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上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A. 代谢旺盛的细胞,其结合水含量较正常细胞的高
B. 正在休眠的种子中结合水比自由水的比值升高
C. DNA分解为脱氧核苷酸的过程中消耗水
D. 自由水和结合水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水在细胞内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与结合水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相互转化,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反之亦然。
【详解】A、代谢旺盛的细胞,其自由水含量较正常细胞的高,A错误;
B、正在休眠的种子代谢速度慢,细胞中结合水比自由水的比值升高,B正确;
C、DNA分子是由脱氧核苷酸聚合形成的,DNA分解为脱氧核苷酸过程需要水参与,C正确;
D、自由水和结合水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相互转化,D正确。
故选A。
【点睛】
2. 下列关于蛋白质及其结构单位氨基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硫氨酸的R基是-CH2-CH2-S-CH3,则它的分子式为 C5H11O2NS
B. 酪氨酸几乎不溶于水,而精氨酸易溶于水,这种差异是R基的不同引起的
C. n个氨基酸缩合成的蛋白质中,肽键数必为n-1
D. 蛋自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等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这些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不同。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条数。蛋白质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多肽链的条数不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详解】A、甲硫氨酸的R基是-CH2-CH2-S-CH3,根据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知则它的分子式是C5H11O2NS,A正确;
B、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其区别在于R基不同。酪氨酸几乎不溶于水,而精氨酸易溶于水,这种差异是由R基的不同引起的,B正确;
C、n个氨基酸缩合成的多肽中,肽键数一般为n-肽链条数,C错误;
D、蛋白质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不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D正确。
故选C。
3. ATP被喻为生物体的能量“货币”,为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下图是ATP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④是特殊化学键B. ①表示腺苷
C. ②表示脱氧核糖D. ③断裂后释放的能量最多
【答案】A
【解析】
【分析】图中①表示腺嘌呤,②表示核糖,③是普通化学键,④是特殊的化学键。
ATP 的结构简式是 A-P~P~P,其中 A 代表腺苷,T 是三的意思,P 代表磷酸基团。
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特殊的化学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详解】A、④是特殊化学键,断裂时释放大量能量,A正确;
B、①表示腺嘌呤,B错误;
C、②表示核糖,C错误;
D、④断裂后释放的能量最多,D错误。
故选A。
4. 在盛有3mL浆糊的试管中注入1~2mL新鲜的小麦淀粉酶滤液,振荡后,将试管的下半部分放在37℃温水中保持5min,然后取出并滴入1滴碘液,结果是浆糊不变蓝,该实验说明( )
A. 淀粉没有发生变化B. 淀粉已经自发转变成其他物质
C 淀粉已被酶水解D. 淀粉已水解成葡萄糖
【答案】C
【解析】
【分析】浆糊中含有大量的淀粉,加入淀粉酶后水解。淀粉遇碘液显蓝色,水解后不再产生蓝色,因此可用碘液检测淀粉是否水解。
【详解】A、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发生了变化,A错误;
B、淀粉发生转变不是自发的,而是在淀粉酶的催化下进行的,B错误;
C、淀粉已被淀粉酶催化水解,C正确;
D、淀粉水解产生麦芽糖,不是葡萄糖,D错误。
故选C。
【点睛】
5. 图表示物质被动运输的一种方式,下列关于该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被运输物质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载体结合
B. 大部分离子以该方式跨膜运输
C. 该方式的运输速度不存在饱和值
D. 该方式也能逆浓度梯度输送特定分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被动运输是一种顺浓度梯度运输方式,图示表示的是需要载体协助的被动运输,其中被运输的物质必须与载体代表结合,A正确;离子主要依赖于主动运输,B错误;图示协助扩散的载体数量达到饱和时运输速度不再升高,C错误;被动运输只能顺浓度梯度运输,D错误。故选A。
6.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一定是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②pH为7时,酶的活性最高
③在反应前后种类和数量都不会改变
④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要高许多
⑤适宜条件下,酶在生物体外也可催化相应的化学反应
