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7课《雨巷》word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7课《雨巷》word教案第1页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7课《雨巷》word教案第2页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7课《雨巷》word教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17 雨巷/戴望舒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17 雨巷/戴望舒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走近雨巷,步入雨巷,徜徉雨巷,沉醉雨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宁波东钱湖旅游学校 钱静波
    课 题
    雨 巷
    地 位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课 时
    一课时
    课型
    诗歌鉴赏课
    教学对象
    职高一年级学生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材分析
    《雨巷》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戴望舒因参加进步活动避于友人家,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诗歌正是他这种心情的体现。全诗借助雨巷、篱墙、油纸伞、丁香姑娘等意象,抒发了因美好理想破灭而产生的孤独感和彷徨感。戴望舒由此赢得 “雨巷诗人”的美名。诗歌巧妙地将法国象征主义手法和中国传统诗歌意象进行了完美结合,是中国现代新诗中一颗闪耀的明珠。
    学情分析
    这是一个缺失人文情怀,充斥快餐文化的时代。我的学生是这个时代中个性鲜明的职高学生。他们远离诗歌、亲近动漫;他们敢于求新、疏于思考。教师应充分利用诗歌等文学形式,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了解诗歌意象的特点及象征意义。
    2、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意象的选择之巧、组合之妙。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品赏、微博讨论等方法,加强对诗歌意象的解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诗人的忧郁情感,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体会诗歌意象的选择、组合之巧妙。2、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难点:感悟诗人忧郁、彷徨的复杂情感。
    教法、学法
    情境教学法、 诵读比较法、合作探究法、品读鉴赏法、微博交流
    教学理念
    大纲规定:要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感受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学会初步欣赏文学作品,敢于表达自己的理解、体验或感悟。
    本堂课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及心理特点,充分发挥语文课潜移默化的功能,设置诵读、鉴赏等环节,并通过微博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活动参与中掌握学习诗歌的方法,获得更深更新的审美体验,让学生爱上诗歌,爱上文学!
    初识雨巷
    (课前准备)
    自由诵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歌意境。
    上网查找有关戴望舒及象征主义等资料。
    3、把对“雨巷”和“丁香姑娘”的初步解读发到老师的新浪微博上。
    意图:预习是首要环节。上网找资料,用微博,既是信息化学习的需要,也是个性化解读诗歌的起点。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走近雨巷
    (2分钟)
    1、背景音乐舒缓幽怨。
    2、导语: 撑一把油纸伞,漫步于江南雨巷。江南的雨纷纷扬扬,雨中的小巷深远、悠长……
    让我们撑着油纸伞,跟随戴望舒回到那个悠长寂寥的江南雨巷,去期待一位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
    闭上眼睛,展开想象,回到梅雨季节的江南小巷。
    导入用音乐创设情境,用文字铺垫情绪,初步感受诗歌意境。
    二、步入雨巷
    (5分钟)
    过渡:请同学们睁开眼睛,拿起书本和笔,聆听老师的诵读,步入令人向往的江南雨巷。
    1、在音乐声中,教师深情范读。
    2、设疑: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用诗中的词语来解答)
    参考:彷徨、寂寥、忧愁、凄清、惆怅、迷茫等。
    1、认真聆听。
    2、学生跟读,自我感受。
    3、做好勾点圈画,找出表达感情基调的词语。
    初步体会诗歌感情基调,是细品鉴赏的基础。教师范读则为情感体验蓄势。
    三、徜徉雨巷(28分钟)
    过渡: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愁与怨,让我们追根溯源,去寻求诗人忧郁感情之源。
    1、追溯情感之源(5分钟)
    参考: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性格的忧郁(生理缺陷)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时代的忧郁(社会动荡)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爱情的忧郁(爱情凋谢)
    过渡:诗人的主观情思寄托于客观物象中。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诗歌,用慧眼和慧心,体会意象选择之巧。
    2、意象选择之巧(13分钟)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寻找意象
    参考:雨巷、篱墙、丁香姑娘、油纸伞、“我”。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鉴赏意象
    雨巷: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展示学生在微博上的解读。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回忆关于“雨”的诗词,来加深细雨如愁的感觉。
    ③找出诗中“悠长、寂寥”等修饰语进行品味 。
    分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格式:雨巷有___的特点,象征了____。
    参考:“雨巷”有幽深寂寥、阴暗潮湿、颓圮破败的特点,象征着诗人彷徨的心境,也象征着当时的社会……
    丁香姑娘: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展示学生在微博上的解读。
    ②比较“油纸伞”和“花伞”,体会油纸伞“典雅”美。
    ③品味描写丁香姑娘的词语:“静默、太息”等。
    ④用图片和说明来了解丁香花“虽美易谢”的特点。
    ⑤用李商隐和李璟的诗来加深理解丁香愁绪。
    ⑥回忆《蒹葭》中对“所谓伊人”的解读。
    分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格式:丁香姑娘有___的特点,象征了____。
    参考: “丁香姑娘”有冷漠、惆怅、美丽动人的特点,象征着诗人心中的恋人;也可能象征着诗人难以实现的美好理想。(学生有多种解读,都应鼓励)
    过渡:意象有如此丰富内涵,但意象不是随机选取,有机组合能更彰显诗歌主旨。
    3、意象组合之妙(10分钟)
    (1)缺失体验
    针对诗歌最重要两个意象,引导学生假设缺失其中某个意象,意境有何变化?结合有关内容诵读感悟。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缺失体验之雨巷
    讨论:缺了“雨”会怎样?(淡了意境)
    缺了“小巷”怎样?(少了背景)
    (结合3、4、5节诵读)
    ②缺失体验之丁香姑娘
    讨论:缺了“丁香”修饰语又如何?
    (少了美感、淡了愁绪)(结合诗歌2、3、6节诵读)
    (2)情感体验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引导学生诵读首尾两节,抓关键词语,谈发现。
    参考:首尾前后照应,只把“逢着”改为“飘过”。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设疑:“逢着”和“飘过”能否互换?
    参考:不可。这两节主要意象巧妙组合,渲染了从开始对美好理想的希望,到最后理想破灭的迷茫之情,诗人有失望但没有绝望。如更换,则情感颠倒,无法凸显主旨。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有感情比较朗读首尾两节,体会希望和失望的感情。
    展现板书:
    雨 巷
    戴望舒
    忧郁
    彷徨
    丁香
    姑娘
    学生根据课前预习,整合资料,寻求诗人忧郁彷徨的感情之源。
    轻声朗读诗歌,寻找意象。
    1、自由诵读,勾点圈画。
    2、四人一组,讨论意象特点和象征意义,选出代表,上台发言。
    3、在讨论象征意义时,也鼓励学生多角度个性化解读意象。
    1、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并尝试自我解决问题。
    2、结合有关段落诵读。
    3、学生比较朗读,体会“逢着”和“飘过”的情感变化。
    理解感情之源,为鉴赏意象做准备。整合资料,是阅读能力的培养,。
    寻找意象为鉴赏意象特征做准备。

