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27*一个粗瓷大碗优秀课时作业
展开本人原创,转载出版必究
新部编版三语上标准化试题+课内阅读(附答案)
(标准化试题内容与本课所编知识点梳理同步)
27.一个粗瓷大碗
一、标准化试题:
(提醒:第1~13题,根据拼音或积累,在相应位置书写相关内容。)
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或字。
陈列(chén chéng) 联军(lián léi) 玻璃缸(gā gāng)
高粱(liang liáng) 没有(mò méi) 还回去(hái huán)
侦察(zhēn zhēng) 盛米饭(chéng shènɡ) 一顿饭(dèng dùn)
急得直叫(de dé) 得留给病号吃(dé děi) 倒(dǎo dào)进锅里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联军(lián) 玻璃缸(gāng) 一顿饭(dèng)
B.没有(méi) 还回去(huán) 急得直叫(dé)
C.陈列(chén) 盛米饭(chéng) 倒(dào)进锅里
D.侦察(zhēng) 高粱(liáng) 得留给病号吃(děi)
3.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A.hái B.huán C.shènɡ D.chéng
(1)这本书我还( )没有看完,等我看完了再还( )给你,好吗?
(2)奶奶今天来我家,我给奶奶盛( )饭,奶奶的脸笑得像盛( )开的鲜花。
4.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高梁 B.水缸 C.阵旧 D.贞探
5.下列词语不都是一类的一组是( )。
A.陈列——排列 容易——简单 B.艰苦——艰辛 清楚——明白
C.结束——开始 容易——困难 D.危险——危急 清楚——模糊
6.选择正确的词语:A.陈设 B.陈列 C.摆设
(1)博物馆里( )着许多珍宝。
(2)大厅里的( )十分华丽 。
(3)卧室里大大小小的物件( )得十分整齐。
7.赵一曼为什么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换成了“半碗野菜粥”? ( )
A.她不喜欢吃高粱米饭。 B.在缺粮少食的情况下,赵一曼想的是别人。
8.赵一曼对通讯员说:“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她这样说是因为( )
A.她以为这个碗是通讯员偷来的。
B.她以为这个碗是通讯员从老百姓那里拿来的。
9.从赵一曼叫通讯员“还碗”一事可以看出赵一曼( )
A.严守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B.不喜欢这个碗。
10.“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你这么‘丢'啊!”结合课文结尾可知,这里“丢”的意思是( )。
A.因为太粗心,总把碗弄丢。 B.把碗送给别人了。
11.“我说政委同志呀,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这么丢哇!”这句话应该用( )的语气朗读。
A.责备 B.惋惜 C.无可奈何 D.敬佩
12.“赵一曼端着碗轻轻走进炊事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倒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是对赵一曼的动作描写,表现了赵一曼( )的高尚情操。
A.无私奉献 B.勤劳刻苦 C.以身作则 D.舍己为人
13.小通讯员急得直叫:“我说政委同志啊,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你这么‘丢’ 啊!”
(1)结合上下文,我们知道这里“丢”的意思是( )
A.赵一曼太粗心,总把碗弄丢。 B.赵一曼把碗送给别人了。
(2)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赵一曼( )的崇高品质。
A.体贴照顾同志胜过爱惜自己 B.宽宏大量、虚怀若谷
14.根据课文内容,下列说法无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详细讲述了一个粗瓷大碗的来历。
B.“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个粗瓷大碗”中的“陈列”换成“陈设”或“排列”。
C.小通讯员急得直叫:“我说政委同志啊,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这么‘丢’啊!”这句话要读出无可奈何的语气。
D.“通讯员为难地说:“这……这……敌人都消灭了,往哪儿还呢!”这里的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表现了小通讯员的为难。
二、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这个碗有着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抗联的老战士都能认出来。
(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 .
2.赵一曼看着这个碗,对通讯员说:“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改为转述句)
. .
3.这个碗,赵一曼仅仅用过一次。(用加点词写句子)
. .
