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科学 第三单元 电和磁 《 导体和绝缘体》教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224523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科学 第三单元 电和磁 《 导体和绝缘体》教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224523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科学 第三单元 电和磁 《 导体和绝缘体》教案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2245234/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2.导体和绝缘体教学设计
展开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电与磁”中的第二课《导体和绝缘体》。
教材分析
本课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电与磁”第二课《导体和绝缘体》。它是研究物体导电性能的一课。导体和绝缘体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广泛,从安全角度来说,学生也应该了解一些有关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
本课教学环节由五部分内容组成:第一用Flash出示一组电器元件,引导学生进行连接,并说出灯泡亮的原因。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为导入“电路检测器”做好了铺垫。第二用另一个个Flash检测物体的导电能力,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第三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中的水、人体、大地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第四拓展延伸,结合所学知识拓展,将学到的原理运用于生活实际中,发现身边的导体和绝缘体,了解安全用电常识。要善于发现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联系生活实际,逐步使学生树立“学科学”是为了更好的“用科学”的思想。第五归纳总结,科学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通过学习能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本课结构遵循科学探究活动的一般步骤,经历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交流数据、获得发现,拓展运用这几个阶段,从而使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3、学情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孩子能提出进行科学探究的大致思路,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做出实验方案设计。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己独立制作一份完美的、科学规范的实验方案,是不现实的。所以我给孩子们准备了“资源包1”、“资源包2”,让孩子们借助平板电脑的可操作性,借助微课视频、文字PPT、图片等多种形式的小组内自学,完成设计并完善实验方案的任务。
学生还往往容易以自己原有的经验判断甚至是想象来替代实际科学实验,有些孩子在课堂中甚至会只凭经验不加实验地将导体和绝缘体分类,因此要在课堂中非常强调科学活动的实证精神的培养。完成动手操作任务前,先检查“检测器”是否正常,实验中每个物体要检测两次以上,渗透了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合作意识,因此本课教学要继续强调学会分工与合作,并对存在困难的小组提供相应的帮助。同时,将小组内探究的过程用IPAD拍摄下来,再通过镜像分享给其他小组,达到交流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4、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知道自然界中的水、人体、大地是导体。
(2)过程与方法:
能设计检测装置检测常见物体的导电性。通过记录,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安全用电的意识。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
5、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难点:认识人体、水、大地都是导体。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启发引导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媒体资源
实物展台、PPT课件、Flash(三组)、Ipad资源包、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微课视频 、Ipad 镜像投屏等
8、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Flash 1: 组装简单电路,分析小灯泡能亮的原因。
灯泡亮了,说明了什么?(00:28~03:48
Flash呈现)
如果断开开关,又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
(板书:电流、容易、不容易、画箭头)
利用简单电路,我们怎么设计实验,才能知道物体能使电流通过?
说出简单电路中是怎样传导电流的。
认真观察,知道导线、闭合开关是传输电流的
知道电流在电路中如何流动。
灯泡亮是形成了闭合电路。
Flash呈现:
组装简单电路,使学生明确合上刀闸开关能形成闭合电路,有电流通过,小灯泡亮:断开刀闸开关,没有电流通过,小灯泡不亮。
小结:通过Flash动画,组装简单电路,合上、断开刀闸开关,观察现象并说明原因。生动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接受,激发学习兴趣。
探究新知
任务一:
1、Flash 2:去掉开关后,接入各种材料,观察现象。电路的电流是怎么流动的?(03:49~05:08
Flash呈现)
利用简单电路,我们可以制成检测物体是否导电的装置“电路检测器”。
实物投影:
介绍实验方案
怎样检测被检测物体是否有电流通过?
自主学习
“资源包1”,完善我们的学习任务(05:33~07:30自主学习Ipad中的资源包1的内容)
小组讨论:
共同设计你们的实验方案
小组汇报:
你们的实验方案
(实物投影展示汇报,表达思路,找出不完善的地方)
完善实验方案设计
任务二:
1、实物投影:介绍实验探究卡
2、怎样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物体的导电能力呢?
在做实验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其他小组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内容么?
老师这里有个提示:
先小组内预测被测物体的导电性,实验前要检测验电器是否正常
介绍温馨提示,指名介绍实验步骤
下面我们就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3、小组预测:物体的导电能力
(你们小组还可检测你们感兴趣的其他物品导电能力)
4、小组实验:检测并记录物体的导电性
5、填写好探究卡中的“实验发现”
6、小组汇报:实物投影展示检测结果
7、自主学习:
“资源包2”,看看你们有什么发现(20:52~22:45自主学习Ipad中的资源包2中的内容)
8、汇报小结: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板书课题)
9、Flash 3: 拖拽分类练习(24:10~24:48
Flash呈现)
(Flash呈现)
任务三:
1、水、人体、大地到底哪一个是导体,哪一个是绝缘体,请各组选择你感兴趣的项目进行验证。
2、进一步探究物体的导电能力,并把你们组的探究结果拍摄下,资源共享给其他小组(Ipad呈现)
01、自然界中的水的导电性能
(28:58~30:02镜像投屏分享)
02、铅笔的导电能力
(30:32~30:56镜像投屏分享)
03、用验电球做人体导电实验
(提醒不能用电池以外的电源来测试)
04、花盆中的土壤的导电能力,证明大地与人体一样都是电的导体
(31:32~31:46镜像投屏分享)
检测电路检测器
实验前先对材料做出预测
分组实验探究:
检测两次并记录检测结果,然后做出判断
明确自然界中的水都是导体
了解电路检测器的工作原理,会使用它来检查身边常见物体的导电性能。
通过探究实验:知道容易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
知道人体、自然界中的水、大地都是导体。
小结:
1、“资源包1”、“资源包2”,让孩子们借助平板电脑的可操作性,借助微课视频、文字PPT、图片等多种形式的小组内自学,完成设计并完善实验方案的任务。
2、同时,将小组内探究的过程用IPAD拍摄下来,再通过镜像分享给其他小组,达到交流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巩固应用
1、出示常见的电工材料和工具,分辨哪部分是导体,哪部分是绝缘体,各起什么作用?
2、寻找教室中的导体和绝缘体
3、导体、绝缘体的作用
4、记住“小心触电”标志
5、常见的危险的做法,错在哪里?
当发生触电时,怎么处理?
视频:安全用电常识
(37:26~38:48视频播放)
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了解常见的电工工具及材料中导体、绝缘体的使用情况。
认识身边的导体、绝缘体。
通过学习, 知道正确安全的用电常识,避免意外事故发生。学会自我保护。
小结:拓展探究,引导安全用电。这部分设计的活动是第一部分内容的理解和应用。通过学生的讨论,例证,懂得了导体和绝缘体各有什么作用?强化了学生们对导体和绝缘体的理解。明白了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形成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课堂总结
1、这节课已经接近尾声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困难或收获?
2、导体和绝缘体在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希望同学们都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发现它,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
谈这节课的遇到的困惑或者有什么收获。
科学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通过学习能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板书设计 导 体 和 绝 缘 体
容易 电流 不容易
苏教版 (2017)四年级上册13 导体和绝缘体优秀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7)四年级上册13 导体和绝缘体优秀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5.电磁铁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5.电磁铁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设计思路,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课时,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4.研究磁铁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4.研究磁铁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实验探究,学以致用,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