⑥温度过高和过低都能使酶永久性失去活性
A. ①③④B. ②④⑤C. ③④⑤D. ③④⑥
【答案】C
【解析】
【分析】酶的本质是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作用条件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酶的特性有专一性和高效性等。
【详解】①酶是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少数酶的本质为RNA,①错误;
②酶的最适pH并非都为7,如胃蛋白酶最适pH为2左右,②错误;
③酶和无机催化剂一样,在反应前后种类和数量都不会改变,③正确;
④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要高许多,④正确;
⑤适宜条件下,酶在生物体外也可催化相应的化学反应,如消化酶,⑤正确;
⑥温度过高会酶失去活性,温度偏低只会使酶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⑥错误。故正确的一组是③④⑤。
故选C。
【点睛】
7. 人体的糖代谢中,不可能完成的是( )
A. 生成二氧化碳和水B. 合成肌糖原和肝糖原
C. 转化为脂肪和乳酸D. 转化为乙醇和20种氨基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糖在人体代谢中,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葡萄糖会转化成糖原,糖充足时,可转化成脂肪、氨基酸。
【详解】A、葡萄糖有氧呼吸彻底氧化分解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A错误;
B、当血糖浓度升高时,在肝细胞和骨骼肌细胞中葡萄糖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B错误;
C、糖充足时,可以转化成脂肪,动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C错误;
D、大多数植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乙醇和二氧化碳,但是糖类转化的氨基酸只能是非必需氨基酸,不可能转化成必需氨基酸,因此不能转化成20种氨基酸,D正确。
故选D。
8. 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彼此分离开来
②制片之前需要通过漂洗洗去染料,便于显微镜下观察
③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分散开,使之不互相重叠影响观察
④视野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量最多
A. ①③B. ②③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详解】①植物细胞间有果胶质层黏连,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彼此分离开来,①正确;
②制片之前需要通过漂洗洗去解离液,再用碱性染料,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染料,便于显微镜下观察,②错误;
③压片是为了进一步将根尖细胞分散开,使之不互相重叠影响观察,③正确;
④间期的时间远远大于分裂期,视野中处于间期的细胞数量最多,④错误。
故选A。
9. 人胰岛B细胞能产生胰岛素,但是不能产生血红蛋自,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 只有胰岛素基因
B. 比人受精卵的基因要少
C. 既有胰岛素基因,也有血红蛋白基因和其他基因
D. 有胰岛素基因和其他基因,但没有血红蛋白基因
【答案】C
【解析】
【分析】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详解】A、胰岛细胞含有人体全部的基因,A错误;
B、胰岛细胞是由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的,所含的基因与受精卵相同,B错误;
C、胰岛细胞除了含有胰岛素基因,还有血红蛋白基因和其他基因,C正确;
D、胰岛细胞除了含有胰岛素基因,还有血红蛋白基因和其他基因,D错误。
故选C。
10. 如图所示某生物的基因型,其中的等位基因是( )
A. a与bB. a与BC. B与bD. C与C或D与D
【答案】C
【解析】
【详解】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B与b 。
故选C。
11. 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之谜,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下列可能的原因是( )
①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 ②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③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④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突触小泡中细胞核与信息传递功能无关,①错误;
②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神经递质通过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但由于突触后膜上没有相应的受体而无法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无法将化学信号转变成电信号,阻碍的信息的传递,②正确;
③与神经递质特异性识别的受体位于突触后膜上,突触前膜无受体,③错误;
④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而无法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兴奋就无法在神经元之间传递,④正确.
