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7讲 免疫调节 基础训练A卷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224130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7讲 免疫调节 基础训练A卷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224130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7讲 免疫调节 基础训练A卷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2241307/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一)(共96份)
- 【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6讲 体液调节 基础训练A卷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6讲 体液调节 基础训练B卷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7讲 免疫调节 基础训练B卷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6讲 体液调节 能力提升B卷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6讲 体液调节 能力提升A卷 试卷 0 次下载
【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7讲 免疫调节 基础训练A卷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7讲 免疫调节 基础训练A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基础训练A卷
一、单选题
1.艾滋病是可防可控的,切断其传播途径可达到有效预防的目的。下列属于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是( )
A.共同进餐 B.拥抱和握手C.性接触 D.面对面聊天
2.在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中,有多种免疫细胞参与体液免疫。下列关于免疫细胞及体液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噬及处理抗原的过程均与其溶酶体有关
B.记忆细胞在二次免疫过程中能识别抗原并分泌抗体
C.某些B细胞在抗原与淋巴因子的共同作用下进行增殖
D.胃液能杀菌抑菌,胃液的杀菌抑菌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3.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
A.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B.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C.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
D.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丙组骨髓被破坏
4.辅助性T细胞不但介导细胞免疫应答,在体液免疫应答中亦发挥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能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分化
B.环孢素A能使辅助性T细胞增殖受阻,从而可减弱免疫排斥反应
C.辅助性T细胞通过释放细胞因子、裂解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完成体液免疫
D.艾滋病患者的辅助性T细胞受HIV攻击后,机体免疫功能受损,易患癌症
5.甲肝病毒的抗体在机体内可维持5年左右,以下对甲肝免疫诊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某人甲肝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则此人接种过甲肝抗体或为甲肝患者
B.某人甲肝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抗原检测结果为阴性,则此人已痊愈但仍携带甲肝病毒
C.某人甲肝抗原检测结果为阴性,则此人未接触过甲肝病毒,且抗体检测结果必为阴性
D.某人甲肝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则此人没有感染甲肝病毒
6.预防接种是增强人体免疫力的有效措施之一。有些疫苗需两次接种,初次接种产生免疫后,按规定时间间隔再次接种,若提前进行再次接种,则会减弱二次免疫的效果。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提前进行再次接种导致初次免疫产生的记忆细胞凋亡数增多
B.提前进行再次接种导致初次免疫产生的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C.疫苗会与初次免疫后存留的抗体结合而被迅速清除
D.疫苗会与初次免疫产生的细胞毒性T细胞结合而被裂解
7.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通常使用狂犬病毒固定株接种到某细胞,经培养后收获含病毒的液体,并经灭活病毒等步骤冻干制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接种狂犬病疫苗后,机体内首先发生的是细胞免疫
B.狂犬病疫苗能直接消灭侵入人体细胞内的狂犬病毒
C.多次注射疫苗,机体可产生更多的浆细胞、记忆细胞和抗体
D.成功接种该疫苗后,机体可同时预防流感、狂犬病和甲型肝炎
8.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是三种常见的传染病,分别由不同的致病菌导致。我国政府在儿童中推广“百白破”三联体疫苗的免费接种,大大降低了三种疾病的发病率。下列关于接种疫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引发特异性免疫而不发生非特异性免疫
B.辅助性T细胞可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
C.抗体能直接清除宿主细胞内的抗原
D.体内出现一种能抑制上述三类致病菌的抗体
9.给病人注射青霉素前要做“皮试”,即将少量的药液注射于前臂掌侧皮肤中,观察其是否出现局部过敏反应。通常情况下,在一个疗程内不会更换青霉素的批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过强导致的
B.首次“皮试”无反应的患者,再次“皮试”也不会出现反应
C.对青霉素“皮试”有反应的人体内存在相应的抗体
D.对青霉素“皮试”有反应的人,其亲人中可能也存在此现象
10.下列对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过敏反应的实质是过敏原再次与组织细胞特别是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过程
B.免疫缺陷病是由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引起的,发病时免疫细胞成为抗原
C.自身免疫病是人体的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反应,发病时自身成分成为抗原
D.艾滋病和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风湿性心脏病属于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11.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EBV)侵染引起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被EBV感染后,人体可通过细胞免疫彻底清除病原体
B. 细胞免疫过程中的细胞毒性T细胞可识别并裂解被EBV侵染的细胞
C.抗EBV抗体与EBV结合,可使EBV失去进入宿主细胞的能力
D.吞噬细胞在对抗EBV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中均起作用
12.新冠肺炎是由新冠病毒(单链RNA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后,在内环境中会迅速增殖形成大量的病毒
B.侵入人体内的新冠病毒会刺激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与该病毒结合
C.该病毒为胞内寄生生物,需要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才能将其彻底清除
D.当人体再次感染新冠病毒时,记忆T细胞会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之裂解
二、填空题
13.近年来,狗和猫等已成为很多人的生活伴侣,但它们也可能成为致命的元凶。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狂犬病毒会入侵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回答下列问题:
1.人突然被狗追咬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__的形式传导,兴奋传至__________使人产生痛觉。
2.突然受到惊吓会导致人尿失禁,原因是__________.
