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我国海警“3901”号所携带的非杀伤性定向声波武器引起媒体高度关注。定向声波武器是一种远距离声波设各,它可以发出高150分贝的高能波。使用时将该设各对准目标,集中施放高分贝警告音,令目标感到极度不适,头痛甚至休克,从而失去对抗能力。对此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定向声波武器施放的是超声波
B.分贝是声音频率的单位
C.该例子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D.距离远近不影响武器效果
2.当学校广播响起“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留下一首赞歌……” 的女声演唱时,小明和小亮齐声说:“是韩红在演唱!”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歌手声音的 ( )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D.声速不同
3.日常生活中,处处可听到声音,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发生地震时,声学仪器能接收到地震产生的超声波从而确定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B.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
C.通过居民区的高速铁路需加装隔音屏障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4.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如图所示。演奏者敲击大小不同的钟演奏出优美的乐曲。下列关于编钟声分析正确的是( )
A.现场观众听到编钟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B.敲击同一个钟,力度越大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
C.用同样的力敲击外形越大的钟,发出的声音响度越大
D.编钟声是由空气振动而产生的
5.如图所示,分别是长笛、音叉、钢琴发出的C调1(d)的波形,比较它们的波形可知( )
A.它们的音调不同、响度相同、音色相同B.它们的音调相同、响度不同、音色不同
C.它们的音调相同、响度相同、音色不同D.它们的音调不同、响度不同、音色不同
6.中秋佳节,人们以敲锣打鼓、吹唢呐等方式来营造热闹喜庆的场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锣、鼓、唢呐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
B.人们通过音调来分辨锣、鼓、唢呐的声音
C.唢呐做成喇叭形状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提高声音的响度
D.锣、鼓、唢呐的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7.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蝴蝶每秒振动5~6次,蜜蜂每秒振翅300~400次,当它们都从你身边飞过时,凭你的听觉( )
A.只能感觉到蝴蝶飞过B.只能感觉到蜜蜂飞过
C.都能感觉到D.都不能感觉到
8.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②当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却听不见铃声
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声音的不同
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9.下列对图中的情景描述正确的是( )
甲: 用手拨动尺子
乙: 两列声波的波形
丙: 摩托车的消声器
丁: 曾侯乙编钟
A.甲图中听到的声音越大音调越高B.乙图中的两列声波的音色不同
C.丙图中消音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钟的大小决定了其声音的响度
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超声波可以测月亮和地球间距离
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
C.超声波的穿透能力比较好,可以穿透任何物体
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1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两次音叉发声的音调不同
12.关于声音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B.宇航员登陆月球,由于表面没有空气,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
C.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通常我们根据音色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
1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小提琴和大提琴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被分辨出来,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
B.城市高架桥路两旁的屏障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汽车产生的噪声
C.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D.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14.物理老师演示了如图所示的音叉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说明音叉的振动产生了声音
B.实验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C.学生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D.音叉持续振动导致乒乓球持续振动
15.如图所示,有关声现象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通过观察纸屑跳动的幅度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乙图中无风时,正在发声的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C.丙图中通过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D.丁图中将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说明液体可以传声
二、填空题
16.在2020年10月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秋晚会上,歌手萨顶顶献唱《左手指月》,歌声高亢、空灵,网上模仿她唱这首歌的人数量庞大,他们和萨顶顶声音的最大不同是_____。很多模仿者都说“这首歌声音太高,唱不上去”,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_____。(两空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17.意大利科学家______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和数学表述的近代科学,被后人誉为“近代科学之父”。他曾经把不同质量的铁块分别系在同一条绳端做摆锤进行实验,发现同一条摆绳摆动一次的时间并不受摆锤质量的影响。在我们所学过的实验中,______(填一实验名称)运用了和他同样的科学探究方法。
18.中国兄弟南卫东和南卫平近几年尝试用蔬菜来演奏乐曲,利用红薯做陶笛,利用竹笋做长笛,红萝卜做成了排笛,各种笛子发出的声音是______的振动产生的;蔬菜挖的孔深浅度不一样,用相同的力吹发出的声音的______不同。
19.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很多诗句里蕴含着物理知识。例如“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根据声音的______判断出来的: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诗句:“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弹琴之前“转轴”是为了改变弦的松紧程度,从而改变弦发声的______;“小弦切切如私语”是指声音的______小。(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0.小明有一个音乐盒,他发现音乐盒主要由滚筒、音板组成,如图所示,滚筒转动时,滚筒上凸起的焊点拨动音板上的金属条发出声音,由同一块金属板切割出的长短不一的金属条,发出声音的_____不同,滚筒上凸起程度不同的焊点拨动金属条时,金属条振动的幅度不同,发出声音的_____不同.
