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2讲 生物的育种 基础训练B卷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224137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2讲 生物的育种 基础训练B卷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224137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2讲 生物的育种 基础训练B卷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2241370/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一)(共96份)
- 【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3讲 生物的进化 第1课时 基础训练A卷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1讲 染色体变异 能力提升B卷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2讲 生物的育种 能力提升A卷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3讲 生物的进化 第1课时 能力提升A卷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1讲 染色体变异 能力提升A卷 试卷 0 次下载
【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2讲 生物的育种 基础训练B卷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2讲 生物的育种 基础训练B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基础训练B卷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杂交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能够稳定遗传的性状一定是优良性状
B.能够稳定遗传的性状一定是显性性状
C.杂交的目的是将存在于不同亲本的优良基因集中到一起
D.都需要经历“杂交→连续自交→筛选”等步骤
2.基因工程从20世纪70年代兴起至今,得到了飞速发展,其在各个实际应用领域均硕果累累。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治疗是把缺陷基因诱变成正常基因
B.植物基因工程可用于提高农作物的抗逆能力
C.经基因工程改造的动物器官可避免免疫排斥反应
D.利用转基因的工程菌可以批量生产人的干扰素
3.下列与育种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诱变育种可以提高突变率从而产生更多新基因
B.杂交育种中F2出现的优良性状个体都需连续自交
C.单倍体育种获得的植株中染色体数目与亲代相比减半
D.多倍体育种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着丝点的分裂
4.下列关于单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单倍体一定不育B.单倍体一定只含一个染色体组
C.生物的精子和卵细胞都是单倍体D.经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是单倍体
5.2020年12月23日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了嫦娥五号搭载物品交接仪式,其中包括水稻、苜蓿、燕麦、拟南芥等各类种子三十余种,掀开新一轮太空育种科研大幕。下列关于航天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B.新性状的产生是定向诱导的结果
C.培育的新品种一定是新物种D.与其他诱变方法的本质相同
6.利用生物工程改造生物特性,从而生产人类所需要的产品。下列有关措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利用基因突变原理培育成青霉素高产菌株
B.利用基因突变原理培育成生产人干扰素的酵母菌
C.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培育成生产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
D.利用基因工程培育出能抗除草剂的转基因玉米
7.通过一定的手段或方法可使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并广泛应用在育种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X射线、紫外线照射青霉菌引起染色体变异,获得高产菌株
B.用生长素或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可获得染色体加倍的无子果实
C.基因工程育种与杂交育种的原理均为基因的自由组合
D.单倍体育种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其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
8.下列关于育种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杂交育种与培育转基因抗虫棉所依据的原理相同
B.诱变育种中,获得的突变体多数表现出优良性状
C.单倍体育种中,可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
D.多倍体育种中,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9.利用二倍体番茄为材料进行单倍体育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
B.花药离体培养利用了植物生殖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理
C.秋水仙素抑制着丝点分裂,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倍增
D.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番茄植株不能直接用于生产
10.下列有关单倍体及单倍体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只含一个染色体组
B. 利用单倍体育种培育新品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C. 单倍体育种中常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获得单倍体
D. 与多倍体植株相比,单倍体植株茎细、叶小且营养不高
11.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如下简图所示,结合你所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 过程只能用秋水仙素处理
B.① 过程是诱发染色体结构变异
C.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不能正常受精
D.三倍体无子西瓜无子的原因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
二、多选题
12.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青霉素高产菌株和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依据的原理相同
B.某植物经X射线处理后未出现新的性状,但可能有新基因产生
C.发生在水稻根尖内的基因重组比发生在花药中的更容易遗传给后代
D.无子西瓜的获得要用到秋水仙素,变异类型为染色体的数目变异
三、填空题
13.请回答下列关于生物育种的相关问题:
1.科学家用长穗偃麦草(二倍体)与普通小麦(六倍体)杂交培育小麦新品种——小偃麦。长穗偃麦草与普通小麦杂交所得的F1不育,其原因是__________,可用__________(填试剂名称)处理F1幼苗,获得可育的小偃麦。
2.单倍体育种要用到花药离体培养技术,该技术的原理为__________。
3.多倍体育种可用低温诱导方法处理植物的__________(分生区/成熟区),原理为低温可抑制__________的形成,从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4.“黑农5号”大豆培育的原理是__________,该方法的优点是能产生__________,从而大幅改良生物性状。
14.某自花且闭花授粉植物,抗病性和茎的高度是独立遗传的性状。抗病和感病由基因R和r控制,抗病为显性;茎的高度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D、d,E、e)控制,同时含有D和E表现为矮茎,只含有D或E表现为中茎,其他表现为高茎。现有感病矮茎和抗病高茎两品种的纯合种子,欲培育纯合的抗病矮茎品种。请回答:
1.自然状态下该植物一般都是__________合子。
2.若采用诱变育种,在γ射线处理时,需要处理大量种子,其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多害少利这三个特点。
