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综合与测试巩固练习
展开一、单选题
1.在一条南北方向的街道上,有甲、乙、丙三辆车.甲车上的人看到丙车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甲车、丙车都向南运动:丙车上的人看到路边的树向北运动.对此有以下几种说法:
①甲车一定向南行驶:②乙车一定向北行驶③乙车可能静止;④丙车向北行驶.其中正确的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一辆客车以10m/s的速度驶上某一段斜坡,经过16s到达坡顶,接着又以16m/s的速度经6s到达另一侧的坡底,该车上下坡的平均速度为( )
A.13m/s B.12m/s C.12.3m/s D.11.6m/s
3.在某次青少年“机器人”展示活动中,甲、乙、丙三个智能机器人在周长为20米的圆形轨道上进行速度测试活动.它们同时从同一位置出发,甲率先跑完5圈,此时乙正好落后甲半圈;当乙也跑完5圈时,丙恰好也落后乙半圈.假设甲、乙、丙沿圆周运动时速度大小均保持不变,按照大赛的要求,三个机器人都要跑完50圈,那么当甲完成任务时,丙还要跑多少圈
A.9圈B.9.5圈C.10圈D.10.5圈
4.如图所示为晓艳旅游时记录汽车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出发8h内和l2h内走过的路程相同
B.在5h到8h内共走了270km的路程
C.汽车在12h内走过的总路程为120km
D.汽车在2h至4h之间速度最快
5.甲、乙两同学进行百米赛跑,每次甲跑到终点时,乙总落后10m,如果甲在起跑线处,乙在甲前方10m同时起跑,则( )
A.甲、乙同时到达终点
B.乙先到达终点
C.甲先到达终点
D.未到终点前,乙在甲前边
6.物理学中将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定义为加速度.依据该定义,若某物体在t时间内速度从V1增加到V2 , 则加速度为 .现有一小球从静止开始以3m/s2的加速度加速运动2s,则2s末小球的速度为
A.1.5 m/s B.2 m/sC.3m/s D.6m/s
7.如右图所示,A为固定在车上的超声波发射装置,B为障碍物.小车以速度V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定点P时,A水平向右发射一超声波信号,信号遇到障碍物后立即反向弹回.已知超声波在空中的传播速度不变,与小车相遇后被吸收而不反弹.设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小车时,小车与障碍物间的距离分别为x1、x2.则下列描述x1、x2随小车速度v变化的关系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 ( )
A. B. C. D.
8.有四位同学用同一把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先后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测量结果分别是25.82cm、25.71cm、25.85cm、25.83cm,则更接近于物体真实长度值的是( )
A.25.833cmB.25.82cm
C.25.83cmD.25.80cm
9.物理图象可以用来直观且定量地描述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如图所示图象,不能表示一定条件下的下列两个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有
A.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B.压强和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
C.浮力和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D.物体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10.一个石子从高处释放,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在第1s内的位移大小是h,则它在第5s内的位移大小是()
A.3hB.5hC.7hD.9h
11.甲、乙两物体的运动轨迹被频闪相机拍下(每隔0.02s发生一次曝光留下物体影像),从两物体运动的轨迹s(如图所示)来看,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甲物体的平均速度较快
B.甲、乙相比,乙的运动更接近匀速直线运动
C.乙物体的平均速度较快
D.在s这段运动路程中,乙所用的时间是0.08s
12.用刻度尺测量铁棒长度,记录数据为2.115dm,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
A.1mB.1dmC.1cmD.1mm
二、填空题
13.如图,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是_____cm.为了测量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紧密排绕35圈,如图,用这把测量以下,就可算出铜丝的直径约为_____mm.
14.某时刻(t=0)有一辆快速公交车甲和一辆普通公交车乙,从同一路口同时向东匀速行驶.它们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甲车速度为_____m/s,运行4min后,两车相距_____m.
15.一列长15m客车以20m/s的速度由北向南在雨中行驶,突然迎面开来一列长30m的货车以10m/s的速度向北驶去,那么坐在客车窗口的小江看见货车从他眼前通过的时间是______ s;此时货车司机看到雨滴相对车窗竖直下落,推测出此时的窗外有风,并且为______风。(选填“南”、“北”)。
16.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空气的温度有关,在一定的范围内,其关系如下表格所示:
(1)如果测得今天声音在空气的速度为338.2m/s,则今天的气温是______ ℃.
