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综合与测试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综合与测试测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作图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小芬用爷爷的老花镜片正对着太阳时,可在距镜片30cm处得到一个最亮、最小的小圆点。如果小芬使用爷爷的镜片观察新买布料的布纹是否有缺陷,则布料到镜片的距离应满足( )
A.小于30cmB.大于30cmC.大于30cm而小于60cmD.大于60cm
2.在研究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凸透镜观察烛焰成像情况,应该是下面哪个图所示的情况( )
A.B.
C.D.
3.关于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看到物体变大是因为光的反射
B.看到物体变大是因为物体变大
C.看到物体变大是因为光的折射
D.看到物体变大是因为对光有发散作用
4.小红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蜡烛、凸透镜以及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图中未画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此时在光屏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此时的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
C.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至某位置,并调整光屏位置,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将变小
D.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换用焦距小的凸透镜,则烛焰所成像的像距将变大
5.杭州某中学率先使用“刷脸器” ,从吃饭、借书等都可通过“刷脸”完成,而实现录入脸部特征的关键器材就刷脸器上的摄像头,下列有关刷脸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摄像头的镜片是凸透镜B.获取脸部特征时成的是实像
C.为使屏幕上半张脸变完整,可适当远离摄像头D.所成的像在一倍焦距以内
6.如图,用硬纸板做两个粗细相差很少的纸筒A和B、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套入另一个纸筒内、并能前后滑动。在一个纸筒的一端嵌上一个焦距为5~10cm的凸透镜,这样就做成了微型照相机。若要拍摄更远处的物体,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将纸筒A朝向被拍摄的物体,增大透镜和胶片间的距离
B.将纸筒A朝向被拍摄的物体,减小透镜和胶片间的距离
C.将纸筒B朝向被拍摄的物体,增大透镜和胶片间的距离
D.将纸筒B朝向被拍摄的物体,减小透镜和胶片间的距离
7.在用一凸透镜研究其成像的规律时,某同学得到的部分实验信息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判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
B.当u=25cm时,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C.当v=24cm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像,照相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
D.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2cm处向距凸透镜32cm处滑动,像会逐渐变小
8.毕业时,要摄影纪念,全班合影后,用同一胶卷改拍个人校园纪念照时,应该( )
A.把照相机离人远些,同时增大暗箱的长度B.把照相机离人远些,同时缩短暗箱的长度
C.把照相机离人近些,同时增大暗箱的长度D.把照相机离人近些,同时缩短暗箱的长度
9.近处的物体反射(发出)的光经眼睛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导致人看不清物体,这种情况下,需要用下列哪种镜来矫正( )
A.平面镜B.凸透镜C.凹透镜D.三棱镜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光屏上此时可以得到一个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此成像特点和幻灯机的成像特点相同
B.蜡烛燃烧变短,光屏应向下调节才能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C.透镜右移,眼睛在光屏和透镜之间,通过透镜不能看到正立的像
D.若在透镜和蜡烛之间放一个近视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应该使光屏靠近凸透镜
11.光的世界丰富多彩,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不符合实际的是( )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距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12.为了解决倒车影像不能全面照顾周围视角的问题,汽车厂家研发出了360度全景摄像头。这套系统通过在车头、车侧等增加多个摄像头,从而获取车辆周边的实时影像,如图所示。关于摄像头的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拍摄时,障碍物到摄像头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B.当障碍物远离摄像头时,障碍物经摄像头所成的像会变小
C.摄像头的光学核心元件是凸透镜
D.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
13.张强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
A.一定大于20cmB.一定小于8cm
C.一定在10cm到16cm之间D.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
14.经过再三考虑,小皓还是放弃了手术,配了一副近视眼镜,世界重新变得清晰起来。如图所示,小皓拿自己的眼镜给凸透镜“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将蜡烛远离凸透镜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靠近凸透镜D.将蜡烛和光屏同时远离凸透镜
15.为了学好初中物理,小明同学养成了写笔记的习惯。以下文字是摘录自小明同学的笔记的部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光学世界里呈现的你,有实像也有虚像,实像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而虛像都是放大的
B.将一物体从距焦距为的凸透镜的处,沿主光轴匀速移动到距离透镜处的过程中,像移动的速度由比物体移动的速度慢变为比物体移动的速度快
C.如果“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变为”,小华看到前方小李正在不远处等他,于是一边跑一边对着小李大声喊:“我来也”。此后发生的情况是小华先追上小李,然后听到“我来也”
D.摄影记者采访一会议,先给大会主席台拍了一个特写镜头,为了拍摄主席台全景,他后退了好几步,然后将照相机暗箱调长了一些
二、作图题
16.如图所示,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与平静水面重合,F为凸透镜的焦点。请画出图中光线在凸透镜右侧的入射光线以及图中光线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
17.如图所示,凹透镜的主光轴垂直于平面镜,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先后经凹透镜折射和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请完成该光路,并画出凹透镜左侧虚焦点F 的位置。
18.如图所示,请画出由烛焰S点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两条折射光线。
三、填空题
19.目前青少年近视现象十分严重,应加强用眼保护。图6中表示近视眼成像示意图的是______图,矫正近视眼原理图正确的是______图。(选填“甲”“乙”“丙”“丁”)
