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巩固练习(1)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巩固练习(1)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页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巩固练习(1)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页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巩固练习(1)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综合与测试课后测评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综合与测试课后测评,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巩固练习(1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1寒冷冬天的早晨,思雨同学从家里到学校后,发现头发上有白花花的霜;进入教室后,过一会儿头发变湿了。这里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凝固、汽化 B凝华、熔化 C凝华、升华 D凝固、液化2某同学用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测得结果为35℃,所测温度低于实际温度,请你分析以下情况,哪些是可能的原因(  )使用前未将水银甩回玻璃泡里        体温计置于腋下的时间不够长体温计未与身体直接接触    没有及时读出体温计显示的数值A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3伟大的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下列几句诗中加点的字描述了一种自然现象,它们的形成属于凝固的是(  )A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B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D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4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B“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C“清明时节雨纷纷”,雨的形成是冰的熔化现象D“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5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乙图中a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图线可知,当地大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B水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会变小C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D若只减少烧杯中水的质量,重做上述实验并绘制图线,此图线可能是c6大自然四季如画,下列各种现象与其发生的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对应关系正确的一项是(  )A初春冰雪融化汇成的溪流﹣﹣熔化﹣﹣放热B盛夏大树底下好乘凉﹣﹣蒸发﹣﹣吸热C秋后雨天山峰云雾缭绕﹣﹣液化﹣﹣吸热D深冬九华山雾凇茫茫﹣﹣凝固﹣﹣放热7“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淞的形成是升华现象D“螣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8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C“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D“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9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A衣橱里的樟脑球慢慢变小 B冬天室外盆中的水结成冰C从冰箱中拿出的冰糕冒“白气” D深秋的草地上出现一层白霜10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看到烧开水时从壶嘴冒出“白气”(如图甲),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周围也有“白气”(如图乙)对于这两种“白气”的解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的液化形成的B两种白气都是原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C壶嘴冒出的白气是壶里冒出的水蒸气D雪糕周围的白气是雪糕升华形成的11下列选项中与图甲(蜘蛛网上的露珠)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A湿毛巾降温 B冰冻的衣服晾干C蜡烛熔化 D雾的形成12生活中往往需要降温致冷,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在中暑病人额头上擦酒精B为了保鲜,网上购买的食品包装盒里放有冰块C有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是往云层上撒干冰D冬天,北方的地窖里往往会放上几桶水,防止储藏在其中的蔬菜冻坏13体温检测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常用工具有水银体温计和额头测温枪,不少家庭同时购置了一种家用灯来灭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额头测温枪利用了人体辐射出的紫外线B水银体温计测温时温度计内水银质量不变C家用灭菌灯利用了红外线D为彻底杀灭新冠病毒,灭菌灯应该长期连续开启14体温计的使用与一般的温度计有所不同,比如,一只没有甩过的体温计指示的读效是38.2,用它先后来测两位病人的体温时,都没有先用力往下甩。如果两人的实际体温分别是37.339.1,那么这支体温计上先后显示的读数分别是(  )A37.339.1 B37.338.2C38.238.2 D38.239.1  二、填空题15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的熔化图像。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物质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在第8min时是______(选填:“固”或“液”)态;熔化过程所经历的时间约是______min16小亮同学自制了一支温度计,通过实验发现此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并不准确,当实际温度为20℃时,温度计显示24℃∶温度计显示42℃时,实际的温度为40℃;若教室的气温用此温度计测得为33 ℃,则教室的实际气温为___________;这支温度计的每一小格表示的温度是___________(值是留1位小数);当___________,不准确温度计的示数和实际温度相同。17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在冒“白气”,这是_____现象;寒冷的冬天,我们戴的口罩上出现了冰霜,这是_____现象。18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有一支不准确的温度计(刻度均匀),将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稳定时为-5℃;将它插入沸水中(1标准大气压下),示数稳定时为105℃,若将它插入某杯水中,示数稳定时为28℃,则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______℃。19运动员关节扭伤后,马上给他喷涂一种雾状的东西。那是什么呢?原来那是极易挥发的液态氯乙烷,用它作麻醉剂可使运动员的皮肤迅速冷却,在一段时间内失去疼痛感。这是利用氯乙烷________的原理。 三、简答题20一标准大气压下水银的凝固点(固态水银的熔点)是-39°C,酒精的凝固点(固态酒精的熔点)是-117°C,在我国北方的寒冷地区,最低温度可达-50°C,该地区应使用酒精温度计还是水银温度计测温?请你写出这样选择的依据。21吃饭时明明帮妈妈盛汤,他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掀开热汤锅的锅盖,有水从锅盖上滴下,明明想知道锅盖上的水是哪来的,你能帮忙吗?这过程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22小明同学认真观察烧开水,通过初步观察,发现当水沸腾时,不断有白气出现:但通过进一步的仔细观察却发现出现白气的位置总是与壶嘴口有一小段距离,而在水壶嘴口位置却什么也看不见.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上面的两个现象.23.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1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__________2)水循环连续进行的能量来自________________24在寒冷的冬天,用手去摸室外的金属.有时会发生粘手现象,好像金属表面有一层胶.这是为什么?