3.惊吓使心跳加快、呼吸加速而出汗,此过程中下丘脑通过分泌__________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的相关激素作用于甲状腺,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细胞代谢加快,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__________。
4.人若被狗咬伤后,要立即到医院处理伤口,注射狂犬疫苗并在伤口周围注射抗病毒血清。狂犬疫苗在免疫学上相当于__________,其作用主要是刺激机体建立特异性免疫,此过程中T淋巴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的作用是__________。当下次被狂犬病毒侵染时,记忆细胞会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细胞,从而分泌大量抗体,快速消灭抗原。
14.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县是著名的长寿之乡,研究发现该县百岁老人血液中硒含量高出正常人3~6倍。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糖尿病患者具有三多一少的病症,即“吃多、尿多、喝多、消瘦”,其尿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研究表明,硒具有类似胰岛素的作用,某些糖尿病患者通过补硒,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组织细胞加速__________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2.为验证硒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某研究小组用模型小鼠进行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
注“+”越多表示抗体含量越高
据表分析,B组小鼠应__________饲喂__________;硒增强了小鼠的__________(填“非特异性”或“特异性”)免疫功能,依据是。
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产生的__________可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__________产生的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__________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三、实验题
15.研究发现,病毒X的衣壳蛋白在一定表达系统中能重新自我组装成病毒样颗粒Y,该颗粒不含病毒核酸,可作为预防病毒X的疫苗。回答下列问题:
(1)病毒样颗粒Y注入机体后,一般不会引起T细胞增殖分化,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2)研究人员为检测病毒样颗粒Y作为预防病毒X的疫苗的有效性,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取若干健康状况良好、生理状况一致的小鼠平均分为甲、乙两组。
②甲组小鼠接种_____________,作为实验组;乙组小鼠接种______________,作为对照组,将两组小鼠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③为两组小鼠接种等量的病毒X。一段时间后,检测小鼠血清中抗病毒X抗体的浓度。
预测实验结果:若_______________,则证明病毒样颗粒Y作为预防病毒X的疫苗是有效的。
(3)若病毒样颗粒Y作为预防病毒X的疫苗是有效的,则上述实验过程中,甲组小鼠接种病毒X后,体内的____________(填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分泌抗病毒X的抗体。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
2.答案:C
解析:
3.答案:A
解析: T细胞是迁移到胸腺后成熟的,B细胞则是在骨髓中成熟的,且T细胞在细胞免疫中必不可少,B细胞在体液免疫中必不可少。甲仅有体液免疫功能,无细胞免疫功能,处理后,依然无细胞免疫功能,故其B细胞尚存,因此骨髓正常,胸腺被破坏。乙丧失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输入造血干细胞后恢复细胞免疫功能,证明其胸腺正常,骨髓被破坏。丙丧失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输入造血干细胞后也无法恢复功能,证明其骨髓、胸腺均被破坏,故本题选A。
4.答案:C
解析:细胞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活化后,能分泌细胞因子,加速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A正确;环孢素A能使辅助性T细胞增殖受阻,从而使免疫系统功能减弱,因此,可减弱免疫排斥反应,B正确;体液免疫中,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可通过释放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抗体与病原体特异性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C错误;辅助性T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也参与体液免疫,故艾滋病患者的辅助性T细胞受HIV攻击后,机体免疫功能受损,易患癌症,D正确。
5.答案:D
解析:某人甲肝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则推测此人接种过甲肝抗体,或曾经感染过甲肝,但不一定是甲肝患者,A错误;某人甲肝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抗原检测结果为阴性,则说明其不携带甲肝病毒,B错误;某人甲肝抗原检测结果为阴性,则说明机体现在不携带甲肝病毒,不能说明其未接触过甲肝病毒,抗体检测结果也未必为阴性,C错误;某人甲肝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则此人没有感染甲肝病毒,D正确。
6.答案:C