4.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通讯员一直想给她另找一个碗,好不容易在这次战斗中找到了,就连忙给她送来。
(1)一个“早”字,表明 。
(2)“ ”“ ”“ ”等词语,展示出通讯员给赵一曼“送碗”的急切心情。
5.赵一曼端着碗轻轻走进炊事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倒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炊事员老 李在旁边看得清楚,他没吭声,眼里却含着泪花。
(1)赵一曼把通讯员盛给她的饭换成了 ,这体现了赵一曼 ,
. 的高尚情操。
(2)炊事员老李眼里含着泪花是因为( )(多选)
A.炊事员老李心疼赵一曼。 B.炊事员老李被赵一曼的举动感动了。
C.他觉得野菜粥太难吃。
6.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能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人物品质。读读下列三个句子,说说下列句子描写人物的方法,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人物形象。
(1)赵一曼看着这个碗,对通讯员说:“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
. 。
(2)赵一曼趁人不防,快步走进炊事棚,把饭倒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
. 。
(3)炊事班的老李看到了,没有吭声,眼里却含着泪花。
. 。
三、课内阅读理解。
《一个粗瓷大碗》 节选(一)
开饭了。通讯员用这个大碗给赵一曼盛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他想:“这回我们政委该吃顿饱饭了。”
赵一曼一看,就知道是从病号灶盛来的。那些日子非常艰苦,抗联部队几个月来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有时候乡亲们冒着危险给部队送来一点儿粮食,但得留给伤病员吃。团长、政委和战士们一样,嘴边有几个月没沾过粮食了。赵一曼看到这碗高粱米饭,不禁想起战士们的艰苦生活,想起同志之间的友爱,想起通讯员对她的关心……
赵一曼端着碗轻轻走进炊事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倒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
炊事员老李在旁边看得清楚,他没吭声,眼里却含着泪花。
第二天开饭的时候,赵一曼又没有碗了。小通讯员急得直叫:“我说政委同志啊,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你这么‘丢’啊!”
1.小通讯员给赵一曼盛来一碗高粱米饭的原因是 .
. 。
2.用“ ”画出赵一曼用实际行动关心战士们的句子。用“○”圈出选文中画出句子中的动词。这些词语体现了赵一曼 的心理。
3.[语文要素]赵一曼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换成半碗野菜粥,表现了她( )的高尚情操。
A.宽宏大量 B.以身作则 C.勤劳刻苦 D.艰苦朴素
4.画“ ”的句子应该用____(A.责备B.惋惜C.无可奈何)的语气来读。联系课文可知,句中加点的“丢”的意思是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赵一曼 的崇高品质。
5.炊事员老李为什么“没吭声,眼里却含着泪花”?
. .
6.你知道赵一曼什么时候能不“丢”碗了吗?
. .
《一个粗瓷大碗》 节选(二)
开饭了。通讯员用这个大碗给赵一曼盛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他想:“这回我们政委该吃顿饱饭了。”
赵一曼一看,就知道是从病号灶盛来的。那些日子非常艰苦,抗联部队几个月来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有时候乡亲们冒着危险给部队送来一点儿粮食,但得留给伤病员吃。团长、政委和战士们一样,嘴边有几个月没沾过粮食了。赵一曼看到这碗高粱米饭,不禁想起战士们的艰苦生活,想起同志之间的友爱,想起通讯员对她的关心……
赵一曼端着碗轻轻走进炊事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倒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
炊事员老李在旁边看得清楚,他没吭声,眼里却含着泪花。
第二天开饭的时候,赵一曼又没有碗了。小通讯员急得直叫:“我说政委同志啊,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你这么‘丢’啊!”
- 这篇短文的主要人物是 ,画“ ”的两处是对 (人物)和
. (人物)的描写,但同样能让我们感受到赵一曼 的精神品质。
2.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当时条件的艰苦?用“ ”画出。
3.赵一曼为什么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换成了“半碗野菜粥”? ( )
A.她不喜欢吃高粱米饭。 B.在缺粮少食的情况下,赵一曼想的是别人。
4.“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你这么‘丢'啊!”结合课文结尾可知,这里“丢”的意思是( )。
A.因为太粗心,总把碗弄丢。 B.把碗送给别人了。
5.短文最后一句话“ 赵一曼笑着说:“是啊,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
反映了她的内心。此时,她心里的想法是:
6.联系全文,说说赵一曼身上有怎样的品质?
. .
《一个粗瓷大碗》 节选(三)
①有一回,一场袭击日寇的战斗刚刚结束,小通讯员给赵一曼送来一个鼓鼓的挎包。打开一看,是个粗瓷大碗。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通讯员一直想给她另找一个碗,好不容易在这次战斗中找到了,就连忙给她送来。赵一曼看着这个碗,对通讯员说:“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
②“这……这……敌人都被消灭了,往哪儿还啊!”通讯员为难地说。
③A.赵一曼看着这个碗 对通讯员说 从哪里拿来的 请你还到哪里去 通讯员为难地说:“这……这……敌人都消灭了,往哪儿还呢!