(2)有甲、乙两辆汽车,甲车在后,乙车在前,沿平直的公路上分别以20m/s和10m/s同向行驶,当相距660m时,甲车鸣笛,经过多长时间乙车司机听到甲车的鸣笛声____?乙车司机听到甲车的鸣笛声立即鸣笛,当甲车司机听到乙车的鸣笛声时,两车相距多远 _______?(当时气温为15℃.)
17.1986年在中国观众和摄象机前,美国魔术大师大卫表演穿越长城.如图所示,他正在白布蒙成的紧贴长城城墙的房间内,房内的光源照射出他的影子,影子不断减小;用下列方法也可做出同样变化的影子,即______基本不动,_____做恰当的移动(选填“人”、“光源”、“摄像机”),这样他就“穿入”长城了.完成整个魔术还要用到其他的物理知识.
三、简答题
18.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先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请你写出具体实验步骤____。
19.A、B、C三列火车在同一车站内,如图所示,A车上的乘客看到B车向东运动,B车上的乘客看到C车和站台都向东运动,C车上的乘客看到A车向西运动,那么站台上的人看到A、B、C三列火车各向什么方向运动?
20.观察如图所示的小旗,由于风,河岸上的旗帜向右飘,在河面上的两条船上的旗帜分别向右和向左飘,判断船相对于岸的运动状态有哪几种可能?并简单说明理由.
21.在家庭装潢时需要两卷细铜丝,王师傅买了两卷不同规格的细铜丝,一卷的商标上标注了铜丝直径d=0.8 mm,另一卷上的产品说明标签已脱落.此时王师傅身边没有刻度尺,能否利用较为简易的方法测出另一卷铜丝的直径?试写出你的测量步骤.
22.如图所示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则甲、乙小车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
空气温度t℃/
0
5
10
15
20
25
…
声音速度v/m•s-1
331
334
337
340
343
346
…
参考答案
1.B
【详解】
丙车上的人看到路边的树向北运动,则丙车一定向南运动;甲车上的人看到丙车向北运动,则甲车一定也向南运动,且速度大于丙车;乙车上的人看到甲车、丙车都向南运动,则乙车可能向北运动,也可能相对地面静止,或以小于丙的速度向南运动.故①③符合题意,故选B.
2.D
【解析】客车以10m/s的速度驶上某一段斜坡,经过16s到达坡顶,根据v=st得上坡的路程为:
s上=v上t上=10m/s×16s=160m;
同理得下坡的路程为:
s下=v下t下=16m/s×6s=96m;
上下坡的总路程为:s=s上+s下=160m+96m=256m
上下坡的平均速度为:
v=st=256m16s+6s=11.6m/s。
故D正确。
点睛:重点是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关键是明白全程的平均速度必须用路程除以时间进行计算,千万不可用两个速度求平均数,是不正确的。
3.B
【解析】
解:由题,它们同时从同一位置出发,甲率先跑完5圈,此时乙正好落后甲半圈;当乙也跑完5圈时,丙恰好也落后乙半圈.
设甲跑完5圈用的时间为t,则根据题意可知,,,因为,;
则甲跑完50圈所用的时间:;
此时丙通过的路程为:s丙=v丙×t甲=×10t=810m;剩下的路程为20m×50-810m=190m,因此丙还需要跑的圈数:圈.
故B正确为答案.
4.C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对图象进行分析,明确横轴、纵轴代表的物理量,然后明确图线表达的含义,最后结合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进行判断.
解:由图象知:
A、8h到12h汽车的速度为0,说明汽车是静止的,通过的路程为0,因此出发8h内和l2h内走过的路程相同.此选项正确;
B、5h到8h汽车共行驶了3个小时,速度为90km/h,根据v=可得,其路程s=vt=90km/h×3h=270km.此选项正确;
C、根据v=可得,汽车整个过程中通过的路程为s=s1+s2+s3=30km/h×2h+120km/h×2h+270km=570km,此选项错误;
D、汽车在2h至4h之间速度最快,为120km/h=120×m/s≈33.3m/s.此选项正确.
故选C.
【点评】运用图象法解答问题的一般步骤是:(1)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2)注意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各表示的最小分格的数值大小和单位;(3)明确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4)根据图象对题目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得到结论.