12. 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的变化是( )
A. 形成四分体B. 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 同源染色体分离D. 着丝点一分为二
【答案】D
【解析】
【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的行为主要有: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成棒状的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联会形成四分体,该时期容易发生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详解】减数第一次分裂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A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B和C均正确;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因此,D错误,故选D项。
【点睛】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概述如下:
分裂间期:进行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为后续分裂做物质准备。
前期Ⅰ: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两个非姐妹染色单体互相交换片段,即发生重组和交换.纺锤体形成;中期Ⅰ:核膜破裂,四分体移到赤道板上与纺锤丝相连;后期Ⅰ:同源染色体分离并分别移向两极;末期Ⅰ:与有丝分裂末期相似。
13. 下图位某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图中不可能反映的是( )
A. 发生了基因突变B. 发生了染色体的部分互换
C. 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D. 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均匀的移向两极,所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示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因此该细胞的名称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也可能是(第一)极体。图中B和b基因的出现可能是基因突变导致的,也可能使染色体交叉互换形成的。
【详解】A、图示细胞中上、下两条染色体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而姐妹染色单体是间期复制形成的,它们所含的基因应该完全相同,但图中出B和b基因,因此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A正确;
B、B和b基因的出现也可能是四分体时期交叉互换形成的,B正确;
C、图示细胞的细胞质的分裂方式是均等分裂,而次级卵母细胞的细胞质分裂方式是不均等分裂,C错误;
D、图示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也可能是极体,D正确。
故选C。
14. 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突变是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环节,下列关于突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突变是普遍存在的B. 突变是定向的
C. 突变时随机发生的D. 突变自然发生频率是非常低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突变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A正确;
B、突变是不定向的,B错误;
C、突变是随机发生的,可发生于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C正确;
D、突变自然发生频率是非常低的,D正确。
故选B。
15. 下列各项与植物生长素应用无关的是( )
A. 培育无子番茄B. 棉花保蕾保铃
C. 延长种子寿命D. 促进插枝条生根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长素的作用是促进植物生长,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防止落花落果。
【详解】A、培育无籽番茄利用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
B、棉花保蕾保铃利用生长素防止落花落果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
C、延长种子的寿命与生长素的作用无关,C符合题意;
D、生长素的作用之一是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16. 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AaXb的精子,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 )
A. aXb,Y,YB. Xb,aY,YC. AXb,aY,YD. AaXb,Y,Y
【答案】D
【解析】
【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其上的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产生的四个精细胞两两相同。
【详解】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产生了一个AaXb的精子,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A、a所在的同源染色体未正常分离,因此与其同时产生的另一精子的类型是AaXb。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不含Aa,因此其它两个精细胞Y、Y。
故选D。
17. 下列实验试剂选用错误的是( )
A.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用龙胆紫溶液使染色体着色
B. 提取叶绿素中色素时,使用乙醇作溶剂
C. 观察质壁分离时,用浓盐水做试剂
D. 鉴定蛋白质时,使用苏丹Ⅲ染液做指示剂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着重考查了生物学实验中的原理和方法,特别是一些显色反应,包括: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使染色体着色、二苯胺鉴定DNA产生蓝色反应、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脂肪遇苏丹Ⅲ染液产生橘黄色。