21.图为一款号称世界上最“恐怖”的乐器,该乐器来源于我国西藏,由于演奏时发出的声音很奇特,通常用来给恐怖片配乐,在演奏时需要在其中加入少量的水,之后就可以用琴弓拉奏,弓弦摩擦不同长度的金属杆,可以改变声音的______特征;其下方还有个共鸣箱,是用来改变声音的______特征。
三、简答题
22.如图甲所示,体育馆的顶端和四周制成特殊形状的结构;如图乙所示,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有多孔材料制成的耳罩的头盔.请根据声学知识说明建造体育馆及制作耳罩选取材料的要求及其作用.
23.根据以下数据,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至少写三条:几种物质中的声速(m·s-1)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24.当你叩击自己的上下牙齿,或者咀嚼一只胡萝卜时,你能清楚地听到自己牙齿的扣击声或咀嚼声.若你用手把耳朵塞起来,这声音反会变得更响,这是为什么呢?
25.如图所示,漫画中的许多现象可用物理知识解释,请从漫画中找出两个与声有关的现象 进行解释.
26.我们的世界充满声音,假若“我们的世界没有声音”了呢?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呢?(至少举出三个实例)
27.在明媚的春天,蜜蜂和蝴蝶都在花丛飞行,为什么我们能够听到蜜蜂发出的声音而听不到蝴蝶的声音?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定向声波武器是发出的高分贝声音,不是超声波,超声波听不到,故A选项错误;
B.分贝是形容声音强弱的物理量,故B选项错误;
C.该例子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C选项正确;
D.声音的响度随着距离的变远,声音变弱,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2.C
【详解】
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不同人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可以用来辨别不同人或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3.A
【详解】
A.发生地震时,伴随有次声波的产生,声学仪器能接收到地震产生的次声波从而确定地震的方位和强度,故A不正确,符合题意;
B.超声波是利用声具有能量来够粉碎体内结石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控制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分别是声源处、人耳处、传播过程中,通过居民区的高速铁路加装隔音屏障,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一般情况下,可以根据音色区分发声体,“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A
【详解】
A.编钟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的耳朵的,故A正确;
B.用不同力度敲击同一个钟,则所用力度越大,钟的振幅越大,钟声的响度就越大,而不是音调越高,故B错误;
C.用同样的力度敲击外形越大的钟,则钟的振动会越慢,发出的声音音调会越低,而不是响度越大,故C错误;
D.编钟发出的声音是敲击编钟时,编钟振动而发声的,故D错误。
故选A。
5.C
【详解】
由三种乐器的波形图知,在相同时间内乐器振动的次数相同,即频率相同,那么音调相同;乐器的振幅相同,那么响度相同。而波形的形状不同,说明音色不同,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6.C
【详解】
A.即使是乐器发出的美妙声音,如果影响了人们的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也属于噪声,故A错误;
B.因为锣、鼓、唢呐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会不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音色辨别,故B错误;
C.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故C正确;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是有关声音的知识考查,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三要素及影响因素,难度不大,属基础知识的考查。
7.B
【详解】
人耳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蝴蝶每秒振动5~6次,低于20Hz属于次声,人不能听到;蜜蜂每秒振翅300~400次,在人耳听觉范围内,人能听到。
故选B。
8.D
【详解】
敲鼓时,鼓面的纸屑跳动,说明发声体在振动;真空罩中响铃的手机听不到铃声,说明真空不能传声;用相同的力度以快慢不同的速度划过木梳齿,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同,说明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用手按住发声的锣,其声音会消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9.B
【详解】
A.甲图中,钢尺伸出的长度相同时,拨动钢尺听到的声音越大,则响度越大,故A错误;
B.乙图中,两列声波的振幅和振动的快慢相同,但波形的形状不同,说明两列声波的音色不同,故B正确;
C.丙图中,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丁图中,编钟的大小决定其声音音调的高低,用相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其振动快慢不,故D错误。
故B正确。
10.D
【详解】
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不能用超声波测月亮和地球间的距离,故A错误;
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故B错误;
C.超声波的穿透能力比较好,但不能穿透任何物体,故C错误;
D.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D正确。
故选D。
11.A
【详解】
A.声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发声体在振动,即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减弱噪声,故C错误;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影响的发出声音的强弱,故两次音叉发声的响度不同,故D错误。
故选A。
12.C
【详解】
A.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大都是由于空气传播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C是错误,符合题意;
D.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区别出熟悉的人谁在说话,是因为音色不同的原因,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D
【详解】
A.听音辨别乐器是指的声音的音色,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屏障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汽车产生的噪声,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大声说话,指的声音的强弱,故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是喇叭的振动将能量传递给空气,空气振动再将声音传递给烛焰,烛焰“跳舞”,故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故D错误,D符合题意。
故选D。
14.B
【详解】