5.A
【分析】
设甲的百米成绩为t,知道甲每次都比乙提前10m到达终点,则甲在时间t内跑100m、乙跑90m,可求出二人的速度;第二次在求一下时间即可比较.
【详解】
设甲用的时间为t,则速度为v1=,乙的速度为v2=,
第2次比赛时,s1′=100m,s2′=90m,因为速度不变,
甲用时:
乙用时:t2′=
因为,所以甲、乙同时到达终点.因为甲比乙跑得快又同时到达,所以用反正法可知乙肯定在甲前面,如果甲超过了乙,就不会同时到达了.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学生要明确甲跑100m所用时间和乙跑90m所用时间相同,然后可求出二人速度,这也是此题的突破点,再比较第2次比赛时二人所用的时间就可以了.谁在前,谁在后,用反证法很容易得到答案
6.D
【解析】
将加速度表示为a,则,变形可得末速度为:,小球从静止开始运动,所以初速度为零,则,即2s末小球的速度为:
.
故选D.
7.B
【解析】当超声波遇到障碍物时,根据题意画图,P到B为s:
可得:x1=s−sv声v
根据时间知s、sv声为定值,当v越大时,x1越小,且为一次函数关系,故A错误,B正确;
同理当小继续向右运动,超声波返回到小车时,得:
x2=s−vt,当小车速度增大时,x2越小,且成一次函数关系,故CD错误;
选B。
8.C
【详解】
通过对四位同学的测量数据进行分析,数据25.71cm与其他三个数据有明显的偏差,这应该是测量者在测量过程中出现了测量错误,因此不能用于计算平均值,应剔除。而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少误差,因此将余下三个数据进行平均值计算,此题分度值是1mm,因此25.83cm符合题意。
故选C。
9.B
【解析】
解答:由图象可知,该图象为正比例图象;A. 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一定,由s=vt可知,通过的路程与运动时间成正比,故该图象可以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B. 由p=F∕S可知,压力一定时,压强和受力面积成反比,所以该图象不能反映压强和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C.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一定时,由F浮=ρ液gV排可知,浮力和液体的密度成正比,故该图象可以反映浮力和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D. 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故该图象可以反映重力和质量的关系.
10.D
【详解】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一个T、第二个T、第三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
1:3:5:…(2n-1)
则第1s内的位移与第5s内的位移之比为1:9,可知第5s内的位移大小为9h。
故选D。
11.C
【解析】
试题分析:从图中可以得到甲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运动路程相等接近匀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运动的路程不相等,乙物体不是匀速直线运动,选项B错误;
由图示可知,甲的运动时间,乙的运动时间,所以选项D错误;两个物体运动的路程s相等,乙物体所用的时间短,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以得到乙物体的平均速度较快,选项C正确,A错误;
考点:变速运动和平均速度
12.D
【详解】
根据长度记录结果的要求,即长度记录结果必须有一位估计值.
所以记录数据2.115dm,其中0.005dm是估计值,则0.01dm代表刻度尺的分度值;
0.01dm=1mm,即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故选D.
【点睛】
注意长度记录结果的最后一位有效数字,它是估计值,即长度记录结果的倒数第二位有效数字能显示出尺子的分度值,要能熟练进行判断.
13.1mm 5.00 1.4
【分析】
(1)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细铜丝的直径很小,如果用刻度尺直接测量,或者测不出或者误差太大,如图所示,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圈,测出线圈长度 L,则细铜丝直径 .
【详解】
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线圈左侧与10.00cm对齐,右侧与15.0cm对齐,估读为15.00cm,所以线圈的总宽度为L=15.00cm−10.00cm=5.00cm,由图可知L=5.00cm,n=35,故 ;
故答案为 1mm;5.00;1.4.
14. 10 1200
【解析】解:(1)由s﹣t图形可知:t表示运动的时间,s表示运动的路程,
当t为2s时,甲的路程是20m,乙的路程是10m,则
,
,
(2)运行4min后, ,
,
则两车相距.
