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模拟试卷(word版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模拟试卷(word版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给文中划线句断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积累与运用(28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亲爱的同学们,通过两个多月的学习,使我们感受到了语文世界风光无限。在这里,我们跟随莫怀戚到田野散步,感受到了亲情的wēn xīn( );跟随海伦凯勒认识了再塑生命的人莎莉文老师;跟随朱自清寻觅春天的踪迹,感受了色彩bān lán( )的大自然A我们还聆听了“至圣先师”孔子的jià huì( ),认识了聪明机灵的小朋友陈元方,感受了曹操气吞日月的bó dà( )胸襟。
根据拼音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 ) ( ) ( ) ( )
在横线A处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2分)
A处应填的标点是
文段中有一个句子有语病,请找出来,写出修改意见。(2分)
弘謇中学拟开展“致敬经典”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10分)
活动一:栏目设计师
七(1)班同学选择教室一角,设立文学园地。第一期内容是鲁迅的《朝花夕拾》,拟按名家、名著、读者分设三个栏目,已经完成一个,请你补出另外两个栏目名称,要求工整对称。(2分)
栏目1:名家介绍 栏目2: ▲ 栏目3: ▲
活动二:文学展示墙
以《朝花夕拾》为内容的文学展示墙,介绍了鲁迅先生小时候, (填人名)用自己微薄的收入给他买回渴慕已久的绘本《 》(填写作品)的故事。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 、 、 ”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5分)
活动三:经典交流会
学校定期举办阅读活动交流会,为此学校拟邀请南通籍青年作家丁捷于11月20日上午八点到报告厅为全校同学作“经典伴我成长”主题报告,请你以学校团委的名义打电话邀请,你该如何说。(3分)
▲
古诗文默写。(10分)
“ ▲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春》)
油蛉在这里低唱,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我寄愁心与明月,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峨眉山月半轮秋, ▲ 。(《峨眉山月歌》)
▲ ,洪波涌起。(《观沧海》)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蕴含着事物发展规律的自然理趣,表达作者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精神的名句是: ▲ , ▲ 。
《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 ▲ 。”
《天净沙 秋思》中点明主旨的词句是:夕阳西下 , ▲ 。
阅读(57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6--7题。(4分)
春 兴 (唐)武元衡(4分)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6、诗中“ ▲ ”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 ▲ ”这字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2分)
7、这首诗的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完成8--12(18分)
【甲】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普①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②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③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④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节选自《宋史》)
注:①普:赵普,北宋初年丞相。②太祖:指宋太祖赵匡胤。③箧(qiè):书柜、书箱。④薨(hōng):古代指诸侯、丞相等去世。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4分)
温故而知新( ▲ ) (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
(3)三军可夺帅也( ▲ ) (4)元方入门不顾( ▲ )
9、给文中划线句断句(限断2处)。(2分)
既 薨 家 人 发 箧 视 之 则 《论 语》 二 十 篇 也。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①学而时习之 ②普少习吏事
B.①可以为师矣 ②及为相
C.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②读之竟日
D.①可以为师矣 ②太祖常劝以读书
11、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 ▲
②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译文: ▲
乙文中写赵普晚年对《论语》是手不释卷,所以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请你结合甲文说说赵普为什么乐于读《论语》。(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7题。(19分)
梧桐树
丰子恺
(1)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树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2)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3)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障;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繁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4)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吹,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下几根枝条,回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了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
(5)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拥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已,何从看见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原文有删减)
13、 通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的填空。 (4分)
14、 第(3)段抓住梧桐树叶的哪些特点来描写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5、第(4)段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并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4分)
16、文章几次直接引用了古人的诗句?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17、下面是对文章最后一段划线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自然和艺术是不能被占有的,就像邻居种了树,虽然拥有,却不能看到树的全貌;