A.用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说明音叉的振动产生了声音,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实验说明振动产生声音,不能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学生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乒乓球的振动是由于音叉的振动引起的,音叉持续振动导致乒乓球持续振动,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B
【详解】
A.甲图中通过观察纸屑跳动的幅度可知鼓面振动的幅度,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故A项错误;
B.乙图中无风时,正在发声的扬声器振动发出声音,声音通过空气传到烛焰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B项正确;
C.丙图中通过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可以听到声音变小,但不能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经过进一步推论可知真空不能传声,故C项错误;
D.丁图中将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说明音叉发声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故D项错误。
故选B。
16.音色 音调
【详解】
[1]两人同唱一首歌时,他们声音的音调相同,响度也可能相同,但由于不同人的声带结构特点不同,因此他们声音的音色不同。
[2]唱歌时,如果起调太高,即开始发音时声带振动太快,如果声带振动不能够再加快,则音调就会上不去了,这里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17.伽利略 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详解】
[1]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和数学表述的近代科学,被后人誉为“近代科学之父”。
[2]在伽利略做的实验中控制摆绳的长度一定,改变摆锤的质量来探究摆动周期与摆锤质量的关系,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在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时采用同一把钢尺,拨动钢尺使振动幅度大致相同,靠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对比音调高低与频率的关系,此实验也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18.空气柱 音调
【详解】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些笛子,里面都是空的,存在空气柱,那么各种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2]蔬菜挖的孔深浅度不一样,则空气柱的大小不一样,用相同的力吹,空气柱振动的快慢不一样,发出声音的音调不一样。
19.音色 音调 响度
【详解】
[1] 判断出这是编钟发出的声音“钟声”,是根据声音的特色、品质判断出来的,即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的,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与结构有关。
[2]改变弦的松紧程度,从而改变弦振动的频率,而音调又与振动的频率有关,故填写音调。
[3]“小弦切切如私语”是指声音较弱,即声音的响度小。
20.音调 响度
【详解】
[1]长短不一的金属条发出声音时,越长的金属条,振动越慢,频率越低,音调也低,那么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2]声音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金属条振动的幅度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也不同.
21.音调 响度
【详解】
[1]弓弦摩擦不同长度的金属杆,那么不同长度的金属杆振动的频率不一样,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特征;
[2]其下方还有个共鸣箱,可以改变声音的振幅,从而改变声音的响度特征。
22.建造体育馆及制作耳机采用多孔疏松的材料,主要是因为声音在反射时能量会相互抵消,从而减弱声波的反射,有效吸收声音,减弱声音强度.
【解析】试题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多孔疏松的材料也能有效吸收声音,减弱声音强度.
答:建造体育馆及制作耳机采用多孔疏松的材料,主要是因为声音在反射时能量会相互抵消,从而减弱声波的反射,有效吸收声音,减弱声音强度.
【点评】会堂、剧院的墙壁做成凸凹不平的形状,或采用蜂窝状的材料,也是为了吸收声音减弱噪声的传播.
23.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液体、气体中的大 铁棒中传播速度最大,为5200m·s-1
【解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1)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2)在空气中,当温度不同时,声速不同,这表明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即其传播快慢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声速的因素,声速的大小和介质温度、介质种类有关.
24.当叩击自己的上下牙齿,或者咀嚼一只胡萝卜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咀嚼声,这主要是因为:自己听到的声音是通过骨骼传播的,骨传导传声效果比空气效果好,因此用手把耳朵塞起来,这声音反会变得更响.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传播和骨传声,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效果好.当叩击自己的上下牙齿,或者咀嚼一只胡萝卜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咀嚼声,这主要是因为:自己听到的声音是通过骨骼传播的,骨传导传声效果比空气效果好,因此用手把耳朵塞起来,这声音反会变得更响.
考点:骨传声及骨传导的原理.
25.人发出喊声——声音由声带振动产生;能听到声音——空气可以传声
【详解】
由漫画知,人通过喊话在寻找孩子,人能发出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小宝能听到喊声,是因为空气可以传声.
26.①人与人之间交流很麻烦;②听不见美妙的音乐;③听不见汽车鸣笛声,易发生交通事故。
【解析】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声音,如果没有了声音,生活变得枯燥无味;例如:①人与人之间交流很麻烦;②听不见美妙的音乐;③听不见汽车鸣笛声,易发生交通事故。
27.蝴蝶飞行时,扇动翅膀的频率在5次/秒左右,小于20Hz,属于次声波,所以人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人能听到蜜蜂飞行的声音,是因为蜜蜂翅膀振动的频率大于20Hz且小于20000Hz,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
【解析】
【详解】
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都是听不到的。
蝴蝶扇动翅膀的频率低,在5次/秒左右,低于20Hz,属于次声波,故人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
蜜蜂翅膀振动的频率约为几百赫兹,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所以人能听到蜜蜂发出的声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第四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四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