    参考答案1B【详解】头发上白花花的霜,是从人身体上冒出来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变成的小冰晶附着在头发上形成的;进入教室后,固态的霜变成了液态的水,使头发变湿,发生了熔化,故先后发生的变化是凝华、熔化,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2A【详解】测得结果为35℃,所测温度低于实际温度,即实际温度高于35℃,如果使用前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里,则会超过35℃,故错误;体温计置于腋下的时间不够长,导致水银热胀程度不够,导致温度偏低,是可能的,故 正确;体温计未与身体直接接触,导致水银热胀程度不够,导致温度偏低,是可能的,故 正确;体温计是可以离开人体的,不需要及时读出温度,故错误,故A选项正确。故选 A3C【详解】A.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霜是凝华现象,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故C选项符合题意;D.霜是凝华现象,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4B【详解】A.雪是气态的水蒸气形成的固态小颗粒,属于凝华现象,故A错误;B.霜是气态的水蒸气形成的固态小颗粒,属于凝华现象,故B正确;C.雨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故C错误;D.露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5D【详解】A.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温度不变。由图乙知,此时水的沸点为98℃,小于水在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100℃,因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故当地大气压低于一标准大气压,故A错误;B.沸腾时,不同深度的水温都达到沸点,不断汽化变为水蒸气,水蒸气聚集使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变大,故B错误;C.水在沸腾时,持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C错误;D.因当地大气压不变,水的沸点不变,故减少水的质量时,只是缩短了加热时间,故水沸腾时图像可能是图乙中的c,故D正确。故选D6B【详解】A.冰雪化成水,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A错误;B.大树上树叶的蒸发作用要吸收周围空气的热量,所以使得树下的温度更低,人感到凉快,故B正确;C.云雾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放热,故C错误;D.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附着在植被表面,凝华放热,故D错误。故选B7A【详解】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故A正确;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B错误;C.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植被表面,故C错误;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D错误。故选A8C【详解】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直接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出热量,故A错误;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液化放出热量,故B错误;C.冰是水变成的,是凝固现象,凝固放出热量,故C正确;D.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液化放出热量,故D错误。故选C9A【详解】A.樟脑球慢慢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了,属于升华现象,该过程吸收热量,故A符合题意;B.水结成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该过程放出热量,故B不符合题意;C.冰糕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该过程放出热量,故C不符合题意;D.白霜是在低温下,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固体小颗粒,该过程放出热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0A【详解】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体成小水珠形成的,而雪糕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11D【详解】蜘蛛网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的。湿毛巾降温是蒸发(汽化)吸热的应用;冰冻的衣服晾干是升华的现象;蜡烛熔化是熔化的现象;雾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的现象。故选D12D【详解】A.在中暑病人额头上擦酒精,是利用汽化吸热,降低病人体温,故A不合题意;B.食品包装盒里放有冰块,是利用熔化吸热,为食物降温保鲜,故B不合题意;C.向云层上撒干冰,干冰升华吸热,使云层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降雨,故C不合题意;D.北方冬天菜窖里放水,利用的是水凝固放热,可以给地窖保温,避免蔬菜冻伤,故D符合题意。故选D13B【详解】A.测温枪利用人体辐射的红外线测量体温,故A错误;B.水银体温计测温时温度计内水银的多少不变,即质量不变,故B 正确;C.紫外线有显著的化学作用,家用灭菌灯利用了紫外线,故C错误;D.灭菌灯只能给物体表面杀菌消毒,不能彻底杀灭新冠病毒,且长期照射紫外线对人体有害,故D错误。故选B14D【详解】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不用力甩,它的示数不会下降,所以用读数是38.2的体温计测体温是37.3的病人时,体温计的示数依然是38.2。