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调节光屏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利用这个成像规律可以制成______。若将蜡烛向右移动,保持凸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动,为了在光屏上仍成清晰的像,可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加______透镜,这相当于矫正______眼。
21.在一个空的透明饮料瓶(瓶身呈圆柱状)内封闭一支铅笔将瓶子横着按入面盆里的水面下,人眼从水面上观察瓶中的铅笔会发现铅笔______(选填“变粗”“变细”或“不变”),此时的成像原理与______成像原理类似(选填“防盗门上的猫眼”、“幻灯机”、“放大镜”或“照相机”)。
22.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 (选填“凸”或“凹”)透镜;小明由于平时不注意用眼,造成了眼睛近视,他应通过佩戴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的眼镜来矫正视力。
23.清晨室外花叶上有许多露珠,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较粗大,这是露珠产生______(填光学仪器名称)的功能,形成叶脉______(选填“正”或“倒”)立的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24.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手机,其中手机强大的拍照功能给人们带来很多的便利,景物通过手机镜头成倒立、缩小的___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如图所示,小明利用自拍杆进行自拍,与手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___________物距,从而___________取景范围,取得需要的拍摄效果(后两个空均选填“增大”或“减小”)。
25.用开普勒天文望远镜观测夜晚的星空时,能看见许多没有见过的美丽天体,该望远镜物镜的成像原理与___________相似;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看清肉眼看不清的微小物体,如动植物的细胞,显微镜目镜的成像原理与___________相似(均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眼睛是人体感知世界的重要器官。根据眼睛的构造和成像原理,为了保护视力,请列举一条应该注意的用眼卫生习惯: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6.如图所示,小明利用两种实验装置分别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凸透镜成像规律”。
(1)在利用图所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应把玻璃板______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实验中,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A,将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直到与蜡烛A的像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光屏,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像的是______像(选填“虚”或“实”);
(2)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①他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在如图甲所示位置时,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______;
②实验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27.如图所示,小梦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向水透镜里注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小;当从水透镜里抽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大。
(1)实验前要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水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
(2)如图1所示,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水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光斑,则此时水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3)该同学移动蜡烛,水透镜和光屏至图2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可制成_____(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若仅将蜡烛与光屏位置对调,则在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的像。
(4)在图2所示实验场景下,小梦同学从水透镜中抽出适量的水后,他发现烛焰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为了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小梦同学把自己的眼镜给水透镜“戴上”(如图3所示),在不移动光屏的情况下,光屏上也能成清晰的像,由此判断小梦同学戴的是______透镜(选填“凸”或“凹”)。
28.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实验桌上有两个凸透镜,规格如图下表所示,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是。
(1)实验中选用______凸透镜,较好(选填“甲”或“乙”)。选好器材后,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的A、O、B位置,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所示,应将凸透镜向______移动(选填“上”或“下”),可以使烛焰的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央,此时所成像的原理应用在______上;
(2)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______,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调整光屏位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与原来相比将______(选取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实验次序
1
2
3
4
5
物距u/cm
50
40
30
25
20
像距v/cm
22
24
30
38
60
序号
直径
焦距
甲
5cm
30cm
乙
4cm
10cm
参考答案
1.A
2.B
3.C
4.C
5.D
6.D
7.B
8.C
9.B
10.C
11.C
12.A
13.D
14.C
15.B
16.
17.
18.
19.甲 乙
20.照相机 凸 远视
21.变细 防盗门上的猫眼
22.凸 凹
23.放大镜 正 虚
24.实像 增大 增大
25.照相机 放大镜
26.垂直 相等 虚 10.0 放大 投影仪
27.同一高度 8.0 照相机 能 右 凸
28.乙 下 照相机 在同一高度 变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透镜练习题,文件包含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通关讲义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章末检测原卷版doc、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通关讲义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章末检测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综合与测试测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