B.自然与艺术只有用心去发现感受,才能真正理解和欣赏,也才能真正为自己所拥有;
C.这句话抒发了作者对人生对教育的独特感悟,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D.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对艺术的审美见解,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四)阅读《枯萎的蒲公英》一文,完成18—21题。(共16分)
①冬日的午后,阳光虽也明亮,但触一触还是有着沁骨的凉。冬以它的冷漠,裹挟尽百花的艳影,留一地斑驳的枯黄。我不由得竖起大衣的领子。蓦地,一棵蒲公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②那是一株怎样的蒲公英!叶子的边缘已露出萎黄的老态,但还是透着铁一般的绿。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也是呢,霜一次又一次的从天而降,树叶渐渐飞去,草茎慢慢垂下头来。生命的“红灯”,已经在不远处,正一点点逼近自己,那就用尽全部的力,贴向地面,贴向地面……这就是蒲公英最聪明、最刚强也最负责任的举动。他们明白,要想延续久远,就不能把头昂得太高这样才能把最沉实的爱,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儿女。
③我的心不由得疼了一下,这像极了我的母亲。
④去年的这个时节,冬阳阻不住东奔西跑的北风,正如我阻不住我八十岁老母的脚。她在楼下,为我寻挖着蒲公英。“经霜的婆婆丁(蒲公英的俗号)能消炎败火,你这嗓子,应该吃点。”
⑤她半弓着腰,在衰草连片的枯黄里,神情专注地寻找那一小簇一小簇的绿。她时不时地弓腰,用那曾经丰腴饱满而至今肉皮松弛的手,极其小心地翻检着枯黄的草,似乎蒲公英长着脚,一不小心,受了惊吓,就会跑掉了似的。母亲的脚步,已失去了早年的利落,有些蹒跚。那是一双怎样的脚啊!为了让孩子们正常地进入学校,她携夫带子,脚板直探向千里外陌生的异乡;为了一家老小能吃上饭,她不分白天和夜晚,不惧严寒和冰霜,用那细小的绣花针,绣出蟒袍上那呼之欲出的龙的模样,再用一双脚板,驱北风,走冰路,登火车,为一家换回不很丰裕的口粮。
⑥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子白的蒲公英的种子。它是想探寻那丝丝缕缕里,藏着多少生活的艰辛?那就去问问太阳和月亮,几十年晨昏的默默相伴,它们如何把一个面如花,发如墨的纤纤女子,伴成了眼已花、头覆雪的颤颤老妪!探询那长长短短里,浸着多少爱意的疲累?那就去问问星辰,千千万万次的斗转星移,如何刻录下一个个儿女渐渐长大的足迹,还有母亲的血泪和汗滴。
⑦渐次地,她的儿女乘着她那用善良、勤苦织成的爱的伞,找到自己生根发芽的一片片土地。她的脚,不怎么好用了——移动缓慢,脚步蹒跚,但她的心,还是不断地牵挂,就像那天,风在楼下,母亲在楼下。
⑧如今,母亲已去,留一棵蒲公英在这冬日里与我面对。我伏下身,看着那泛黄的叶片,眼就情不自禁地盈满了泪。我伸出手指,沿着叶脉轻抚,与你对话。你知道,你知道你碰到了我心最柔软的角落,它在疼吗?在我疼惜的泪光里,我看到你透着如铁的刚强与坚毅,打着爱的“旗语”,温暖着我层层叠叠的孤寂。
⑨一阵风吹过,蒲公英的叶子触碰着我的手指,散着阳光融融的暖意,如轻柔的爱抚,久久不去。
(选自《海燕》2015年9期,有删改)
18、文章开头的画线句是 描写,它的作用: 。(3分)
19、结合语境,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5分)
(1)文章第②段的描写突出了蒲公英什么特点?(2分)
(2)从描写的角度,说说第⑤段画线句子“她时不时地弓腰,用那曾经丰腴饱满而至今肉皮松弛的手,极其小心地翻检着枯黄的草,似乎蒲公英长着脚,一不小心,受了惊吓,就会跑掉了似的。”的表达效果。(3分)
20、第③段说“这像极了我的母亲”,结合全文回答:文中的“蒲公英”和我的母亲哪些地方相似?(4分)
21、本文第⑤段画曲线的句子与链接材料有相通之处。请你说出它们写法上的相同点和表达作用上的不同点。(4分)
【链接材料】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写法上的共同点:
表达作用上的不同点:
三、写作(60+5分)
在你的成长经历中,有无数的人给你温暖、快乐、幸福。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忆起这其中的点点滴滴,你的心里一定充满了感激。你最想感激的人是谁?赶快拿起笔把这感人的故事告诉大家。以“一个我最感激的人”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用词准确,标点正确。
书写认真,卷面整洁,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内容具体,感情真挚,字数不少于600字。
南通市海门区2021-----2022第一学期期中模拟试卷
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温馨、斑斓、教诲、博大(每词1分,共4分)
句号(。)(2分) 3、去掉“通过”,或“使”。(2分)
4、略 (10分) 5、略(10分) 6、、阴阴(1分) 又(1分)
7、浓烈的思乡之情。(2分) 8、略 (4分)
9、既 薨/ 家 人 发 箧 视 之 /则 《论 语》 二 十 篇 也。(2分)
10、C(3分)
11、①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②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他)又像流水一样(快速)处理完了。
12、围绕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说说乐于读书的好处。(意思对即可)
13、(4分) ①新桐初乳 ②夏天 ③梧桐叶落 ④ 悲哀 (每空1分)
14、(4分)抓住了梧桐树叶大、多(或密)、绿的特点来描写的(3分),表达了对梧桐树旺盛蓬勃的生命力的赞美之情(1分)。
15、(4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把梧桐树叶人格化(1分),生动形象(1分)写出了秋风中梧桐树叶纷纷落下的情景(1分)。(意思对即可)
16、(4分)文章共3次直接引用了古人诗句(1分)。这样写的好处是:(1)引用古人诗句可以使文章富有文采;(2)通过古人诗句更好地阐述作者的审美见解;(3)借古人诗句抒发感情。(3分,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2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17、(3分)C
18、(3分)环境描写;渲染了冬日“沁骨的凉”,用百花凋零来反衬蒲公英的不畏风霜。
19、(5分(1)刚强坚毅(生命力顽强)(2分)(2)运用了动作描写(细节),准确传神的写出了母亲为了给我治嗓子寻挖蒲公英的情形,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爱。(3分)
20、(4分)她“半弓着腰”,步履“蹒跚”,像蒲公英一样老态毕露;她的白发,像蒲公英绒绒的、洁白的种子;她“不惧严寒和冰霜”,像蒲公英一样默默地为儿女付出。
21、(2+2分)写法上的共同点:都运用了插叙。
表达作用上的不同点:链接材料,增添文章的神秘色彩,说明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也能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任选两点);选文,补充交代了母亲辛劳奉献的一生;突出母亲的刚强坚毅、无私奉献的品质;为下文的抒情作了铺垫(任选两点)。
时间变化
树的容貌
作者情感
春尽夏初
①
欣喜
②
绿叶成阴
赞叹
秋天
③
④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文件包含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pdf、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文件包含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pdf、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海门四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