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7 一个粗瓷大碗》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225584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7 一个粗瓷大碗》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225584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7 一个粗瓷大碗》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225584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27*一个粗瓷大碗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27*一个粗瓷大碗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解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策略,教学准备,课时安排,课时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关注默读的方法:
在本文的自读提示中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教学本课时要提醒学生:默读的时候不要发出声音,也尽量不要用手指着读,否则会影响阅读速度。
关注理解课文的方法:
带着问题默读,边读边思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得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本文时,要由浅入深地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还要提示学生,默读时,没读懂的地方标记下来,可以联系上下文进一步思考,也可以读完之后和同学一起探讨。
关注课文主要内容:
本文围绕“粗瓷大碗”讲述了赵一曼把小通讯员盛给她的高粱米饭倒进病号灶的锅里,和战士们一起喝野菜粥;把小通讯员给她找的用来吃饭的碗又一次丢掉了的故事,表现了她在艰苦的环境中关爱战士胜过关心自己,与战士同甘共苦、坚持革命的高贵品质。
【教学目标】
认识“陈、曼、联、缸”等 8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还”,理解词意。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读懂本文讲述的故事。
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受赵一曼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
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读懂本文讲述的故事。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受赵一曼的高贵品质。
【教学策略】
在字词教学方面,采用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重点强调、精讲点拨的策略;在文本阅读方面,采用自读、交流、讨论、总结阅读方法的方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认识“陈、曼、联、缸”等 8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还”,理解词意。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读懂本文讲述的故事。
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受赵一曼的高贵品质。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教师叙述:同学们,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个粗瓷大碗,这个粗瓷大碗有着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一起来感受这个动人的故事。
出示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一个粗瓷大碗)
了解赵一曼。
教师朗读简介,向学生介绍赵一曼。
(设计意图:设置悬念,切入主题,吸引学生阅读的兴趣,开启本节课的学习。)
二、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教师过渡:我们首先来学习一下本课的生字词。
活动一:正确朗读课文,学习我会认中的生字。
教师提出学习要求:本文共有八个我会认的生字,在文中都有注音, 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这些字音读准,在课文中把它们圈起来,再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查字典注上拼音。
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检查朗读课文的学习效果,对于学生读错的字音进行矫正。
教师指名朗读课文,全班同学认真倾听,对于读错的地方,举手指出来,并进行改正。
预设 1:第二段“袭击”中,“袭”字读错了,这个字应该读二声才对。 教师强调:是的,这个字不是多音字,它只有一个读音,那就是二声。这个
字课文当中是有注音的,同学们要记住,不要读错。
预设 2:第五段中“高粱米饭”,中的“粱”在这里应该读作轻声。
教师强调:是的,这位同学说得很好,“粱”这个字本身是二声的,但是在 “高粱”这个词中是要读作轻声的。
读错了的同学重新朗读这一句,进行改正。
预设 3:第九段中的最后一句,结尾是叹号,应该读出感叹的语气。
教师强调:你说的很好。感叹号表示感叹的语气,所以我们在读课文时要读出标点符号所表示的语气,句号就要读出叙述的语气,问号就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感叹号就要读出感叹的语气。下边老师示范一下,大家一起读一读。
教师示范,学生齐读。
学习多音字。
学生做笔记,然后全班齐读。
形近字组词。
学生组词,教师矫正。
教师检查学习我会认的情况。
教师提出要求:请正确朗读大屏幕上的四句话,读准字音。教师指名朗读后,要求全班齐读。
活动二:学习本课生词,结合图片理解词语的意思。教师讲解:结合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词的意思。
(设计意图:“我会认”中的生字如果迁移到别的句子里,学生也能准确认读,那就是真的认识这个字了,所以在“我会认”的教学中,设计了相关的练习。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强,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发展,因此在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和词义时,借助了很多相关图片。)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教师指导学生默读的方法,学生按要求默读,完成填空。
教师组织全班同学交流。
预设 1:本文围绕着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的一个粗瓷大碗,讲述了赵一曼把通讯员给她盛的
高粱米饭偷偷倒进锅里,盛了半碗野菜汤;把通讯员给她找的让她用来吃饭的粗瓷大碗送给七班当菜盆的感人故事。
教师追问:小通讯员给赵一曼盛了多少米饭?赵一曼给自己盛了多少野菜粥呢?
预设 2:小通讯员给赵一曼盛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赵一曼没有吃,把高粱米饭倒进了病号灶的锅里之后,给自己盛了半碗野菜粥。
教师板书:(赵一曼不吃高粱米饭喝野菜粥没有吃饭用的碗送给七班)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帮助他们解决自读提示中的第一个问题。对知识的学习不能是支离破碎的,要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回归整体。)
四、细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教师提出默读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默读,按要求进行勾画做批注。
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教师组织交流第一个问题。预设 1:赵一曼没有吃饭的碗。
教师追问:她一直没有吃饭的碗吗?如果之前有的话,她的碗到哪里去了呢?
预设 2:她吃饭的搪瓷缸子送给一个新战士了。
教师组织交流第二个问题。预设 1:是从敌人那里来的。
教师追问:如何从敌人那里来的?
预设 2:消灭敌人之后,从敌人那里得到的。教师点评:这叫做缴获的战利品。
教师组织交流第三个问题。
预设 1: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教师追问:从哪句话里看出来的?