【详解】A、染色体可以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物质,因此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用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使染色体着色,以便观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A正确;
B、色素可以溶于有机溶剂,因此可以用丙酮或无水乙醇来提取叶绿体中色素,B正确;
C、放在浓盐水中的植物细胞会失水发生质壁分离,C正确;
D、鉴定蛋白质时,使用双缩脲作指示剂,苏丹Ⅲ染液鉴定脂肪,D错误。
故选D。
【点睛】
18. 硝化细菌广泛存在于通气性较好的土壤中,其部分代谢反应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硝化细菌的培养条件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碳源为葡萄糖B. 培养时需隔绝空气
C. 氮源是氮气D. 培养时需适宜温度
【答案】D
【解析】
【分析】1、硝化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原核生物可遗传的变异来源只有基因突变。
2、硝化细菌是化能合成型生物,利用的能量的是氨氧化分解时释放的化学能。
【详解】A、土壤中的硝化细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培养基中不需要有机碳源,其碳源为二氧化碳,A错误;
B、硝化细菌能利用NH3氧化释放的能量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所以培养时不能隔绝空气,B错误;
C、硝化细菌的培养过程中氮源是氨气,C错误;
D、硝化细菌能利用NH3氧化释放的能量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需要酶的催化作用,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因此培养时需要适宜的温度,D正确。
故选D。
19. 下列不属于生物多样性分类层次的选项是( )
A. 环境多样性B. 物种多样性C. 遗传多样性D. 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
【详解】环境多样性是环境的基本属性之一,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中的基础规律。环境多样性包括自然环境多样性、人类需求与创造多样性以及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多样性。环境多样性不属于生物多样性分类层次。
故选A。
20. 在培养基配制和微生物接种的过程中,确保无杂菌污染被称为无菌操作。图中,符合无菌操作要求的有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⑤C. ①③④⑤D. ②③④⑤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在培养基配制和微生物接种的过程中,无菌操作包括实验仪器、培养基、接种环境和操作人员等都要采取一定消毒和灭菌的操作,以尽可能保证无杂菌污染。图解中只有④接种前培养皿在火焰上灼烧的操作不正确,因为作为实验仪器和设备的灭菌需要高压蒸汽灭菌才可能更彻底,其余操作都是正确的无菌操作要求的,所以选B。
二.综合题
(一)微生物
1943年,曾获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的美国科学家鲁里亚和德尔布吕克,为了研究大肠杆菌的抗噬菌体突变发生的时间,设计了如下实验。请阅读下列有关资料并回答问题。实验的方法步骤如图所示:
培养皿中培养基的基本配方:
实验分析:
21. 在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菌落的颜色是_________________,在培养基中加噬菌体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培养基中 可作为大肠杆菌生长的碳源(多选)。
A. 蛋白胨B. 乳糖C. 琼脂D. 伊红-美蓝染液
23. 该实验有两个假设
假设一:大肠杆菌的抗噬菌体突变发生在大肠杆菌与噬菌体接触之前
假设二:大肠杆菌的抗菌体突变发生在大肠杆菌与噬菌体接触之后
你认为图中的实验结果支持上述哪个假设:____________,如果另一个假设成立的话,实验结果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在这个实验设计中,研究者是根据培养皿中菌落数的差异来推断抗性变异发生时刻的差异,从而证明了假设的成立。请你分析出现A4和A5实验结果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1. (1). 有金属光泽得深紫色 (2). 选择具有抗噬菌体突变得大肠杆菌 22. AB
23. (1). 假设一 (2). AB两组中所有得培养皿中得菌落数目没有显著差异
24. A5比A4发生的突变得时间早,具有抗噬菌体得大肠杆菌比A4多,培养皿中出现的菌落数就多
【解析】
【分析】伊红为酸性染料,美蓝为碱性染料。当大肠杆菌分解乳糖产酸时细菌带正电荷被染成红色,再与美蓝结合形成紫黑色菌落,并带有绿色金属光泽。
【详解】1.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菌落的颜色是有金属光泽得深紫色。培养基中的噬菌体起着选择的作用,选择具有抗噬菌体突变得大肠杆菌。
2.碳源可以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碳元素,培养基中AB可作为大肠杆菌生长的碳源。而琼脂作为凝固剂,伊红-美蓝染液,均不作为碳源。
3.图中的A试管中的抗噬菌体的大肠杆菌数目差异显著,说明大肠杆菌在恒温培养的24h里可能产生了抗噬菌体突变,使得不同的培养基上分到的菌种可能不同,有些已经具有抗性,而有些培养基上的菌种没有抗性,所以证明变异发生在大肠杆菌与噬菌体接触之前,即假设一正确。如果大肠杆菌的抗菌体突变发生在大肠杆菌与噬菌体接触之后,AB两组中所有得培养皿中得菌落数目没有显著差异。
4.A5比A4发生的突变得时间早,具有抗噬菌体得大肠杆菌比A4多,培养皿中出现的菌落数就多,因此根据培养皿中菌落数的差异来推断抗性变异发生时刻的差异,从而证明了假设的成立。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培养与鉴别,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
(二)细胞分裂
下图甲是某高等生物在生殖发育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乙是该生物的一个细胞的局部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25. 甲图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 ]__________期和[ ]__________期(写数字编号)。
26. 乙图细胞有_______个染色体组,它所处的分裂时期属于甲图中的[_______]阶段(填写数字编号)。
