透镜的光线会比原来提前会聚成像,所以将光屏向左移动靠近凸透镜,才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
10.缩小 实 照相机 80 右 上 下
【详解】
(1)[1][2][3]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由图可知物距为30cm,在2倍焦距之外,由凸透镜成像原理可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4]将蜡烛沿光具座移至35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与第一次成像时的像距相同,由光路可逆可知,像距为30cm,需将光屏移至80cm处,光屏上可再次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3)[5]蜡烛与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处,放置一近视镜片,近视镜为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为了使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沿着光具座向右移动。
(4)[6][7]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燃烧变短,蜡烛的像将会向上移动,为使像回到光屏中央,在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的条件下,应将凸透镜向下移动。
11.10.0 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缩小 照相机 左
【详解】
(1)[1] 由图甲知,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
(2)[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3][4]小军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20cm刻度线处,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4)[5]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小军将老花眼镜放置在凸透镜与蜡烛间,老花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像会成在光屏的左方,若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向左移动。
12.10.0 投影仪 左 完整
【详解】
(1)[1]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即为焦点,焦点到凸透镜的光心的距离即为焦距,为10.0cm。
(2)[2]如图乙所示,物距为15cm,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成的是倒立的放大的实像,生活中的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3)[3]小明向左移动蜡烛时,物体远离凸透镜,则像需要靠近凸透镜,故光屏向左移动。
(4)[4]当用黑色硬纸片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只要物体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成像,故成的是完整的像。
2021学年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同步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5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5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习题,共14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5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精练: 这是一份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5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精练,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