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一章 声综合与测试当堂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一章 声综合与测试当堂检测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章声拓展提升(3)2021-2022学年沪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能靠一切物质传播,且真空中的声速最快B.回声比原声晚0.1s以上到达人耳,人就能分辨出来C.凡是人听不到的声音都是频率很低的声音D.声波的传播速度只与介质种类有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相同2.如果我们看见物体振动,却听不到声音,下列分析的原因不可能的是A.物体振幅太小 B.物体振动太快C.物体离人太远 D.空气不能传播声音3.中央电视台“朗读者”节目播出时,小敏没有看屏幕,听声音就知道是主持人董卿在说话。她辨别声音主要是依据(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电磁波的一种 B.声音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C.有物体的振动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D.声音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超声波的频率很低,所以人听不到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6.如图所示是有关声现象的四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纸屑跳动的幅度不同,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靠近乒乓球,观察到乒乓球弹起,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听到铃声逐渐变小,可以推断真空中不能传声D.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桌面长度不同的锯条,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7.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B.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音调越高D.钢尺振动越快、频率高,发出声音的音调高8.12月9日我县在县融媒体中心演播大厅举办了“为党旗增辉”主题音乐会,并通过网络直播将节目送到了千家万户。音乐会在《为党旗增辉》歌曲中拉开帷幕,《翼城花鼓》、《连翘花开》、《历山朝圣》……一曲曲家乡的赞歌鼓舞人心,最后在合唱《腾飞的翼城)中圆满结束。关于此次音乐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演播厅内的观众听到的音乐是通过空气传播的B.通过手机欣赏音乐的观众听到的歌声是整个手机振动产生的C.我们能听出《翼城花鼓》是我县歌手邹亚莉的声音是通过响度判断的D.在收看直播过程中将手机音量调大一点是改变了歌曲的音调9.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C.北京天坛的丘,加快了声音的传播速度,从而使人听到的声音更加洪亮D.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10.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B.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都一样C.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地震会产生次声波11.如图所示,监测器测得同一声源发出的甲、乙两声音的特性如下表,甲乙相比( )声音声音强弱的等级/dB频率Hz甲110700乙701100A.甲音调较高B.声源在发甲声音时每秒内振动次数较少C.乙响度较大D.甲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较慢 二、填空题12.下表中列出了声音在几种物质中的传播速度(单位是m/s),分析表中数据,发现声速是不一样的,有两个特点:(1)_____;(2)_____。13.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脏的工作状况,这是利用了声能够传递_______的道理;心脏的跳动声是心脏_______而发出的.14.吹奏笛子时,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在音乐中,中音C调“1(do)”的频率是262Hz,D调“1(do)”的频律是294Hz,由此可知D调“1”比C调“1”的____________高(选填乐音的三要素)。15.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时间之比是4:3,通过路程之比是6:5,则甲、乙两物体所用速度之比是_____.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12s接收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_____km(海水中声速是1500m/s)16.如图(a)为手摇音乐盒,其内部结构如图(b)所示:当圆筒转动时,圆筒上凸出的一个个点会拨动钢片使之____从而发出声音;其中,不同长度的钢片发出不同的______演奏出美妙的乐曲;若逐渐远离音乐盒,所听到乐曲的_____将发生变化(以上两格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三、计算题17.人在两大山中喊一声,2秒听到第一次回声,又过了2秒听到了第2次回声,则两座大山相距多少米?(V声=340m/s)18.某同学到郊外旅游,看见前面有一座大山,他对着大山大喊了一声5秒后听到回声,问这时他离大山多远?问这位同学以1.5m/s的速度向大山走去要多少时间才能到山下?19.汽车沿一平直公路以20m/s的速度行驶,其正前方有一座山崖,当汽车经过某处时,驾驶员按响喇叭,2s后听到回声.若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按喇叭时汽车与山崖的距离。20.一列火车匀速行驶,它的正前方远处有一峭壁。在距峭壁532.5m处鸣笛,经过3s司机听到回声,已知声音的速度为340m/s,则火车行驶速度是多少m/s?