预设 2:那些日子非常艰苦,抗联部队几个月来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
教师组织交流第四个问题。
预设 1:有时候乡亲们冒着危险给部队送来一点儿粮食,但得留给伤病员吃。教师点评:说得很好。
教师组织交流第五个问题。预设 1:赵一曼的碗没有丢。
教师追问:她的碗到哪里去了呢?
预设 2:成了七班的菜盆了,应该是她见七班没有菜盆,就送给他们了。教师点评:说得很好。
(5)教师进行小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边读边思考,充分了解故事情节。)
五、研读课文,体会主旨。
教师提出默读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默读,加以体会。
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教师组织交流第一个问题。
预设 1:老李被感动了,所以眼里有泪花。教师追问:他被谁感动了?为什么被感动了?
预设 2:他被赵一曼感动了。赵一曼端着高粱米饭,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倒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汤。炊事员老李在旁边看得清楚,他没吭声,但是被感动了。
教师追问:老李被赵一曼怎样的精神品质感动了?
预设 3:老李看到赵一曼关爱战士胜过关爱自己,在艰苦的环境中与战士同甘共苦,被感动了。
教师点评:说得很好,在老李的泪水里,除了感动,也有对赵一曼的疼惜。
教师组织交流第二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
预设 1:“丢”字和“侦察”加引号,是因为这里不是用的它们的原意。教师追问:那么这两个词的原意是什么呢?
预设 2:“丢”的原意是真的找不到了,而赵一曼的碗不是真的找不到了,而是被她送给七班了。
预设 3:“侦察”的原意是侦察敌情,这里不是侦察敌情,而是小通讯员后
来为赵一曼寻找那只丢失的碗的过程。教师点评:说得很好。
教师组织交流第四个问题。
预设 1.两个情节最感人,一个是赵一曼不肯吃高粱米饭,一个是她把自己的碗又送给了七班当菜盆,而自己连一个吃饭的碗都没有。
教师追问:赵一曼真正令你感动的原因是什么?
预设 2:赵一曼真正令我们感动的原因在于她高尚的精神品质。教师追问:怎样的品质?
预设 3:满心满眼只有伤病员、只有战士、只有革命,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的革命品质。
教师点评:说得很好。
教师组织交流第五个问题。
预设 1:放在博物馆里是为了留个纪念。
教师追问:为什么要留个纪念呢?要纪念什么呢? 预设 2:要纪念赵一曼和赵一曼的精神品质。
预设 3: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关于这个碗的感人故事,让更多的人知道赵一曼的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她高尚的精神品质和伟大的革命精神。
教师讲解:说得对。这个碗之所以被陈列在军事博物馆里,是因为这个碗蕴含着赵一曼关爱战士胜过关爱自己,在艰苦的环境中和战士们同甘共苦、坚持革命的高贵品质;之所以陈列在军事博物馆,是要告诉生长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无数革命先烈经过艰苦斗争乃至牺牲换来的,我们要缅怀烈士,继承和发扬她们的精神品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学习,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师进行小结。
教师板书:(关爱战士胜过关心自己与战士同甘共苦坚持革命)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安排主要是为了再次训练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边读边想,深入体会文章内涵的能力。)
六、回味过程,总结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阅读本文的过程,总结阅读本文的方法,组织学生交流
分享。
预设 1:学习这篇课文时,我们既进行了朗读又进行了默读。预设 2:默读课文时,是带着问题默读的。
预设 3:每次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之后,我们都进行了分享交流。2.教师小结。
教师和学生一起朗读,再次体会本文学到的阅读方法。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总结阅读方法。)
七、课堂作业设计。
(设计意图:实践练习的设计是为了巩固当日所学,并成为课堂所学的有益补充。)
【板书设计】
不吃高粱米饭喝野菜粥
一个粗瓷大碗关爱战士胜过关心自己
赵一曼与战士同甘共苦,坚持革命
没有吃饭的碗送给七班
【课后反思】
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 27 课《一个粗瓷大碗》,是落实“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这一语文要素的。在教学中,本着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的精神,我主要做到:通过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的方式,完成初读课文, 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细读课文,通过分享交流,准确、充分地把握故事情节;而后让学生带着问题研读课文,体会主旨,通过分享交流, 深刻感受赵一曼高尚的精神品质;最后引导学生回味学习过程,总结阅读方法。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积累知识和形成能力,而能力是在不断地训练中形成的, 因此在进行本课教学时,我特别注重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和训练。课堂实践练习的设计是对课堂学习的巩固和补充。
【课后作业设计】
一、用横线标出正确读音。
二、选择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的正确用法。
A、表示列举的省略B、表示停顿C、表示说话断断续续1.“这这敌人都被消灭了,往哪里还啊!” ()
她不禁想起战士们的艰苦生活,想起同志之间的友爱,想起通讯员对她的关心
()
参考答案:
一、xíhuánjīnzhēnmàn
二、1.C2.A袭 ( xī
xí ) 击
归还( hái
huán )
不禁( jīn
jìn )
侦 (zhēn
zhēng) 察
曼 ( màn
wàn ) 妙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一个粗瓷大碗优质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视频导入,质疑激趣,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品析,感悟人物品质,链接阅读,走近赵一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27*一个粗瓷大碗教案及反思,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其他资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三年级上册27*一个粗瓷大碗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