3.若采用杂交育种,可通过将上述两个亲本杂交,在子代中进行选优再自交,最后得到稳定遗传的抗病矮茎品种。据此推测,一般情况下,控制性状的基因数越多,其育种过程所需的__________。若只考虑茎的高度,亲本杂交所得的F1在自然状态下繁殖,则理论上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
4.若采用单倍体育种,该过程涉及的原理有__________。
四、实验题
15.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某研究小组在对水稻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了一株窄叶突变体zy103,并对相应的基因进行了鉴定。
(1)通过对zy103的叶形态相关基因进行测序,发现其编码序列缺失8个碱基对,说明zy103发生的变异类型是___。
(2)将zy103与野生型水稻进行杂交,发现F1叶宽正常且与野生型相似,自交后F2中发现宽叶植株和窄叶植株的数目分别是306株和94株。说明窄叶性状为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原因是___。
(3)水稻有多种窄叶突变体,现有窄叶突变体nr14,它是由位于水稻3号染色体上的隐性突变(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导致的。请设计简单的实验来验证zy103的突变基因不位于水稻3号染色体上。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
实验思路: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________。
(4)研究人员对水稻窄叶突变体的出现进行分析,认为可能有两种原因:一种可能是基因突变,另一种可能是染色体加倍成为多倍体。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鉴定水稻窄叶突变体出现的原因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性状能够稳定遗传的一定是纯合子,具有隐性性状的个体一定是纯合子,因此能够稳定遗传的性状不一定是优良性状,也不一定是显性性状,A、B错误;杂交育种通过杂交能将存在于不同亲本的优良基因集中到一起,C正确;若所选择的目标性状是隐性性状,则只需要经历“杂交→自交→筛选”等步骤,D错误。
2.答案:A
解析:基因治疗是将目的基因通过载体导入患者的受体细胞内,形成重组受体细胞,使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发挥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A错误;植物基因工程技术主要用于提高农作物的抗逆能力(如抗除草剂、抗虫、抗病、抗干旱和抗盐碱等),以及改良农作物的品质和利用植物生产药物等方面,B正确;例如,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某种调节因子导入猪的器官供体基因组中,以抑制抗原决定基因的表达,或设法除去抗原决定基因,再结合克隆技术,可培育出没有免疫排斥反应的转基因克隆猪器官,C正确;利用转基因的工程菌可以实现基因工程药物的产业化生产,D正确。
3.答案:A
解析:诱变育种能提高突变频率,从而产生更多新基因,A正确;杂交育种中F2出现的优良性状个体,若优良性状是显性性状则需连续自交,若优良性状是隐性性状,则不需连续自交,B错误;单倍体育种获得的植株中染色体数目与亲代植株相同,C错误;多倍体育种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D错误。
4.答案:D
解析:若单倍体含两个(偶数)染色体组,则该单倍体是可育的,A错误;单倍体不一定只含一个染色体组,四倍体的单倍体植物含两个染色体组,B错误;单倍体是一个生物个体,而不是一个细胞,C错误;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是单倍体,D正确。
5.答案:D
解析:太空育种是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产生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其原理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变异具有不定向性;培育的新品种往往具有新性状,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种;航天育种与其他诱变方法的本质相同。
6.答案:B
解析:青霉素高产菌株的选育利用了诱变育种的方法,原理是基因突变.A正确;利用酵母菌生产人干扰素是利用了基因工程,原理是基因重组.B错误;生产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和能抗除草剂的转基因玉米均是利用基因工程培育获得的,C、D正确。
7.答案:D
解析:利用X射线、紫外线照射青霉菌引起基因突变,获得高产菌株,A项错误;用生长素处理获得无子果实不能使染色体加倍,用秋水仙素处理只能获得染色体加倍的植物,需与二倍体杂交后,才能获得三倍体无子果实,B项错误;基因工程育种与杂交育种的原理均为基因重组,C项错误;单倍体育种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其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D项正确。
8.答案:B
解析:
9.答案:C
解析:该单倍体体细胞只含有1个染色体组,难以产生正常配子,高度不育,A正确。花粉细胞发育成单倍体植株,体现了植物生殖细胞具有全能性,B正确。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倍增,C错误。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番茄植株没有同源染色体,难以产生正常配子而不结实,不能用于生产,D正确。
10.答案:A
解析:A、凡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均称为单倍体,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可以含有一个或几个染色体组,A错误;
B、在单倍体育种中,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可获得纯合子,明显缩短育种年限,B正确;
C、单倍体育种的过程一般先是花药离体培养,从而获得单倍体植株,然后进行秋水仙素加倍,从而获得所需性状的纯合个体,所以诱导单倍体染色体数目加倍可以获得纯合子,C正确;
D、与多倍体植株相比,单倍体植株茎细、叶小且营养不高且高度不育,D正确。
故选:A。
11.答案:D
解析:
12.答案:BD
解析:
13.答案:1.染色体联会紊乱,无法产生配子; 秋水仙素
2.染色体变异; 3.分生区; 纺锤体; 4.基因突变; 新基因
解析:
14.答案:1.纯; 2.不定向性; 低频性; 3.年限越长; 高茎∶中茎∶矮茎=1∶6∶9
4.基因重组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解析:
15.答案:(1)基因突变
(2)隐性;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性状与野生型相似,窄叶性状未显现,因此窄叶性状为隐性性状(F1为野生型杂种,自交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因此窄叶性状为隐性性状)
(3)实验思路:将nr14和zy103进行杂交,得到F1,F1自交,观察F2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结果和结论:F2中宽叶:窄叶=9:7,说明zy103的突变基因不位于水稻3号染色体上
(4)将野生型植株和窄叶植株的根尖分生区制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若观察到窄叶植株的染色体相比野生型加倍,则说明是染色体组加倍的结果,否则为基因突变
解析:(1)基因中发生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
(2)显隐性性状的判断方法:A.具有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子代全为一种表现型,子代的表现型即为显性。B.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自交个体的表现型为显性。
(3)本题设计的问题其实就是对自由组合定律进行实验验证,一般来说对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双杂自交,看后代是否出现9:3:3:1(及其变式)的比例,另一种是双杂测交,看后代是否出现1:1:1:1的比例。而题干中说要设计简单的实验来验证,自交的实验更加简单,所以选择自交进行验证。
(4)染色体变异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用显微镜观察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内染色体数目,若观察到窄叶植株的染色体相比野生型加倍,则说明是染色体组加倍的结果,否则为基因突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第22讲生物的育种能力提升B卷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3讲 生物的进化 第2课时 基础训练B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2讲 生物的育种 能力提升A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