故答案为: (1). 10 (2). 1200
15.1 南
【详解】
[1]由于火车与货车相向行驶,则相对速度:
v=v客车+v货车=20m/s+10m/s=30m/s,
经过的路程是货车的长度,即s=30m,则客车里靠窗口坐的乘客看到货车从人眼前经过的时间:
;
[2]货车向北驶去,雨滴相对车窗竖直下落,则雨滴相对地面也是向北运动,则风为南风。
16.12 2s 622m
【详解】
(1)[1]分析表中数据发现,温度每升高5℃,声速增大3m/s,因此声速为338.2m/s时,温度为:
×5℃=12℃;
(2)[2]此时声音的方向与两车运动的方向相同,所以:
t===2s,
[3]此时两车间的距离为:
S′=660m-(20m/s-10m/s)×2s=640m;
乙车听回声所用的时间为:
t′==≈1.8s
两车之间的距离为:
640m-1.8s×(20m/s-10m/s)=622m。
17. 人 光源
【解析】首先要明确魔术都不是真实的,魔术师通过某些手段让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假象。美国魔术大师大卫表演穿越长城也是这样.如图所示,他正在白布蒙成的紧贴长城城墙的房间内,房内的光源照射出他的影子,影子不断减小;用下列方法也可做出同样变化的影子,即人基本不动,做恰当的移动光源。故答案为:(1). 人 (2). 光源
18.见解析
【解析】(1)要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物体运动的距离和时间,利用公式
计算平均速度;
(2)根据图象读出AB、AC段的距离,用秒表测出小车到达B、C点的时间,运用公式求出AB、AC段的平均速度;
(3)斜面坡度越小,小车速度变化越慢,小车运动时间越长,越方便时间的测量;
19.站台上的人看到A车向西运动;B车也向西运动,但比A车慢;C车有可能静止,有可能向东运动,还有可能向西运动但比A车、B车都慢。
【详解】
B车上的乘客看到C车和站台都向东运动,说明B车是向西运动的。A车上的乘客看到B车向东运动,说明A车也是往西运动的,并且车速比B车快。C车上的乘客看到A车向西运动,说明C车的运动状态可能是:①静止;②向东行驶;③向西行驶,但速度比B车小。
【点睛】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只要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了就是运动。
20.见解析
【详解】
根据房屋上的小旗飘动方向判断,空气是从左向右运动的.A船上旗帜向右,有三种可能:一是A船不动,风把旗帜吹向右;二是A船向左运动,风相对于旗帜向右,把旗帜吹向右;三是A船向右运动,但速度小于风速,此时空气相当于A船仍向右运动,风把旗帜吹向右;
B船小旗飘动方向向左,说明船向右运动,且船速大于风速,此时空气相当于B船向左运动,空气把旗帜吹向左边.
21.①将已知直径的细铜丝单层缠绕在铅笔上,绕n1圈;②将未知直径的另一卷细铜丝单层缠绕在另一枝铅笔上,使之宽度与第一卷的宽度相同,数出匝数n2;③n1d=n2D,
【详解】
解答:取两根粗细均匀的木棒(或铅笔),先在木棒上紧密排绕适当长度的已知直径的细铜丝,并固定好并记下所绕的铜丝圈数n1;再将脱落标签的细铜丝覆盖并紧密绕在另一根铅笔上,使使之宽度与第一卷的宽度相同,数出已知直径细铜丝所绕的圈数n2,则有n1d=n2D所以脱落标签的细铜丝的直径D=dn1∕n2.
22.根据烟的方向可以知道风相对于地面是向左吹,甲车的旗帜向左飘,它可能静止在地面上,风向左吹;也可能是向右运动,逆风行驶;也可能是向左行驶,速度小于风速.乙车旗帜向右飘,只可能向左以大于风速向左运动.
【详解】
解答: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首先要选择参照物,为了研究问题方便一般我们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做参照物.因为烟囱相对地面是静止的,所以本题我们可以先从从图上烟的方向可以判断风相对于地面是向左的,甲图中物体的小旗向左飘,我们可以判断甲物体可能静止,可能向右运动,也可能向左运动,向左的速度必须小于风速;
图中乙物体的小旗向右飘,我们可以判断乙物体一定向左运动,且向左运动的速度大于风速.
故根据烟的方向可以知道风相对于地面是向左吹,甲车的旗帜向左飘,它可能静止在地面上,风向左吹;也可能是向右运动,逆风行驶;也可能是向左行驶,速度小于风速.乙车旗帜向右飘,只可能向左以大于风速向左运动.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综合与测试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综合与测试随堂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综合与测试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综合与测试一课一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