参考答案1.B【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不能传声,A错误;B.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来,B正确;C.超声波人耳也不能听到,但这种声波频率很高,C错误;D.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在同种介质中如果温度不同,那么传播速度不相同,D错误。2.D【解析】【详解】A. 物体的振幅太小,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有可能听不到。正确。B. 物体振动太快,高于了20000Hz,人耳就听不到了,正确。C. 物体离人太远,声音的响度就变小,有可能听不到,正确。D. 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错误。故选D.【点睛】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20Hz~20000Hz.响度与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3.C【详解】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故小敏没有看屏幕,听声音就知道是主持人董卿在说话,这是因为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4.D【解析】【详解】A、声音不是电磁波的一种,故A错误;B、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声音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不是音调越高,故B错误;C、只有振动在20Hz~20000Hz之内的才能够听到,所以尽管物体在振动,但我们不一定能够听到声音,故C错误;D、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声音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D正确.故选D.5.D【详解】A.超声波的频率很高,所以人听不到,故A错误;B.敲锣时用力越大,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高,故B错误;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D.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声波传递了振动能量,故D正确。故选D。6.C【详解】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纸屑跳动的幅度不同,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故A错误;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靠近乒乓球,观察到乒乓球弹起,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B错误;C.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听到铃声逐渐变小,可以推断当空气抽完后声音也消失,即真空中不能传声,故C正确;D.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桌面长度不同的锯条,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D错误。故选C。7.C【详解】AC.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质量越大、体积越大,钢尺越难振动,振动越慢,音调越低,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C不正确,符合题意;B.探究“音调高低跟频率”的关系时,只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控制其它因素都不变,因此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D.物体振动的快慢用频率来表示,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就越高,则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8.A【详解】A.合唱声是通过空气传播进入人耳的,故A正确;B.通过手机欣赏音乐的观众听到的歌声是手机的扬声器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C.我们能听出《翼城花鼓》是我县歌手邹亚莉的声音是通过音色判断的,故C错误;D.在收看直播过程中将手机音量调大一点是改变了歌曲的响度,故D错误。故选A。9.B【详解】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强度大即响度大,故A错误;B.气固液都能传播声音,“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墙也能传声,故B正确;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变,当遇到障碍物可发生反射,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利用的是声音的反射,使人听到的声音更加洪亮,故C错误;D.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振动能量,故D错误。故选B。10.D【分析】(1)声的传播需要介质;(2)声速指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3)超声波是声波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4)地震、海啸、火山爆发都可以产生人耳听不到的次声波。【详解】A.声音的传播必须通过介质,故A错误;B.在常温下,声音在钢铁中的速度大于在水中的速度,故B错误;C.超声波是声波,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D.地震时,由于地壳、岩石的振动会产生次声波,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传播,超声波,次声波,是一道基础题。11.B【详解】AC.声音强弱的等级即响度,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由表可知甲响度较大,乙的音调较高,故AC不符合题意;B.由于甲的音调较低,则声源在发甲声音时每秒内振动次数较少,故B符合题意;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二者均不可在真空中传播,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2. 声速大小可能和温度有关,声音在 5℃、15℃、20℃的水中的速度不同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解析】由表格数据可知,声音在不同温度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不同,所以可得:声速大小可能和温度有关,声音在 5℃、15℃、20℃的水中的速度不同;也可以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还可以发现,通常声音在气体中的速度较小,而在液体中速度较大,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13. 信息 振动【解析】解答:因为声能够传递信息,所以医生通过听诊器根据病人心脏的跳动声了解病人心脏的工作状况;因为物体振动而发声,所以心脏振动产生心脏的跳动声。点睛:解决此题需掌握: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出的;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 14.音调 音调 【解析】吹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笛子内部空气柱振动产生的;用手指按住不同的孔,改变了里面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了声音的音调.在音乐中,中音C调“1(do)”的频率是262Hz,D调“1(do)”的频率是294Hz,即D调的频率比C调的频率高,所以音调高;故答案为:(1). 音调 (2). 音调15.9:10 9 【解析】【分析】(1)要判断速度之比,要根据速度公式v=,由题目的路程、时间之比来求速度之比.(2)先算出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求该处的海深;【详解】(1)甲、乙的路程之比为s甲:s乙=6:5,所用时间之比为t甲:t乙=4:3,根据v=可知,甲乙速度之比:==== (2)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为t=×12s=6s,已知v=1500m/s,由v=可得,该处的海深:s=vt=1500m/s×6s=9000m=9km.16.振动 音调 响度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故当圆筒转动时,圆筒上凸出的一个个点会拨动钢片使之振动,从而发出声音;钢片越长,振动越慢,频率越小,音调越低;钢片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不同长度的钢片发出不同的音调,演奏出美妙的乐曲;响度跟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发声体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小,故若逐渐远离音乐盒,所听到乐曲的响度将发生变化。17.产生回声的这两座山之间约相距1020m.【解析】解:声音传播到第一个山谷的时间t1=×2s=1s,∵v=,∴声音到一山的距离s1=vt1=340m/s×1s=340m;声音传到第二个峭壁的时间t2==2s,声音到另一山的距离s2=vt2=340m/s×2s=680m;两山谷间的距离s=s1+s2=340m+680m=1020m;答:产生回声的这两座山之间约相距1020m.【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专题】声现象.【分析】声音的反射产生回声,呼喊后2s听到一山的回声,说明单程时间是1s,再根据速度公式s=vt即可计算出一山到人的距离;同理再经2s听到另一边山的回声,则声音到另一山的单程所用的时间为2s,根据速度公式s=vt即可计算出另一山到人的距离;将两个距离加起来即是两山之间的距离.【点评】熟练应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是解题的关键,求出声音传到山谷的时间是本题的易错点,也是本题的难点.18.566.7s【解析】试题分析对着大山大喊了一声5秒后听到回声,由此可以求出发出声音传到大山的时间,根据求出他离大山的距离.已知这位同学的速度,根据求出走到山下的时间.试题解析此人发出的声音传到大山的时间:
.该同学距离大山的距离:
.该同学走到山下的时间:
.点睛: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弄清声音传到大山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19.360m.【分析】驾驶员按喇叭后,声音传到山崖返回汽车时,汽车以20m/s的速度已经前行了2s,在这段时间内,声音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和是按喇叭时汽车与山崖距离的2倍,根据速度公式求解。【详解】由速度公式得,在时间t=2s内,汽车走的路程为:,声音传播的距离为:,假设按喇叭时汽车与山崖的距离为s,则:;答:按喇叭时汽车与山崖的距离为360m。20.15m/s【解析】【详解】设火车的行驶速度为v1,由公式v=得:3s内火车行驶的距离为s1=v1t,3s内鸣笛声传播的总路程为s2=v2t,根据题意:s1+ s2=2s,即:v1t + v2t =2s,v1×3s+340m/s×3s=2×532.5m,解得:v1=15m/s.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综合与测试课时作业,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声综合与测试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