但是用这只体温计测体温为39.1的病人时,体温计的示数会升至39.1故选D15晶体    48        4    【详解】[1]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从图中可看出该物质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该物质是晶体。[2]从图中可看出加热过程中,该物质在48℃时温度保持不变,该物质的熔点是48℃。[3]从图中可看出第8min时,该物质的温度为50℃,超过熔点,在第8min时是液态。[4]从图中可看出第2min开始熔化,第6min分钟结束,熔化持续4min1630    1.1    60    【详解】[1]教室的实际气温为解得[2]这支温度计的每一小格表示的温度是[3]设不准确温度计的示数和实际温度相同时的温度为,则有解得17液化    凝华    【详解】[1]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在冒“白气”,这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棒液化而成的小水滴。[2]寒冷的冬天,我们戴的口罩上出现了冰霜,是由口中呼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发生了凝华现象。18热胀冷缩    -16    30    【详解】[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2]如图所示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越往下则刻度越大,说明液位在零刻度线以下,则其示数为-16℃[3]将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稳定时为-5℃,将它插入沸水中,示数稳定时为105℃,则该温度计上每格刻度表示的实际温度为温度计上示数从-5℃变化到28℃,变化了28+5=33格,所以实际温度为19汽化吸热【详解】液态氯乙烷喷到皮肤上时,遇热迅速汽化,同时从人体吸热,人体皮肤放热,从而使运动员的皮肤迅速冷却,在一段时间内失去疼痛感。20酒精温度计【详解】在我国北方的寒冷地区,最低温度可达-50°C,而水银温度计的凝固点是-39°C,在此地区,水银温度计会凝固,故水银温度计不能使用,而酒精的凝固点为-117°C,在此环境中仍然是液体,故可以使用,故在此地区使用酒精温度计。21水沸腾时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较冷的锅盖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锅盖上,所以掀开锅盖会看到有水从锅盖上滴下.这过程发生了先汽化后液化的物态变化.【解析】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水沸腾时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较冷的锅盖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锅盖上,所以掀开锅盖会看到有水从锅盖上滴下.这过程发生了先汽化后液化的物态变化.故答案为水沸腾时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较冷的锅盖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锅盖上,所以掀开锅盖会看到有水从锅盖上滴下.这过程发生了先汽化后液化的物态变化.【点睛】该题通过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考查了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理解情况,解题的关键是先搞清楚变化前后物体的状态,再确定物态变化名称.22在离壶嘴一小段距离的位置不断有白气出现,这是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空气液化成小水珠,但在水壶嘴口位置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水壶嘴口位置温度比较高,喷出的水蒸气无法放热液化所致.【分析】物理学中把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液化过程需要放热.【详解】在离壶嘴一小段距离的位置不断有白气出现,这是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空气液化成小水珠,但在水壶嘴口位置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水壶嘴口位置温度比较高,喷出的水蒸气无法放热液化所致.23蒸腾   太阳辐射【解析】试题分析: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植物的蒸腾.(2)水循环连续进行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因为太阳辐射,使地表的水分蒸发和植物的的水分蒸腾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升到高空再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在适当的条件下,小水滴和小冰晶再形成降水落回地面.考点:水循环24在寒冷的冬天,室外的温度很低,由于手上总沾有一些液态的水,这些水遇到温度很低的金属时,由于金属的导热性能非常好,所以会导致水的温度急剧下降,很快降至0而凝固,在手和金属之间形成一层薄冰,将手粘在金属上.【解析】解答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寒冷的冬天,室外的温度很低,由于手上总沾有一些液态的水,这些水遇到温度很低的金属时,由于金属的导热性能非常好,所以会导致水的温度急剧下降,很快降至0而凝固,在手和金属之间形成一层薄冰,将手粘在金属上.

    相关试卷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综合与测试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综合与测试课时作业,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综合与测试精练:

    这是一份初中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综合与测试精练,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