    分析意象特点,探讨象征意义,更能体会诗人忧郁情感下选择意象的巧妙之处。从而突破重点之一。
    这个环节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通过缺失体验和情感比较体验两个环节后,学生更深刻体会到巧妙的意象组合对诗歌意境和主旨的推波助澜作用。从而突破重难点。
    板书体现“雨巷”和“丁香姑娘”两个主要意象,既表明诗人的生存环境,又体现诗人忧郁之情。
    四、沉醉雨巷
    (8分钟)

    过渡:走不尽的雨巷,品不完的诗歌。让我们再次诵读诗歌,感受诗歌回环往复的音乐之美。
    1、老师示范指导排比句、重叠词、反复句的朗读方法。
    2、引导学生选择喜欢的片段,自由诵读.


    1、选择喜欢语段,以独白形式自由诵读。
    2、小组内分享吟诵,学习模仿,实践体验。
    3、选代表全班展示。
    在细品诗歌的基础上再次诵读诗歌,是一种感情体验的升华。自然解决诵读重点。
    结语
    (机动2分钟)
    结束语:忘不了那彷徨中的美丽,也忘不了那遗憾时的忧伤;忘不了那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更忘不了那悠长寂寥的江南雨巷!让我们感谢戴望舒,让我们爱上诗歌!如果你有兴趣,课后上微博写一写青春岁月中的惆怅、迷茫,希望下次在课堂中听到的不只是戴望舒的诗歌,还有同学自己创作的青春之歌!
    聆听音乐,感受文字的魅力。
    丢弃生硬的总结,抛开刻意的作业,让学生在诗意缭绕中忘情雨巷,铭记诗歌永恒的魅力!
    教后反思
    这堂课没有华丽的外表,也没有热闹的作秀,有的只是静静地品,美美地读。并且紧扣语文课“教什么”和“怎么教”这两个基点。
    (一)教什么
    品读内涵深刻的诗歌,包括其它经典作品,既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更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形成良好人格,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二)怎么教
    1、适当求新:合理采用“微博”等形式,有利于基于学生起点的阅读理解比较,进一步促进学生个性化解读。
    2、重视生成:无论是课前预习还是课上讨论,我始终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给学生建构知识的机会。
    3、保持本色:“诵读”是语文课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诗歌教学尤其需要。整堂课我力求书声琅琅,保持语文本色。

    相关教案

    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第二单元一 诗二首雨巷教案: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第二单元一 诗二首雨巷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作者简介,赏析全诗,原因探究,本诗主题,艺术特色,“没有想象就没有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雨巷教案: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雨巷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标要求,课时安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下册雨巷 戴望舒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下册雨巷 戴望舒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课前学习, 课堂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