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_____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构造地貌的形成课件新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构造地貌的形成课件新人教版,共5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关键能力整合突破,必备知识自主诊断,断层与地貌,块状山,渭河平原,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软流层,地质构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必备知识 自主诊断
核心素养 专项提升
一、地质构造与地貌1.褶皱与地貌
地理实践力为什么我们开采油气时一般选择背斜,开采煤、铁等矿产时往往选择向斜?
提示 油气一般保存在背斜构造的顶部;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会被侵蚀、搬运,而向斜中的矿石则容易被保留下来。如下图所示:
二、板块运动与地貌1.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1)地球岩石圈可划分为 个大板块,分别是 、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南极洲板块。 (2)板块上覆于熔融的 之上,一直处于缓慢的、不断的运动之中。 (3)板块间的相互运动主要有相向、 等形式,并因此产生不同的地貌形态。 (4)板块内部相对 ,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 的地带。
2.板块运动与地貌(1)板块相向运动(图甲):发生碰撞或俯冲,形成巨大山系、 、岛弧等不同的地貌形态。 (2)板块相离运动(图乙):形成 、海洋。
三、山地对交通的影响1.山地对交通运输建设的影响
2.山地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考向一 地质构造与地貌
2.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3.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区别(1)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导致的岩层变形变位,它是地壳运动的“足迹”,主要有褶皱(向斜、背斜)和断层。(2)构造地貌是由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表形态特征,它的主要类型有山地、谷地、平原、盆地、陡崖等。特别注意向斜谷、向斜山、背斜山、背斜谷、断块山均为地貌类型。
【典例1】 (2018江苏卷,5~6)下图为某区域地质简图。该区沉积地层有Q、P、C、D、S2、S1,其年代依次变老。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 )
(2)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 )A.志留纪B.石炭纪C.二叠纪D.第四纪
【素养解读】本组题以某区域地质简图为载体,考查背斜、向斜的特点及岩层的新老关系,主要体现了对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考查。【思路导引】
答案 (1)A (2)A
角度1 背斜、向斜的判断及形成的构造地貌地理工作者通过钻探对M岩层(沉积岩)进行研究。下图示意钻探区地形及获得的钻探数据,下图中数据包括M岩层底面的海拔和埋藏深度。据此完成第1~3题。
1.a、c两条等高线的海拔分别是( )A.260米、280米B.280米、260米C.270米、280米D.280米、270米2.图示区域的地貌是( )A.背斜山B.背斜谷C.向斜山D.向斜谷3.下列四条线路,出露地表的岩层由老变新的是( )①从钻探点Ⅰ到钻探点Ⅱ ②从钻探点Ⅱ到钻探点Ⅴ③沿等高线b向西北 ④沿等高线b向西南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 1.B 2.B 3.C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Ⅰ处岩层底部海拔为150米,埋藏深度为119米,所以地面高度为269米;Ⅲ岩层底部海拔为150米,埋藏深度为120米,地面高度为270米;Ⅳ岩层底部海拔为150米,埋藏深度为130米,地面高度为280米;根据等高线分布规律,a为280米,b为270米,c为260米。第2题,读图可知,Ⅱ处岩层底部海拔为198米,较两侧的150米高,所以岩层中间向上弯曲,为背斜,而该地地面高度为255米,两侧分别为269米(Ⅰ)和270米(Ⅱ),说明地势中间低,两翼高,应为谷地,所以该地为背斜谷。第3题,读图,结合上题分析,该地地质构造为背斜,背斜构造岩层自中间向两翼由老变新。从钻探点Ⅱ到钻探点Ⅴ,为自中间向两翼;沿等高线b向西北,也是自中间向两翼。故②③所示线路岩层由老变新。
角度2 断层的特点及形成的地貌(2020北京延庆一模)下图为我国庐山地质地貌剖面图(图1)和五老峰景观图(图2)。读图,完成第4~5题。
4.五老峰( )A.峰丛林立,山体高大B.山峰如尖角,岭脊如刀刃C.悬崖壁立,相对高度大D.东坡陡险,西坡和缓5.庐山“五峰四谷”中( )A.大月山、虎背岭为褶皱隆起形成B.东谷为背斜侵蚀形成C.五老峰断裂抬升形成单面山D.七里冲属于断裂下陷形成谷地
答案 4.C 5.C 解析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五老峰为断块山,悬崖壁立,相对高度大;峰丛林立为喀斯特地貌的特点;山峰如尖角,岭脊如刀刃,为冰川地貌的特点;庐山在长江以南,图示长江在庐山左侧即北侧,不能确定五老峰的东西坡度特点。第5题,虎背岭处为断层;东谷为向斜;五老峰断裂抬升形成单面山;七里冲属于向斜谷地。