④开饭了,通讯员用这个大碗,给赵一曼盛(chéng shènɡ)了满满一大碗高粱米饭。他想:“这回我们政委该吃顿饱饭。赵一曼一看,就知道是从病号灶盛来的。这些日子非常艰苦,抗联部队几个月来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的。部队虽然还有一点儿粮食,但得(dé děi) 留给伤病员吃。团长、政委和战士一样,嘴边有几个月没有沾过粮食了。赵一曼端着这碗高粱米饭,望着面前的小通讯员,怎么忍心责备呢? B.赵一曼趁人不防,快步走进炊事棚,把饭倒(dǎo dào)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C.炊事班的老李看到了,没(mò méi)有吭声,眼里却含着泪花。
⑤第二天开饭的时候,赵一曼又没有碗了。小通讯员急得(de dé)真叫:“我说政委同志呀,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你这么丢哇!”赵一曼笑着说:“是啊,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
(1)给第③自然段第一句话加上标点。
(2)用“√”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本文的主要人物是 。短文先讲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
. ,再详细讲述了这个粗瓷大碗的 。这样的写作顺序是 。
(4)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能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人物品质。读读文中ABC三个句子,完成练习。
①句子A运用了 描写,我从中体会到 .
. 。
②句子B运用了 描写,我从中体会到 .
. 。
③句子C运用了 描写,我从中体会到 .
. 。
(5)请从文中找出与最后一段画“ ”的句子相照应的句子,抄写下来。你从赵一曼总是“丢碗中体会到了什么?
. .
《一个粗瓷大碗》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个粗瓷大碗,是赵一曼在东北抗日联军中担任团政治委员时用过的。这个碗,赵一曼仅仅用过一次,但是抗联的老战士都能认出来。因为这个碗有着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
有一回,一场袭击日寇的战斗刚刚结束,小通讯员给赵一曼送来一个鼓鼓的挎包。打开一看,是个粗瓷大碗。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通讯员一直想给她另找一个碗,好不容易在这次战斗中找到了,就连忙给她送来。赵一曼看着这个碗,对通讯员说:“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
“这……这……敌人都被消灭了,往哪儿还啊!”通讯员为难地说。
①开饭了。通讯员用这个大碗给赵一曼盛(chéng shènɡ)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他想:“这回我们政委该吃顿饱饭了。”
赵一曼一看,就知道是从病号灶盛来的。那些日子非常艰苦,抗联部队几个月来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有时候乡亲们冒着危险给部队送来一点儿粮食,但得(dé děi)留给伤病员吃。团长、政委和战士们一样,嘴边有几个月没沾过粮食了。
赵一曼看着这碗高粱米饭,不禁想起战士们的艰苦生活,想起同志之间的友爱,想起通讯员对她的关心……
赵一曼端着碗轻轻走进炊事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倒(dǎo dào)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
②炊事员老李在旁边看得清楚,他没(mò méi)吭声,眼里却含着泪花。
第二天开饭的时候,赵一曼又没有碗了。③小通讯员急得(de dé)直叫:“我说政委同志呀,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你这么‘丢’啊!”
赵一曼笑着说:“是啊,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据后来“侦察”,这个粗瓷大碗已经成了七班的菜盆了。
1.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2.造句。
陈列: 。
仅仅: 。
3.读短文,填空。
(1)赵一曼叫小通讯员把这个粗瓷大碗“从哪里拿来的”,“还到哪里去”,是
因为她以为 ,
从这里反映了赵一曼 。
(2)赵一曼已经和普通战士一样,“嘴边几个月没沾过粮食了”,而她却要把小通讯员盛给她的“满满一碗高粱米饭”换成“半碗野菜粥”,这体现了赵一曼的 崇高思想。
(3)结合文中画“ ”的句子,可知道,“赵一曼又没有碗了”是因为
. 。
- 因此下文中的“丢”的意思是 。从这里我们能
进一步感受到赵一曼 的崇高品质。
4.选择正确的答案。
(1)这篇文章的叙述方法是( )。A.顺叙B.倒叙C.插叙
(2)“我说政委同志呀,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你这么‘丢’啊!”这句话的语气是( )
A.责备 B.惋惜 C.无可奈何 D.敬佩
答案见下一页
答案:
一、
1.chén lián gāng liang méi huán zhēn chéng dùn de děi dào
2.C 3.BADC 4.B 5.D 6.BAC 7.B 8.B 9.A 10.B 11.C
12.C 13.BA 14.B
二、
1.因为这个碗有着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所以抗联的老战士都能认出来。
2.赵一曼看着这个碗, 对通讯员说,哪里拿来的,请通讯员还到哪里去!