27. 如果乙图2号染色体上某位点基因E,a’上相对应的基因是e,发生这种变化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乙图的细胞分裂方式进行生殖的生物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若图甲表示某一个体的发育过程,该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且不考虑交叉互换,则③阶段细胞中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_____,⑥阶段细胞中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5. (1). ③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2). ⑥有丝分裂后期
26. (1). 1 (2). ②
27. (1).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体交叉互换,也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基因突变 (2). 其后代具有更大生活力和变异性
28. (1). AABB或AAbb或aaBB或aabb (2). AAaaBBbb
【解析】
【分析】分析图甲:A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其中①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②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③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表示受精作用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④表示受精过程;C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其中⑤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前期、中期;⑥表示有丝分裂后期;⑦表示有丝分裂末期。
分析图乙:图中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25题详解】
甲图中,着丝点分裂后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故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③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⑥有丝分裂后期。
【26题详解】
乙图中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有一个染色体组;图甲中②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它所处的分裂时期属于甲图中的②阶段。
【27题详解】
如果乙图2号染色体上某位点基因E,a’上相对应的基因是e,发生这种变化可能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体交叉互换,也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基因突变。乙图为减数第二次分裂,通过减数分裂能形成多种多样的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导致后代多样,故以乙图的细胞分裂方式进行生殖的生物的优点是其后代具有更大生活力和变异性。
【28题详解】
若图甲表示某一个体的发育过程,该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且不考虑交叉互换,③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则③阶段细胞中的基因组成为AABB或AAbb或aaBB或aabb;⑥阶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基因组成为AAaaBBbb。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曲线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甲中各区段代表的生理过程及所处的时期;能准确判断图中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三)免疫
下图表示的是病原体进入小鼠体内后的免疫过程,请回答:
29. 图1中X细胞是______________细胞,Y细胞是______________细胞。
30. 图1中Y细胞分泌的B物质称____________,除了分泌B物质外,Y细胞还能直接参与攻击抗原细胞,导致其____________增大而解体死亡。
31. 图中能表现免疫特异性的结构是____________(填编号)。
32. 图1所示由X细胞参与的免疫反应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3. 图2为某小鼠血液中某种抗体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第21天血液中产生的抗体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细胞增殖并分化的效应细胞分泌的。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杀死病原体或促使____________,这类免疫反应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9. (1). T (2). 致敏T
30. (1). 淋巴因子 (2). 细胞膜通透性
31. AB 32. 细胞免疫
33. (1). 记忆B (2). 免疫球蛋白 (3). 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4). 体液免疫
【解析】
【分析】病原体进入小鼠体内后的免疫过程,特异性免疫又称为免疫应答,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是指浆细胞分泌抗体到体液中参与的相关免疫过程,由T淋巴细胞参与将被感染的细胞裂解的相关免疫过程称为细胞免疫。
【详解】1.图1中X细胞是T细胞,与巨噬细胞的抗原-MHC结合,Y细胞是致敏T细胞,能够分泌淋巴因子杀死抗原细胞。
2.Y细胞是致敏T细胞,能够分泌淋巴因子。致敏T细胞除了能够分泌淋巴因子外,还能与抗原细胞密切接触,导致其细胞膜通透性增大而裂解死亡。
3.图中能表现免疫特异性的结构是AB,A是T细胞膜上与抗原识别相关的特异性的受体,B是致敏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都具有特异性结构。
4.细胞免疫是使靶细胞裂解,T淋巴细胞(X细胞)参与的免疫反应称为细胞免疫。
5.第21天血液中产生的抗体再次上升,主要来源于记忆B细胞增殖并分化的效应细胞分泌的。抗体的化学本质是免疫球蛋白,是由氨基酸合成的大分子,呈Y字型结构。其作用是杀死病原体或促使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抗体分泌到体液中发挥作用,因此这类免疫反应称为体液免疫。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免疫和细胞免疫,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识图能力和分析能力。
(四)遗传