解析:提前进行再次接种会减弱二次免疫的效果,可能是因为疫苗与初次免疫后存留的抗体结合而被迅速清除,导致不能产生足够多的新抗体和记忆细胞,而不是导致初次免疫产生的记忆细胞凋亡数增多,A错误、C正确;浆细胞本身不能识别抗原,与是否提前进行再次接种无关,B错误;细胞毒性T细胞不能直接裂解抗原,裂解的是靶细胞,D错误。
7.答案:C
解析:接种狂犬病疫苗后,机体内首先发生的是体液免疫,A错误;狂犬病疫苗即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不能直接消灭病毒,B错误;多次注射疫苗,可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浆细胞、记忆细胞和抗体,C正确;接种成功后,机体将产生对抗狂犬病毒的特异性抗体,不能产生对抗流感病毒、甲型肝炎病毒的抗体,D错误。
8.答案:B
解析:A、接种疫苗后,既能引发特异性免疫又能引发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
B、接种疫苗诱导产生体液免疫过程中,T细胞可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B正确;
C、抗体不能直接清除宿主细胞内的抗原,必须通过效应T细胞裂解靶细胞,把抗原释放出来,抗体才能发挥作用,C错误;
D、体内能够出现三种分别抑制三类病菌的抗体,D错误。故选:B。
9.答案:B
解析: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过强导致的,A正确;过敏反应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已产生免疫的机体,二是该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即首次“皮试”无反应的患者,再次“皮试”可能出现反应,B错误;对青霉素“皮试”有反应,是因为第一次使用青霉素的时候产生了抗体,C正确;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D正确。
10.答案:C
解析: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免疫反应,过敏原与相应细胞表面的抗体结合,A错误;免疫缺陷病是由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但发病时免疫细胞不会成为抗原,B错误;自身免疫反应是人体的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反应,发病时自身成分成为抗原,C正确;艾滋病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属于先天性免疫缺陷病,风湿性心脏病属于自身免疫病,D错误。
11.答案:A
解析:被EBV感染后,人体需要先经过细胞免疫裂解宿主细胞,使病原体失去寄生的基础,再利用体液免疫产生抗体,抗EBV抗体与EBV结合,使EBV失去进入宿主细胞的能力,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A错误,B、C正确。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吞噬细胞直接吞噬病原体而发挥作用;在特异性免疫中,吞噬细胞可对病原体进行摄取和处理,暴露其表面抗原,D正确。
12.答案:C
解析:病毒营寄生生活,其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不能在内环境中增殖,A错误;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是促进B细胞或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细胞因子不能与病毒结合,B错误;该病毒为胞内寄生生物,需要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才能将其彻底清除,C正确;记忆T细胞不能使靶细胞裂解,而是分化成细胞毒性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D错误。
13.答案:1.电信号(或神经冲动或局部电流); 大脑皮层
2.脑对脊髓的反射活动失去了控制(或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的反射活动失去了控制)
3.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几乎全身所有细胞; 4.抗原; 促进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 浆
解析:
14.答案:1.血糖浓度较高导致渗透压较高,影响了肾脏对水分重吸收,导致尿量上升; 摄取、利用、储存
2.等量不含硒也不含免疫增强剂的鼠粮; 特异性; A组小鼠体内的抗体含量明显高于B组和C组; 淋巴因子; 浆细胞; 繁殖
解析:
15.答案:(1)病毒样颗粒Y不含核酸,不会侵入细胞内,不会引起细胞免疫
(2)适量的病毒样颗粒Y;等量不含病毒样颗粒Y的生理盐水(或等量的生理盐水);甲组小鼠血清中的(抗病毒X)抗体浓度明显大于乙组小鼠血清中的(抗病毒X)抗体浓度
(3)记忆(B)细胞和B细胞
解析:(1)病毒样颗粒Y注入机体后,由于病毒样颗粒Y不含核酸,不会侵入细胞内,不会引起细胞免疫,所以一般不会引起T细胞增殖分化。
(2)为了检测病毒颗粒Y能否作为疫苗引起小鼠的特异性免疫,甲组小鼠接种适量的病毒样颗粒Y,作为实验组;乙组小鼠接种等量不含病毒样颗粒Y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为两组小鼠接种等量的病毒X。一段时间后,检测小鼠血清中抗病毒X抗体的浓度。若病毒样颗粒Y可作为预防病毒X的疫苗,则实验结果为甲组小鼠血清中的(抗病毒X)抗体浓度明显大于乙组小鼠血清中的(抗病毒X)抗体浓度。
(3)甲组小鼠接种病毒X后发生的属于二次免疫,浆细胞的来源是记忆(B)细胞和B细胞。
组别
A组
B组
C组
饲喂的饲料
适量含硒的鼠粮
?
等量含免疫增强剂的鼠粮
用羊红细胞作为抗原处理小鼠两周,测得体内抗体含量
+++++
+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7讲 免疫调节 能力提升B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8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基础训练B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8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基础训练A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