考向二 板块运动与地貌
【典例2】 〔2020全国Ⅱ卷,37(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金沙江因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积物中的金)而得名。下图示意金沙江云南段。
(1)从板块运动的角度解释图示区域断裂发育的原因。(2)简述图示区域河流多沿断裂分布的原因。
【素养解读】本组题以我国西南地区的地形图为载体,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对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考查。【思路导引】
答案 (1)受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挤压的影响。图示区域处于从青藏高原(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向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第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构造运动活跃。板块(地壳)运动的压力超过这里岩石的承受能力,断裂发育。(2)断裂沿线岩石破碎,易受流水侵蚀,发育河流。
(2020山东菏泽一模)秦岭山地是古老的褶皱断层山地。地质历史时期,秦岭造山带属于扬子板块北缘,而后分裂出秦岭板块,导致秦岭造山带出现了三个板块共存的格局。北秦岭早在4亿年前就已上升为陆地,遭受剥蚀,山脉主脊偏于北侧,河流深切,形成许多峡谷。南秦岭却淹于海水中,接受沉积。在距今3.75亿年的地壳运动中,南秦岭隆起,露出海面。下图示意秦岭地质历史时期构造。据此完成第1~3题。
1.秦岭的主要成因是( )A.华北板块向扬子板块俯冲,地壳隆起B.扬子板块断裂下陷,南秦岭形成地垒C.位于板块张裂地带,海底火山灰堆积D.陆地多河流发育,泥沙在半深海沉积2.图示地质历史时期,与南秦岭相比,北秦岭( )A.煤炭资源更丰富B.植被种类更少C.岩层中化石更多D.山坡短且陡峭3.勉略洋( )A.洋面不断扩大B.洋壳稳定 C.多玄武岩D.多珊瑚岛
答案 1.A 2.D 3.C 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板块运动可知,华北板块向扬子板块俯冲,导致位于两大板块之间的地壳抬升,形成秦岭山脉。第2题,根据材料并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图示地质历史时期,南秦岭以海相沉积为主,相对平缓。北秦岭位于两个板块交界处,上升为陆地时间较久,地壳岩浆活动频繁,且山脉主脊被河流深切,形成许多峡谷,所以山坡短且陡峭。第3题,据图可知,勉略洋洋底位于南秦岭与扬子板块交接的部位,附近有岩浆喷出洋壳,岩浆活动频繁,洋壳不稳定;岩浆喷出洋壳冷却凝固后可能形成玄武岩,可能存在火山岛,而不是珊瑚岛;勉略洋洋面不断缩小,最终演变成陆地。
考向三 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1.地形对交通线网密度的影响
2.地形与交通线路选址(1)平原地区是交通线建设的最理想地形区,地形平坦,地质条件稳定。因此交通线首选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2)在山区修建公路、铁路线时,要从以下几点考虑:①一般要沿等高线修建,这样可以减少工程量,同时道路平坦,利于车辆安全行驶,而且不易造成水土流失。如图,在EF之间修建公路,应选择EHF,而不是EGF。
②鞍部相对较低,可修建公路(铁路)线;河谷地区海拔较低,修建公路(铁路)线工程量比较小。③如果交通线要穿越等高线,要选择等高线比较稀疏的地方,这里坡度较缓,利于建设和安全行车。④选线时要避开陡崖、地质不稳定的地段,要尽可能少跨越河流,以减少工程投资和保证工程安全。⑤如果要修建隧道,应选择背斜部位,因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承受垂直压力的能力较强,同时不易积水。
【典例3】 (2019全国Ⅰ卷,6)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据此完成下题。
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 )A.等高线分布B.河谷分布C.山脊线分布D.山麓分布
【素养解读】本题以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图为载体,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对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的考查。【思路导引】
在陡崖的石壁上凿石打孔,植入木桩(石桩),在木桩(石桩)上设横木,以通行人或者车马,谓之“栈道”(图1)。秦岭的“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四大古栈道(图2)闻名全国。读图,完成第1~2题。
1.秦岭的四大古栈道都是沿溪开道,其主要原因是( )A.海拔低,地形坡度小B.距河近,施工、取水方便C.有充足的劳动力可用D.利用河运,施工方便2.碥道是在有坡度的崖壁上削坡铲石筑成的土石路。用铲凿下来的石块在路下、坡上砌成石墙,内填土石以加宽道路。碥道逐渐取代栈道,主要是因为栈道( )①耐久性差 ②修建费时费力 ③比碥道弯曲,里程长④通过的行人数量少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答案 1.A 2.A 解析 第1题,古时候修路靠人力,设备落后,因此修路时要选择较为平坦的地形,以降低成本且修建较容易。秦岭的四大古栈道都是沿溪开道,其主要原因是海拔低,地形坡度小。第2题,据材料可知,碥道修建时填土石,较为坚实。修建栈道费时费力且耐久性差,因此碥道逐渐取代栈道。碥道比栈道弯曲,栈道通过的行人数量不一定少。