白化病患者家族系谱如图甲,用核酸电泳的方法,能够使正常基因A显示为一个条带,白化基因a显示为位置不同的另一个条带,用该方法对上述家系中的每个个体进行分析,显示条带的情况如图乙所示,据图回答:
34. 条带1代表_______基因。个体2、5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35. 该家系中一个(编号为_______)的个体条带表现,与其(编号_______)的父母不符合,产生这种结果的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 仅根据图乙给出的个体基因信息,不考虑突变,则个体12与一个家系外的白化病忠者结婚,生出一个白化病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
【答案】34. (1). A (2). Aa (3). aa
35. (1). 10 (2). 3、4 (3). 基因发生了突变
36. 1/4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1号和2号个体均正常,而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女儿(5号),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5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而5号个体只有条带2,说明条带2对应的是基因a,则条带1对应的是基因A。
【34题详解】
由以上分析可知条带1代表的是A基因,条带2代表的是a基因,则2、5个体的基因型依次为Aa和aa。
【35题详解】
由乙图可知,3号和4号个体只有条带1,说明他们的基因型均为AA,则他们的子代(8、9和10号)的基因型也应该均为AA,即只有条带1,而10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与亲本不符,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
【36题详解】
由乙图可知,12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所以该个体与一个家系外的白化病患者(aa)结婚,生出一个白化病男孩的概率为1/2×1/2=1/4。
【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和条带的有无及位置图,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够应用口诀判断白化病的遗传方式,再结合乙图判断条带1和2代表的基因,进而判断该家系中各个个体的基因型。
(五)光合作用
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的温度条件下,测定A植物和B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下表,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37. 与B植物相比,A植物是在__________(强光、弱光)光照条件下生长的植物,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 当光照强度超过9千勒克司时,B植物光合速率不再增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 当光照强度为9千勒克司时,B植物的总光合速率是________(mg CO2∙100cm2叶-1∙小时-1)。当光照强度为3千勒克司时,A植物与B植物固定的CO2量的差值为________(mg CO2∙100cm2叶-1∙小时-1)。
40. 光合速率也受光合产物从叶中输出速率的影响。某植物正处于结果期,如下图①。若只留一张叶片,其他叶片全部摘除,如下图②,则留下叶片的光合速率________(增加、降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37. (1). 弱光 (2). A植物在光饱和的光照强度低于B植物
38. 暗反应的限制(或CO2浓度的限制)
39. (1). 45 (2). 1.5
40. (1). 增加 (2). 枝条上仅剩一张叶片,总光合产物减少,但结果期的植物对营养的需求量大,因此叶片光合作用产物迅速输出,故光合速率增加
【解析】
【分析】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光饱和点为最大光合速率对应的最小的光照强度,光补偿点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照强度。
【详解】1.从表格中分析,A植物在光饱和的光照强度低于B植物,因此A植物是在弱光下生长的植物。
2.当光照强度超过9千勒克司时,B植物光合速率不再增加,光照强度不再是限制因素,其它如CO2浓度可能限制了暗反应从而限制了光合速率的提高。
3.当光照强度为9千勒克司(光饱和点)时,净光合速率(CO2吸收量)为30mg CO2∙100cm2叶-1∙小时-1,呼吸速率为15mg CO2∙100cm2叶-1∙小时-1,因此B植物的总光合速率是30+15=45mg CO2∙100cm2叶-1∙小时-1。当光照强度为3千勒克司时,A植物处于光饱和点,净光合速率为11,呼吸为5.5,因此总光合速率为16.5,B植物处于光补偿点,光合=呼吸,总光合速率为15,因此A植物与B植物的固定的CO2量的差值为16.5-15=1.5mg CO2∙100cm2叶-1∙小时-1。
4.枝条上仅剩一张叶片,总光合产物减少,但结果期的植物对营养的需求量大,因此若只留一张叶片,其他叶片全部摘除,则光合作用产物迅速输出,光合速率增加。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以及光合与呼吸的关系进行分析计算推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获取信息分析数据的能力。
配方
蛋白胨
乳糖
K2HPO4
水
琼脂
20%伊红水溶液
0.325美蓝水溶液
pH
含量
10g
10g
2g
1000mL
20mL
20mL
20mL
7.2~7.4
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光照强度(千勒克司)
光饱和时光照强度(千勒克司)
光饱和时CO2吸收量(mg∙100cm叶-1∙小时-1)
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mg∙100cm叶-1∙小时-1)
A植物
1
3
11
5.5
B植物
3
9
30
15
上海市川沙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上海市川沙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完成以下新陈代谢的相关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上海市静安区市北中学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上海市静安区市北中学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共13页。
2022-2023学年上海市奉贤中学高一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上海市奉贤中学高一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