3.示例:他的午饭仅仅是一个馒头。
4.(1)一个“早”字,表明赵一曼没碗时间已久 (2)“一直”“好不容易”“连忙”等词语,展示出通讯员给赵一曼“送碗”的急切心情。
5.(1)野菜粥 以身作则,不搞特殊 (2)AB
6.句子1运用了语言描写,我从中体会到赵一曼作为团政委,不搞特殊化的品质。
句子2运用了动作描写,我从中体会到赵一曼坚持与战士们同甘共苦,把高粱米饭留给伤病员的品质。
句子3运用了神态描写,我从中体会到赵一曼以身作则、关心战士、无私奉献的品质感动了老李。
三、
(一)
- 赵一曼已经很久没有吃顿饱饭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这回我们政委该吃顿饱饭了”一句可知,小通讯员给赵一曼盛来一碗高梁米饭的原因是赵一曼已经很久没吃过一顿饱饭了,小通讯员心疼她,想让赵一曼吃上一顿饱饭。
2.赵一曼端着碗轻轻走进炊事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倒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 端 走 倒 盛 想以身作则
3.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团长、政委和战士们一样,嘴边有几个月没沾过粮食了”一句可知,赵一曼将满满一碗高梁米饭换成半碗野菜粥,表现了她以身作则的高尚情操。
4.C 赵一曼把碗送给了别人 体贴关心同志胜过爱惜自己。
5.“没吭声”是因为老李了解赵一曼,知道阻止不了她;“眼含泪花”既是因为被赵一曼的行为感动,也是因为心疼赵一曼而感到内心难受。
6.部队物资充足,战士们都有碗用了,她就不再“丢”碗了。
(二)
1.赵一曼 炊事员老李 关爱战士;
- 那些日子非常艰苦,抗联部队几个月来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有时候乡亲们冒着危险给部队送来一点儿粮食,但得留给伤病员吃。团长、政委和战士们-样,嘴边有几个月没沾过粮食了。
3、B
4、B
5.等到战争结束、人们生活安定每个人都有碗的时候,我的碗就不会丢了。
6.舍己为人、以身作则,关心爱护战士胜过关心自己。
(三)
(1)赵一曼看着这个碗,对通讯员说:“从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
(2)chéng děi dào méi de dé
(3) 陈列着赵一曼用过的一个粗瓷大碗 来历 倒叙;
(4)句子A运用了语言描写,我从中体会到赵一曼作为团政委,不搞特殊化的品质。
句子B运用了动作描写,我从中体会到赵一曼坚持与战士们同甘共苦,把高粱米饭留给伤病员的品质。
句子C运用了神态描写,我从中体会到赵一曼以身作则、关心战士、无私奉献的品质感动了老李。
(5)文中与最后一段画“ ”的句子相照应的句子是:赵一曼吃白饭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被通讯员戏称为“丢”了,一直想给她找一个碗,好不容易在这次战斗中找到了,就连忙给她送来。从中体会到赵一曼以身作则、关心战士、舍己为人的精神。
(四)
1. shènɡ dǎo dé dé
2.示例:那个架子上陈列着好多书。
这种花我仅仅买过一次。
3. (1)是小通讯员拿别人的东西给她 关爱别人、大公无私
(2)不搞特殊,和普通战士吃一样的饭,关爱病号
(3)她又把碗送给七班,当菜盆使了 把自己的东西送别人了 舍己为人、为公忘私
4.(1)B (2)C
语文第六单元19 海滨小城精品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语文第六单元19 海滨小城精品课后练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海滨小城,读拼音,写词语,用“√”选择正确读音或字,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给下面的词语选择正确的理解,这座海滨小城的特点有,人们把街道打扫得整整齐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25 灰雀优秀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小学25 灰雀优秀课后作业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灰雀,读拼音,写词语,用“√”选择正确读音或字,“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下列近义词有误的一项是,选词填空,下列关于“看”的词语有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精品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精品课后复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标准化试题,想一想,连一连,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