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文内容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文内容课件ppt,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反佛运动,佛教兴盛,原因表现,在碰撞中融合,一路向东一路中国化,在弘扬中传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敦煌莫高窟323石窟壁画(初唐)】
今天到哪里可以看到唐代的建筑?
前汉中宗既得金人,莫知名号,乃使博望侯张骞往西域大夏(国)问名号(时)
汉武帝将其部众讨匈奴,并获二金人,长丈余,列之于甘泉宫,帝为大神,常行拜谒时。
疑点1: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奉儒学为正统,不可能向佛像“常行跪拜”。疑点2: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为了与周边国家建立友好的关系,而并非为了求佛号。疑点3:中国“释源”:西汉晚期“伊存授浮屠”与东汉早期“永平求法”……
为什么这幅壁画创作者要把汉武帝描绘成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把张骞出使西域描述成一段宗教之旅?
同学们觉得这幅壁画(文字)的内容符合历史事实吗?
材料一: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 ……籍不拘礼教,能为青白眼。 ——《晋书•阮籍传》材料二:……天下多虞,王役尤甚,於是所在编民……假慕沙门,实避调役。 ——《魏书·释老志》材料三:竭财以赴僧,破产以趋佛,而不恤亲戚,不怜穷匮……家家弃其亲爱,人人绝其嗣继。……粟罄于惰游(指僧侣的游手好闲),货殚于土木(指修建寺院)。 ——(南朝宋齐时期)范缜《神灭论》
原因:寺院占有田产、隐匿人口;僧尼逃避赋役;(危及统治基础)有悖传统伦理消耗社会财富夷夏观念……表现:三武灭佛范缜《神灭论》韩愈《谏迎佛骨表》
原因:社会动乱、政治黑暗儒学危机迎合百姓、士人精神需求佛教本身的理论特点(欺骗性、思辨性)统治者重视……表现:大兴石窟广建寺院
山西大同云岗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云冈石窟露天大佛:着袒右肩袈裟,佛像宽额高鼻深目,唇上蓄八字须,具有外域文化的某些特征。
龙门石窟卢舍那 (光明遍照)大佛,根据武则天(曌)的容貌仪态雕刻, 温和慈祥,衣纹飘动流畅,更多体现了中原文化的风采。
二、在兼收并蓄中张扬奔放
现存有确切年代的最早雕版印刷品
敦煌壁画中的“孙悟空”
佛教与中国文化——科技、书法、绘画、文学、习俗……(1)列举魏晋至隋唐时期中国各领域的文化成就
三国至隋唐的“世界之最”
(2)概括隋唐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特点:①全面繁荣 ②兼收并蓄 ③世界领先 ④影响深远 (泽被东西)
原因:①政治: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政治开明 ②经济:经济的繁荣和国力的强盛 ③文化:实行科举制度,推动教育发达 ④民族、对外关系:各民族、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⑤统治者的重视,奉行兼收并蓄、文明开放的政策 ⑥前代奠基作用,继承发扬了历代传统文化
盛唐时,日本遣人来中国学习佛法。日本长屋亲王命人制作了一千件袈裟,上面绣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偈[jì]语,赠送大唐的高僧们。鉴真大师披着这件袈裟,为偈语所感动,遂发愿前往日本传法,传下中日友好交流的佳话。
唐招提寺 金堂↓南大门匾额→
鉴真东渡,围绕着他的宗敎活动,他和他的弟子们对日本的文学、医药、雕塑、绘画、建筑等方面都作出了杰出貢献。
屋面部分占到了整体建筑高度的约一半左右,单层庑[wǔ]殿顶,醒目的鸱[chī]吻是典型的具有中国盛唐建筑风格。
四、后记:任重道远,无问西东与古今!
过去中国文明碰到的外敌,要么是有实力没文明,如蒙古人、满人;要么是有文明,没有实力的,如佛教。他们都好对付,游牧民族征服了我们的身体,但我们可以征服他们的灵魂。佛教呢,最后也化为了中国自己的宗教,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但是近代以后碰到的西方,既有实力,又有文明,他们对中国文化形成的冲击,至今没有化解。
——雷海宗
近代日本学者断言:中国已经不可能找到唐代的木构遗存了,要想看只能去京都、奈良。这个狂妄的臆断,让国人颜面扫地,却得到世界范围的建筑权威的认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 竟然只能由日本人完成; 最古老的中式木建筑结构, 竟然只存在于日本; 大唐王朝近三百年的建筑辉煌, 难道就这样在故土消亡了?以当年日本的侵华态势,国人所承受的巨大心理和现实压力是今天的我们所难以体会的。
▲林徽因、梁思成他们始终坚信,总还会有那么一座唐代木构建筑,躲过了无数战火的纷扰,经受住千年岁月的侵蚀,在中国大地的某个角落,等着他们去发现,去拨开它身上的萋萋荒草。▲ 1932到1937年,梁思成夫妇前后考察了137个县市,1823座古建筑。 每次都兴奋奔去,每次都悻悻而归。 直到一幅画的出现……
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单层屋顶”,“平面广七间、深四间”,“屋檐出跳深远”……
冥冥之中,东大殿这座中国建筑的“第一瑰宝”注定是要由中国人自己来发现的。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文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二文学艺术与科技,三中外文化交流,佛教的发展,道教的发展,儒学的发展,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反佛灭佛运动,三教合一,文学艺术,石窟艺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图文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学艺术,探究点一,探究点二,解题指导,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堂教学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三国至隋唐的政权更迭,三国至隋唐的文化特征,胡汉交融与农牧互补,哪位是虢国夫人,佛教汉化与三教融合,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挑战,五胡南下,佛道盛行,隋唐盛世与光耀四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