图形突破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地质剖面图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剖面方向、地形及地层的岩性、厚度、年代及产状,它可呈现出褶皱形态、断层性质、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地壳运动状况及所受到的地质作用等。
(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①根据岩层层序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形成的,因而岩层分布的一般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如图2中沉积岩Ⅰ的形成时间晚于沉积岩Ⅱ。②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如图2中花岗岩(岩浆岩)的形成时间晚于沉积岩Ⅰ和沉积岩Ⅱ。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且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2)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判断①根据岩层是否连续判断褶皱或断层。如图2中甲为褶皱,图3中丙为断层。②根据岩层弯曲形状或新老关系判断背斜和向斜。如图1中M处为向斜,N处为背斜;图2中甲处为背斜;图3中乙处为背斜,丁处为向斜。③根据地表起伏状况判断地貌类型,如背斜山(谷)、向斜谷(山)、断块山、断层谷、陡崖等。如图1中N为背斜谷;图3中乙为背斜山,丁为向斜山。
(3)地壳运动过程的判断①根据岩层上下关系。若岩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②根据岩层的弯曲。若岩层出现弯曲、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岩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运动。如图2中甲处岩层弯曲说明其受到了水平挤压作用。③根据岩层的缺失。若岩层出现缺失,可能是缺失岩层所代表的时代地壳发生隆起,使当地的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或者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也可能是当时当地气候发生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④根据侵蚀面。若上下两层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遭受到外力侵蚀。若侵蚀面以上又出现新的岩层,是因为之后该地又经历了沉积作用。如图2甲处上部岩层的不完整说明经历了侵蚀作用,沉积岩Ⅰ的覆盖说明又经历了沉积作用。⑤根据侵入岩。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如图2中花岗岩的存在说明经历了岩浆入侵。
【典例】 (2020全国Ⅲ卷,7~8)下图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 )A.①B.②C.③D.④(2)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 )A.地壳持续抬升,遭受侵蚀B.地壳持续下降,接受沉积C.地壳运动稳定,遭受侵蚀D.地壳运动稳定,接受沉积
【素养解读】本组题以地质剖面图为载体,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对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的考查。【思路导引】
答案 (1)D (2)C
(2020江苏卷,3~4)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最有可能发现溶洞的河谷是( )A.①B.②C.③D.④2.图中断层( )A.形成后一直在活动B.比花岗岩形成时间晚C.导致现代河谷下切D.比侵蚀面形成时间早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编第六章地貌与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构造地貌的形成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背斜顶部,向斜山,向斜槽部,软流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3节构造地貌的形成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关键能力·提升综合性,考点一地质构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地貌与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构造地貌的形成教学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背斜顶部,向斜山,向斜槽部,软流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